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目光如炬,似已不容鄭國狡辯。
嬴政端於王位之上,目不轉睛,就等著鄭國的迴答,朝堂眾臣也早就等著鄭國認罪。
鄭國並沒有狡辯,也無可狡辯。
他所主修的大型水利灌溉渠乃是前無古人的水利工程,所耗人力、物力、財力已經不是以往任何一個工程能比,如今已大興土木近七載,卻仍然沒有半點完工的意思。
“我的確是當年韓王派來的奸細。”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要知道在嬴政和朝臣麵前承認了奸細的罪名,無異於準備接受五馬分屍之極刑!
嬴政大怒:“如此疲秦之計,幾使孤之大秦遭滅頂之災。念在你承認得如此利落的份上,留你全屍。來人,給孤王鴆殺之!”
“且慢!”鄭國叫到,似乎並無赴死之心。
甘羅喝道:“既以認罪,何以垂死掙紮!”
鄭國身處險境,如此鎮定自若,引來的不是眾人讚許的眼光,而是對其膽大包天,入秦疲之的憎恨。
“哼哼...”鄭國冷笑幾聲,“素聞甘大人自幼神童之名,十二拜相,何以如此目光短淺?”
臨危不懼,反譏甘羅,又引來了眾臣的一番責罵。
“好一個賊膽包天的奸細!”
“這賊人簡直不知道死字怎麽寫!”
“不施極刑,便宜了這賊人!”
鄭國並不理會眾人入狂風驟雨般的唾罵和指責,麵不改色,悠悠開口:“汝等豈不聞此一時,彼一時乎?”
“哦?”甘羅迴以輕蔑一笑,“願聞其詳。”
鄭國向眾人問到:“敢問各位,韓地幾何?秦地幾何?”
堂下一位老臣早已義憤填膺,憤憤答到:“韓乃羸弱之國,如螢蟲之火,方圓不足三百裏。而我大秦萬乘之國,如正午灼陽,已有兩千裏山川!”
“哈哈哈哈。”鄭國幾聲大笑,反倒使眾人楞了一下。
那老臣指著鄭國鼻子罵道:“你這賊人,死到臨頭還笑得出來?!”
鄭國嘴角一揚:“既是如此,疲秦乎?強韓乎?都不是。”
“此渠自仲山引涇水向西至瓠口以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東伸展,注入北之洛水,長三百裏。以涇水之肥灌溉,大改往日瘠土。”
隨即問到大司農公孫晨:“公孫大人,如此,秦川農耕何如?”
“自修建大型水利灌溉渠以來,農產年年皆豐,秦川較之以往的確富饒許多。”公孫晨細細算了下,“在目前水渠覆蓋的四萬頃田地裏,畝產已增至一鍾(六石四鬥),較黃河之齊魏,淮水之楚韓畝產一石七鬥來說,高了近四倍。”
鄭國眉間一挑,顯得更為自信,便又轉而向嬴政說到:“當年臣的確是韓國的奸細,可如今工程即將完工,豈不正是大秦之利。”
“還大秦之利?!國庫之危,始至渠禍,你還在孤的麵前強詞奪理!”
嬴政拍桌怒斥,已然怒不可遏,對鄭國的說法毫不買賬。
鄭國繼續說道:“此渠縱然耗資巨大,卻也為大秦立下萬世之功。韓國羸弱多年,修渠疲秦不過為韓延數歲之命。”
轉身再問眾臣:“這兩日你們在都水衙整理一應卷籍,所得細目應十分清楚,這七年來我將所得資物盡皆用於修建工程,敢問諸位,我鄭國可有貪汙半分?”
李斯、孔績都微微點頭:“確實如此。”
鄭國麵色凝重幾分,誠懇說到:“自商君變法以來,賞功罰過,大秦以法強國,隨至萬乘。敢問大王,臣雖以奸細之身入秦,可臣未犯絲毫奸細之罪,卻為大秦立下萬世之功,何以身將受死。如今大王欲殺我,臣死不足惜,可工程一起,如若半途而廢,豈不往日心血盡皆付諸東流。”
此話言辭懇切,持之有故,確實讓嬴政和諸位大臣心悅誠服。
鄭國並無過錯,所修渠道的確讓八百裏秦川成為沃土,嬴政細細思量,的確如此,且如今已有解國庫之急的辦法,隨目光柔和許多,怒氣頓消。
“你說的確也有理,孤饒你不死,仍命你主修渠道,不容有誤。”
鄭國伏地叩拜:“多謝大王!”
韓王怎會料到,悉心想出的疲秦之計,到頭來卻是為秦國做嫁衣,如今水渠將成,與蜀地都江堰成一南一北之勢,大秦糧草源源不斷,已有傾天下之勢。
(ps:“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退朝之後,甘羅於宮門外乘上車輦向府中駛去。
這一路上甘羅感慨萬分,鄭國口中“目光短淺”四字仍在耳畔迴響...
自己仗著穿越的優勢,以前人兩千三百年的成就,借著點小聰明,混到了如今左丞之位,卻仿佛仍遠不及古之賢人。
“哎...”甘羅一聲歎氣,心情惆悵許多。
行至市集,隻見前麵人群熙熙攘攘,傳來鼎沸之聲。
甘羅注視一眼,似乎是章邯遇到點麻煩。
一眾官兵護著幾十石糧食,表情不悅,圍觀的人群紛紛駐足,交頭接耳。
甘羅行至章邯麵前:“怎麽,可是出了什麽狀況?”
“甘大人,這些糧食擱這裏大半天了,一石也沒賣出去。”
章邯神情凝重,顯得有點著急。
原來那日嬴政頒令全國以糧易資,最先施行的當然就是王城鹹陽了。
司農衙門給中尉章邯下了命令,必須一月內將五千石糧食賣出去,否則大王責怪下來,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甘羅看了一眼整齊擺放的糧食,隨手拾起一把,湊近鼻子聞了一下,並沒有變質的跡象。
隨即問到:“稻、稷、麥皆是上佳之色,實在沒理由賣不出去,到底是怎麽迴事?”
章邯黯然答到:“大人你有所不知,據我們調查,城內顯貴多食糧餉,本就不缺糧食,而那些農戶所耕之地年年大豐,每年上繳糧餉之後都剩餘許多,也不缺糧食,所以等了大半天,來這裏議論的路人倒是挺多,卻一個也不買。”
(ps:戰國時期公務員的工資不是錢,而是糧食。比如獲封少上造的麃魁,一年俸祿就是七百五十石。);
嬴政端於王位之上,目不轉睛,就等著鄭國的迴答,朝堂眾臣也早就等著鄭國認罪。
鄭國並沒有狡辯,也無可狡辯。
他所主修的大型水利灌溉渠乃是前無古人的水利工程,所耗人力、物力、財力已經不是以往任何一個工程能比,如今已大興土木近七載,卻仍然沒有半點完工的意思。
“我的確是當年韓王派來的奸細。”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要知道在嬴政和朝臣麵前承認了奸細的罪名,無異於準備接受五馬分屍之極刑!
嬴政大怒:“如此疲秦之計,幾使孤之大秦遭滅頂之災。念在你承認得如此利落的份上,留你全屍。來人,給孤王鴆殺之!”
“且慢!”鄭國叫到,似乎並無赴死之心。
甘羅喝道:“既以認罪,何以垂死掙紮!”
鄭國身處險境,如此鎮定自若,引來的不是眾人讚許的眼光,而是對其膽大包天,入秦疲之的憎恨。
“哼哼...”鄭國冷笑幾聲,“素聞甘大人自幼神童之名,十二拜相,何以如此目光短淺?”
臨危不懼,反譏甘羅,又引來了眾臣的一番責罵。
“好一個賊膽包天的奸細!”
“這賊人簡直不知道死字怎麽寫!”
“不施極刑,便宜了這賊人!”
鄭國並不理會眾人入狂風驟雨般的唾罵和指責,麵不改色,悠悠開口:“汝等豈不聞此一時,彼一時乎?”
“哦?”甘羅迴以輕蔑一笑,“願聞其詳。”
鄭國向眾人問到:“敢問各位,韓地幾何?秦地幾何?”
堂下一位老臣早已義憤填膺,憤憤答到:“韓乃羸弱之國,如螢蟲之火,方圓不足三百裏。而我大秦萬乘之國,如正午灼陽,已有兩千裏山川!”
“哈哈哈哈。”鄭國幾聲大笑,反倒使眾人楞了一下。
那老臣指著鄭國鼻子罵道:“你這賊人,死到臨頭還笑得出來?!”
鄭國嘴角一揚:“既是如此,疲秦乎?強韓乎?都不是。”
“此渠自仲山引涇水向西至瓠口以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東伸展,注入北之洛水,長三百裏。以涇水之肥灌溉,大改往日瘠土。”
隨即問到大司農公孫晨:“公孫大人,如此,秦川農耕何如?”
“自修建大型水利灌溉渠以來,農產年年皆豐,秦川較之以往的確富饒許多。”公孫晨細細算了下,“在目前水渠覆蓋的四萬頃田地裏,畝產已增至一鍾(六石四鬥),較黃河之齊魏,淮水之楚韓畝產一石七鬥來說,高了近四倍。”
鄭國眉間一挑,顯得更為自信,便又轉而向嬴政說到:“當年臣的確是韓國的奸細,可如今工程即將完工,豈不正是大秦之利。”
“還大秦之利?!國庫之危,始至渠禍,你還在孤的麵前強詞奪理!”
嬴政拍桌怒斥,已然怒不可遏,對鄭國的說法毫不買賬。
鄭國繼續說道:“此渠縱然耗資巨大,卻也為大秦立下萬世之功。韓國羸弱多年,修渠疲秦不過為韓延數歲之命。”
轉身再問眾臣:“這兩日你們在都水衙整理一應卷籍,所得細目應十分清楚,這七年來我將所得資物盡皆用於修建工程,敢問諸位,我鄭國可有貪汙半分?”
李斯、孔績都微微點頭:“確實如此。”
鄭國麵色凝重幾分,誠懇說到:“自商君變法以來,賞功罰過,大秦以法強國,隨至萬乘。敢問大王,臣雖以奸細之身入秦,可臣未犯絲毫奸細之罪,卻為大秦立下萬世之功,何以身將受死。如今大王欲殺我,臣死不足惜,可工程一起,如若半途而廢,豈不往日心血盡皆付諸東流。”
此話言辭懇切,持之有故,確實讓嬴政和諸位大臣心悅誠服。
鄭國並無過錯,所修渠道的確讓八百裏秦川成為沃土,嬴政細細思量,的確如此,且如今已有解國庫之急的辦法,隨目光柔和許多,怒氣頓消。
“你說的確也有理,孤饒你不死,仍命你主修渠道,不容有誤。”
鄭國伏地叩拜:“多謝大王!”
韓王怎會料到,悉心想出的疲秦之計,到頭來卻是為秦國做嫁衣,如今水渠將成,與蜀地都江堰成一南一北之勢,大秦糧草源源不斷,已有傾天下之勢。
(ps:“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退朝之後,甘羅於宮門外乘上車輦向府中駛去。
這一路上甘羅感慨萬分,鄭國口中“目光短淺”四字仍在耳畔迴響...
自己仗著穿越的優勢,以前人兩千三百年的成就,借著點小聰明,混到了如今左丞之位,卻仿佛仍遠不及古之賢人。
“哎...”甘羅一聲歎氣,心情惆悵許多。
行至市集,隻見前麵人群熙熙攘攘,傳來鼎沸之聲。
甘羅注視一眼,似乎是章邯遇到點麻煩。
一眾官兵護著幾十石糧食,表情不悅,圍觀的人群紛紛駐足,交頭接耳。
甘羅行至章邯麵前:“怎麽,可是出了什麽狀況?”
“甘大人,這些糧食擱這裏大半天了,一石也沒賣出去。”
章邯神情凝重,顯得有點著急。
原來那日嬴政頒令全國以糧易資,最先施行的當然就是王城鹹陽了。
司農衙門給中尉章邯下了命令,必須一月內將五千石糧食賣出去,否則大王責怪下來,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甘羅看了一眼整齊擺放的糧食,隨手拾起一把,湊近鼻子聞了一下,並沒有變質的跡象。
隨即問到:“稻、稷、麥皆是上佳之色,實在沒理由賣不出去,到底是怎麽迴事?”
章邯黯然答到:“大人你有所不知,據我們調查,城內顯貴多食糧餉,本就不缺糧食,而那些農戶所耕之地年年大豐,每年上繳糧餉之後都剩餘許多,也不缺糧食,所以等了大半天,來這裏議論的路人倒是挺多,卻一個也不買。”
(ps:戰國時期公務員的工資不是錢,而是糧食。比如獲封少上造的麃魁,一年俸祿就是七百五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