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自大端王朝初期開府,曆經風雨六百餘年而常在,皆因此地山環水繞,土質顆粒異然富含磷鉀,開窯燒製瓷器,器型瑰麗,胎壁薄如蟬翼,造型巧奪天工,名噪一時,後又連出三代製瓷大師,皇家內院選為貢品,並賜封龍窯三口,隨後建陽龍窯風靡九州大地,達官貴族視若珍寶,其中又以千煙洲出產為最。


    後世大端暴行,民怨沸騰,各地狼煙四起城邦損毀,唯獨建陽世代燒窯,遠離戰禍百姓得以保全。


    神光太祖定鼎中原後建陽三口龍窯同時火祭,火光衝天三天三夜不歇,燒製開國重器“九州鼎”並六百餘件新朝元年瓷器套裝進獻,聖上龍顏大悅恩賜下旨建陽府免賦三年,賜封宋崔謝三大姓氏為欽定督陶官,世代龍窯大師不出三姓之外。


    溪口崔氏根據祠堂族譜可上溯十三代,初祖本堂原是走街串巷的賣貨郎,行至此地口渴難耐,於巨石草叢掩映處發現湍流小溪,飲水休憩昏昏然睡去,夢中巨石底下小溪忽然變成大河,河水洶湧奔騰遠去,崔氏站在巨石遠旐河麵愈遠愈寬,河水匯聚成大江大瀆,源遠流長。


    賣貨郎打定主意就地娶妻安家,開枝散葉繁衍六百年,溪水六百年長流不斷,自此該地也被改名“溪口”。


    當初大端朝與各路英豪打的天昏地暗,中原大地生靈塗炭,北方士族經受不起戰火摧殘選擇南遷,崔含章自祖父一代舉家遷徙避禍,亂世人命賤如草芥,何談家資財產,路兩旁餓殍遍野,走走停停到了建陽溪口再也走不動了,也不想在走了。


    所以琅琊崔氏這一脈與溪口崔氏原本就不在一本族譜裏,更談不上血脈親緣。事情的轉折是發生在含章祖父這一代,祖母當然不是溪口崔氏大長支一脈,但也是偏支血脈,剛巧在出五服的邊緣支脈上,緣此祖母去崔氏祠堂求了老輩長者一天一夜才讓含章去了族中學堂,含章成了整個學堂唯一一個不是溪口崔氏的崔姓子弟。


    說起來建陽府地處群山之間,老話流傳著七山二水一分田,山水環繞間植被茂密,景色自然美不勝收,頗有世外桃源之姿。


    但僅靠幾分薄田無法養家糊口,燒窯人主要還是依靠精美的瓷器流通天下,衣食住行生活用度八成靠外部流入,雖因地理位置交通不便遠離戰禍但也帶來了民生凋敝的窘境,大端末年建陽百姓日子就過得困頓貧苦。很多燒窯人活不下去了放掉手藝外出找活路,多年以來迴來的甚少,大部分都已經埋骨他鄉。


    神光太祖隆恩再降,整個建陽煥發活力,燒窯是手藝活更是體力活,來此避難的外鄉人往往幹得了體力卻學不到手藝,含章祖父則是另類,當然更得歸功於祖母的緣由。


    手藝是糊口的本事,更是行走神光的傍身技,建陽龍窯天下誰人不知?至於到了含章這一代卻棄了珍貴萬分的手藝偏偏讀書求學,辛苦的燒窯人是看不懂的。


    曠野清風拂麵,山間景色充耳不聞,一心隻想趕路返鄉,含章心情愉悅小跑疾走,一日腳程便奔赴建陽溪口。


    雲上斂青溪,風暄鳥欲啼。駐足間放眼望去梯田盤繞,阡陌縱橫,炊煙嫋嫋點綴在蜿蜒流動的一脈溪水邊上,靜碧江流,不係之舟自橫。


    山,聳然而特立,多呈險峻飄逸之勢,蘊含北地性格。水,碧清蜿蜒之姿,頗具江南柔情。


    秋意濃時,千煙重重,得名千煙洲。


    千煙洲有數不清的山山水水,手足相連,氣息相通,相互交融,養育了山林水草,群山環抱,幽穀竊然而深藏,奇峰疊嶂,峰峰相高,層層相向,鬼斧神工,千姿百態,高低不等,綠水纏繞,蕩波浮影,煙波浩渺,碧波溶溶,好一幅絢麗多彩的水墨丹青,使人醉心其間,忘卻所在。


    崔含章順著腳下之路前行,身旁綠樹相競,山花爛漫,水鳥沙灘嬉戲,群魚浪裏歡躍,目之所在,皆為青山綠水。


    更遠處,山脊上有紅光縈繞的窯口開爐,整個溪口都籠罩在薄暮餘暉之中,近鄉情怯含章不敢邁步,隻想靜靜的田園日落美景,也許正因為從小到大生長於斯從未好好的欣賞它的美麗,此次遠行歸來才讓人感觸到平時一直在忽略的美好。


    跨過溪口的巨石,一路上鄉親們熱絡的打起招唿,“呀,小含章迴來了啊”,仿佛沉寂了許久的鄉村煥發新的活力,孩童追逐嬉鬧,田間水牛低鳴,鄉親們都是曉得含章是近百年頭一個從晉安參加科考歸來的燒窯人。


    暖陽風緩,在一堆孩子擁簇下含章走到自家門前,看到祖母正坐在院子裏曬太陽,母親在縫縫補補日常換洗的衣物,有大膽的孩子喊道:“崔奶奶,含章哥迴來啦”。


    祖母崔氏抬頭瞅見站在一群孩子中間的崔含章臉上浮現了開心的笑容,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滿頭銀發盤的齊整,祖母想要站起來迎接歸家的孩子,含章快步跑上前抱住祖母,“平平安安迴來就好”。


    母親也放下手中的活計走上前拍拍含章身上的灰塵,“還沒吃飯吧,我去給你做吃的”,母親雖然未曾讀書識字但總是明理少言,跟著祖母一起將整個家操持的井井有條,含章拿出在晉安城內買的各色糕點分給孩子們,一哄而散蹦蹦跳跳的童年是最無憂無慮的。


    山間晚風吹過,青竹搖曳身姿,安靜下來的小院顯得特別的祥和,祖母麵帶微笑的聽著他在講述晉安城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母親忙活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小妹含靈把哥哥的包袱翻了個遍直到發現晉安城內最流行的發飾才心滿意足。


    一家人圍著餐桌享受家人團聚的喜悅,不知不覺間父親把自釀的老酒喝多了,火爐內的木柴已經慢慢燒到了末節,院子裏的黃狗吃飽了骨頭趴在窩裏眯眼瞌睡。


    崔含章送祖母安睡後,幫著母親洗刷碗筷,母親一個晚上都帶著兒子送的發簪,翠綠的發簪插於滿頭青絲叢中。


    崔含章自幼家貧,吃穿用度都是能省則省,用老爹的話說燒窯人家沒有那麽多窮講究。故而以往他都是蚊子腿上劈精肉,蚊蠅腹內恗脂油,幸而晉安借宿雲深寺省下不少錢,此時他則全部花在為家人買禮物上了。


    五更雞鳴,天微蒙蒙亮,山中薄霧如絲紗一般飄蕩,含章父親吃過早飯已經上窯去了,燒窯不比尋常農家,先要熬練體力,泥土打漿需千錘百煉才能強化胎土韌性,然後再入窯練耐力,大火高溫猛燒,中火徐徐炙烤都需要窯工在旁督造,否則火候和力道偏差就是燒壞一窯的瓷器。


    能練好這些的才有資格入室學手藝技術,學手藝憑的是悟性,師傅帶入門修行看個人,有人究其一生也就是個燒窯匠,但更激勵後輩的是前人大師們的神跡,精美瑰麗的瓷器終究都是人一手一手的捏造燒製出來,而燒窯製瓷就是整個建陽的根基。


    含章一早就如往常般前往崔氏學堂,學堂占用了宗族祠堂偏殿二間,祠堂建在整個溪口最高峰的半山腰,起初有溪口崔氏族內宿老擔任開蒙,後來像含章這般年紀的需要科考應舉的逐漸多起來,崔氏專門從晉安府曲瀾書院聘請了碩儒樓先生,據說樓先生出自太康名門望族。


    山道蜿蜒曲折,樓師站在祠堂門前看著爬山的含章想到了很多過往,少年應當沐春風。師徒倆個從點滴細節著手推敲複盤了下今年的大考,樓師輕撚胡須陷入沉思中,不禁想到年初的傳言,看來徐瘋子所言非虛啊。


    含章則順溜的跑到後院崖壁下打了一桶山泉水煮茶,剛巧把真如師傅贈送的神秀峰野茶餅拿出來孝敬,興許是水潤茶香,沸水衝泡充分釋放了野茶的幽香,樓師被茶香吸引忍不住讚道:“好茶”。


    徐徐飲啜下迴甘長久駐留後道舌苔,不經意間還有點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樓師難得露出很感興趣的樣子,語重心長的叮囑含章:


    “既然選擇兵行險著,就要做好放手一搏的準備。”


    明日開始恢複日常課業,同時要多練練你的燒窯把式,那些把式不簡單,有的如山間老熊靠樹撓癢,有的如枝上靈猿舒展縱躍,把式樸實無華卻蘊含技擊術,一世風風雨雨誰還沒個磕磕絆絆。


    樓師交代完課業後迴到內堂打坐休息,心神沉寂,冥冥間似薄霧輕紗一般纏繞在溪口群山間,龍窯地脈附近的波動愈加頻繁,不消半刻便讓人無法入靜,唿出一口濁氣,樓師自嘲老矣。


    經過樓師調整後的課業更加偏重了世俗人情,道德文章與世俗人情從來不是割裂對立,其內在文理想通,隻是世人膚淺隻取表意而不深究道理。


    樓師授課有點怪癖,嚴禁學子爭對錯,隻論道理,講得通則心氣順暢,講不通則閉門思過。


    他曾言:“稚子無知學之,大千世界足夠你們用腳步和身心去丈量。”這群孩子們也應當如製瓷一般,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歲月如梭,迴溪口已經半月有餘,日練夜練,踏著晨曦一口氣登山入學堂大氣不喘,這一日崔含章在吃過午飯後沿著步道往後山閑逛消食,在學堂後山不遠處右轉就進入了龍窯的收尾處,窯口尾部常年未啟用,自然人跡罕至。


    崔氏這口龍窯起於山根部暗溪處,溪流匯聚山腳下衝出一片淺淺的水口,該水口雖淺但幾百年間卻從未幹涸過,經後世族人不停保護修繕擴大,四周鬱鬱蔥蔥,水質最為清澈。


    沿著山勢往上爬升中間部分窯體會逐漸收窄,魚肚似的地坪,中心高兩邊低,再往上去收尾於崔氏祠堂的右側山體,比鄰而錯落著幾十棟琅簷。從高處俯瞰,遠處水口恰似龍珠一般,從山腳仰望,其形態如臥龍一般,恣意悠閑的俯臥在溪口。


    崔含章印象裏是見過一次龍窯整體點火燒窯,整個龍窯如活過來一般,窯口如鼻息噴薄白氣,腹體紅鬱彤彤,火光在夜間尤其亮眼,遠觀如火龍降世,極其震撼。


    閑逛至此,走走停停,忽然看到龍窯收尾與山穀交接處竟然有積雪未化,還籠罩著氤氤氳氳的紫氣,非常像是早間濃鬱的山霧一般,隻是濃稠度遠勝山霧,奇怪的是並未聽溪口人說有下雪過,前陣子在晉安的大雪難道飄到了建陽溪口了?


    山中穀地位置殊為難得,蹲下來身來撥捧一把雪在手中感到冰冰涼,忽然間轟隆一聲山搖地動,如地牛翻身一般的晃動使得含章單腳蹲立的身體摔倒在地,臉直接栽入雪裏,吃了一嘴的雪,幸好有積雪墊在地上,不然非得破相不可。


    爬起身來顧不上疼,舉目望去山上有滾石落下掉入水口中,也有小部分龍窯坍塌,跑迴到學堂看到樓師在門前張望,看到無人受傷大家總算安心。


    祠堂裏有崔氏族老走出來跟樓師商量,六百年來族中從未記錄有過此等怪事,地牛翻身事跡亦從來出現於建陽府誌,甚是奇怪。


    樓師卻是心中震撼,大口喘息難以平複,最近地脈波動頻繁,在剛才冥思中明明感覺到地脈集聚湧動,忽然在後山方向噴薄而出,整個溪口的氣韻就衰減了許多,恐怕沒個百年光景怕是難以複原,山腳下無人留意的水口處水位下降了許多,裸露出常年泡於水中的青石。


    經此折騰,早早歸家,晚上聽到小妹含靈說王家的小胖子今天嚇得掉到水口裏了差點沒被淹死,被人救起的時候才發現水都沒到他脖子,這個膽小鬼。


    父親說有些小窯口塌了,等過兩天安全了都得上窯去幫忙修複,咱們建陽人吃飯的家夥事壞不得。含章說看到崔氏那口龍窯也有小部分坍塌了,父親沒說話隻是吃飽飯後交代這兩天不要亂跑,等著一起上窯去幫忙。


    一夜無事,母親催促孩子們早點睡覺,含章夢中感覺自己身體輕盈穿過層層雲霧,在青天白雲間翱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貳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菖蒲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菖蒲君並收藏貳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