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和戛納、威尼斯、柏林幾個電影節完全不是一迴事!
奧斯卡屬於工會獎,所有的獎項必須要在年前公映,然後由工會所有人一起投票選舉。
它是好萊塢整個工業體係的體現,也是美國傳統選舉方式的力證,美國屬於選舉製國家,吊絲立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英治國,歐洲不太一樣,所有參選三大電影節的電影必須要在電影節首映!
評選結果往往也就幾個評委內部討論決定。
電影人的口味跟一般觀眾不太一樣。
所以,歐洲電影節的獲獎電影往往曲高和寡…
從本質上說,奧斯卡是美國的電影節,不是國際電影節,從性質上來說,等同於天朝的金雞獎,隻是美帝的電影工業太牛叉了,牛叉到沒朋友~所以奧斯卡比a類電影節還牛叉…
但是,我們國家很少報道奧斯卡紅毯,為什麽?
還不是因為沒有那麽好蹭嘛!
戛納可以通過讚助商的關係混一個邀請函,奧斯卡怎麽混?
一般來說,沒在好萊塢混過,想要出席奧斯卡難度很大!
所以,明星在宣傳自己豔壓紅毯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戛納。
呃,也有強行碰瓷的,先是在微博上大張棋鼓宣布自己拿到了入場券,然後說什麽飛機延誤,或者幹脆說暈過去了…
這股風氣是由青哥媳婦帶起來的!
按說蹭紅毯這種事本身算不上什麽好事,可是靈魂經濟團隊的賣力宣傳,反倒成了為國爭光…
嘖嘖,真正有實力的需要用這種手段嗎?
很少看到訊哥,章娘娘,或者全智賢的粉絲拿什麽代言某品牌,出席某紅毯到處說事的。
為什麽?
因為這些東西對她們來說算新聞嗎?蹭一個紅毯,參加一個時裝周,就發通稿,到處發新聞,不覺得對一個大牌女星來說很low嗎?
總感覺這是三線小演員才會做的事情!
紅毯當然是女明星爭奇鬥豔的地方,但是真正大牌女明星的心態和那種指望紅毯一舉成名的人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她們的晚禮服有多好看,可能都沒範爺出彩,但是大牌女明星追求的就不是出彩,低調中有華麗,平凡中有小驚喜,不要出錯,也不要喧賓奪主,這就足矣…
畢竟對於電影節來說,紅地毯隻是輔助,真正的重點是電影本身!
現在國內娛樂圈的風氣其實很不好,這也直接導致了電影圈和音樂圈都在加速的朝著純快餐化,賺快錢發展。
當然,不是說這一切的責任都是青哥媳婦身上,但是,不可否認,她這種靠著炒作緋聞,炒作紅毯,炒作代言等手段上位的女明星,確實給圈子裏起了一個很壞的榜樣,這也直接導致了之後娛樂圈裏最紅的那一批年輕演員沒有任何的演技,但是他們絲毫不為自己沒演技而感到羞愧,甚至可以說毫不在意,為什麽呢?
因為有前輩的光輝事跡告訴我們,隻要會炒作,隻要有張臉,照樣能成一線!
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明星們賺足了錢,走人,但是給觀眾留下的,是一個沒有作品如垃圾場一樣的圈子。
對了,楊小狐好像有一次蹭地毯被工作人員驅趕了…
……
奧斯卡正式開幕實在3月2號,也就是說還有一個月左右。
按照規定,這時候,所有針對評委的公關活動必須停止——當然,這是指明麵上的活動。
背地裏的手段可是層出不窮呢。
為了抬高自己,有些製片廠不惜采取一些過火的舉動,結果往往引起爭議。比如今年的《醉鄉民謠》,在《紐約時報》上打整版廣告,鼓吹自己是“本年度最佳電影…”
《醉鄉民謠》是科恩兄弟的作品。
電影本身當然不錯,但由於是科恩序列的,所以得分不算太高。
年度最佳?
有點過分自信了…
且不說《天堂電影院》,就算原時空,這部電影也被人批評演員演技垃圾…
科恩兄弟算是美國獨立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好萊塢製片廠體係之外的電影人,這哥倆很拍大製作
最牛逼的地方在於這哥倆從影三十餘年,給觀眾帶來的最大觀感就是:隻要掛上他兩的名字,電影基本上不會砸鍋!
當然了,《醉鄉民謠》是一部不太科恩兄弟的電影,事實上,《老無所依》之後,哥倆在創作上似乎陷入了瓶頸,很難再讓觀眾驚豔。
許輝拿著報紙,上麵寫的雖然是《醉鄉民謠》,心裏卻想到了另一部作品——《三塊廣告牌》!
《三塊廣告牌》,如果不是導演、編劇寫著馬丁·麥克唐納,很多人可能就認為這是科恩兄弟的作品了!
話說馬丁·麥克唐納的電影起步跟科恩兄弟真的很像,都是聖丹斯電影節成名。
他的劇本每次都是超高的難度,既有一流的編劇技巧又有嚴肅的文學性。他總是以黑色和荒誕的東西先爽到你,最後再慢慢的用正能量感動你,讓你在殘酷的生活裏看到一絲人性的暖色。
《殺手沒有假期》、《三塊廣告牌》、《七個神經病》…
麥克唐納筆下的人物更像是“劇本裏的角色”而非生活中的原型——“黑色幽默”本就不需要太貼近生活!
和更加荒誕和失控的科恩兄弟不同,《三塊廣告牌》全片始終都穩定在一個“可控”的劇情發展和情感空間之內。盡管和看科恩兄弟時一樣,我們從頭到尾都知道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但在紮實的劇本框架下,基於對筆下角色的憐憫,幽默的穿插和音樂的串聯,麥克唐納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幅完全不同於後者的美學視野。
當然,現在不是拍攝這部電影的好時機,等兩年。
等到奧黑下台的時候,再拍!
當然,故事大綱可以先記一下:米爾德雷德、威洛比、狄克森三個主要人物…
放下手上的報紙,掏出手機,許輝開始輸入劇本大綱…
一旦來了感覺,許輝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以至於他完全忘了,自己還在abc電視台後台休息區。
馬特呆萌注意到了許輝的動作,等到許輝停止了手上的動作,他才開口:“…你在構思新劇本?”
許輝點頭:“對,剛才看到了《醉鄉民謠》的廣告,然後我就想到了《老無所依》,然後就想到了一個故事。”
“…科恩兄弟那種類型的作品嗎?”
“勉強算是,我把故事說給你聽一下。”
警察局長威洛比,完全可以讓馬特呆萌出演。
“什麽故事?”
阿爾帕西諾也來了興趣,走了過來。
“…是一部新電影,關於‘三個廣告牌’的故事…”
許輝大概簡單說了一下故事梗概,然後道:“劇本我才想到,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警察局長這個角色,我要了!”
馬特呆萌直接表態。
作為曾經編劇過《心靈捕手》的好萊塢才子,馬特呆萌明銳的察覺到了這個故事絕對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有適合我的角色嗎?”
阿爾帕西諾也跟著問道。
他提問,並不是想出演男一號之類的角色,事實上,能在七十多歲還拿了奧斯卡提名,老爺子足矣改寫一下四大影帝的排位了…
話說,今年的競爭對手還是很給力的。
馬修麥康納,小李子,都是很有競爭性的對手,尤其是小李子,這家夥簡直瘋了,在頒獎季開始時,應當說他的希望不是很大——《華爾街之狼》算是商業年…
但他非常努力地上各種節目,談論、推銷《華爾街之狼》,並解釋有關爭議。此舉讓他奪獎的唿聲直線上升,到臨近奧斯卡頒獎,包括《娛樂周刊》的多家媒體,都將他視為挑戰阿爾帕西諾納影帝寶座最有力競爭者。
畢竟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演員頒給了他!
“…這個,恐怕不行,我得找個黑人扮演智者形象!”
關於《天堂電影院》最大的爭議就是沒有黑人演員參演,美國黑人們表示很不滿,怎麽著,看不起我們黑人?
媽蛋,這是一部發生在西西裏島的故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意大利,就問你哪有黑人?
人家不管,他們隻關心《天堂電影院》居然沒有黑人演員!
好在,試金石方麵的公關做的恨到位,才算沒把這件事擴大下去。
好萊塢政治正確,有時候他們也不想這樣,可是,黑人太多,又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稍微不滿意,酒會舉牌抗議…
當初的《拯救大兵瑞恩》也因為沒有黑人,曾經被一些黑人們沿街抗議…
媽蛋,二戰前線,哪來的黑人軍團?
奧斯卡屬於工會獎,所有的獎項必須要在年前公映,然後由工會所有人一起投票選舉。
它是好萊塢整個工業體係的體現,也是美國傳統選舉方式的力證,美國屬於選舉製國家,吊絲立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英治國,歐洲不太一樣,所有參選三大電影節的電影必須要在電影節首映!
評選結果往往也就幾個評委內部討論決定。
電影人的口味跟一般觀眾不太一樣。
所以,歐洲電影節的獲獎電影往往曲高和寡…
從本質上說,奧斯卡是美國的電影節,不是國際電影節,從性質上來說,等同於天朝的金雞獎,隻是美帝的電影工業太牛叉了,牛叉到沒朋友~所以奧斯卡比a類電影節還牛叉…
但是,我們國家很少報道奧斯卡紅毯,為什麽?
還不是因為沒有那麽好蹭嘛!
戛納可以通過讚助商的關係混一個邀請函,奧斯卡怎麽混?
一般來說,沒在好萊塢混過,想要出席奧斯卡難度很大!
所以,明星在宣傳自己豔壓紅毯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戛納。
呃,也有強行碰瓷的,先是在微博上大張棋鼓宣布自己拿到了入場券,然後說什麽飛機延誤,或者幹脆說暈過去了…
這股風氣是由青哥媳婦帶起來的!
按說蹭紅毯這種事本身算不上什麽好事,可是靈魂經濟團隊的賣力宣傳,反倒成了為國爭光…
嘖嘖,真正有實力的需要用這種手段嗎?
很少看到訊哥,章娘娘,或者全智賢的粉絲拿什麽代言某品牌,出席某紅毯到處說事的。
為什麽?
因為這些東西對她們來說算新聞嗎?蹭一個紅毯,參加一個時裝周,就發通稿,到處發新聞,不覺得對一個大牌女星來說很low嗎?
總感覺這是三線小演員才會做的事情!
紅毯當然是女明星爭奇鬥豔的地方,但是真正大牌女明星的心態和那種指望紅毯一舉成名的人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她們的晚禮服有多好看,可能都沒範爺出彩,但是大牌女明星追求的就不是出彩,低調中有華麗,平凡中有小驚喜,不要出錯,也不要喧賓奪主,這就足矣…
畢竟對於電影節來說,紅地毯隻是輔助,真正的重點是電影本身!
現在國內娛樂圈的風氣其實很不好,這也直接導致了電影圈和音樂圈都在加速的朝著純快餐化,賺快錢發展。
當然,不是說這一切的責任都是青哥媳婦身上,但是,不可否認,她這種靠著炒作緋聞,炒作紅毯,炒作代言等手段上位的女明星,確實給圈子裏起了一個很壞的榜樣,這也直接導致了之後娛樂圈裏最紅的那一批年輕演員沒有任何的演技,但是他們絲毫不為自己沒演技而感到羞愧,甚至可以說毫不在意,為什麽呢?
因為有前輩的光輝事跡告訴我們,隻要會炒作,隻要有張臉,照樣能成一線!
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明星們賺足了錢,走人,但是給觀眾留下的,是一個沒有作品如垃圾場一樣的圈子。
對了,楊小狐好像有一次蹭地毯被工作人員驅趕了…
……
奧斯卡正式開幕實在3月2號,也就是說還有一個月左右。
按照規定,這時候,所有針對評委的公關活動必須停止——當然,這是指明麵上的活動。
背地裏的手段可是層出不窮呢。
為了抬高自己,有些製片廠不惜采取一些過火的舉動,結果往往引起爭議。比如今年的《醉鄉民謠》,在《紐約時報》上打整版廣告,鼓吹自己是“本年度最佳電影…”
《醉鄉民謠》是科恩兄弟的作品。
電影本身當然不錯,但由於是科恩序列的,所以得分不算太高。
年度最佳?
有點過分自信了…
且不說《天堂電影院》,就算原時空,這部電影也被人批評演員演技垃圾…
科恩兄弟算是美國獨立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好萊塢製片廠體係之外的電影人,這哥倆很拍大製作
最牛逼的地方在於這哥倆從影三十餘年,給觀眾帶來的最大觀感就是:隻要掛上他兩的名字,電影基本上不會砸鍋!
當然了,《醉鄉民謠》是一部不太科恩兄弟的電影,事實上,《老無所依》之後,哥倆在創作上似乎陷入了瓶頸,很難再讓觀眾驚豔。
許輝拿著報紙,上麵寫的雖然是《醉鄉民謠》,心裏卻想到了另一部作品——《三塊廣告牌》!
《三塊廣告牌》,如果不是導演、編劇寫著馬丁·麥克唐納,很多人可能就認為這是科恩兄弟的作品了!
話說馬丁·麥克唐納的電影起步跟科恩兄弟真的很像,都是聖丹斯電影節成名。
他的劇本每次都是超高的難度,既有一流的編劇技巧又有嚴肅的文學性。他總是以黑色和荒誕的東西先爽到你,最後再慢慢的用正能量感動你,讓你在殘酷的生活裏看到一絲人性的暖色。
《殺手沒有假期》、《三塊廣告牌》、《七個神經病》…
麥克唐納筆下的人物更像是“劇本裏的角色”而非生活中的原型——“黑色幽默”本就不需要太貼近生活!
和更加荒誕和失控的科恩兄弟不同,《三塊廣告牌》全片始終都穩定在一個“可控”的劇情發展和情感空間之內。盡管和看科恩兄弟時一樣,我們從頭到尾都知道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但在紮實的劇本框架下,基於對筆下角色的憐憫,幽默的穿插和音樂的串聯,麥克唐納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幅完全不同於後者的美學視野。
當然,現在不是拍攝這部電影的好時機,等兩年。
等到奧黑下台的時候,再拍!
當然,故事大綱可以先記一下:米爾德雷德、威洛比、狄克森三個主要人物…
放下手上的報紙,掏出手機,許輝開始輸入劇本大綱…
一旦來了感覺,許輝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以至於他完全忘了,自己還在abc電視台後台休息區。
馬特呆萌注意到了許輝的動作,等到許輝停止了手上的動作,他才開口:“…你在構思新劇本?”
許輝點頭:“對,剛才看到了《醉鄉民謠》的廣告,然後我就想到了《老無所依》,然後就想到了一個故事。”
“…科恩兄弟那種類型的作品嗎?”
“勉強算是,我把故事說給你聽一下。”
警察局長威洛比,完全可以讓馬特呆萌出演。
“什麽故事?”
阿爾帕西諾也來了興趣,走了過來。
“…是一部新電影,關於‘三個廣告牌’的故事…”
許輝大概簡單說了一下故事梗概,然後道:“劇本我才想到,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警察局長這個角色,我要了!”
馬特呆萌直接表態。
作為曾經編劇過《心靈捕手》的好萊塢才子,馬特呆萌明銳的察覺到了這個故事絕對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有適合我的角色嗎?”
阿爾帕西諾也跟著問道。
他提問,並不是想出演男一號之類的角色,事實上,能在七十多歲還拿了奧斯卡提名,老爺子足矣改寫一下四大影帝的排位了…
話說,今年的競爭對手還是很給力的。
馬修麥康納,小李子,都是很有競爭性的對手,尤其是小李子,這家夥簡直瘋了,在頒獎季開始時,應當說他的希望不是很大——《華爾街之狼》算是商業年…
但他非常努力地上各種節目,談論、推銷《華爾街之狼》,並解釋有關爭議。此舉讓他奪獎的唿聲直線上升,到臨近奧斯卡頒獎,包括《娛樂周刊》的多家媒體,都將他視為挑戰阿爾帕西諾納影帝寶座最有力競爭者。
畢竟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演員頒給了他!
“…這個,恐怕不行,我得找個黑人扮演智者形象!”
關於《天堂電影院》最大的爭議就是沒有黑人演員參演,美國黑人們表示很不滿,怎麽著,看不起我們黑人?
媽蛋,這是一部發生在西西裏島的故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意大利,就問你哪有黑人?
人家不管,他們隻關心《天堂電影院》居然沒有黑人演員!
好在,試金石方麵的公關做的恨到位,才算沒把這件事擴大下去。
好萊塢政治正確,有時候他們也不想這樣,可是,黑人太多,又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稍微不滿意,酒會舉牌抗議…
當初的《拯救大兵瑞恩》也因為沒有黑人,曾經被一些黑人們沿街抗議…
媽蛋,二戰前線,哪來的黑人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