“對,那老的歲數大了確實不需要,但這白麵書生需要啊。”為了證實自己的話,樊太明亂指著那白麵書生說道。
唐太宗實在看不過去了怒喝道:“夠了,力士,趕緊把這不之所謂的家夥抓起來,交給刑部處理,不要再讓我看到他。”
樊太明被抓走了,李隆基這才騰出空來細看剛才救玉環的那人究竟是誰。此時白麵書生和他的同伴已經跪倒在地。
細看之下,李隆基心裏一鬆,為自己擋刀之人認識,此人乃李適之,唐太宗李世民長子李承謙的孫子,時任通州刺史。
“適之如何到了京裏來?”唐玄宗李隆基非常關切的問道。
“奉吏部召過來述職,沒想到當街碰到了這種為非作歹之人。”李適之恭敬的迴答道。
“今天多虧有你,不然朕的愛妃將會當街受辱。”唐玄宗還在為剛才的無力感而後怕。
“皇上言重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臣等應盡的本分。”李適之謙虛的說道。
“現在在外麵不方便多說,你們起身吧。”唐玄宗李隆基微微扶了李適之一把,輕聲說道。
同李適之一路的那人見大家對他都沒有提及,跪著不起自我介紹道:“我是李適之的同窗好友公孫燕明,是嶺南公孫世家的長子。”
“哦。”唐玄宗照顧李適之的麵子,客氣的衝他點了點頭,臉上卻沒帶絲毫的笑意。
剛才李適之救人的時候,公孫燕明卻往後退了幾步,楊玉環看在眼裏,記在了心頭,對此人也沒什麽好印象。冷著臉拉著唐玄宗說道:“三郎我們迴去吧。”
“適之一起吧。”唐玄宗李隆基親熱的招唿了李適之一聲。
說起來他們是本家,要不是中間隔著個皇位之爭,兩人的關係應該非常親近。
唐玄宗李隆基把李適之帶進皇宮,那公孫燕明竟然也跟了進去。
楊玉環看了一眼公孫燕明想開口攆人,可唐玄宗李隆基拉了她一把,暗示不能讓李適之難堪。
將他們帶進禦書房,唐玄宗李隆基和公孫燕明客氣幾句之後就讓高力士安排人將他送出了皇宮,獨獨留下李適之聊起當朝吏治問題來。
“此次迴京述職的官員很多,良莠不齊,你對他們有多少了解?朕想聽你說一下,希望你能如實稟報。”
李適之靜靜的想了片刻,斟酌了一下語言說道:“啟奏皇上,此次迴京述職的官員比以往都多,良莠不齊,群臣間有不少議論。”
“能者上劣者下,還有什麽可議論的呢?”唐玄宗李隆基聽了李適之的話很是不解。
“話是這麽說,可官員考核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全憑吏部官員的喜好,親近的、走動多一些的善於鑽營的往往能得到好的空缺,隻知道實幹,不善於變通的就沒有出路------。”
李適之的話,讓唐玄宗李隆基大吃一驚,一直以來他深信自己手下的官員兢兢業業,奉公守紀,沒想到還有這麽多彎彎繞繞的事情在裏麵。
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唐玄宗也不是不懂,但渾濁到這種程度就讓他有點接受不了了。
沉思一會兒之後唐玄宗衝著門外喊道:“力士,你派人去查一下最近吏部報上來的提拔官員的底細,事無巨細我都要了解。”
對於官員提拔的賄賂問題,高力士心裏有所了解,每年迴京述職的官員也會給他送些心意。皇上不提他也不好多說什麽。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唐朝開國以來,國力日漸昌盛,百姓安居樂業,隨之而來樹大有枯枝的問題日益嚴重。武官還可以憑借戰事晉級,文官要想升級就隻有吏部一條路可以走,蘿卜太多,坑太少,這就導致吏部成了整個國家最有油水的部門。
看了吏部報上來的提拔官員名單,唐玄宗的臉色陰沉的可以滴出水來,他冷聲說道:“把吏部尚書李林甫叫過來。”
李林甫聽到皇上急招的消息,心裏有點蒙,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
隻見唐玄宗李隆基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的盯著李林甫,半天沒有說話。
“皇上,不知道急招微臣過來有何要事?”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半晌,唐玄宗李隆基壓下火氣,語氣非常平和的嘲諷道:“李大人最近很忙啊,忙得過來迴個話的功夫都不情願,耽誤你吃酒了還是耽誤你收禮了。”
聽了唐玄宗的話,李林甫心裏一震,詫異的看向唐玄宗。
他一頭磕倒在地上說道:“皇上,微臣哪裏有辦錯的地方還請明示。”
李林甫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這讓唐玄宗李隆基的火氣再也壓製不住了,他抄起桌角的茶碗向著李林甫的腦袋扔了過去,鮮血順著李林甫的額頭滴了下來。李林甫一動不敢多動,任憑那血糊了自己一臉。
高力士慌忙上前勸解道:“皇上息怒,這事情說不定是下邊人幹的。”
此時唐玄宗的火氣正盛,哪裏聽得進去勸,他一掌“啪”的一聲拍在了龍案之上,聲音高亢激憤的說道:“就是下邊人幹的也跟他脫不了幹係,他要是說不知道那是他的失職!”
說完唐玄宗李隆基把案上的那份奏折“啪”的一聲扔到了李林甫的麵前。
李林甫顫抖著雙手撿起地上的奏折,額頭上的汗“唰”的一下子就流了下來。
“皇上-----皇上,這真是臣的失職,沒能細查-------”
作為吏部尚書的李林甫身兼數職,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政務繁忙,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細查各省官員的功過獎懲是否作弊,所以他把官員選拔和考核的調查工作一股腦的推給了自己的心腹王鉷和盧鉉。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王鉷和盧鉉跟李林甫一樣奸佞狡詐善於鑽營,誰給的錢多替誰說話,誰的權勢大聽誰的。官員的考核根本就不按規矩,完全不遵守擇優錄取的原則,每年近千名官員進京述職,好的職位就那麽幾個,想要得到?可以!拿錢辦事,最後導致各處緊要職位十之八九都是通過行賄得到的。胸無點墨的人要行賄,滿腹經綸的才子,要想踏踏實實入選,也得行賄,行賄之風愈演愈烈。
這事朝廷各大臣都知道,可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想得罪吏部,生怕以後輪到自己換崗的時候給自己小鞋穿,誰都不說,隻蒙蔽了皇上一個人。8974
唐太宗實在看不過去了怒喝道:“夠了,力士,趕緊把這不之所謂的家夥抓起來,交給刑部處理,不要再讓我看到他。”
樊太明被抓走了,李隆基這才騰出空來細看剛才救玉環的那人究竟是誰。此時白麵書生和他的同伴已經跪倒在地。
細看之下,李隆基心裏一鬆,為自己擋刀之人認識,此人乃李適之,唐太宗李世民長子李承謙的孫子,時任通州刺史。
“適之如何到了京裏來?”唐玄宗李隆基非常關切的問道。
“奉吏部召過來述職,沒想到當街碰到了這種為非作歹之人。”李適之恭敬的迴答道。
“今天多虧有你,不然朕的愛妃將會當街受辱。”唐玄宗還在為剛才的無力感而後怕。
“皇上言重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臣等應盡的本分。”李適之謙虛的說道。
“現在在外麵不方便多說,你們起身吧。”唐玄宗李隆基微微扶了李適之一把,輕聲說道。
同李適之一路的那人見大家對他都沒有提及,跪著不起自我介紹道:“我是李適之的同窗好友公孫燕明,是嶺南公孫世家的長子。”
“哦。”唐玄宗照顧李適之的麵子,客氣的衝他點了點頭,臉上卻沒帶絲毫的笑意。
剛才李適之救人的時候,公孫燕明卻往後退了幾步,楊玉環看在眼裏,記在了心頭,對此人也沒什麽好印象。冷著臉拉著唐玄宗說道:“三郎我們迴去吧。”
“適之一起吧。”唐玄宗李隆基親熱的招唿了李適之一聲。
說起來他們是本家,要不是中間隔著個皇位之爭,兩人的關係應該非常親近。
唐玄宗李隆基把李適之帶進皇宮,那公孫燕明竟然也跟了進去。
楊玉環看了一眼公孫燕明想開口攆人,可唐玄宗李隆基拉了她一把,暗示不能讓李適之難堪。
將他們帶進禦書房,唐玄宗李隆基和公孫燕明客氣幾句之後就讓高力士安排人將他送出了皇宮,獨獨留下李適之聊起當朝吏治問題來。
“此次迴京述職的官員很多,良莠不齊,你對他們有多少了解?朕想聽你說一下,希望你能如實稟報。”
李適之靜靜的想了片刻,斟酌了一下語言說道:“啟奏皇上,此次迴京述職的官員比以往都多,良莠不齊,群臣間有不少議論。”
“能者上劣者下,還有什麽可議論的呢?”唐玄宗李隆基聽了李適之的話很是不解。
“話是這麽說,可官員考核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全憑吏部官員的喜好,親近的、走動多一些的善於鑽營的往往能得到好的空缺,隻知道實幹,不善於變通的就沒有出路------。”
李適之的話,讓唐玄宗李隆基大吃一驚,一直以來他深信自己手下的官員兢兢業業,奉公守紀,沒想到還有這麽多彎彎繞繞的事情在裏麵。
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唐玄宗也不是不懂,但渾濁到這種程度就讓他有點接受不了了。
沉思一會兒之後唐玄宗衝著門外喊道:“力士,你派人去查一下最近吏部報上來的提拔官員的底細,事無巨細我都要了解。”
對於官員提拔的賄賂問題,高力士心裏有所了解,每年迴京述職的官員也會給他送些心意。皇上不提他也不好多說什麽。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唐朝開國以來,國力日漸昌盛,百姓安居樂業,隨之而來樹大有枯枝的問題日益嚴重。武官還可以憑借戰事晉級,文官要想升級就隻有吏部一條路可以走,蘿卜太多,坑太少,這就導致吏部成了整個國家最有油水的部門。
看了吏部報上來的提拔官員名單,唐玄宗的臉色陰沉的可以滴出水來,他冷聲說道:“把吏部尚書李林甫叫過來。”
李林甫聽到皇上急招的消息,心裏有點蒙,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
隻見唐玄宗李隆基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的盯著李林甫,半天沒有說話。
“皇上,不知道急招微臣過來有何要事?”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半晌,唐玄宗李隆基壓下火氣,語氣非常平和的嘲諷道:“李大人最近很忙啊,忙得過來迴個話的功夫都不情願,耽誤你吃酒了還是耽誤你收禮了。”
聽了唐玄宗的話,李林甫心裏一震,詫異的看向唐玄宗。
他一頭磕倒在地上說道:“皇上,微臣哪裏有辦錯的地方還請明示。”
李林甫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這讓唐玄宗李隆基的火氣再也壓製不住了,他抄起桌角的茶碗向著李林甫的腦袋扔了過去,鮮血順著李林甫的額頭滴了下來。李林甫一動不敢多動,任憑那血糊了自己一臉。
高力士慌忙上前勸解道:“皇上息怒,這事情說不定是下邊人幹的。”
此時唐玄宗的火氣正盛,哪裏聽得進去勸,他一掌“啪”的一聲拍在了龍案之上,聲音高亢激憤的說道:“就是下邊人幹的也跟他脫不了幹係,他要是說不知道那是他的失職!”
說完唐玄宗李隆基把案上的那份奏折“啪”的一聲扔到了李林甫的麵前。
李林甫顫抖著雙手撿起地上的奏折,額頭上的汗“唰”的一下子就流了下來。
“皇上-----皇上,這真是臣的失職,沒能細查-------”
作為吏部尚書的李林甫身兼數職,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政務繁忙,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細查各省官員的功過獎懲是否作弊,所以他把官員選拔和考核的調查工作一股腦的推給了自己的心腹王鉷和盧鉉。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王鉷和盧鉉跟李林甫一樣奸佞狡詐善於鑽營,誰給的錢多替誰說話,誰的權勢大聽誰的。官員的考核根本就不按規矩,完全不遵守擇優錄取的原則,每年近千名官員進京述職,好的職位就那麽幾個,想要得到?可以!拿錢辦事,最後導致各處緊要職位十之八九都是通過行賄得到的。胸無點墨的人要行賄,滿腹經綸的才子,要想踏踏實實入選,也得行賄,行賄之風愈演愈烈。
這事朝廷各大臣都知道,可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想得罪吏部,生怕以後輪到自己換崗的時候給自己小鞋穿,誰都不說,隻蒙蔽了皇上一個人。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