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提廉價航空的壓力問題,畢竟甭管壓力多大,廉航都有錢可賺,因為他們對成本的控製到了非常極致的地步,虧本真的很難。
但傳統航空就不一樣了,家大業大,一旦跟廉航拚起價格戰,不能說輸,但絕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當然,價格戰不是不能打,而是要適度,比如去年,包括美航、美聯航和達美航空自己在內的美國大型航空公司,默契的向廉價航空公司發動價格戰,以試圖壓製這些低成本競爭對手上漲的人氣,此舉使北美經濟艙票價整體下降,旅客將從中得益,但卻使航空公司的收入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什麽壓力?當然是董事會還有股民的壓力咯,都是上市公司,對於管理層來說,完不成業績目標,或者說業績倒退,股民才不管你們的戰略意圖呢,隻要讓他們賠錢了那就噴你沒商量。
在這樣的壓力下,傳統三大航企的管理層先撐不住了,這長還怎麽打?
哪怕楊橙已經囑咐過巴斯蒂安,不要在意一時的營收,但巴斯蒂安還要向其它董事、以及整個公司的員工負責,他已經撐了很久了,但其它兩家顯然沒他有這麽強的支持,率先撤退,隻留下達美一家撐著也沒什麽意思。
關鍵是現在的大環境對廉航太友好了,隨著燃料成本的降低,航空公司航班數和飛機座位的增加,這些超低成本的廉價航空都得以迅速擴張,勢頭之猛,擋都擋不住的那種。
精神航空在芝加哥起降的飛機座位增加了一倍,達拉斯的座位增加了27%,老牌折扣巨頭美國西南航空也在樞紐城市達拉斯大幅增加了運力。
這一趨勢令按客運量計算全美最大三家航空公司壓力倍增。
以前,這些大型航空公司通常會避免同新的競爭者發生價格戰,如今,受到燃油成本低廉的鼓舞,大家有了迴旋的空間,這才開始采取策略予以迴擊。
達美航空在三年前就在一些與廉航重疊的航線上提供低價機票,低價的前提是旅客不能改簽或者不能提前選座,截至目前,達美提供廉價機票的航線已經超過450條。
美航和美聯航去年開始,也提供這種沒有很多附加服務的廉價機票,從而與廉價航空爭奪顧客。
遠的不說,剛剛過去的12月末,最便宜的休閑遊票價,平均較上年同期下降24%,芝加哥、費城和達拉斯出發的票價分別下降54%、48%和40%。
三大航空公司此前遭到zz家和消費者團體的批評,指責其利用行業整合帶來的集中市場力量來維持高票價。
雖然確實如此,但是,這次引發他們作出調整的是市場動力,而不是所謂的娛樂批評,在‘美刀’麵前,批評算什麽?破壞力還不足颶風!
而且對三大航空來說,即便有充足的商務旅客支撐他們的營收,但更多的還是一年隻飛一次甚至更少的客戶,而這部分對價格異常敏感的群體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收,他們的存在和重要性不容忽視。
除了降低票價之外,三大航空公司還默契的采取增加座位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但加座降低了一項關鍵指標——單位收入,也就是每個乘客飛行一公裏航空公司獲取的收入,別的航空公司不知道,達美航空第四季度單位收入將比一年前降低5%-7%。
這直接引發了一些投資者的擔憂,即使達美已經公布了創曆史紀錄的利潤。
不過這次大出血,對廉價航空的收入打擊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看他們的股價就知道,風頭正盛的精神航空,從年初時的88美元,到現在的37美元,這已經是腰斬了。
但可惜的是三大航自己也撐不住了,不然將這場價格戰維持下去,廉航恐怕隻有低頭跪地叫爸爸這一條路可走了。
可與此同時,三大航估計也沒心情認下這些幹兒子,畢竟自己都活不起了,哪還有多餘的口糧分給外人?
算來算去,這場仗誰贏誰輸?
說了這麽多,隻為了證明一件事,泰瑞爾建議繼續價格戰,這個方法行不通!
在楊橙看來,打仗這種事兒,無論是真刀真槍上戰場,還是表麵無硝煙的商戰,想要贏就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不管其它兩家,達美航空的優勢什麽?
錢多!
俗了點哈,但這是事實啊,達美航空的資金量,在全球堪稱之最,其實廉航可以比的?
既然如此,何必玩浪費的價格戰,直接收購了不就好了?
此前達美航空雖然一直沒有間斷對其它航空公司的並購,可並沒有明確戰略計劃。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點亡羊補牢的意思,或者說純憑興致。
既然廉價航空已經帶來了危機感,那為何不利用資金優勢,一路平趟過去,全都買下來變成子公司、孫公司,把壓力甩給其它對手不就得了?
要知道三大航空之間的默契隨時都有可能打破,一致對外變成群雄亂戰,能給對手添堵的事兒,大家都不介意去做。
更別提在三大之外,還有諸侯並存,這些介於大航企和廉航之間的公司,可從來沒放棄過對頭部企業的追趕。
這不就在上個月,一直與達美航空競爭全美最佳航空的阿拉斯加航空,便完成了一筆價值26億美元的收購,收購對象是大名鼎鼎的維珍美國。
為了這筆交易,阿拉斯加不說砸鍋賣鐵,可至少也是大出血了一把,不僅欠了一屁股債,還耗幹了公司的現金流。
在楊橙看來這筆交易有點不值,在跟對手競購的過程中,阿拉斯加航空可是溢價超過80%,才取得了一場血淋淋的勝利。
不過阿拉斯加航空終歸是通過收購維珍美國,超過了捷藍航空成為美國按運載量計算的第五大航空公司,典型的打碎牙往肚子裏咽,哪怕裏麵穿著再破背心、再爛褲衩,外麵也得是一身定製西裝,至少圖個表麵光鮮。
但傳統航空就不一樣了,家大業大,一旦跟廉航拚起價格戰,不能說輸,但絕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當然,價格戰不是不能打,而是要適度,比如去年,包括美航、美聯航和達美航空自己在內的美國大型航空公司,默契的向廉價航空公司發動價格戰,以試圖壓製這些低成本競爭對手上漲的人氣,此舉使北美經濟艙票價整體下降,旅客將從中得益,但卻使航空公司的收入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什麽壓力?當然是董事會還有股民的壓力咯,都是上市公司,對於管理層來說,完不成業績目標,或者說業績倒退,股民才不管你們的戰略意圖呢,隻要讓他們賠錢了那就噴你沒商量。
在這樣的壓力下,傳統三大航企的管理層先撐不住了,這長還怎麽打?
哪怕楊橙已經囑咐過巴斯蒂安,不要在意一時的營收,但巴斯蒂安還要向其它董事、以及整個公司的員工負責,他已經撐了很久了,但其它兩家顯然沒他有這麽強的支持,率先撤退,隻留下達美一家撐著也沒什麽意思。
關鍵是現在的大環境對廉航太友好了,隨著燃料成本的降低,航空公司航班數和飛機座位的增加,這些超低成本的廉價航空都得以迅速擴張,勢頭之猛,擋都擋不住的那種。
精神航空在芝加哥起降的飛機座位增加了一倍,達拉斯的座位增加了27%,老牌折扣巨頭美國西南航空也在樞紐城市達拉斯大幅增加了運力。
這一趨勢令按客運量計算全美最大三家航空公司壓力倍增。
以前,這些大型航空公司通常會避免同新的競爭者發生價格戰,如今,受到燃油成本低廉的鼓舞,大家有了迴旋的空間,這才開始采取策略予以迴擊。
達美航空在三年前就在一些與廉航重疊的航線上提供低價機票,低價的前提是旅客不能改簽或者不能提前選座,截至目前,達美提供廉價機票的航線已經超過450條。
美航和美聯航去年開始,也提供這種沒有很多附加服務的廉價機票,從而與廉價航空爭奪顧客。
遠的不說,剛剛過去的12月末,最便宜的休閑遊票價,平均較上年同期下降24%,芝加哥、費城和達拉斯出發的票價分別下降54%、48%和40%。
三大航空公司此前遭到zz家和消費者團體的批評,指責其利用行業整合帶來的集中市場力量來維持高票價。
雖然確實如此,但是,這次引發他們作出調整的是市場動力,而不是所謂的娛樂批評,在‘美刀’麵前,批評算什麽?破壞力還不足颶風!
而且對三大航空來說,即便有充足的商務旅客支撐他們的營收,但更多的還是一年隻飛一次甚至更少的客戶,而這部分對價格異常敏感的群體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收,他們的存在和重要性不容忽視。
除了降低票價之外,三大航空公司還默契的采取增加座位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但加座降低了一項關鍵指標——單位收入,也就是每個乘客飛行一公裏航空公司獲取的收入,別的航空公司不知道,達美航空第四季度單位收入將比一年前降低5%-7%。
這直接引發了一些投資者的擔憂,即使達美已經公布了創曆史紀錄的利潤。
不過這次大出血,對廉價航空的收入打擊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看他們的股價就知道,風頭正盛的精神航空,從年初時的88美元,到現在的37美元,這已經是腰斬了。
但可惜的是三大航自己也撐不住了,不然將這場價格戰維持下去,廉航恐怕隻有低頭跪地叫爸爸這一條路可走了。
可與此同時,三大航估計也沒心情認下這些幹兒子,畢竟自己都活不起了,哪還有多餘的口糧分給外人?
算來算去,這場仗誰贏誰輸?
說了這麽多,隻為了證明一件事,泰瑞爾建議繼續價格戰,這個方法行不通!
在楊橙看來,打仗這種事兒,無論是真刀真槍上戰場,還是表麵無硝煙的商戰,想要贏就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不管其它兩家,達美航空的優勢什麽?
錢多!
俗了點哈,但這是事實啊,達美航空的資金量,在全球堪稱之最,其實廉航可以比的?
既然如此,何必玩浪費的價格戰,直接收購了不就好了?
此前達美航空雖然一直沒有間斷對其它航空公司的並購,可並沒有明確戰略計劃。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點亡羊補牢的意思,或者說純憑興致。
既然廉價航空已經帶來了危機感,那為何不利用資金優勢,一路平趟過去,全都買下來變成子公司、孫公司,把壓力甩給其它對手不就得了?
要知道三大航空之間的默契隨時都有可能打破,一致對外變成群雄亂戰,能給對手添堵的事兒,大家都不介意去做。
更別提在三大之外,還有諸侯並存,這些介於大航企和廉航之間的公司,可從來沒放棄過對頭部企業的追趕。
這不就在上個月,一直與達美航空競爭全美最佳航空的阿拉斯加航空,便完成了一筆價值26億美元的收購,收購對象是大名鼎鼎的維珍美國。
為了這筆交易,阿拉斯加不說砸鍋賣鐵,可至少也是大出血了一把,不僅欠了一屁股債,還耗幹了公司的現金流。
在楊橙看來這筆交易有點不值,在跟對手競購的過程中,阿拉斯加航空可是溢價超過80%,才取得了一場血淋淋的勝利。
不過阿拉斯加航空終歸是通過收購維珍美國,超過了捷藍航空成為美國按運載量計算的第五大航空公司,典型的打碎牙往肚子裏咽,哪怕裏麵穿著再破背心、再爛褲衩,外麵也得是一身定製西裝,至少圖個表麵光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