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遊騎軍校尉李青山,人不如其名,虎背熊腰,鼻直口方,滿臉絡腮胡子,用北境土話講,“醜的掛相”。
崔含章扒開人群見到李青山時,他正在營中與屬下操練,隻見圈子內一夥人打出真火了,拳拳到肉,圍著李青山專挑要害處下手。作為遊騎校尉卻以北胡勇士擅長的摔跤術與人對陣,軍營中士卒之間打鬧習以為常,崔含章實在是沒想到李青山如此勇猛,愣是打的周邊無人靠近。
雖然初次見麵,免不了彼此寒暄,但兩人是通過幾次遊騎野戰配合才逐漸熟悉,至於後世的北伐戰事縱深發展,真正使得兩人的緣分糾纏俞深,也許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總是伴隨著生老病死,而戰場之上,兄弟之情無非是交付生死,肝膽相照。
雖然兩人交情過命,但此後的人生中,崔含章每每想到青山多嫵媚,便會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他的絡腮大胡子,實在有煞風景。
崔含章經曆嘉桐關外大戰後,那戰馬嘶鳴,血肉橫飛的場麵烙印在腦海裏,夜裏翻來覆去心潮澎湃下徹夜難眠。
翌日清晨,兩眼烏青,向聖上跪地請命:“請聖上恩準微臣從軍,願從一名遊騎兵做起。”
“哦?雖然你任職兵部武選員外郎,但總歸還是文官職務,怎麽忽然想去做遊騎兵了?”嘉隆帝麵露微笑,饒有興趣的看著崔含章,感覺到多少有些意外。
“微臣既然跟隨聖上來到戰場,隻想殺敵報國,不在乎文官武職。臣親眼看到眾多武官不惜命,拋頭顱,灑熱血,微臣隻怪自己不能立刻提刀上馬。”崔含章跪在地上,麵色堅毅。
“好,神光有愛卿這樣的新科探花,何愁朕不能封狼居胥,禪於姑衍。”崔含章的決心之大,讓在場諸人感受分明。嘉隆帝也是倍感欣慰,親自上前扶起他來,
“既然崔卿家如此執著,朕就準你去擔任遊騎營副校尉,兵部武選員外郎一職暫時給你留著。”
崔含章麵露喜色,起身迴營拿起昨夜便準確好的包袱直奔遊騎營而去。這才有了遊騎校尉李青山與崔含章的相識,若非是他來到遊騎營,恐怕也無從得知‘駿馬踏胡塵,劍氣溢三軍’流傳如此之廣,說是邊關三鎮,大街小巷,頑童稚子也能朗朗上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崔詩。眾人聽說他就是新科探花郎後,均都爭向來看,視若新奇事物。李青山自來熟,拉著崔含章一一介紹,順帶介紹每人事跡,說是崔探花寫入詩詞,也好幫兄弟們揚名立萬,這番話惹得一群軍營糙漢子難得靦腆。
誠然崔含章平時勤於鍛煉,但相比與縱橫沙場,遊走於生死邊緣的精銳遊騎兵,仍然顯得頗為稚嫩。初入遊騎營與眾人相處,自然顯得格格不入。
李青山初見他時,也是一陣頭疼。想著探花郎好好的兵部員外郎不做,愣是跑到遊騎營來,這細皮嫩肉的雛兒,豈不是出去給北胡綠水營探子送人頭?
“怕隻怕你們讀書人眼高手低,紙上談得一手好兵,紙下就是草包一個。”
崔含章聽了遊騎校尉這番很煞風景的言辭,反而哈哈笑道:“崔某人也怕眼高手低,親身經曆了嘉桐關外的十多萬人間的正麵絞肉廝殺,便立誌要去投軍,做一名卒子,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便知。”
李青山不置可否,說了句更加不吉利的話,“我李青山沒有別的大本事,就是收得一手好屍。你崔大才子要是哪天死了,老子替你收屍便是,甭管是屍首分離,還是缺胳膊少腿,爺都收的迴來。”
崔含章哈哈一笑並不接話,他是親眼看到李青山一身好功夫,故而時常拿熱臉來貼冷屁股虛心請教,想的就是快速轉換,打好遊騎兵的戰鬥基礎,爭取早日出欄巡營。遊騎兵的基本裝備中崔含章尤其鍾愛腰刀和臂弩,李青山對臂弩的使用頗有心得,而且他用犛牛筋改良了弩弦後,力可穿三層甲。
正是源於李青山一遍遍不厭其煩的傳授,崔含章對於武器裝備的掌握運用程度日漸熟練。臂弩遠射近攻皆可,尤其是在近距離瞬間爆發力無與倫比,對敵之時手臂發力要猛,核心是穩,故而兩臂膀的力量訓練是遊騎兵的日常功課。
相比於遊騎營的日常操練,崔含章感覺在太康兜米巷宅子裏的演武場,就如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可笑。李青山特殊照顧,給他製作了兩個負重沙袋捆綁在兩臂之上,吃飯睡覺均需佩戴。看著磨破老繭的雙掌,不禁苦笑,雙手是門戶,拿槍握刀全憑它,不下苦功夫,戰場吃苦頭。
此日,雪花稀稀疏疏落下,有漸長趨勢,北地苦寒,隻要下了雪,就徹底刹不住了,注定就是一場不眠不休的鵝毛大雪。崔含章伸出一隻手,去接住雪花。他的五指白皙修長,想來若是身為探花郎的他聲名在外,隻要是身居富饒的太康城,不論撫琴捧書,還是棋枰落子,都能讓癡心女子心儀。但如今已經磨出了厚厚老繭,他的心隨著遊騎營的敲打,愈加的冰冷堅硬起來。
李青山是一等一遊騎手,而自身的武力值更是堪稱恐怖,崔含章驚喜的是,此人堪稱寶藏軍漢,他還有許多匪夷所思的駁雜技藝傍身。
隻見他抻著鼻子嗅了嗅,低沉地說道:“生火造飯吃飽些,省的晚上腿發軟。”據說此乃聞氣斷時的本事,比起憑借經驗觀測天色來判定時辰還來得精準。這等技能著實讓人開眼界,至於脫胎於道教山澤通氣的道理,攜帶蓬艾挖坑燃燒,以此望氣打井找水,更是遊騎營必須精通的旁門功夫。
崔含章在遊騎營的磨煉讓他意識到,神光太祖當初在與諸王大戰能夠脫穎而出,確實有過人之處,神光大軍不但猛將如雲,攻城拔寨於瞬息間,而且精於旁門左道的九流匠人,更是比比皆是,這一樣樣都讓燕北王等其餘幾位諸侯難以望其項背。而現在流傳於軍中的諸多神乎其神的技能,則多是當時三教九流匠人們傳承下來的。
當然李青山這一套神神道道的能耐,他自己則說另有傳承。李青山區區遊騎營校尉,但威望之高,恐怕遊騎將軍都難以望其項背,歸根結底軍營講究的是實力為尊,戰場拚殺沒有實力丟的是性命,沒了性命再大的官職,也不過是士卒們茶餘飯後的笑料,官職越大,恐怕笑話越大。
在正式大軍交鋒之前,往來暗戰最頻繁的莫過於神光牛馬欄與北胡綠水營探子,綠水營分碟子與探子兩條線,珠簾成串,串接成線。水碟子首領在太康金明池被擒拿斬殺的事件,徹底讓北胡綠水營碟子係統跟神光牛馬欄卯上勁了。彼此都清楚,在這場見不得光的爭鬥中,誰都不敢站在台麵上叫陣,但誰也不會站在明麵之上去較勁。一切都在水麵之下,各展神通,洶湧暗流。
而另外一條線,則是遊騎營接下了全部綠水營的探子,雙方在對陣大軍的側翼,後方,乃至人跡罕至的地方拚殺,來去如風卷殘雲。而就是每次十幾騎,乃至幾十騎的相互針鋒相對,為彼此主力部隊的行進和對壘,起到了明燈向導的作用。故而崔含章選定遊騎營磨煉己身,事實也如先前預期,生死之間大恐怖,遊走之後方覺天地寬。但他若非遇到李青山這位一等一的遊騎好手帶領,恐怕墳頭草早已一尺多高了.......
李青山雖是粗獷硬漢,但心細如發,每每都能帶領遊騎兄弟遊走在生與死的邊緣,深入敵後百裏地如入無人之境,衝鋒斬殺敵軍探子更是身先士卒,刀刀見血。
李青山作為遊騎營老大哥的角色,更是隨著武道修為的拔升,而逐漸打下個人風格烙印,“見我青山多嫵媚”一語更是讓整個北胡綠水營對他咬牙切齒。尤其是在北伐末期掩護遊騎營眾人撤離時,單挑兵祖穀大師兄桓檀而不落下風震驚世人,桓檀有敵,讓眾人對他的出身愈加好奇,莫不真是傳說中的兵家祖庭嫡傳弟子?
雖然他從來沒有承認過,但每每談起兵祖穀都是不屑一顧,臭罵他們是狼子野心,數典忘祖。李青山沒個正經,最是口花花,每每說起繡狐慕容嫣然,自編自唱:“黑鬒鬒鬢兒,細彎彎眉兒,光溜溜眼兒,香噴噴口兒,直隆隆鼻兒,粉瑩瑩臉兒”
若幹年後崔含章得以重返軍營,總是對遊騎營中兄弟講述,當年的遊騎校尉李青山是如何叱吒探子戰場,殺得北胡綠水營聞之色變。神光李青山,北胡有桓檀,兩者可謂一時瑜亮,在這樣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盡顯風流。
趁著風雪未大,李青山崔含章兩人帶領著遊騎營二十人小隊,悄悄出營後沿著左側五十裏巡遊,沿途都是硝煙四起一片狼藉的堡寨村落,也有破敗損毀的帳篷氈包。
雖然這一線不在神光中路主力大軍的行進路線上,但是雙方大戰後,在衝鋒過程擊潰的散兵遊勇,也有有接近幾百號人,這些散兵遊勇暫時被神光主力大軍嚇破了膽,哪怕對上四五十神光輕騎都會望風而逃,但是嘉桐關以北的那些沿河小村莊就遭了災,遊騎營這幾日不斷外出追剿,但是一股股二三十的胡騎在初期的驚慌後,不斷匯合,其中就有一支人數達到兩百的北莽騎軍,跟遊騎營有過一場硬碰硬的遭遇戰,雙方都損失慘重,故而此次李青山親自帶隊,不僅是想掃蕩北胡殘騎接應在外的遊騎兄弟,更是想著把大軍左側二百裏以內徹底摸清楚。
在塞外荒原,別說幾百騎幾十騎,就是千騎萬騎,隻要一旦遠離城池關隘,那就真是大海撈針了,故而平康王等部可以打起遊擊戰。
先前遊騎營一百騎精銳斥候跟北胡騎軍在野外相遇後,並不主動出擊,隻負責刺探軍情,畢竟遊騎營的順手斬殺遇上的小股胡騎,賺些戰功,遊騎將軍對此沒有異議,多殺幾個北胡蠻子不需要理由。
神光大軍軍規森嚴,遊騎營更是鐵法如山,戰陣退縮謊報軍情和殺良冒功是三大板上釘釘的死罪,臨陣退縮的事情對於遊騎營的爺們來說,可笑至極。砍頭不過碗大的疤,人死鳥朝天。而此次出營刺探軍情的遊騎營小隊隻迴一騎,說是其他兄弟遇上了一股規模不小的北胡騎兵,這使得李青山格外擔心,所以直接帶隊出營接應。
一路急行,奔入一座臨河的村子,此處位置應該是朔方與嘉桐關中間地帶,隨處可見村民的屍體,本該有四五十戶人家的村落早已雞犬不留,唯有村外幾株枝幹彎曲的楊柳,正在這個本該萬物生長的初春時分,吐露著那幾抹綠色。
在莊子北方一座村舍前的曬麥場上,他們看到了一家老幼五口人慘死的屍體,兩名老人被北胡戰刀砍死在門口,那名本該去田間播種春麥的莊稼中年漢子,死後還攥緊著鋤頭,他兒子的頭顱就在他眼前,那具幼小的無頭屍體離著他娘親更近些,婦人被剝光了衣服,給北胡騎軍糟蹋後,四肢被砍斷。
那名年輕的遊騎兄弟抽泣道:“刀疤大哥看不過去,說讓我把軍情帶迴營裏,然後就說他若戰死,別忘了多燒些紙錢給他們路上花。我不肯走,隊長就狠狠踹了我一腳,說都死在這裏,軍情咋辦?”
曬麥場上,十多名遊騎兄弟慘死橫屍,佩刀輕弩都被收走,甲胄都被卸走,就隻有光溜溜的屍體了,地上的血水剛涼去。
一人慘死在泥屋牆下,那條持刀的手臂被人剁下後,故意放在他頭上。兩人死在曬麥場上,那名隊長屍體被綁在一條長凳上,當成了箭靶子,全身上下都是被弓箭射出的血水窟窿,其他人的死屍無一完整,更殘忍的被剖腹挖心........
李青山和崔含章所有人麵色鐵青,都沒有說話。
他們不是沒有見過比這更殘酷的場景,在他們嘉桐關以北,哪年沒有不死不休直到一方徹底死絕的戰鬥?他們又有誰沒有為一位又一位的戰死袍澤收屍過?
能夠清清楚楚喊出四人名字的老遊騎李青山,紅著眼睛輕聲道:“刀疤幾個這樣死的憋屈”
留下一人收屍,其餘人上馬跟我去砍死這群北胡王八蛋。
這是崔含章第一次見識到李青山的霸氣,在一片風蝕崖口,追上那六十多人的北胡騎兵後,他一馬當先,直接碾壓衝鋒,哪怕被彎刀割腹也不改衝鋒路線,一個來迴竟然鑿穿了這支騎兵隊伍,但他更是慘不忍睹,渾身無一處完好四處溢血。
後麵的兄弟跟上,二十人的小隊列成錐形攻擊,以李青山為錐尖再次衝鋒鑿穿,就這樣無聲的衝鋒拚殺中,崔含章雖身處陣型中間,一番廝殺下來也是身中二隻弩箭。
遠離主戰場的曠野外,有一場悄無聲息的廝殺,時時刻刻在生死邊緣遊走,最終二十人小隊損傷殆盡,喘氣的隻剩三人,李青山渾身插滿了弩箭,一隻眼睛在流血不止。崔含章則是滾落馬下,腰腹側麵被北胡彎刀切開,血都快流盡了,他清楚的記得,若非是李青山飛身幫他擋住致命一箭,恐怕此生再也沒有機會去見明薇姐,而他被開膛破肚的這一刀則是為李青山擋下的。沙場之上,生死托付兄弟,不過如此。另一人則倚著倒地的馬匹,隻剩一隻胳膊卯足勁揮刀。但遊騎小隊頑強了斬殺六十人的北胡騎兵隊伍,在整個神光主力大軍中傳為神話,遊騎營的兄弟以一擋三,哪個還敢說我神光騎兵戰力頹弱?
崔含章生於富饒的龍沅江以南,也曾徒步走過山川,參加晉安大考,也曾太康城裏披花遊街,有著名士清談聲,竹林聽琴聲,青樓歡笑聲,觥籌交錯聲。但是隻有在嘉桐關外,死戰無言,悲慟也無聲,此刻他心裏除了廝殺,隻在某個角落裏悄悄念著心愛的崔明薇。
當三人被抬迴遊騎營時,聖上親自下旨送迴嘉桐關療傷,並給遊騎營全副裝備升級,甲等大馬,明光鎧甲,寒鐵佩刀。李青山封賞遊騎將軍,崔含章封賞遊騎校尉,另一人封賞遊騎標長。
在三人養傷期間,李青山的口花花停不下來,即便是寡言的軍醫也對李青山頑強的生命力感歎,他嚷著看膩歪了北地高頭大馬的彪悍,想著有機會能去見識下江南秀女的溫婉,說什麽也不舍得死。崔含章則顯得頗為沉默,但他知道,生死之交也不過如此,在此後的幾十年間宦海浮沉裏,這樣朋友彌足珍貴。
“青青黃黃,柙殺羔羊,神光大馬,征戰沙場,匪心流浪,魂歸故鄉,夢角連營,悠悠情殤”
深夜裏,崔含章站在嘉桐關城牆頭,將一曲《戰馬賦》吟唱的無邊淒涼...........
崔含章扒開人群見到李青山時,他正在營中與屬下操練,隻見圈子內一夥人打出真火了,拳拳到肉,圍著李青山專挑要害處下手。作為遊騎校尉卻以北胡勇士擅長的摔跤術與人對陣,軍營中士卒之間打鬧習以為常,崔含章實在是沒想到李青山如此勇猛,愣是打的周邊無人靠近。
雖然初次見麵,免不了彼此寒暄,但兩人是通過幾次遊騎野戰配合才逐漸熟悉,至於後世的北伐戰事縱深發展,真正使得兩人的緣分糾纏俞深,也許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總是伴隨著生老病死,而戰場之上,兄弟之情無非是交付生死,肝膽相照。
雖然兩人交情過命,但此後的人生中,崔含章每每想到青山多嫵媚,便會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他的絡腮大胡子,實在有煞風景。
崔含章經曆嘉桐關外大戰後,那戰馬嘶鳴,血肉橫飛的場麵烙印在腦海裏,夜裏翻來覆去心潮澎湃下徹夜難眠。
翌日清晨,兩眼烏青,向聖上跪地請命:“請聖上恩準微臣從軍,願從一名遊騎兵做起。”
“哦?雖然你任職兵部武選員外郎,但總歸還是文官職務,怎麽忽然想去做遊騎兵了?”嘉隆帝麵露微笑,饒有興趣的看著崔含章,感覺到多少有些意外。
“微臣既然跟隨聖上來到戰場,隻想殺敵報國,不在乎文官武職。臣親眼看到眾多武官不惜命,拋頭顱,灑熱血,微臣隻怪自己不能立刻提刀上馬。”崔含章跪在地上,麵色堅毅。
“好,神光有愛卿這樣的新科探花,何愁朕不能封狼居胥,禪於姑衍。”崔含章的決心之大,讓在場諸人感受分明。嘉隆帝也是倍感欣慰,親自上前扶起他來,
“既然崔卿家如此執著,朕就準你去擔任遊騎營副校尉,兵部武選員外郎一職暫時給你留著。”
崔含章麵露喜色,起身迴營拿起昨夜便準確好的包袱直奔遊騎營而去。這才有了遊騎校尉李青山與崔含章的相識,若非是他來到遊騎營,恐怕也無從得知‘駿馬踏胡塵,劍氣溢三軍’流傳如此之廣,說是邊關三鎮,大街小巷,頑童稚子也能朗朗上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崔詩。眾人聽說他就是新科探花郎後,均都爭向來看,視若新奇事物。李青山自來熟,拉著崔含章一一介紹,順帶介紹每人事跡,說是崔探花寫入詩詞,也好幫兄弟們揚名立萬,這番話惹得一群軍營糙漢子難得靦腆。
誠然崔含章平時勤於鍛煉,但相比與縱橫沙場,遊走於生死邊緣的精銳遊騎兵,仍然顯得頗為稚嫩。初入遊騎營與眾人相處,自然顯得格格不入。
李青山初見他時,也是一陣頭疼。想著探花郎好好的兵部員外郎不做,愣是跑到遊騎營來,這細皮嫩肉的雛兒,豈不是出去給北胡綠水營探子送人頭?
“怕隻怕你們讀書人眼高手低,紙上談得一手好兵,紙下就是草包一個。”
崔含章聽了遊騎校尉這番很煞風景的言辭,反而哈哈笑道:“崔某人也怕眼高手低,親身經曆了嘉桐關外的十多萬人間的正麵絞肉廝殺,便立誌要去投軍,做一名卒子,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便知。”
李青山不置可否,說了句更加不吉利的話,“我李青山沒有別的大本事,就是收得一手好屍。你崔大才子要是哪天死了,老子替你收屍便是,甭管是屍首分離,還是缺胳膊少腿,爺都收的迴來。”
崔含章哈哈一笑並不接話,他是親眼看到李青山一身好功夫,故而時常拿熱臉來貼冷屁股虛心請教,想的就是快速轉換,打好遊騎兵的戰鬥基礎,爭取早日出欄巡營。遊騎兵的基本裝備中崔含章尤其鍾愛腰刀和臂弩,李青山對臂弩的使用頗有心得,而且他用犛牛筋改良了弩弦後,力可穿三層甲。
正是源於李青山一遍遍不厭其煩的傳授,崔含章對於武器裝備的掌握運用程度日漸熟練。臂弩遠射近攻皆可,尤其是在近距離瞬間爆發力無與倫比,對敵之時手臂發力要猛,核心是穩,故而兩臂膀的力量訓練是遊騎兵的日常功課。
相比於遊騎營的日常操練,崔含章感覺在太康兜米巷宅子裏的演武場,就如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可笑。李青山特殊照顧,給他製作了兩個負重沙袋捆綁在兩臂之上,吃飯睡覺均需佩戴。看著磨破老繭的雙掌,不禁苦笑,雙手是門戶,拿槍握刀全憑它,不下苦功夫,戰場吃苦頭。
此日,雪花稀稀疏疏落下,有漸長趨勢,北地苦寒,隻要下了雪,就徹底刹不住了,注定就是一場不眠不休的鵝毛大雪。崔含章伸出一隻手,去接住雪花。他的五指白皙修長,想來若是身為探花郎的他聲名在外,隻要是身居富饒的太康城,不論撫琴捧書,還是棋枰落子,都能讓癡心女子心儀。但如今已經磨出了厚厚老繭,他的心隨著遊騎營的敲打,愈加的冰冷堅硬起來。
李青山是一等一遊騎手,而自身的武力值更是堪稱恐怖,崔含章驚喜的是,此人堪稱寶藏軍漢,他還有許多匪夷所思的駁雜技藝傍身。
隻見他抻著鼻子嗅了嗅,低沉地說道:“生火造飯吃飽些,省的晚上腿發軟。”據說此乃聞氣斷時的本事,比起憑借經驗觀測天色來判定時辰還來得精準。這等技能著實讓人開眼界,至於脫胎於道教山澤通氣的道理,攜帶蓬艾挖坑燃燒,以此望氣打井找水,更是遊騎營必須精通的旁門功夫。
崔含章在遊騎營的磨煉讓他意識到,神光太祖當初在與諸王大戰能夠脫穎而出,確實有過人之處,神光大軍不但猛將如雲,攻城拔寨於瞬息間,而且精於旁門左道的九流匠人,更是比比皆是,這一樣樣都讓燕北王等其餘幾位諸侯難以望其項背。而現在流傳於軍中的諸多神乎其神的技能,則多是當時三教九流匠人們傳承下來的。
當然李青山這一套神神道道的能耐,他自己則說另有傳承。李青山區區遊騎營校尉,但威望之高,恐怕遊騎將軍都難以望其項背,歸根結底軍營講究的是實力為尊,戰場拚殺沒有實力丟的是性命,沒了性命再大的官職,也不過是士卒們茶餘飯後的笑料,官職越大,恐怕笑話越大。
在正式大軍交鋒之前,往來暗戰最頻繁的莫過於神光牛馬欄與北胡綠水營探子,綠水營分碟子與探子兩條線,珠簾成串,串接成線。水碟子首領在太康金明池被擒拿斬殺的事件,徹底讓北胡綠水營碟子係統跟神光牛馬欄卯上勁了。彼此都清楚,在這場見不得光的爭鬥中,誰都不敢站在台麵上叫陣,但誰也不會站在明麵之上去較勁。一切都在水麵之下,各展神通,洶湧暗流。
而另外一條線,則是遊騎營接下了全部綠水營的探子,雙方在對陣大軍的側翼,後方,乃至人跡罕至的地方拚殺,來去如風卷殘雲。而就是每次十幾騎,乃至幾十騎的相互針鋒相對,為彼此主力部隊的行進和對壘,起到了明燈向導的作用。故而崔含章選定遊騎營磨煉己身,事實也如先前預期,生死之間大恐怖,遊走之後方覺天地寬。但他若非遇到李青山這位一等一的遊騎好手帶領,恐怕墳頭草早已一尺多高了.......
李青山雖是粗獷硬漢,但心細如發,每每都能帶領遊騎兄弟遊走在生與死的邊緣,深入敵後百裏地如入無人之境,衝鋒斬殺敵軍探子更是身先士卒,刀刀見血。
李青山作為遊騎營老大哥的角色,更是隨著武道修為的拔升,而逐漸打下個人風格烙印,“見我青山多嫵媚”一語更是讓整個北胡綠水營對他咬牙切齒。尤其是在北伐末期掩護遊騎營眾人撤離時,單挑兵祖穀大師兄桓檀而不落下風震驚世人,桓檀有敵,讓眾人對他的出身愈加好奇,莫不真是傳說中的兵家祖庭嫡傳弟子?
雖然他從來沒有承認過,但每每談起兵祖穀都是不屑一顧,臭罵他們是狼子野心,數典忘祖。李青山沒個正經,最是口花花,每每說起繡狐慕容嫣然,自編自唱:“黑鬒鬒鬢兒,細彎彎眉兒,光溜溜眼兒,香噴噴口兒,直隆隆鼻兒,粉瑩瑩臉兒”
若幹年後崔含章得以重返軍營,總是對遊騎營中兄弟講述,當年的遊騎校尉李青山是如何叱吒探子戰場,殺得北胡綠水營聞之色變。神光李青山,北胡有桓檀,兩者可謂一時瑜亮,在這樣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盡顯風流。
趁著風雪未大,李青山崔含章兩人帶領著遊騎營二十人小隊,悄悄出營後沿著左側五十裏巡遊,沿途都是硝煙四起一片狼藉的堡寨村落,也有破敗損毀的帳篷氈包。
雖然這一線不在神光中路主力大軍的行進路線上,但是雙方大戰後,在衝鋒過程擊潰的散兵遊勇,也有有接近幾百號人,這些散兵遊勇暫時被神光主力大軍嚇破了膽,哪怕對上四五十神光輕騎都會望風而逃,但是嘉桐關以北的那些沿河小村莊就遭了災,遊騎營這幾日不斷外出追剿,但是一股股二三十的胡騎在初期的驚慌後,不斷匯合,其中就有一支人數達到兩百的北莽騎軍,跟遊騎營有過一場硬碰硬的遭遇戰,雙方都損失慘重,故而此次李青山親自帶隊,不僅是想掃蕩北胡殘騎接應在外的遊騎兄弟,更是想著把大軍左側二百裏以內徹底摸清楚。
在塞外荒原,別說幾百騎幾十騎,就是千騎萬騎,隻要一旦遠離城池關隘,那就真是大海撈針了,故而平康王等部可以打起遊擊戰。
先前遊騎營一百騎精銳斥候跟北胡騎軍在野外相遇後,並不主動出擊,隻負責刺探軍情,畢竟遊騎營的順手斬殺遇上的小股胡騎,賺些戰功,遊騎將軍對此沒有異議,多殺幾個北胡蠻子不需要理由。
神光大軍軍規森嚴,遊騎營更是鐵法如山,戰陣退縮謊報軍情和殺良冒功是三大板上釘釘的死罪,臨陣退縮的事情對於遊騎營的爺們來說,可笑至極。砍頭不過碗大的疤,人死鳥朝天。而此次出營刺探軍情的遊騎營小隊隻迴一騎,說是其他兄弟遇上了一股規模不小的北胡騎兵,這使得李青山格外擔心,所以直接帶隊出營接應。
一路急行,奔入一座臨河的村子,此處位置應該是朔方與嘉桐關中間地帶,隨處可見村民的屍體,本該有四五十戶人家的村落早已雞犬不留,唯有村外幾株枝幹彎曲的楊柳,正在這個本該萬物生長的初春時分,吐露著那幾抹綠色。
在莊子北方一座村舍前的曬麥場上,他們看到了一家老幼五口人慘死的屍體,兩名老人被北胡戰刀砍死在門口,那名本該去田間播種春麥的莊稼中年漢子,死後還攥緊著鋤頭,他兒子的頭顱就在他眼前,那具幼小的無頭屍體離著他娘親更近些,婦人被剝光了衣服,給北胡騎軍糟蹋後,四肢被砍斷。
那名年輕的遊騎兄弟抽泣道:“刀疤大哥看不過去,說讓我把軍情帶迴營裏,然後就說他若戰死,別忘了多燒些紙錢給他們路上花。我不肯走,隊長就狠狠踹了我一腳,說都死在這裏,軍情咋辦?”
曬麥場上,十多名遊騎兄弟慘死橫屍,佩刀輕弩都被收走,甲胄都被卸走,就隻有光溜溜的屍體了,地上的血水剛涼去。
一人慘死在泥屋牆下,那條持刀的手臂被人剁下後,故意放在他頭上。兩人死在曬麥場上,那名隊長屍體被綁在一條長凳上,當成了箭靶子,全身上下都是被弓箭射出的血水窟窿,其他人的死屍無一完整,更殘忍的被剖腹挖心........
李青山和崔含章所有人麵色鐵青,都沒有說話。
他們不是沒有見過比這更殘酷的場景,在他們嘉桐關以北,哪年沒有不死不休直到一方徹底死絕的戰鬥?他們又有誰沒有為一位又一位的戰死袍澤收屍過?
能夠清清楚楚喊出四人名字的老遊騎李青山,紅著眼睛輕聲道:“刀疤幾個這樣死的憋屈”
留下一人收屍,其餘人上馬跟我去砍死這群北胡王八蛋。
這是崔含章第一次見識到李青山的霸氣,在一片風蝕崖口,追上那六十多人的北胡騎兵後,他一馬當先,直接碾壓衝鋒,哪怕被彎刀割腹也不改衝鋒路線,一個來迴竟然鑿穿了這支騎兵隊伍,但他更是慘不忍睹,渾身無一處完好四處溢血。
後麵的兄弟跟上,二十人的小隊列成錐形攻擊,以李青山為錐尖再次衝鋒鑿穿,就這樣無聲的衝鋒拚殺中,崔含章雖身處陣型中間,一番廝殺下來也是身中二隻弩箭。
遠離主戰場的曠野外,有一場悄無聲息的廝殺,時時刻刻在生死邊緣遊走,最終二十人小隊損傷殆盡,喘氣的隻剩三人,李青山渾身插滿了弩箭,一隻眼睛在流血不止。崔含章則是滾落馬下,腰腹側麵被北胡彎刀切開,血都快流盡了,他清楚的記得,若非是李青山飛身幫他擋住致命一箭,恐怕此生再也沒有機會去見明薇姐,而他被開膛破肚的這一刀則是為李青山擋下的。沙場之上,生死托付兄弟,不過如此。另一人則倚著倒地的馬匹,隻剩一隻胳膊卯足勁揮刀。但遊騎小隊頑強了斬殺六十人的北胡騎兵隊伍,在整個神光主力大軍中傳為神話,遊騎營的兄弟以一擋三,哪個還敢說我神光騎兵戰力頹弱?
崔含章生於富饒的龍沅江以南,也曾徒步走過山川,參加晉安大考,也曾太康城裏披花遊街,有著名士清談聲,竹林聽琴聲,青樓歡笑聲,觥籌交錯聲。但是隻有在嘉桐關外,死戰無言,悲慟也無聲,此刻他心裏除了廝殺,隻在某個角落裏悄悄念著心愛的崔明薇。
當三人被抬迴遊騎營時,聖上親自下旨送迴嘉桐關療傷,並給遊騎營全副裝備升級,甲等大馬,明光鎧甲,寒鐵佩刀。李青山封賞遊騎將軍,崔含章封賞遊騎校尉,另一人封賞遊騎標長。
在三人養傷期間,李青山的口花花停不下來,即便是寡言的軍醫也對李青山頑強的生命力感歎,他嚷著看膩歪了北地高頭大馬的彪悍,想著有機會能去見識下江南秀女的溫婉,說什麽也不舍得死。崔含章則顯得頗為沉默,但他知道,生死之交也不過如此,在此後的幾十年間宦海浮沉裏,這樣朋友彌足珍貴。
“青青黃黃,柙殺羔羊,神光大馬,征戰沙場,匪心流浪,魂歸故鄉,夢角連營,悠悠情殤”
深夜裏,崔含章站在嘉桐關城牆頭,將一曲《戰馬賦》吟唱的無邊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