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震動。
事情急轉直下,素有君子之名的戶部尚書夏元吉在次日沒有到他的公房,戶部那兒,正覺得奇怪,夏大人一向勤勉,為官數十載,不曾聽說過他遲到早退之事,而且就算身子不爽,理應有人打個招唿,告假一日,可是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不曾見他的人影。
隻是其後,大家才得知,原來這位大人竟是被錦衣衛拿了。
滿城轟動。
因為事先沒有任何征兆,而且大家素來知道夏元吉的為人,此人奉公守法,幾乎沒有任何詬病之處,他曾根治江南浙西水患,當年為了治水,‘布衣徒步,晝夜經營,不遑寢食,目為之赤’,此後他步步高升,為人清廉,金陵之中,誰人不知,這廟堂之上的大臣,哪一個不是偌大的府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即便是府門前的門房穿著都是細膩的緞子,而唯獨這夏元吉,卻隻有破屋三間,連一個廚子都雇傭不起,不得已,那夏夫人不得不每日親自下廚,燒火做飯。甚至夏元吉的弟弟親自來金陵探望他,臨走時,夏元吉不過贈他兩石米而已。
夏元吉主掌戶部之後,裁減冗員,平均賦役,嚴格執行鹽法、錢鈔等製度,以便商民;又清理倉場,廣加屯種,因此,雖然朝廷近來屢屢大動幹戈,可是錢糧總算籌措了出來,並沒有特意加征賦稅,各地但凡有災情,戶部的調度都還算及時,沒有滋生民變。
因而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大家都將夏元吉比作美玉,美玉無瑕,實乃天下官員的楷模。
隻是這一次,錦衣衛卻是動了手,可笑的是,根據許多小道消息,這錦衣衛本欲治夏元吉以貪贓枉法之罪,畢竟夏元吉乃是戶部尚書,這等天下一等一的肥差,最容易查出經濟上的問題,因而上下其手,竟是無所收獲,乃至於那錦衣衛沒辦法交差,報到宮中,說是這夏元吉府邸已是查抄,除了發現布衣和陶罐之外,一無所獲。
朱棣見了,隻是皺眉,他沒有說話。
天子不說話,就意味著,事情還要繼續下去,錦衣衛隻得四處出沒,總算是在夏元吉家的後院,‘挖掘’到了一缸銀子,都是戶部的庫銀,這一下證據確鑿。
說來也是好笑,碌國公那兒星夜得到了急報,得知這夏元吉下獄,大為驚恐,連忙上了一道奏書,為夏元吉開脫,碌國公郝政甚至感人至深的道:“臣願以人頭作保,夏公清廉自守,斷無貪瀆之事,懇請陛下念他勞苦功高……”
這些事傳到宮中,自然沒有改變天子的心意,當天子要整一個人的時候,豈是別人能說動的。莫說是碌國公,這滿朝文武,誰沒有上奏為他求情,可是朱棣就是沒有迴音,沒有迴音,下頭的錦衣衛就不得不賣力的把事情推進下去。
而在坊間,卻是一片叫罵聲,都是說郝家貓哭耗子,如今是清議大動,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的,如今都是破口大罵,甚至據聞浙西那兒,竟有百姓直接冒天下之大不韙,要給夏元吉修生祠,以至“黃童白叟,羅而拜之”。甚至當地父母官,竟不敢反對,這倒是一件奇事,這邊朝廷要治的罪人,那邊倒是一下子,將這位尚書大人視做了聖賢。
可是朝中諸公,竟是一個為之動怒的都沒有。
眼看著這事兒要成為鬧劇,最後宮中終於有了消息,這種事,越是糾纏,越是人心浮動,倒不如快刀斬亂麻,緊接著,旨意下來,夏元吉獲罪,發配交趾。
發配交趾的意思,無非就是天子不願意整這個家夥了,既然天子不整,那麽郝家理應分憂,好生將這家夥,整一整罷。
七月十四。
立秋之時,萬物蕭蕭,就在這朝陽門外的長亭之處,幾個公人押解著夏元吉便要啟程。
這位夏部堂並沒有受到什麽刁難,甚至連枷鐐都不曾上,他穿著一身漿洗的有些發白的布衣,臉上平靜,夏元吉是君子,可絕不是蠢材,他當然清楚,自己為何會有今日,隻是……大江東去,成敗已定,即便是有千萬的委屈和忿忿,又向誰說去?
秋風吹的他的臉發幹,而在他的麵前,卻是他的一些門生故吏。
他們深深向他作揖,有人低泣,亦有人時不時插上一句:“奸臣賊子,不得好死。”
夏元吉隻是微笑,他扶起他的門生,不由感歎,道:“楊士奇去了交趾,不成想,老夫也要隨他而去,這樣也好,天下之大,許多事都不曾見識,那麽不妨,行萬裏路,讀萬卷書。”
他揮揮手,走出了長亭,幾個公人不敢過份靠近,遠遠跟著他。
長亭之內,除了哽咽,緊接著便是憤憤不平的怒喝。
………………………………………………………………………………………………………………………………………………………………………………………………………………………………………………………………………………………………
大城。
暹羅的國都便在這裏,這裏的規模不小,暹羅曆代國王幾次擴建,如今已有了幾分氣象。
城中有軍民十萬,隻是此時,大軍已經開拔,十萬暹羅精銳,陳兵真臘,妄圖與交趾即將到來的來犯之敵,決一死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大城在暹羅語中,意為堅不可摧的城市,這裏的城牆高聳,建有諸多工事,西洋各國林立,戰爭頻繁,因而這暹羅國都的防務,乃是重中之重,暹羅王昭祿群膺登基之後,窮兵黷武,征服了真臘,隨即在真臘征發奴隸三萬來到這大城繼續築城,修葺城牆,新建佛塔,使防衛更加加強。
昭祿群膺年約五旬,此時在這中宮,麵北而座,他的氣色並不太好,其實一開始,他想要維持的終究是鬥而不破的局麵,讓他要挾大明可以,逼迫大明讓利也是他的意圖,可是他萬萬想不到,這一次捅了大簍子。
大明,當真動兵了,根據線報,交趾的五萬明軍已經開始在真臘附近聚集,源源不斷的明軍開始在真臘一線建立軍事的補給基地,到處都遍布了探馬和暗哨,戰爭一觸即發。
昭祿群膺並不擔心這五萬明軍,可是昭祿群膺卻是知道,麵對大明這等龐然大物,這是一場永遠不可能勝利的戰爭,在這五萬明軍背後,是無以匹敵的國力,和萬萬的人口,這場戰爭,注定永遠不可能得勝。
隻是眼下,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了,昭祿群膺終究明白,大明不是沒有弱點,這場戰爭,對於大明來說,不過是一場邊境之戰,而對於暹羅,卻是命運之戰,隻要暹羅能堅持下去,堅持兩年、三年,大明終究會做出讓步,他們勞師遠征,而暹羅占盡地利,拖延下去,對暹羅有利。
而一旦大明想要休戰,或許就是自己趁此機會,擴大影響的時機。
他已連續幾天沒有睡過好覺,他的侄子已經前去了真臘,領著十幾萬大軍嚴正以待,而在這大城,昭祿群膺親自坐鎮於此,他倒是並非不想親征,隻不過他明白,在國中內部,有不少親明派雖然被打壓下去,而現在大明大動幹戈,勢必會讓某些蠢蠢欲動之人抬起頭來,自己留在大城,便能遏製住這些不安分的力量。
郝家的書信已經來了,無非還是那些懸崖勒馬之類的話,昭祿群膺看過之後,便將其丟到了一邊,此時此刻,昭祿群膺的勃勃野心也被激了起來,他相信,自己並非是安南,因為從種種跡象表明,大明雖然開戰,可是並沒有傾盡全力的意思,隻是勒令交趾的明軍出擊,這就給了自己可趁之機……
而現在,昭祿群膺正在解決一個麻煩,既然要打仗,就必須有錢糧,錢糧從哪裏來,昭祿群膺的眼睛放在了暹羅國內那些漢人身上,自唐宋以來,就有大量的漢人來到暹羅,而這些人往往頗有身家,數十代經營,其中不乏豪族巨富,這些漢人的出現,其實一直都遭受曆代暹羅的統治者的猜忌,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人懂這個道理,暹羅人也不是不懂,因此隔三差五,總會有諸多針對漢人的政令出台,甚至許多時候,縱兵直接搶掠,也是時有發生,昭祿群膺登基之後,對這些漢人本就沒有客氣過,而如今,他已是決心來一次更大的舉措了。
中宮這兒,已有許多大臣入宮,與昭祿群膺商討此事,漢人聚集的地方,多在巴真、北柳、春武裏,羅勇等城,這些城市,都在暹羅的東南沿海,既然決心搶掠,那麽勢必要甕中捉鱉,先從這裏開始,隻是如何做到萬無一失,事先不走漏消息,以防這些漢人事先得知,藏匿財富,卻還需要好好斟酌,昭祿群膺會見了自己的親信,也是自己的外甥裏泰,決心將此事,盡皆托付於他。
事情急轉直下,素有君子之名的戶部尚書夏元吉在次日沒有到他的公房,戶部那兒,正覺得奇怪,夏大人一向勤勉,為官數十載,不曾聽說過他遲到早退之事,而且就算身子不爽,理應有人打個招唿,告假一日,可是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不曾見他的人影。
隻是其後,大家才得知,原來這位大人竟是被錦衣衛拿了。
滿城轟動。
因為事先沒有任何征兆,而且大家素來知道夏元吉的為人,此人奉公守法,幾乎沒有任何詬病之處,他曾根治江南浙西水患,當年為了治水,‘布衣徒步,晝夜經營,不遑寢食,目為之赤’,此後他步步高升,為人清廉,金陵之中,誰人不知,這廟堂之上的大臣,哪一個不是偌大的府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即便是府門前的門房穿著都是細膩的緞子,而唯獨這夏元吉,卻隻有破屋三間,連一個廚子都雇傭不起,不得已,那夏夫人不得不每日親自下廚,燒火做飯。甚至夏元吉的弟弟親自來金陵探望他,臨走時,夏元吉不過贈他兩石米而已。
夏元吉主掌戶部之後,裁減冗員,平均賦役,嚴格執行鹽法、錢鈔等製度,以便商民;又清理倉場,廣加屯種,因此,雖然朝廷近來屢屢大動幹戈,可是錢糧總算籌措了出來,並沒有特意加征賦稅,各地但凡有災情,戶部的調度都還算及時,沒有滋生民變。
因而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大家都將夏元吉比作美玉,美玉無瑕,實乃天下官員的楷模。
隻是這一次,錦衣衛卻是動了手,可笑的是,根據許多小道消息,這錦衣衛本欲治夏元吉以貪贓枉法之罪,畢竟夏元吉乃是戶部尚書,這等天下一等一的肥差,最容易查出經濟上的問題,因而上下其手,竟是無所收獲,乃至於那錦衣衛沒辦法交差,報到宮中,說是這夏元吉府邸已是查抄,除了發現布衣和陶罐之外,一無所獲。
朱棣見了,隻是皺眉,他沒有說話。
天子不說話,就意味著,事情還要繼續下去,錦衣衛隻得四處出沒,總算是在夏元吉家的後院,‘挖掘’到了一缸銀子,都是戶部的庫銀,這一下證據確鑿。
說來也是好笑,碌國公那兒星夜得到了急報,得知這夏元吉下獄,大為驚恐,連忙上了一道奏書,為夏元吉開脫,碌國公郝政甚至感人至深的道:“臣願以人頭作保,夏公清廉自守,斷無貪瀆之事,懇請陛下念他勞苦功高……”
這些事傳到宮中,自然沒有改變天子的心意,當天子要整一個人的時候,豈是別人能說動的。莫說是碌國公,這滿朝文武,誰沒有上奏為他求情,可是朱棣就是沒有迴音,沒有迴音,下頭的錦衣衛就不得不賣力的把事情推進下去。
而在坊間,卻是一片叫罵聲,都是說郝家貓哭耗子,如今是清議大動,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的,如今都是破口大罵,甚至據聞浙西那兒,竟有百姓直接冒天下之大不韙,要給夏元吉修生祠,以至“黃童白叟,羅而拜之”。甚至當地父母官,竟不敢反對,這倒是一件奇事,這邊朝廷要治的罪人,那邊倒是一下子,將這位尚書大人視做了聖賢。
可是朝中諸公,竟是一個為之動怒的都沒有。
眼看著這事兒要成為鬧劇,最後宮中終於有了消息,這種事,越是糾纏,越是人心浮動,倒不如快刀斬亂麻,緊接著,旨意下來,夏元吉獲罪,發配交趾。
發配交趾的意思,無非就是天子不願意整這個家夥了,既然天子不整,那麽郝家理應分憂,好生將這家夥,整一整罷。
七月十四。
立秋之時,萬物蕭蕭,就在這朝陽門外的長亭之處,幾個公人押解著夏元吉便要啟程。
這位夏部堂並沒有受到什麽刁難,甚至連枷鐐都不曾上,他穿著一身漿洗的有些發白的布衣,臉上平靜,夏元吉是君子,可絕不是蠢材,他當然清楚,自己為何會有今日,隻是……大江東去,成敗已定,即便是有千萬的委屈和忿忿,又向誰說去?
秋風吹的他的臉發幹,而在他的麵前,卻是他的一些門生故吏。
他們深深向他作揖,有人低泣,亦有人時不時插上一句:“奸臣賊子,不得好死。”
夏元吉隻是微笑,他扶起他的門生,不由感歎,道:“楊士奇去了交趾,不成想,老夫也要隨他而去,這樣也好,天下之大,許多事都不曾見識,那麽不妨,行萬裏路,讀萬卷書。”
他揮揮手,走出了長亭,幾個公人不敢過份靠近,遠遠跟著他。
長亭之內,除了哽咽,緊接著便是憤憤不平的怒喝。
………………………………………………………………………………………………………………………………………………………………………………………………………………………………………………………………………………………………
大城。
暹羅的國都便在這裏,這裏的規模不小,暹羅曆代國王幾次擴建,如今已有了幾分氣象。
城中有軍民十萬,隻是此時,大軍已經開拔,十萬暹羅精銳,陳兵真臘,妄圖與交趾即將到來的來犯之敵,決一死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大城在暹羅語中,意為堅不可摧的城市,這裏的城牆高聳,建有諸多工事,西洋各國林立,戰爭頻繁,因而這暹羅國都的防務,乃是重中之重,暹羅王昭祿群膺登基之後,窮兵黷武,征服了真臘,隨即在真臘征發奴隸三萬來到這大城繼續築城,修葺城牆,新建佛塔,使防衛更加加強。
昭祿群膺年約五旬,此時在這中宮,麵北而座,他的氣色並不太好,其實一開始,他想要維持的終究是鬥而不破的局麵,讓他要挾大明可以,逼迫大明讓利也是他的意圖,可是他萬萬想不到,這一次捅了大簍子。
大明,當真動兵了,根據線報,交趾的五萬明軍已經開始在真臘附近聚集,源源不斷的明軍開始在真臘一線建立軍事的補給基地,到處都遍布了探馬和暗哨,戰爭一觸即發。
昭祿群膺並不擔心這五萬明軍,可是昭祿群膺卻是知道,麵對大明這等龐然大物,這是一場永遠不可能勝利的戰爭,在這五萬明軍背後,是無以匹敵的國力,和萬萬的人口,這場戰爭,注定永遠不可能得勝。
隻是眼下,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了,昭祿群膺終究明白,大明不是沒有弱點,這場戰爭,對於大明來說,不過是一場邊境之戰,而對於暹羅,卻是命運之戰,隻要暹羅能堅持下去,堅持兩年、三年,大明終究會做出讓步,他們勞師遠征,而暹羅占盡地利,拖延下去,對暹羅有利。
而一旦大明想要休戰,或許就是自己趁此機會,擴大影響的時機。
他已連續幾天沒有睡過好覺,他的侄子已經前去了真臘,領著十幾萬大軍嚴正以待,而在這大城,昭祿群膺親自坐鎮於此,他倒是並非不想親征,隻不過他明白,在國中內部,有不少親明派雖然被打壓下去,而現在大明大動幹戈,勢必會讓某些蠢蠢欲動之人抬起頭來,自己留在大城,便能遏製住這些不安分的力量。
郝家的書信已經來了,無非還是那些懸崖勒馬之類的話,昭祿群膺看過之後,便將其丟到了一邊,此時此刻,昭祿群膺的勃勃野心也被激了起來,他相信,自己並非是安南,因為從種種跡象表明,大明雖然開戰,可是並沒有傾盡全力的意思,隻是勒令交趾的明軍出擊,這就給了自己可趁之機……
而現在,昭祿群膺正在解決一個麻煩,既然要打仗,就必須有錢糧,錢糧從哪裏來,昭祿群膺的眼睛放在了暹羅國內那些漢人身上,自唐宋以來,就有大量的漢人來到暹羅,而這些人往往頗有身家,數十代經營,其中不乏豪族巨富,這些漢人的出現,其實一直都遭受曆代暹羅的統治者的猜忌,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人懂這個道理,暹羅人也不是不懂,因此隔三差五,總會有諸多針對漢人的政令出台,甚至許多時候,縱兵直接搶掠,也是時有發生,昭祿群膺登基之後,對這些漢人本就沒有客氣過,而如今,他已是決心來一次更大的舉措了。
中宮這兒,已有許多大臣入宮,與昭祿群膺商討此事,漢人聚集的地方,多在巴真、北柳、春武裏,羅勇等城,這些城市,都在暹羅的東南沿海,既然決心搶掠,那麽勢必要甕中捉鱉,先從這裏開始,隻是如何做到萬無一失,事先不走漏消息,以防這些漢人事先得知,藏匿財富,卻還需要好好斟酌,昭祿群膺會見了自己的親信,也是自己的外甥裏泰,決心將此事,盡皆托付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