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缺席了,起義很快被鎮壓,要是說之前巴伐利亞是不滿統治者,與其它公國站在不同的隊伍,而現在即使有了共同的敵人,巴伐利亞也與德國其他地方不站在一條戰線,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表麵上巴伐利亞是害怕農民起義,背後隱藏的整個德國的裂痕已經顯而易見,更何況各位諸侯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信仰,南北德國已經分道揚鑣了。


    隨後的1618年三十年戰爭,以巴伐利亞為首的南部德意誌邦國站在了天主教一麵,與北部新教陣營兵戎相見,宗教之間的衝突已經演變成了各個國家背後的利益爭奪,而分成兩派的德國,考慮更多的是對自己地區的利益獲取。


    看版圖,整個德意誌地區像是沾滿芝士的披薩塊,本身已經分裂成多塊了,就剩下名字和一個空有虛名的“德意誌國王”的名號還將各部分粘在一起。


    從整個歐洲的區位來看,德意誌地區夾在北海、波羅的海和阿爾卑斯山之間,地勢平坦,河流縱橫交錯,無論是交通還是基建都無比適合帝國的發展壯大。


    按理說,這樣的一個位置,本該在曆史中脫穎而出,可就是沒形成一個強大有力的國家。


    1867年德意誌統一邁出了重要一步,北德意誌聯邦在普魯士的帶領下建立,威廉一世成為德國皇帝,俾斯麥任首相。


    此時中北部完全統一,在南邊,有四個小邦國仍然保持著獨立,其中就有巴伐利亞。


    雖然表麵上獨立,但巴伐利亞這些小國家,實際上背後是法國在操控,或者說,當時德意誌地區南部這四個獨立國家其實無非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操控的傀儡zheng權,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獨立。


    拿破侖三世一生的目標就是重現拿破侖帝國時期的榮光,他積極發動對外戰爭,本就親法的這幾個德意誌邦國自然不能放棄,而俾斯麥則一生致力於為了完成德國的統一大業。


    一個是雄心勃勃的法國皇帝,一個是誌在統一的德國“鐵血宰相”,兩強相爭,自然而然的,兩者之間爆發了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的普法戰爭。


    拿破侖三世野心十足,本來對贏得普法戰爭勝利信心滿滿,然而現實卻十分骨幹:被新生強國普魯士一路高歌,打進了老巢巴黎,拿破侖三世的野心之火瞬間被澆滅,甚至連點火星都沒剩,被迫割地賠款,裏子麵子丟了個幹淨。


    不僅整個德意誌南部物歸原主,普魯士還要求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德國,法國還要賠償給德意誌50億法郎。


    自此,整個德意誌地區才再一次統一,形成了今天德國的主要疆域。


    所以不難看出,巴伐利亞曆史上就和德國其他地區若即若離。


    公元9世紀,查理帝國加洛林王朝覆滅時簽訂的《凡爾登條約》三分天下,把巴伐利亞地區納入德意誌,所以巴伐利亞才屬於德國。


    這之後所有的德意誌統一zheng權都保留了巴伐利亞的自治權。


    近代以來,巴伐利亞雖成為統一的德國的領土,但千百年來獨立自主的地區文化仍然根深蒂固。


    不同於二戰的東德西德,也不同於美國的南北聯邦,從一開始巴伐利亞就與德國的其它部分有著曆史溯源之迥異。這成為巴伐利亞脫“德”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巴伐利亞揮之不去的曆史基因。


    不過,德國現行的基本法,並不允許某個州獨立,這就從源頭上製止了獨立的可能,巴伐利亞的獨立傾向也隻能是一種情緒。


    當然,除非巴伐利亞州真的上下團結一心,通過搞zheng變來鬧獨立,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根本就不現實。


    從男爵的角度考慮,如果巴伐利亞州獨立,他們家族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國家的無冕之王,但有沒有能力守住是另外一迴事。


    巴伐利亞沒有出海口,雖然南麵有阿爾卑斯山做屏障,但北麵可是一望無際的平坦之路,德國的坦克可以肆無忌憚的開進來,直接轟碎巴伐利亞那些美輪美奐的城堡。


    所以這種事也隻能想想,真要去做可太難了。


    現在有三分之一的巴伐利亞人有獨立傾向,更多的還是想外界表達他們的優越感?


    哪方麵的優越?當然是經濟方麵的優越!


    德國在1871年統一以來,雖然巴伐利亞獲得了最大的自主權利,但北方新教和南方天主教水火不容,使得矛盾一直存在,兩次世界大戰讓雙方的矛盾更加凸顯。


    一戰最終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失利而告終,德國的戰敗使得巴伐利亞的獨立情緒一度達到頂峰,戰敗的德國麵臨著來自協約國的嚴重的懲罰,巴伐利亞也未能幸免,越來越多巴伐利亞民族主義分子懷疑當時加入德意誌帝國是否明智。


    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成為了以德意誌人為主的國家,因為同奧地利有著相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巴伐利亞希望加入奧地利的唿聲不絕於耳。


    就在此時,共產主義思想也開始席卷歐洲,巴伐利亞一度獨立,成立了短暫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然而,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加上以英國為代表的列強不希望過分削弱德國,最終巴伐利亞獨立的希望胎死腹中。


    一戰後的懲罰性苛刻條款使得複仇情緒始終彌漫在德國的上空,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


    **通過選舉上台,成為了德國的第一大dang,但在巴伐利亞卻是例外。


    由於一戰德國戰敗後的巴伐利亞的民族主義情緒達到頂峰,當地成立了以推動巴伐利亞獨立為目的的巴伐利亞人民dang,在全德壓倒性支持**的情況下,**在巴伐利亞天主教徒中的支持率竟一直低於巴伐利亞人民dang。


    隨著二戰中德國敗局已定,巴伐利亞民族主義者積極尋求同盟國支持巴伐利亞獨立。


    但美蘇冷戰導致東西德分裂,巴伐利亞獨立會嚴重削弱西德對抗東德的資本。盟國不可能支持巴伐利亞獨立,但允許巴伐利亞在西德擁有更多的自治權。


    為對抗蘇聯和東德勢力,戰後美國全力扶持西德,為西德經濟的起飛奠定了基礎。


    隨著製造業的轉移,巴伐利亞也完成了經濟的轉型,曆史上的巴伐利亞因為地處內陸山區,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發展不如以平原為主的北方。


    隨著二戰後德國工業轉移中,大批高科技和工業企業選擇了向南部轉移,巴伐利亞成為了德國的新興工業中心和經濟最發達的州。


    1990年代,東德並入西德,統一的“新德國”屹立在歐洲的版圖中,但東德的加入使得德國麵臨東西部差距越來越大的困擾。


    為了促進東德地區的發展,zf通過財政轉移、zheng策支持、資金投入等方式來發展東部的經濟,到兩德統一20周年之際,大約1.4萬億歐元資金湧入到了東部地區。


    榮譽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gdp總量全國第二、人均gdp第三的巴伐利亞州自然要承擔更多的重任。


    但高額的稅收卻沒有換來相應的迴報,巴伐利亞州獲得聯邦的撥款比東德的州要少很多,德國國內不合理的分配政策引起了許多巴伐利亞人的不滿。


    此外,作為歐盟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不僅承擔著更多的援助欠發達國家的重任,在歐債危機中,還承擔了幫助希臘等債務危機嚴重國家渡過難關的重任。


    眼看創造的財富流入“窮地方”和“窮國”,巴伐利亞居民的不滿情緒日趨高漲。


    但德國的法律規定任何地區沒有脫離聯邦獨立的權利,使得巴伐利亞的獨立的操作起來幾乎是不可能。


    分裂情緒的高漲更多的是對zf政策的不滿情緒發泄和唿籲zheng策改革的訴求,而不是真正付諸於實際行動。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就算巴伐利亞人沒有能力真的鬧獨立,但他們認同自己為德國人的基礎是“巴伐利亞人第一,德國人第二”。


    巴伐利亞至今依然強調自己與德國其他地區的不同,在德國各州中特點鮮明,獨樹一幟,始終保持著對於當地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感。


    這一點和西班牙加泰地區以及英國蘇格蘭地區何其相似?


    加泰羅尼亞位於西班牙東北部,瀕臨地中海和法國,風景秀麗,經濟發達,從地理上,就天然具備獨立的優勢,這一點比巴伐利亞強得多,至少加泰有自己的出海口,換句話說就是有退路,不像巴伐利亞,真打起來連個向後退的縱深空間都沒有。


    而從曆史的角度上看,那就更不用說了,加泰地區和西班牙地區的曆史糾葛,可比巴伐利亞之於德國複雜得多,說起來那真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但還不能不說,畢竟沒有這段曆史糾葛,也就不會造成雙方如此之深的對立情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利堅縱享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鹿愛小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鹿愛小胖並收藏美利堅縱享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