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後來想想,當時她真是走投無路了。不然的話,行事謹慎的她怎麽可能跟著一個陌生的男人徒步五公裏走到紅光鎮。風雨交加的夜裏,她的傘幾次被吹得倒扣過來,最後,幹脆收起淋著雨走。
前方的男人腳步沉穩,他的背上綁著明月的行李箱,卻絲毫不見吃力。他的體型魁梧,身高足有一米八十幾,像座山一樣走在明月前麵,替她擋住了山間的風雨。
明月對他存有感激之心,從他向無良司機討迴她多付的車費,到他一聲不吭地扛起明月的行李箱,都讓明月在這個淒風苦雨的夜晚找到一絲久違的安全感。
忽然,他的腳步慢下來,指著前方隱約的燈火,說:“那兒就是紅山鎮。”
明月匆匆瞥了一眼,凍得青紫的嘴唇上下碰了碰,“還得多久才能到?”
“很快。”他說完,晃了晃手電筒,迴身看了明月一眼,“你還能走嗎?”
明月其實早就走不動了,可礙於他一直在走,所以,她也不好意思提出休息。
聽他這麽問,她立刻就點頭,“休息一下吧,我的腳已經腫了。”
他用手電照了照路旁的山體,指著左側一處突出岩石,說:“去那邊山洞歇一歇。”
到了地方一看,根本不是什麽山洞,而是一小片被岩石遮著的潮濕窪地,因為背風,所以稍微暖和一點。
男人正在給行李箱鬆綁,明月的肚子咕咕叫了幾聲。
她不好意思地向他解釋,早先吃的東西都吐完了。
他之前看到她朝箱子裏塞零食袋子,所以他建議她吃點食物補充體力。
明月打開行李箱,從裏麵掏出沈柏舟買的零食,她拿了幾塊薩其馬,然後把袋子遞給那個男人,“你也吃點吧。”
手電筒光線微弱,可她還是看到黑暗裏閃爍的白牙。
他沒有跟她客氣,接過袋子挑了幾塊起酥麵包之後,又把袋子還給她。
他的普通話很標準,衝她說謝謝。
幾塊香甜的薩其馬極大地緩解了明月的饑餓感,她又從袋子裏掏出一塊麵包撕開包裝吃了起來。她的吃相很不雅觀,但她沒法控製生存的本能,也不想在這種時候還委屈自己。
她坐在岩石上,一邊吃一邊把袋子遞給他,“你再吃點,這裏還有很多。”
他擺擺手,“可以了。”
吃完東西,她覺得身上有了些力氣。於是,就打開話匣子,問那人:“你家住在紅山鎮嗎?”
“不在。”他迴答說。
明月於是更加好奇,“那你到這邊……”
“我住在鎮子附近的山村。”他解釋。
明月雖然還好奇他的身份,卻沒有繼續追問下去。她覺得眼前這個男人或許沒有她想象中那麽健談。因為一路步行過來,他幾乎沒怎麽和她交流。
他看看她,似乎想問什麽,卻又變得沉默下來。
山裏的夜晚並不安靜,除了滴滴答答的雨聲,還有從遠處山穀中傳來的飛禽的叫聲。
坐的久了,就會覺得冷。
衣服完全濕透,風一吹就有種刺骨的痛感。
明月搓著胳膊站了起來,“走吧。”
他一直站著,之前已經把行李箱用繩索重新捆紮在背上。聽她說走,他毫不猶豫地拿起手電走進雨中。
“我來幫你照亮。”明月緊趕幾步,搶過他手裏的電筒。
之前在行進途中,他因為要顧及到她和周圍的路況,所以很不方便。
他沒拒絕,隻是步子邁得小了,配合著她的行進速度,朝目的地行進。
看到燈火到他們抵達紅山鎮,足足走了一個小時。紅山鎮到了晚上幾乎沒有燈火,偶爾亮著燈的房子肯定就是商店一類的營業場所。紅山鎮就一條路,大約五六米寬,街道狹窄而又殘破,兩邊的建築是低矮的平房,偶爾可以看到一兩棟小二層的樓房。
明月拉著行李箱正打算向好心人告別,卻看他走到一家掛著春風商店招牌的沿街鋪麵,掀開門簾,朝裏探了探腦袋,“紅姐,你在嗎?”
很快,屋裏閃出一道火紅的影子,看到是他,先是咯咯咯笑了幾聲,而後用方言招唿他,“你迴來啦,咋,來騎車?”
他點頭,應聲說:“騎車。”
那個叫紅姐的女人態度熱情地問他吃飯了沒有,他說吃了,然後,紅姐就把一串黑乎乎的東西扔了過來,“車在後院,你騎走吧。”
他道謝,又說了句什麽,緊跟著走了進去。
裏麵傳出他的聲音,應該是給縣裏的修理廠打電話,明月在外麵等了大約幾分鍾的光景,就看他落下門簾走了出來。
他看到街邊的明月,猶豫了一下,走過來,問她:“這鎮上的人我大多熟悉,你要是找人,我可以幫忙。”
明月趕緊擺手,“我不找人。沒關係,你走吧,我應付得了。”
他看看她,沒說什麽,轉身走了。
“等等——”她拉著行李箱緊趕兩步,輪子和坑窪不平的路麵發生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
他停在商店門口的側門,轉身,看著她。
她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很真誠地對他說:“謝謝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日後若有機會再見,我……”
他擺擺手,打斷她,“不用了,我們不會再見麵的。”
說完,他就轉過身子,大步走進黑洞洞的門裏。
她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才拉起箱子走向亮著燈的春風商店。
“你好,我想問問到高崗村怎麽走?”明月掀開門簾,就看到那個叫做紅姐的女人正勾著腰在整理貨架。
聽到聲音,那女的霍然起身,可能力道沒掌握好,一不小心撞到貨架,上麵剛擺好的香皂,晃了幾晃,掉了下來。
她顧不得去撿,瞪著一雙淤腫的眼睛,打量著門口這位不速之客。越看越驚訝,她忍不住問:“你……要去哪兒?”
明月看著她,迴答說:“高崗村。紅山鎮高崗村。”
紅姐這次聽清楚了,她再次上下打量了明月一番,仍舊疑惑不解地問:“你是城裏人吧,去高崗村幹啥?”
明月沉默幾秒,迴答說:“我去高崗小學支教。”
前方的男人腳步沉穩,他的背上綁著明月的行李箱,卻絲毫不見吃力。他的體型魁梧,身高足有一米八十幾,像座山一樣走在明月前麵,替她擋住了山間的風雨。
明月對他存有感激之心,從他向無良司機討迴她多付的車費,到他一聲不吭地扛起明月的行李箱,都讓明月在這個淒風苦雨的夜晚找到一絲久違的安全感。
忽然,他的腳步慢下來,指著前方隱約的燈火,說:“那兒就是紅山鎮。”
明月匆匆瞥了一眼,凍得青紫的嘴唇上下碰了碰,“還得多久才能到?”
“很快。”他說完,晃了晃手電筒,迴身看了明月一眼,“你還能走嗎?”
明月其實早就走不動了,可礙於他一直在走,所以,她也不好意思提出休息。
聽他這麽問,她立刻就點頭,“休息一下吧,我的腳已經腫了。”
他用手電照了照路旁的山體,指著左側一處突出岩石,說:“去那邊山洞歇一歇。”
到了地方一看,根本不是什麽山洞,而是一小片被岩石遮著的潮濕窪地,因為背風,所以稍微暖和一點。
男人正在給行李箱鬆綁,明月的肚子咕咕叫了幾聲。
她不好意思地向他解釋,早先吃的東西都吐完了。
他之前看到她朝箱子裏塞零食袋子,所以他建議她吃點食物補充體力。
明月打開行李箱,從裏麵掏出沈柏舟買的零食,她拿了幾塊薩其馬,然後把袋子遞給那個男人,“你也吃點吧。”
手電筒光線微弱,可她還是看到黑暗裏閃爍的白牙。
他沒有跟她客氣,接過袋子挑了幾塊起酥麵包之後,又把袋子還給她。
他的普通話很標準,衝她說謝謝。
幾塊香甜的薩其馬極大地緩解了明月的饑餓感,她又從袋子裏掏出一塊麵包撕開包裝吃了起來。她的吃相很不雅觀,但她沒法控製生存的本能,也不想在這種時候還委屈自己。
她坐在岩石上,一邊吃一邊把袋子遞給他,“你再吃點,這裏還有很多。”
他擺擺手,“可以了。”
吃完東西,她覺得身上有了些力氣。於是,就打開話匣子,問那人:“你家住在紅山鎮嗎?”
“不在。”他迴答說。
明月於是更加好奇,“那你到這邊……”
“我住在鎮子附近的山村。”他解釋。
明月雖然還好奇他的身份,卻沒有繼續追問下去。她覺得眼前這個男人或許沒有她想象中那麽健談。因為一路步行過來,他幾乎沒怎麽和她交流。
他看看她,似乎想問什麽,卻又變得沉默下來。
山裏的夜晚並不安靜,除了滴滴答答的雨聲,還有從遠處山穀中傳來的飛禽的叫聲。
坐的久了,就會覺得冷。
衣服完全濕透,風一吹就有種刺骨的痛感。
明月搓著胳膊站了起來,“走吧。”
他一直站著,之前已經把行李箱用繩索重新捆紮在背上。聽她說走,他毫不猶豫地拿起手電走進雨中。
“我來幫你照亮。”明月緊趕幾步,搶過他手裏的電筒。
之前在行進途中,他因為要顧及到她和周圍的路況,所以很不方便。
他沒拒絕,隻是步子邁得小了,配合著她的行進速度,朝目的地行進。
看到燈火到他們抵達紅山鎮,足足走了一個小時。紅山鎮到了晚上幾乎沒有燈火,偶爾亮著燈的房子肯定就是商店一類的營業場所。紅山鎮就一條路,大約五六米寬,街道狹窄而又殘破,兩邊的建築是低矮的平房,偶爾可以看到一兩棟小二層的樓房。
明月拉著行李箱正打算向好心人告別,卻看他走到一家掛著春風商店招牌的沿街鋪麵,掀開門簾,朝裏探了探腦袋,“紅姐,你在嗎?”
很快,屋裏閃出一道火紅的影子,看到是他,先是咯咯咯笑了幾聲,而後用方言招唿他,“你迴來啦,咋,來騎車?”
他點頭,應聲說:“騎車。”
那個叫紅姐的女人態度熱情地問他吃飯了沒有,他說吃了,然後,紅姐就把一串黑乎乎的東西扔了過來,“車在後院,你騎走吧。”
他道謝,又說了句什麽,緊跟著走了進去。
裏麵傳出他的聲音,應該是給縣裏的修理廠打電話,明月在外麵等了大約幾分鍾的光景,就看他落下門簾走了出來。
他看到街邊的明月,猶豫了一下,走過來,問她:“這鎮上的人我大多熟悉,你要是找人,我可以幫忙。”
明月趕緊擺手,“我不找人。沒關係,你走吧,我應付得了。”
他看看她,沒說什麽,轉身走了。
“等等——”她拉著行李箱緊趕兩步,輪子和坑窪不平的路麵發生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
他停在商店門口的側門,轉身,看著她。
她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很真誠地對他說:“謝謝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日後若有機會再見,我……”
他擺擺手,打斷她,“不用了,我們不會再見麵的。”
說完,他就轉過身子,大步走進黑洞洞的門裏。
她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才拉起箱子走向亮著燈的春風商店。
“你好,我想問問到高崗村怎麽走?”明月掀開門簾,就看到那個叫做紅姐的女人正勾著腰在整理貨架。
聽到聲音,那女的霍然起身,可能力道沒掌握好,一不小心撞到貨架,上麵剛擺好的香皂,晃了幾晃,掉了下來。
她顧不得去撿,瞪著一雙淤腫的眼睛,打量著門口這位不速之客。越看越驚訝,她忍不住問:“你……要去哪兒?”
明月看著她,迴答說:“高崗村。紅山鎮高崗村。”
紅姐這次聽清楚了,她再次上下打量了明月一番,仍舊疑惑不解地問:“你是城裏人吧,去高崗村幹啥?”
明月沉默幾秒,迴答說:“我去高崗小學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