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聖旨到
一路浩浩蕩蕩的趕迴石城,來到城門外的時候,便遠遠望見一個太監正坐在高頭大馬上。
這太監四十來歲,穿著上好的錦緞,單手托著聖旨,幹癟癟的臉上顯得有些不悅,老鼠般的眼睛厭惡似的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在他後麵跟著兩排隨行護衛,一個個神色嚴肅,宛如鐵金剛似的矗立著,氣勢十足。
方陵一眼認了出來,這太監名叫馬肯,乃是賈德的手下,在內務府中也算是四五號的人物,同時也是宋皇後派係的人,當年可沒有少欺負母後和自己。
三年前出宮之前,賈德因為目睹了方陵救走蕭雪的情形,被方陵殺死,估計這家夥也因此升了一級。
一見到方陵等人來了,馬肯慢悠悠的從馬上跳了下來,高聲念道:“石城王接旨!”
方陵等人立刻拜了下去,馬肯大聲說道:“奉陛下聖命,八王亂楚,民生怨道,陛下為保天下蒼生太平,特令石城王率一國之兵前往定州邊界重鎮——青塚城,協助駐軍抗衡益州王大軍,以正綱紀!”
方陵口中謝恩,心頭卻是冷笑一聲,連墨香都料得到勤王之事必定會牽涉到自己,他又豈會想不到?去定州的事情早就在預料之中了,這青塚城他倒也耳聞過,知道是一處險地,看來宋皇後是迫不及待的把自己送到前線,等著讓自己當炮灰呢。
同時,他又對那隻在太子大婚上見過一次的父皇有著幾分嘲諷,雖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對自己不放心到害怕自己謀反的程度,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經不起宋皇後吹耳邊風的。
他抬起頭來,故作苦笑道:“馬公公,這……真是陛下的旨意?”
馬肯見到方陵緊張的樣子,不由心頭暗笑,這孤兒寡母雖然逃到北方安家,但是又豈能逃出宋皇後的掌心,宋皇後在陛下麵前一吹枕邊風,這石城王隻怕就要見閻王了,他板著臉道:“聖旨乃是陛下親口所言,臣下親筆所書,又豈能做假?八王之亂,不僅擾亂朝廷綱政,更擾亂民生,禍國殃民,殿下身為皇子,理當為陛下分憂啊。”
方陵當然知道聖旨一到,去不去已是定數。不過,他不能夠做出一副輕鬆自在的樣子,萬一宋皇後又在前線給自己搞幾個把戲,那可是防不勝防,他便一張苦臉的道:“馬公公,本王當然也想為陛下分憂,但是你一路上過來也看到了,我這諸侯國本來就小,南方難民一路趕來,城裏城外人滿為患,每天政務一大堆,現在又要率兵出征,真是讓人焦頭爛額呀。”
馬肯一路上當然見到了石城國難民眾多的景況,不由幸災樂禍得很,聽他如此訴苦,更覺快意,繼續板著臉說道:“殿下所想的隻是你的石城國,但是陛下所想的卻是整個楚國,身為皇子,殿下理應舍小家為大家才是,否則若是傳到陛下耳中,豈不是惹陛下不高興?”
方陵聽得冷笑一聲,宋皇後的心思他不用想都揣測出來,派心腹馬肯過來,一來是觀察石城國的近況,二來是觀察自己,三來自然也會不失時機的在父皇麵前詆毀自己,縱然自己舉全國之兵,熱心的去勤王,隻怕馬肯一迴去,卻免不了說一通自己的壞話。
他便無奈的歎歎氣道:“那本王明白了,這幾日我就籌備兵馬糧草,準備出征。”
馬肯見他一臉無奈的樣子,趾高氣揚的說道:“殿下如此想就對了,不過因為前方戰事吃緊,陛下親口吩咐,殿下需在三日內籌備完畢,盡早啟程!”
方陵又歎了口氣,見到馬肯欲走,故作挽留道:“馬公公,既然來了,不如就在城裏歇息幾日,讓本王好好招待你。”
似乎看出方陵有籠絡的意思,馬肯不屑的一笑,淡淡說道:“多謝殿下美意,但是軍情緊急,奴才必須盡快迴皇城。”說罷,他便上了馬,領著護衛們揚長而去。
待到馬肯一走,方陵挺直了腰杆,漠然的盯著他的背影,沉聲說道:“迴府!”
迴到府邸大廳,國中重臣匯聚一堂,得知聖旨突然來到,陛下要求石城國勤王,趕赴前線,眾臣多是喜憂參半,能夠被方陵列為重臣,在座的都是有幾分頭腦的人,不會單純的認為勤王之事是一場災難,相反,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雖然石城國的兵力對前線戰事無疑於杯水車薪,但是若是能夠打出次勝仗,打出石城王的名氣,那麽自然會有大量的人馬跟隨,從而極大的擴充勢力。
隻不過,益州王方縱傲並非是普通角色,他手下謀臣之多,將才之多,超乎想象,再加上幾十萬大軍的兵力,要想在他手上討到好處,隻怕並不容易。
不過,眾人都沒有被這壓力嚇倒,一個個都顯得精神抖擻,絲毫沒有半分畏懼之色。
方陵坐定之後,便朝著陳謀頷首示意了一下,陳謀指著楚國地圖,神色淡定的說道:“青塚城是定州邊界的一處重要城鎮,乃是曆來兵家必爭之地,千年來無數大軍在此交戰,留下了滿山青塚,故而取名為青塚城,此地乃是進入定州腹地的咽喉要道,由一個叫祝寶林的將領鎮守,此人以嚴苛聞名,手下有1萬兵力駐守,據目前得到的消息,益州國已經全麵占領徐州,進攻定州的第一戰應該就是青塚城!”
董滄海重哼一聲道:“宋皇後真是陰險歹毒,她應該知道益州王會不惜一切代價攻下青塚城,所以將殿下派去,其居心叵測!”
方陵卻淡淡一笑道:“宋皇後怎麽想是她的事情,不過本王怎麽也不會如她所願!”
沈桓天笑道:“殿下所言極是,宋皇後想把咱們送去當炮灰,那咱們就打一場精彩的勝仗給她看看,一揚咱們石城國的威名,隻要一戰而勝,殿下定然一戰成名!”
邱翼握緊拳頭,興奮道:“是啊,這三年苦心經營,殿下厚才之名早已盡人皆知,隻要此戰一勝,定然有眾多良才歸附,對咱們石城國而言有著莫大的好處!”
方陵見到眾人不僅不畏懼,反而戰意高昂,不由得深受感染,激情高昂,他含笑說道:“那麽這三日時間,便選拔將領人馬,準備出征,至於這人馬的數量,我看就抽選3000精兵好了!”
“3000精兵?”眾人不由吃了一驚,目前石城國已有四十多萬人口,其中兵力達到5萬人,雖然對於其他諸侯國而言少之又少,不過對於一個剛剛初生的小諸侯國卻是很不錯了。
老實說,在如今蔡國處於觀戰狀態時機下,就算抽取一兩萬人馬也不會影響到國內的安危,而且會使前線勝算大大增強,然而方陵卻把人數定為3000人。
孟知遠也不由蹙眉說道:“殿下,據臣所得到的各路消息,益州王之所以戰事勢如破竹,多是采取幾路兵馬圍攻敵城的攻勢,以優勢的兵力取勝,他如果要進攻青塚城,其人馬至少是守城兵力的數倍以上,殿下以三千兵馬而去,隻怕相當不利啊!”
方陵卻是一笑道:“當初為了救外公等人,本王大鬧了益州城,益州王對我是恨之入骨,我此番前往青塚城勤王,定然瞞不過他的耳目,無論我帶多少人馬,他一定會以數倍於我的姿態出兵,所以,不如少帶一些人,一來容易輕便快行,無論是進攻還是轉移都能夠不拖泥帶水,二來也會讓他其輕視之心。”
眾人聽得恍然大悟,頓覺方陵想得周到,的確,若是派出上萬兵馬,那對方便會多派幾萬人,壓力大增,若是派上3000兵馬,這數量不痛不癢,對方極可能輕視,從而給己方可乘之機!
沈桓天一抱臂,半跪於地道:“臣願領兵三千,隨殿下出征!”
董滄海也抱臂跪下來道:“臣也願意領兵,隨殿下出征!”
眾武臣紛紛跪拜下來,願意隨軍出征,方陵嗬嗬笑道:“那就由師傅和沈大人領軍吧。”
二人乃是國中最高的軍事將領,鎮守各方,頗有威名,如今草原之事已定,蔡國不敢輕舉妄動,國內有數萬兵馬鎮守,由有陳謀邱翼等良才坐鎮,方陵對國內形勢非常放心,再加上這對付益州王絕不能掉以輕心,所以他決定將這左膀右臂都帶去,和益州王好好的打上一場仗!
接下來,方陵又和眾人商量了一下關於選拔的事項以及糧草等物資的運送問題,談論完了之後這才散會。
石城王即將勤王的消息早在馬肯在城外宣布聖旨的時候便已經流傳開來,整個石城國都被戰前緊張的事態所籠罩,三年的經營,石城王德才兼備的賢名在封地廣受傳誦,深受民眾愛戴,如今石城王領軍勤王,民眾非但沒有恐慌,反而一個個激動興奮,認定必能戰勝敵人。
在三日之後,民眾自發的在城裏城外夾道歡送,三千大軍浩浩蕩蕩離開封地,朝著定州而去。
一路浩浩蕩蕩的趕迴石城,來到城門外的時候,便遠遠望見一個太監正坐在高頭大馬上。
這太監四十來歲,穿著上好的錦緞,單手托著聖旨,幹癟癟的臉上顯得有些不悅,老鼠般的眼睛厭惡似的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在他後麵跟著兩排隨行護衛,一個個神色嚴肅,宛如鐵金剛似的矗立著,氣勢十足。
方陵一眼認了出來,這太監名叫馬肯,乃是賈德的手下,在內務府中也算是四五號的人物,同時也是宋皇後派係的人,當年可沒有少欺負母後和自己。
三年前出宮之前,賈德因為目睹了方陵救走蕭雪的情形,被方陵殺死,估計這家夥也因此升了一級。
一見到方陵等人來了,馬肯慢悠悠的從馬上跳了下來,高聲念道:“石城王接旨!”
方陵等人立刻拜了下去,馬肯大聲說道:“奉陛下聖命,八王亂楚,民生怨道,陛下為保天下蒼生太平,特令石城王率一國之兵前往定州邊界重鎮——青塚城,協助駐軍抗衡益州王大軍,以正綱紀!”
方陵口中謝恩,心頭卻是冷笑一聲,連墨香都料得到勤王之事必定會牽涉到自己,他又豈會想不到?去定州的事情早就在預料之中了,這青塚城他倒也耳聞過,知道是一處險地,看來宋皇後是迫不及待的把自己送到前線,等著讓自己當炮灰呢。
同時,他又對那隻在太子大婚上見過一次的父皇有著幾分嘲諷,雖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對自己不放心到害怕自己謀反的程度,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經不起宋皇後吹耳邊風的。
他抬起頭來,故作苦笑道:“馬公公,這……真是陛下的旨意?”
馬肯見到方陵緊張的樣子,不由心頭暗笑,這孤兒寡母雖然逃到北方安家,但是又豈能逃出宋皇後的掌心,宋皇後在陛下麵前一吹枕邊風,這石城王隻怕就要見閻王了,他板著臉道:“聖旨乃是陛下親口所言,臣下親筆所書,又豈能做假?八王之亂,不僅擾亂朝廷綱政,更擾亂民生,禍國殃民,殿下身為皇子,理當為陛下分憂啊。”
方陵當然知道聖旨一到,去不去已是定數。不過,他不能夠做出一副輕鬆自在的樣子,萬一宋皇後又在前線給自己搞幾個把戲,那可是防不勝防,他便一張苦臉的道:“馬公公,本王當然也想為陛下分憂,但是你一路上過來也看到了,我這諸侯國本來就小,南方難民一路趕來,城裏城外人滿為患,每天政務一大堆,現在又要率兵出征,真是讓人焦頭爛額呀。”
馬肯一路上當然見到了石城國難民眾多的景況,不由幸災樂禍得很,聽他如此訴苦,更覺快意,繼續板著臉說道:“殿下所想的隻是你的石城國,但是陛下所想的卻是整個楚國,身為皇子,殿下理應舍小家為大家才是,否則若是傳到陛下耳中,豈不是惹陛下不高興?”
方陵聽得冷笑一聲,宋皇後的心思他不用想都揣測出來,派心腹馬肯過來,一來是觀察石城國的近況,二來是觀察自己,三來自然也會不失時機的在父皇麵前詆毀自己,縱然自己舉全國之兵,熱心的去勤王,隻怕馬肯一迴去,卻免不了說一通自己的壞話。
他便無奈的歎歎氣道:“那本王明白了,這幾日我就籌備兵馬糧草,準備出征。”
馬肯見他一臉無奈的樣子,趾高氣揚的說道:“殿下如此想就對了,不過因為前方戰事吃緊,陛下親口吩咐,殿下需在三日內籌備完畢,盡早啟程!”
方陵又歎了口氣,見到馬肯欲走,故作挽留道:“馬公公,既然來了,不如就在城裏歇息幾日,讓本王好好招待你。”
似乎看出方陵有籠絡的意思,馬肯不屑的一笑,淡淡說道:“多謝殿下美意,但是軍情緊急,奴才必須盡快迴皇城。”說罷,他便上了馬,領著護衛們揚長而去。
待到馬肯一走,方陵挺直了腰杆,漠然的盯著他的背影,沉聲說道:“迴府!”
迴到府邸大廳,國中重臣匯聚一堂,得知聖旨突然來到,陛下要求石城國勤王,趕赴前線,眾臣多是喜憂參半,能夠被方陵列為重臣,在座的都是有幾分頭腦的人,不會單純的認為勤王之事是一場災難,相反,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雖然石城國的兵力對前線戰事無疑於杯水車薪,但是若是能夠打出次勝仗,打出石城王的名氣,那麽自然會有大量的人馬跟隨,從而極大的擴充勢力。
隻不過,益州王方縱傲並非是普通角色,他手下謀臣之多,將才之多,超乎想象,再加上幾十萬大軍的兵力,要想在他手上討到好處,隻怕並不容易。
不過,眾人都沒有被這壓力嚇倒,一個個都顯得精神抖擻,絲毫沒有半分畏懼之色。
方陵坐定之後,便朝著陳謀頷首示意了一下,陳謀指著楚國地圖,神色淡定的說道:“青塚城是定州邊界的一處重要城鎮,乃是曆來兵家必爭之地,千年來無數大軍在此交戰,留下了滿山青塚,故而取名為青塚城,此地乃是進入定州腹地的咽喉要道,由一個叫祝寶林的將領鎮守,此人以嚴苛聞名,手下有1萬兵力駐守,據目前得到的消息,益州國已經全麵占領徐州,進攻定州的第一戰應該就是青塚城!”
董滄海重哼一聲道:“宋皇後真是陰險歹毒,她應該知道益州王會不惜一切代價攻下青塚城,所以將殿下派去,其居心叵測!”
方陵卻淡淡一笑道:“宋皇後怎麽想是她的事情,不過本王怎麽也不會如她所願!”
沈桓天笑道:“殿下所言極是,宋皇後想把咱們送去當炮灰,那咱們就打一場精彩的勝仗給她看看,一揚咱們石城國的威名,隻要一戰而勝,殿下定然一戰成名!”
邱翼握緊拳頭,興奮道:“是啊,這三年苦心經營,殿下厚才之名早已盡人皆知,隻要此戰一勝,定然有眾多良才歸附,對咱們石城國而言有著莫大的好處!”
方陵見到眾人不僅不畏懼,反而戰意高昂,不由得深受感染,激情高昂,他含笑說道:“那麽這三日時間,便選拔將領人馬,準備出征,至於這人馬的數量,我看就抽選3000精兵好了!”
“3000精兵?”眾人不由吃了一驚,目前石城國已有四十多萬人口,其中兵力達到5萬人,雖然對於其他諸侯國而言少之又少,不過對於一個剛剛初生的小諸侯國卻是很不錯了。
老實說,在如今蔡國處於觀戰狀態時機下,就算抽取一兩萬人馬也不會影響到國內的安危,而且會使前線勝算大大增強,然而方陵卻把人數定為3000人。
孟知遠也不由蹙眉說道:“殿下,據臣所得到的各路消息,益州王之所以戰事勢如破竹,多是采取幾路兵馬圍攻敵城的攻勢,以優勢的兵力取勝,他如果要進攻青塚城,其人馬至少是守城兵力的數倍以上,殿下以三千兵馬而去,隻怕相當不利啊!”
方陵卻是一笑道:“當初為了救外公等人,本王大鬧了益州城,益州王對我是恨之入骨,我此番前往青塚城勤王,定然瞞不過他的耳目,無論我帶多少人馬,他一定會以數倍於我的姿態出兵,所以,不如少帶一些人,一來容易輕便快行,無論是進攻還是轉移都能夠不拖泥帶水,二來也會讓他其輕視之心。”
眾人聽得恍然大悟,頓覺方陵想得周到,的確,若是派出上萬兵馬,那對方便會多派幾萬人,壓力大增,若是派上3000兵馬,這數量不痛不癢,對方極可能輕視,從而給己方可乘之機!
沈桓天一抱臂,半跪於地道:“臣願領兵三千,隨殿下出征!”
董滄海也抱臂跪下來道:“臣也願意領兵,隨殿下出征!”
眾武臣紛紛跪拜下來,願意隨軍出征,方陵嗬嗬笑道:“那就由師傅和沈大人領軍吧。”
二人乃是國中最高的軍事將領,鎮守各方,頗有威名,如今草原之事已定,蔡國不敢輕舉妄動,國內有數萬兵馬鎮守,由有陳謀邱翼等良才坐鎮,方陵對國內形勢非常放心,再加上這對付益州王絕不能掉以輕心,所以他決定將這左膀右臂都帶去,和益州王好好的打上一場仗!
接下來,方陵又和眾人商量了一下關於選拔的事項以及糧草等物資的運送問題,談論完了之後這才散會。
石城王即將勤王的消息早在馬肯在城外宣布聖旨的時候便已經流傳開來,整個石城國都被戰前緊張的事態所籠罩,三年的經營,石城王德才兼備的賢名在封地廣受傳誦,深受民眾愛戴,如今石城王領軍勤王,民眾非但沒有恐慌,反而一個個激動興奮,認定必能戰勝敵人。
在三日之後,民眾自發的在城裏城外夾道歡送,三千大軍浩浩蕩蕩離開封地,朝著定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