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飽肚子,崔含章起身舒展腰肢,簡單的做了個幾個燒窯人的把式。
姿勢怪異的把式卻能長氣力,精神頭也複蘇過來。
這燒窯把式跟後世心意把頗為相似,正所謂“太極奸八卦滑,最毒不過心意把”,上輩子崔含章是苦於沒有師傅領進門,但心神向往,看過不少號稱內家拳的珍貴資料,結果啥也沒練成,不然也不會英雄救美不成,反誤了卿卿性命。
一趟把式打下來,舒展了身心,然後慢慢坐下,攤開桌板上的策問卷紙,
卷紙不大一尺有餘,四四方方,正中央工筆楷書兩個字:“文治”。
崔含章不禁莞爾一笑,果然是太祖遺風,他老人家武人出身,赫赫武功,摧城滅國,唯獨缺少文韜,
所以當初北唐詩豪曾嘲諷:“神光目無牛,學人夜添香”。
據說,起初太祖恨的毛發須張,捏斷了三根湖筆,後又笑臉盈盈,此為後話,民間逸聞無法考證。
但是開國之後,重文輕武的朝政日趨顯現,早起三代君王均是勤政,對曆年科考均親自督辦。尤其看中太院,合院上下食俸不說,均是包養雙親幼小,為的是安心治學報效朝廷。
神光朝重文治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這麽直白的以“文治”為《策問》題目,頗為罕見。
題目直白簡單,意圖明了清楚,該如何破題?
破題方能立意,起承轉合才可以一氣嗬成,俗話說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
破題無新意,必將淹沒在浩渺文卷,兩地考場三千一百二十一份考卷,若不能讓人眼前一亮,恐怕也就沒機會引人入勝了。
含章也曾在雲深圍爐之夜,聽到幾個兩淮學子說起今年太院的神級預測,太院徐夫子文壇楷模,往年預測命中率十之二三已經被推崇為神人,以至於惹動內廷嚴查暗訪了三個月,最後不了了之。
徐夫子斷言今年不同往時,萬不可拘囿於傳統,其它就再也不肯多言。哂笑閑談而已,但是看著題目不禁讓人皺眉,越是表麵簡單,越是內裏複雜,若想在三千人的大考中脫穎而出何其艱難,撥開雲霧看出“文治”的內涵。
恐怕當今聖上是有意而為之,猜度天心,無意難於登天。朝廷有三公鎮守,太院領袖文壇,已然是錦繡繁華,緣何仍然尋求“文治”?須知,江湖之遠廟堂之高,也脫不出這方天地。眾人揣摩,莫不是朝廷想要輸出文治以教化四方蠻夷?
俗話說物極必反,聽聞今上文武雙全,弱冠之年可獵虎熊,一手文章獲得太院師生拍手稱讚,近些年愈加勤勉,而如今三代以降均無戰事,承平已久“武功”難求,想來“文治”也是最切時宜的了。
帝心難測,
平淡如水,怎可青史留名?
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錦上添花誰人不會,雪中送炭才會刻骨銘心。一代天驕,左擎蒼,右牽黃,彎弓射大雕
舉目望去,凝神苦思而搖頭晃腦者,麵有喜色而下筆不絕者一一呈現,透過貢院大堂右側的窄道可遠觀月湖,湖麵波瀾不驚,泛起一片明晃晃的日光,讓人看不清楚水下的情況。索性神遊天外,放空思想,大廳中正襟危坐的考官視線掃過眾學子之餘,看到發呆的含章不禁搖頭。
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月湖,難免被其綺麗風光所吸引,尤其是風光不與四時同的雪湖,一樹霜枝隱紅葉,漫天碎玉鬥瓊瑤。
冬日暖陽下,波光粼粼折射出遠方的神秀峰,斜暉脈脈水悠悠,不知不覺間倦意襲來,崔含章竟然趴在考案前酣睡起來,口水都留了一地......
午後慵懶,小睡容易變大睡,猛然醒來抬頭看到弦月掛枝頭,趕緊研磨醞釀。
夢裏涼月如眉,雪山皚皚,清波泛鱗;一葉走扁舟,載浮其上;小舟之中,紅泥小壚;壚邊之人,皓腕凝霜。
夢裏兵戈鐵馬爭鳴,烽火連營家萬裏,
崔含章提筆寫下:
“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上古聖王以文治而名天下豈能無功乎?
福兮禍之所伏,然今四境未平,不可不患外敵矣。非吾族類,其心必異..........
......................................................................”
洋洋灑灑萬餘字酣暢淋漓,縱覽國情之大好時光,然四野不平。極治之時不能無夷狄盜賊之患,恰蠻夷環伺宜未雨綢繆,國庫充盈之際練兵備武,當謹記福兮禍所伏,士農工商宜各收其利。
寫到酣處不禁筆墨橫飛,思緒天馬行空縱情寰宇,崔含章忍不住把後世毛太祖遊擊兵法闡述一番,更是把抗倭八載論持久戰思維融入,收筆之時抬頭看天,明月已經跑到下半夜西天。
人若心神鬆懈下來肚皮直叫,立馬生火造飯,次日隨後慢慢以“館閣體”謄抄。
噓氣輕吹卷麵,墨跡微幹,筆法嚴謹,合乎法度,十年如一日的小楷抄經自然功力不凡,想來樓師先見之明,今日派上用場。
再次日,詩詞各一首自然難不倒諸生,大都是早早交卷離場,神光朝詞風婉約,多有綺麗奢華之感,但崔含章劍走偏鋒,以豪放犀利博人眼球,吹起牛來是心不跳臉不紅,筆走龍蛇自然水到渠成
神光朝科考采用糊名製,自然是為了公平起見,但若是上了考場不以真才實學論高低,自然是無意義。
想當年太祖開國後第一次巡場監考便發現了若幹世家子弟身穿粗布麻衣,充當寒門舉子,此事當時鬧得頗大,轟轟烈烈,連累一幹監考官員下獄,太祖更是親筆劃掉十多名世家子,這才有了糊名製的嚴苛評卷。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古人誠不欺也。
考卷分四等,擇優錄取,
第一等是學識優長,辭理精純,出眾特異,無與比倫。自然入一甲三人,進士及第。第二等是才學清通,文理周密,在優秀人才中堪為高等。可入二甲眾人,進士出身。第三藝業可采,文理俱通,可以稱優。是為三甲,同進士出身。第四藝業稍次,文理粗通書法也不好,這一批肯定會被篩掉。
話說崔含章迴到雲深寺禪房,倒頭便睡,科考大試消耗心神,迴寺諸生,莫不是都睡得昏天暗地,不知日月天長。
主持早就交代全寺上下,不得打擾諸位學子休息。
直到一更時分,含章餓醒了走出門外伸了個懶腰,抬頭隻見繁星點點,銀河璀璨,身心輕鬆再無負擔,走路帶風一溜小跑到廚房找些吃食。
雲深寺曆經幾朝而不倒,反倒香火日益鼎盛,對待寒門學子從來慷慨資助,熱湯素齋的供應,一日三食而不斷,士林之間傳頌頗多。
雲深寺近些年聲譽日隆,但主持深居簡出,寺內諸多事務均由師弟真海負責。
但越是如此,晉安城內對真如大師的神秘愈發崇敬,由其主持的二年一度的雲深法會堪稱盛典,神秀峰滿山遍野均是各路香客,方圓百裏百姓懷著朝聖之心參會,隻為一睹大師風采。
含章吃飽飯後沿著寺廟開始四處溜達,今夜星空璀璨,寺內燈火輝煌把半個神秀峰都照亮了,抬頭觀星,俯察地理。不知不覺走到了寺廟的後山,這裏人跡罕至,鳥鳴山幽,遠處有茅草屋一間點綴在山崖下,山上溪水匯流於此聚成小型瀑布衝擊而下,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積水潭,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潭中時不時有幾隻魚兒冒頭,茅草屋建在靠近水潭的一邊,有老僧一人靜坐。
含章本不欲打擾老僧清修,正準備轉身離開,不想卻飄來一句:
“小施主有緣來此,還請前來一敘”。
崔含章滿臉歉意的走上前來問安:
“學生無事閑逛至此,打擾大師清修,罪過罪過”。
僧人並未起身,直接問道:“小友此次大考可有收獲?”
這話倒真把他問倒了,不知從何答起。崔含章盤腿而坐,沉吟片刻:策問篇,破題“文治”吾以‘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上古聖王以文治而名天下豈能無功乎?福兮禍之所伏,然今四境未平,不可不患外敵矣....’
話音未落,星空中自北方起急速劃過一道火光,群星瞬間暗淡,隱沒在這璀璨亮麗下,它拖著長長的尾巴掃過天際,在神秀峰的上空如一道赤練般轉瞬即逝。
老僧抬頭望去,麵色古井無波。看了一眼盤坐的少年,嘴裏念叨著“熒熒火光,離離亂惑”隨手撚過一撮爐中香灰灑在地上,抬起袖子如蒲扇一般扇過,隻見香灰大部分吹走飄落在水潭之中,地上留的香灰因風的原因聚攏在一起,形狀古怪恰似剛才天上的火光尾巴,在崔含章的角度看去更像是一把無櫻長矛。
老僧入定,一時間兩個人就這樣對坐無言,打啞謎,大眼瞪小眼。
“修行,修行,修行成佛,在求。悟明性,在知。修行以行製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製心。”老僧思緒縹緲,不由得想到多年來參的禪口。
潺潺水聲迴蕩在這空穀上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含章自小動手能力就強,貧苦出身自然不講究繁文縟節。
直接拿起地上的茶壺,走到瀑布下接滿水後放在火盆架子上,轉身去撿一些幹燥的樹枝做柴火。
崔含章用茶漏盛起開水輕輕淋洗於茶壺上,再打開茶爐,用茶漏裝著茶湯注入壺中,然後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之後蓋上壺蓋,再用茶湯澆淋壺身,一股濃鬱的茶香立刻飄蕩開來。
崔含章所用泡茶之法與世人手法均不同,洗杯溫杯熏杯,出湯,掌握火候殊為不易,提起茶壺,將泡好的茶為老僧重新注滿,隨後便給自己倒滿。
崔含章看著文縐縐,但喝茶卻無半點文氣,手腕微揚,將茶撥進張開的口內,姿態是瀟灑,豪情粗礦,竟然別有一番灑脫味道。
也許是茶香四溢使人迴神,老僧拿起杯子慢慢啜飲熱茶,但含章喝入口之後頓覺的舌苔苦澀,口腔滾燙。
老僧麵帶微笑說道:“小友吃不慣山中野茶,多喝兩杯慢慢會發覺它的妙處,將茶湯在舌苔,喉間稍作停留,迴甘浮現。”
此茶初采摘,深綠暗淡,晾曬自然萎凋然後蒸曬,最後堆在相對通風的暗房裏,至顏色完全轉變成暗黑色即可泡飲,老僧為了方便保存攜帶,經常派徒兒們一起用模具壓製成餅狀,方便我出遊之時攜帶,既解渴消暑又能提神醒腦。
山野粗茶後世風靡太康,神光上下莫不以此茶為佳品珍藏,後市《朝天子》,單道這茶好處:
這細茶的嫩芽,生長在春風下。不揪不採葉兒摣,但煮著顏色大。
絕品清奇,難描難畫,口兒裏常時呷。
醉了時想他,醒來時愛他,原來一簍兒千金價。
老和尚笑語:“此茶初飲會口感苦澀,稍後迴味甘甜,後道茶香更濃,經久耐泡,送小友兩塊迴去品嚐。”
含章這連喝帶拿的十分過意不去,多次推脫不掉,便問老僧:“不知大師法號,有何需要小子效勞?”
老僧微笑道:“孺子可教也,偶遇小友是緣起,好茶贈與有緣人,小友破題一語,剛巧解開了老衲近些時日的心中困惑,老衲有一言相贈,“能以眾正,民從之”。”
“學生謹記大師教誨,銘記在心。”
崔含章心中還想著趁月色尚好,繼續遊覽神秀峰,施一長者拜禮後退出茅屋。
雖然一時無法理解這位大師的意思,但想著僧道之流,一向神神秘秘倒也見怪不怪了。
最讓含章無法忘懷的,還是剛才如赤練般的流星火光,刹那間的絢爛驚豔了整個神秀峰,可惜轉瞬即逝,來不及讓人好好欣賞便劃過天際,不知墜於何方。
天象驚豔,烙印在了崔含章腦海,上古時期也有類似情況的天象記載。巫蠱已不顯於世,民間記載卷宗大都已經失散。若無能人異士,世間又有幾人可解紛繁天象......
看著遠遠離去的少年背影,真如久坐不語,閉目沉思。
“吱”,一聲鳥鳴打破這短暫的寧靜,取過鳥背上的竹筒打開塞子,裏麵滑落一卷紙:‘飲馬龍沅江’。
真如快速的將信紙扔入火盆中,看著急速卷曲焚燒的信紙,化成灰飛揚於空中,麵上無波,但心湖中卷起千層浪,該來的果然躲不掉........
姿勢怪異的把式卻能長氣力,精神頭也複蘇過來。
這燒窯把式跟後世心意把頗為相似,正所謂“太極奸八卦滑,最毒不過心意把”,上輩子崔含章是苦於沒有師傅領進門,但心神向往,看過不少號稱內家拳的珍貴資料,結果啥也沒練成,不然也不會英雄救美不成,反誤了卿卿性命。
一趟把式打下來,舒展了身心,然後慢慢坐下,攤開桌板上的策問卷紙,
卷紙不大一尺有餘,四四方方,正中央工筆楷書兩個字:“文治”。
崔含章不禁莞爾一笑,果然是太祖遺風,他老人家武人出身,赫赫武功,摧城滅國,唯獨缺少文韜,
所以當初北唐詩豪曾嘲諷:“神光目無牛,學人夜添香”。
據說,起初太祖恨的毛發須張,捏斷了三根湖筆,後又笑臉盈盈,此為後話,民間逸聞無法考證。
但是開國之後,重文輕武的朝政日趨顯現,早起三代君王均是勤政,對曆年科考均親自督辦。尤其看中太院,合院上下食俸不說,均是包養雙親幼小,為的是安心治學報效朝廷。
神光朝重文治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這麽直白的以“文治”為《策問》題目,頗為罕見。
題目直白簡單,意圖明了清楚,該如何破題?
破題方能立意,起承轉合才可以一氣嗬成,俗話說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
破題無新意,必將淹沒在浩渺文卷,兩地考場三千一百二十一份考卷,若不能讓人眼前一亮,恐怕也就沒機會引人入勝了。
含章也曾在雲深圍爐之夜,聽到幾個兩淮學子說起今年太院的神級預測,太院徐夫子文壇楷模,往年預測命中率十之二三已經被推崇為神人,以至於惹動內廷嚴查暗訪了三個月,最後不了了之。
徐夫子斷言今年不同往時,萬不可拘囿於傳統,其它就再也不肯多言。哂笑閑談而已,但是看著題目不禁讓人皺眉,越是表麵簡單,越是內裏複雜,若想在三千人的大考中脫穎而出何其艱難,撥開雲霧看出“文治”的內涵。
恐怕當今聖上是有意而為之,猜度天心,無意難於登天。朝廷有三公鎮守,太院領袖文壇,已然是錦繡繁華,緣何仍然尋求“文治”?須知,江湖之遠廟堂之高,也脫不出這方天地。眾人揣摩,莫不是朝廷想要輸出文治以教化四方蠻夷?
俗話說物極必反,聽聞今上文武雙全,弱冠之年可獵虎熊,一手文章獲得太院師生拍手稱讚,近些年愈加勤勉,而如今三代以降均無戰事,承平已久“武功”難求,想來“文治”也是最切時宜的了。
帝心難測,
平淡如水,怎可青史留名?
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錦上添花誰人不會,雪中送炭才會刻骨銘心。一代天驕,左擎蒼,右牽黃,彎弓射大雕
舉目望去,凝神苦思而搖頭晃腦者,麵有喜色而下筆不絕者一一呈現,透過貢院大堂右側的窄道可遠觀月湖,湖麵波瀾不驚,泛起一片明晃晃的日光,讓人看不清楚水下的情況。索性神遊天外,放空思想,大廳中正襟危坐的考官視線掃過眾學子之餘,看到發呆的含章不禁搖頭。
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月湖,難免被其綺麗風光所吸引,尤其是風光不與四時同的雪湖,一樹霜枝隱紅葉,漫天碎玉鬥瓊瑤。
冬日暖陽下,波光粼粼折射出遠方的神秀峰,斜暉脈脈水悠悠,不知不覺間倦意襲來,崔含章竟然趴在考案前酣睡起來,口水都留了一地......
午後慵懶,小睡容易變大睡,猛然醒來抬頭看到弦月掛枝頭,趕緊研磨醞釀。
夢裏涼月如眉,雪山皚皚,清波泛鱗;一葉走扁舟,載浮其上;小舟之中,紅泥小壚;壚邊之人,皓腕凝霜。
夢裏兵戈鐵馬爭鳴,烽火連營家萬裏,
崔含章提筆寫下:
“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上古聖王以文治而名天下豈能無功乎?
福兮禍之所伏,然今四境未平,不可不患外敵矣。非吾族類,其心必異..........
......................................................................”
洋洋灑灑萬餘字酣暢淋漓,縱覽國情之大好時光,然四野不平。極治之時不能無夷狄盜賊之患,恰蠻夷環伺宜未雨綢繆,國庫充盈之際練兵備武,當謹記福兮禍所伏,士農工商宜各收其利。
寫到酣處不禁筆墨橫飛,思緒天馬行空縱情寰宇,崔含章忍不住把後世毛太祖遊擊兵法闡述一番,更是把抗倭八載論持久戰思維融入,收筆之時抬頭看天,明月已經跑到下半夜西天。
人若心神鬆懈下來肚皮直叫,立馬生火造飯,次日隨後慢慢以“館閣體”謄抄。
噓氣輕吹卷麵,墨跡微幹,筆法嚴謹,合乎法度,十年如一日的小楷抄經自然功力不凡,想來樓師先見之明,今日派上用場。
再次日,詩詞各一首自然難不倒諸生,大都是早早交卷離場,神光朝詞風婉約,多有綺麗奢華之感,但崔含章劍走偏鋒,以豪放犀利博人眼球,吹起牛來是心不跳臉不紅,筆走龍蛇自然水到渠成
神光朝科考采用糊名製,自然是為了公平起見,但若是上了考場不以真才實學論高低,自然是無意義。
想當年太祖開國後第一次巡場監考便發現了若幹世家子弟身穿粗布麻衣,充當寒門舉子,此事當時鬧得頗大,轟轟烈烈,連累一幹監考官員下獄,太祖更是親筆劃掉十多名世家子,這才有了糊名製的嚴苛評卷。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古人誠不欺也。
考卷分四等,擇優錄取,
第一等是學識優長,辭理精純,出眾特異,無與比倫。自然入一甲三人,進士及第。第二等是才學清通,文理周密,在優秀人才中堪為高等。可入二甲眾人,進士出身。第三藝業可采,文理俱通,可以稱優。是為三甲,同進士出身。第四藝業稍次,文理粗通書法也不好,這一批肯定會被篩掉。
話說崔含章迴到雲深寺禪房,倒頭便睡,科考大試消耗心神,迴寺諸生,莫不是都睡得昏天暗地,不知日月天長。
主持早就交代全寺上下,不得打擾諸位學子休息。
直到一更時分,含章餓醒了走出門外伸了個懶腰,抬頭隻見繁星點點,銀河璀璨,身心輕鬆再無負擔,走路帶風一溜小跑到廚房找些吃食。
雲深寺曆經幾朝而不倒,反倒香火日益鼎盛,對待寒門學子從來慷慨資助,熱湯素齋的供應,一日三食而不斷,士林之間傳頌頗多。
雲深寺近些年聲譽日隆,但主持深居簡出,寺內諸多事務均由師弟真海負責。
但越是如此,晉安城內對真如大師的神秘愈發崇敬,由其主持的二年一度的雲深法會堪稱盛典,神秀峰滿山遍野均是各路香客,方圓百裏百姓懷著朝聖之心參會,隻為一睹大師風采。
含章吃飽飯後沿著寺廟開始四處溜達,今夜星空璀璨,寺內燈火輝煌把半個神秀峰都照亮了,抬頭觀星,俯察地理。不知不覺走到了寺廟的後山,這裏人跡罕至,鳥鳴山幽,遠處有茅草屋一間點綴在山崖下,山上溪水匯流於此聚成小型瀑布衝擊而下,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積水潭,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潭中時不時有幾隻魚兒冒頭,茅草屋建在靠近水潭的一邊,有老僧一人靜坐。
含章本不欲打擾老僧清修,正準備轉身離開,不想卻飄來一句:
“小施主有緣來此,還請前來一敘”。
崔含章滿臉歉意的走上前來問安:
“學生無事閑逛至此,打擾大師清修,罪過罪過”。
僧人並未起身,直接問道:“小友此次大考可有收獲?”
這話倒真把他問倒了,不知從何答起。崔含章盤腿而坐,沉吟片刻:策問篇,破題“文治”吾以‘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上古聖王以文治而名天下豈能無功乎?福兮禍之所伏,然今四境未平,不可不患外敵矣....’
話音未落,星空中自北方起急速劃過一道火光,群星瞬間暗淡,隱沒在這璀璨亮麗下,它拖著長長的尾巴掃過天際,在神秀峰的上空如一道赤練般轉瞬即逝。
老僧抬頭望去,麵色古井無波。看了一眼盤坐的少年,嘴裏念叨著“熒熒火光,離離亂惑”隨手撚過一撮爐中香灰灑在地上,抬起袖子如蒲扇一般扇過,隻見香灰大部分吹走飄落在水潭之中,地上留的香灰因風的原因聚攏在一起,形狀古怪恰似剛才天上的火光尾巴,在崔含章的角度看去更像是一把無櫻長矛。
老僧入定,一時間兩個人就這樣對坐無言,打啞謎,大眼瞪小眼。
“修行,修行,修行成佛,在求。悟明性,在知。修行以行製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製心。”老僧思緒縹緲,不由得想到多年來參的禪口。
潺潺水聲迴蕩在這空穀上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含章自小動手能力就強,貧苦出身自然不講究繁文縟節。
直接拿起地上的茶壺,走到瀑布下接滿水後放在火盆架子上,轉身去撿一些幹燥的樹枝做柴火。
崔含章用茶漏盛起開水輕輕淋洗於茶壺上,再打開茶爐,用茶漏裝著茶湯注入壺中,然後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之後蓋上壺蓋,再用茶湯澆淋壺身,一股濃鬱的茶香立刻飄蕩開來。
崔含章所用泡茶之法與世人手法均不同,洗杯溫杯熏杯,出湯,掌握火候殊為不易,提起茶壺,將泡好的茶為老僧重新注滿,隨後便給自己倒滿。
崔含章看著文縐縐,但喝茶卻無半點文氣,手腕微揚,將茶撥進張開的口內,姿態是瀟灑,豪情粗礦,竟然別有一番灑脫味道。
也許是茶香四溢使人迴神,老僧拿起杯子慢慢啜飲熱茶,但含章喝入口之後頓覺的舌苔苦澀,口腔滾燙。
老僧麵帶微笑說道:“小友吃不慣山中野茶,多喝兩杯慢慢會發覺它的妙處,將茶湯在舌苔,喉間稍作停留,迴甘浮現。”
此茶初采摘,深綠暗淡,晾曬自然萎凋然後蒸曬,最後堆在相對通風的暗房裏,至顏色完全轉變成暗黑色即可泡飲,老僧為了方便保存攜帶,經常派徒兒們一起用模具壓製成餅狀,方便我出遊之時攜帶,既解渴消暑又能提神醒腦。
山野粗茶後世風靡太康,神光上下莫不以此茶為佳品珍藏,後市《朝天子》,單道這茶好處:
這細茶的嫩芽,生長在春風下。不揪不採葉兒摣,但煮著顏色大。
絕品清奇,難描難畫,口兒裏常時呷。
醉了時想他,醒來時愛他,原來一簍兒千金價。
老和尚笑語:“此茶初飲會口感苦澀,稍後迴味甘甜,後道茶香更濃,經久耐泡,送小友兩塊迴去品嚐。”
含章這連喝帶拿的十分過意不去,多次推脫不掉,便問老僧:“不知大師法號,有何需要小子效勞?”
老僧微笑道:“孺子可教也,偶遇小友是緣起,好茶贈與有緣人,小友破題一語,剛巧解開了老衲近些時日的心中困惑,老衲有一言相贈,“能以眾正,民從之”。”
“學生謹記大師教誨,銘記在心。”
崔含章心中還想著趁月色尚好,繼續遊覽神秀峰,施一長者拜禮後退出茅屋。
雖然一時無法理解這位大師的意思,但想著僧道之流,一向神神秘秘倒也見怪不怪了。
最讓含章無法忘懷的,還是剛才如赤練般的流星火光,刹那間的絢爛驚豔了整個神秀峰,可惜轉瞬即逝,來不及讓人好好欣賞便劃過天際,不知墜於何方。
天象驚豔,烙印在了崔含章腦海,上古時期也有類似情況的天象記載。巫蠱已不顯於世,民間記載卷宗大都已經失散。若無能人異士,世間又有幾人可解紛繁天象......
看著遠遠離去的少年背影,真如久坐不語,閉目沉思。
“吱”,一聲鳥鳴打破這短暫的寧靜,取過鳥背上的竹筒打開塞子,裏麵滑落一卷紙:‘飲馬龍沅江’。
真如快速的將信紙扔入火盆中,看著急速卷曲焚燒的信紙,化成灰飛揚於空中,麵上無波,但心湖中卷起千層浪,該來的果然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