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你不用吃人了,我送你一些丹藥吧。”說完,易九霄便在儲物環中拿出了幾瓶丹藥。
他殺過很多修真者,儲物環中的有好些個儲物戒。
“多謝大人,小獸發誓以後不再吃人類了。”
“那就好,你在山中可有多少族人?我現在率四千人要越過這片崇山,能否幫我們的軍士越過懸崖和深澗。”易九霄到現在才說到了正題之上。
“我青鷂一族在這山中共有十餘名族類,小獸的修為最高,其餘隻是築基修為,我這就去召集他們,既然已經發過誓言,大人請相信我吧。”
妖獸以天劫立誓,這是最高的誓言了,易九霄當然相信。
於是一縱身便飛離了青鷂的背部,青鷂也雙翅一展,瞬間便無影無蹤。
也就一刻多鍾,那隻青鷂便迴來了,在它後麵跟著十一隻青鷂。
隻是那些青鷂身形都要小些,兩翼展開不過三丈長短。
“大人,我帶著族人過來了。”青鷂飛到了易九霄的近前,尖聲說道。
那就隨我去吧,易九霄也飛到了空中,帶著這些青鷂迴到了眾軍士紮營之地。
眾頭領以及軍士正在臨時開辟的營地中打坐,突然聽到大鳥飛行的風聲,不由得都驚慌站起,祭出法寶嚴陣以待。
見此情狀,易九霄在空中大喊道:“各位不要慌張,它們都是我請來的幫手。”
說完易九霄就落到地麵之上,跟眾人說明了經過,這些鷂鷹是來幫眾人飛躍懸崖和深澗。
眾人聽後都興奮不已,前行最大的困難就是峭壁和深澗,這些都是要命的所在。
至於密林和崎嶇的山路,對於這些精銳來說,並不是什麽難題。
除了易九霄之外,其餘眾人都是修真者,對於妖獸的氣息很是敏感。
他們都能感覺這十二隻鷂鷹的氣息不凡,絕非普通妖獸可比。
易大人真神人也,連這等妖獸都能乖乖地聽他使喚,修為怕是已經到了元嬰了吧!
眾人都看不清易九霄的修為,隻能憑空猜測。
一時之間從軍士到統領,對易九霄的崇拜都更甚了一層。
有了這些青鷂的幫忙,行軍變得了方便無比。
遇到懸崖和深澗,青鷂們便出手相助,其餘時間是飛行跟隨。
青鷂直接可以將軍士從一個山頭拎到另一個山頭。
哪怕是其中修為最弱的青鷂,也能一次拎起四名軍士。
軍士都帶有繩索,青鷂隻要用爪尖輕輕勾起繩索結成的環扣,便能輕鬆地將他們提起。
大多數青鷂可以一次運送五六個人,領頭的金丹青鷂可以一起拎起十人都不吃力。
易九霄懷疑它可以抓起二十人,隻是人太多不甚安全,這領頭青鷂頗有靈智,不想太過冒險。
數次往複運送,青鷂也會出現法力和體力消耗過度。
不過這點不難,軍士的儲物袋中都有元氣丹,便輪流用元氣喂青鷂。
吃了一顆元氣丹,青鷂能維持幾個時辰,有些青鷂似乎舍不得吃,將丹藥藏了起來。
至於藏到了何處,易九霄和眾人都未能看出來,也不去管它,這些丹藥本就是給青鷂的獎賞。
青鷂不斷在運送,軍士也腳不停歇,先過的先行,期間並不需要等待。
第一日隻行走了十裏路,有了青鷂相助,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
從第二日開始每日可以行軍三十多裏,在這險峻的山中,有這速度真是不易。
於是在三日之後,易九霄與眾人便越過了崇山天險,映入眼前的是周國一望無垠的原野。
易九霄有一次獨自站立在山巔之上,思緒萬千。
前世大宋如果有此天險相隔,又何愁遼人的入侵呢!
鷂鷹送到此處,便已完成了任務,與眾人道別。
臨別時領頭青鷂跟易九霄說:“我叫青千羽,大人今後如用得著我,但請吩咐,隻需飛到這片所在,唿喊我的名字即可。”
“好,此次多謝相助,迴頭我便讓人傳信與皇上,給予你族內分封。”易九霄知道這青鷂是擔心分封之事。
他是說道做到,一個月後他便讓人傳信給了齊清茹,封賞了這些青鷂,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下山之地從地圖上看,距離周國關城鎮南關有四十餘裏,這個位置正好。
太近了,容易被敵軍發現。太遠了因為是徒步,在去往關城的路途中耗費時間太多。
隊伍在半山腰的密林中進行了四個時辰的休整,所以下山就不再休息,而是直奔鎮南關而去。
可能是跨越過了天險,眾人心情激奮,四十多的路程走得很快,兩個時辰後便出現在鎮北關的北門外。
此時正是午後不久,鎮南關的北門大開,城裏城外的人流出入不斷。
雖然是邊關,由周國前往易國的跨國商販不多,但國內的不少商販在此活躍。
易九霄並沒有飛行,而是和四千軍士一起徒步而行。他見鎮南關北門大開,便讓軍士直接入城。
鎮南關的守軍也沒有什麽動靜,一直等眾人走到關城門口的時候才有人詢問。
出聲詢問的是城門守軍的頭目,築基初期修為,帶著五十名軍士。
因為在城門口常年無正事,顯得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你們是什麽人?誰派過來的,是不是過來換防的啊?”
也難怪這個小頭目不認識,這禁軍所著軍裝雖然有異,但看不出來是不是周國的。
而且,這小頭目連做夢也想不到敵人會徒步從背後殺來。
尤餘走在最前列,見對方如此問,便迴答道:“正是,你們兄弟幾個可以很快迴家了。”
這個迴家有兩層意思,尤餘說的其實是送這幾人迴老家。
但是說歸說,四千禁軍並沒有急於對城門守軍動手,怕驚動城內其他軍隊。
“太好了!兄弟們請進吧,我們熬出頭了,你們就慢慢熬吧!”小頭目顯得很興奮。
四千人魚貫而入,半個時辰就通過了北麵的城門進入到關城之內,此時易九霄心中大定。
到了城中沒人出來阻攔,甚至連出聲詢問的都沒有,任由四千人行走城中的大街上。
也難怪,這鎮南關已經幾十年沒有戰事了,邊境守軍都很鬆懈,鎮北關何嚐不是這樣呢。
邊境守軍之前沒有接到線報,沒有要打仗和戒嚴的準備。
另外,關城上的守軍,眼睛都習慣地盯著南門看,隻要南麵沒有異動便萬事大吉。
四千易國禁軍一直走到了鎮南關守軍大營,軍營大門同樣是敞開著,裏麵的守軍都毫無戒備。
他們根本想不到敵人會出現在麵前,當四千禁軍轟出法寶的時候,他們才如夢方醒。
但是已經遲了,就在他們醒悟的這段時間,便有幾千周軍死於非命。
剩下的一萬多名周軍明白過來後,更是亂成一團糟,根本就形成不了陣列。
形成不了陣列就沒有什麽戰鬥力,這些邊境守軍本來修為就低於易國禁軍,再加上是單兵作戰,隻有被殺的份了。
也就是片刻之間,又有幾千名周軍死於非命,剩下的周軍已經不足萬人了。
就在此時,鎮南關主將墨林出現在空中。
他乃是金丹初期修為,戍守變成十餘年,期間並無戰事,也樂得逍遙自在。
他本來在府中修煉,接到報告後當即飛來。
見軍營中殺成一團,便知是敵軍來襲,但是卻想不明白這敵軍是哪裏來的。
隻見他神念一掃,見敵軍隻有四個編隊,並無金丹修士在場,便心中大定。
己方還有將近萬人,再加上他自己在空中偷襲,定然能平息此場戰亂。
墨林當即祭出了法寶,他的法寶是一麵巨大旗幟,揮舞起來後風聲獵獵,很是威武。
那麵大旗從空中飄揚而下,直奔易國禁軍的一個編隊卷去,這個編隊正是魏廷所統領的。
但是,還沒等這麵旗幟落到近前,這墨林便死了,是被易九霄射死的。
墨林一出現就被易九霄鎖定了,而墨林卻未能發現易九霄。
易九霄混在軍士之中,並沒有升空,他在墨林剛祭起大旗時就出手了。
一息四箭,每一箭都命中要害後穿體而過,因為用了迴旋術,射出的箭重新迴到了手中。
那麵大旗變成死物,飄揚飛舞到地上,毫無殺傷力。
墨林自身也變成了一具屍體,從空中直墜而下。
易九霄突然升空,接住了屍體,擼下了墨林的戒指,再將屍體扔到亂軍之中。
然後飛在空中開始射箭,後麵射出的並非穿山箭,而是仿製的重鐵箭,這些重鐵箭射的都是周軍的統領。
同樣是一息四箭,同樣用了迴旋術,一支支鐵箭被飛速射出,一個個周軍統領死於非命。
仿品就是仿品,比真正的穿山箭差上了太多。
隻有部分箭矢迴到易九霄的手中,另一部彎折或者嵌在敵人的屍體中飛不出來了。
戰鬥很快就結束了,鎮南關的守軍幾乎被全殲,有些企圖逃跑的也被易九霄從空中射死。
而易國的禁軍無一人死亡,連受傷的都很少,此戰成了各國千百年最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
他殺過很多修真者,儲物環中的有好些個儲物戒。
“多謝大人,小獸發誓以後不再吃人類了。”
“那就好,你在山中可有多少族人?我現在率四千人要越過這片崇山,能否幫我們的軍士越過懸崖和深澗。”易九霄到現在才說到了正題之上。
“我青鷂一族在這山中共有十餘名族類,小獸的修為最高,其餘隻是築基修為,我這就去召集他們,既然已經發過誓言,大人請相信我吧。”
妖獸以天劫立誓,這是最高的誓言了,易九霄當然相信。
於是一縱身便飛離了青鷂的背部,青鷂也雙翅一展,瞬間便無影無蹤。
也就一刻多鍾,那隻青鷂便迴來了,在它後麵跟著十一隻青鷂。
隻是那些青鷂身形都要小些,兩翼展開不過三丈長短。
“大人,我帶著族人過來了。”青鷂飛到了易九霄的近前,尖聲說道。
那就隨我去吧,易九霄也飛到了空中,帶著這些青鷂迴到了眾軍士紮營之地。
眾頭領以及軍士正在臨時開辟的營地中打坐,突然聽到大鳥飛行的風聲,不由得都驚慌站起,祭出法寶嚴陣以待。
見此情狀,易九霄在空中大喊道:“各位不要慌張,它們都是我請來的幫手。”
說完易九霄就落到地麵之上,跟眾人說明了經過,這些鷂鷹是來幫眾人飛躍懸崖和深澗。
眾人聽後都興奮不已,前行最大的困難就是峭壁和深澗,這些都是要命的所在。
至於密林和崎嶇的山路,對於這些精銳來說,並不是什麽難題。
除了易九霄之外,其餘眾人都是修真者,對於妖獸的氣息很是敏感。
他們都能感覺這十二隻鷂鷹的氣息不凡,絕非普通妖獸可比。
易大人真神人也,連這等妖獸都能乖乖地聽他使喚,修為怕是已經到了元嬰了吧!
眾人都看不清易九霄的修為,隻能憑空猜測。
一時之間從軍士到統領,對易九霄的崇拜都更甚了一層。
有了這些青鷂的幫忙,行軍變得了方便無比。
遇到懸崖和深澗,青鷂們便出手相助,其餘時間是飛行跟隨。
青鷂直接可以將軍士從一個山頭拎到另一個山頭。
哪怕是其中修為最弱的青鷂,也能一次拎起四名軍士。
軍士都帶有繩索,青鷂隻要用爪尖輕輕勾起繩索結成的環扣,便能輕鬆地將他們提起。
大多數青鷂可以一次運送五六個人,領頭的金丹青鷂可以一起拎起十人都不吃力。
易九霄懷疑它可以抓起二十人,隻是人太多不甚安全,這領頭青鷂頗有靈智,不想太過冒險。
數次往複運送,青鷂也會出現法力和體力消耗過度。
不過這點不難,軍士的儲物袋中都有元氣丹,便輪流用元氣喂青鷂。
吃了一顆元氣丹,青鷂能維持幾個時辰,有些青鷂似乎舍不得吃,將丹藥藏了起來。
至於藏到了何處,易九霄和眾人都未能看出來,也不去管它,這些丹藥本就是給青鷂的獎賞。
青鷂不斷在運送,軍士也腳不停歇,先過的先行,期間並不需要等待。
第一日隻行走了十裏路,有了青鷂相助,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
從第二日開始每日可以行軍三十多裏,在這險峻的山中,有這速度真是不易。
於是在三日之後,易九霄與眾人便越過了崇山天險,映入眼前的是周國一望無垠的原野。
易九霄有一次獨自站立在山巔之上,思緒萬千。
前世大宋如果有此天險相隔,又何愁遼人的入侵呢!
鷂鷹送到此處,便已完成了任務,與眾人道別。
臨別時領頭青鷂跟易九霄說:“我叫青千羽,大人今後如用得著我,但請吩咐,隻需飛到這片所在,唿喊我的名字即可。”
“好,此次多謝相助,迴頭我便讓人傳信與皇上,給予你族內分封。”易九霄知道這青鷂是擔心分封之事。
他是說道做到,一個月後他便讓人傳信給了齊清茹,封賞了這些青鷂,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下山之地從地圖上看,距離周國關城鎮南關有四十餘裏,這個位置正好。
太近了,容易被敵軍發現。太遠了因為是徒步,在去往關城的路途中耗費時間太多。
隊伍在半山腰的密林中進行了四個時辰的休整,所以下山就不再休息,而是直奔鎮南關而去。
可能是跨越過了天險,眾人心情激奮,四十多的路程走得很快,兩個時辰後便出現在鎮北關的北門外。
此時正是午後不久,鎮南關的北門大開,城裏城外的人流出入不斷。
雖然是邊關,由周國前往易國的跨國商販不多,但國內的不少商販在此活躍。
易九霄並沒有飛行,而是和四千軍士一起徒步而行。他見鎮南關北門大開,便讓軍士直接入城。
鎮南關的守軍也沒有什麽動靜,一直等眾人走到關城門口的時候才有人詢問。
出聲詢問的是城門守軍的頭目,築基初期修為,帶著五十名軍士。
因為在城門口常年無正事,顯得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你們是什麽人?誰派過來的,是不是過來換防的啊?”
也難怪這個小頭目不認識,這禁軍所著軍裝雖然有異,但看不出來是不是周國的。
而且,這小頭目連做夢也想不到敵人會徒步從背後殺來。
尤餘走在最前列,見對方如此問,便迴答道:“正是,你們兄弟幾個可以很快迴家了。”
這個迴家有兩層意思,尤餘說的其實是送這幾人迴老家。
但是說歸說,四千禁軍並沒有急於對城門守軍動手,怕驚動城內其他軍隊。
“太好了!兄弟們請進吧,我們熬出頭了,你們就慢慢熬吧!”小頭目顯得很興奮。
四千人魚貫而入,半個時辰就通過了北麵的城門進入到關城之內,此時易九霄心中大定。
到了城中沒人出來阻攔,甚至連出聲詢問的都沒有,任由四千人行走城中的大街上。
也難怪,這鎮南關已經幾十年沒有戰事了,邊境守軍都很鬆懈,鎮北關何嚐不是這樣呢。
邊境守軍之前沒有接到線報,沒有要打仗和戒嚴的準備。
另外,關城上的守軍,眼睛都習慣地盯著南門看,隻要南麵沒有異動便萬事大吉。
四千易國禁軍一直走到了鎮南關守軍大營,軍營大門同樣是敞開著,裏麵的守軍都毫無戒備。
他們根本想不到敵人會出現在麵前,當四千禁軍轟出法寶的時候,他們才如夢方醒。
但是已經遲了,就在他們醒悟的這段時間,便有幾千周軍死於非命。
剩下的一萬多名周軍明白過來後,更是亂成一團糟,根本就形成不了陣列。
形成不了陣列就沒有什麽戰鬥力,這些邊境守軍本來修為就低於易國禁軍,再加上是單兵作戰,隻有被殺的份了。
也就是片刻之間,又有幾千名周軍死於非命,剩下的周軍已經不足萬人了。
就在此時,鎮南關主將墨林出現在空中。
他乃是金丹初期修為,戍守變成十餘年,期間並無戰事,也樂得逍遙自在。
他本來在府中修煉,接到報告後當即飛來。
見軍營中殺成一團,便知是敵軍來襲,但是卻想不明白這敵軍是哪裏來的。
隻見他神念一掃,見敵軍隻有四個編隊,並無金丹修士在場,便心中大定。
己方還有將近萬人,再加上他自己在空中偷襲,定然能平息此場戰亂。
墨林當即祭出了法寶,他的法寶是一麵巨大旗幟,揮舞起來後風聲獵獵,很是威武。
那麵大旗從空中飄揚而下,直奔易國禁軍的一個編隊卷去,這個編隊正是魏廷所統領的。
但是,還沒等這麵旗幟落到近前,這墨林便死了,是被易九霄射死的。
墨林一出現就被易九霄鎖定了,而墨林卻未能發現易九霄。
易九霄混在軍士之中,並沒有升空,他在墨林剛祭起大旗時就出手了。
一息四箭,每一箭都命中要害後穿體而過,因為用了迴旋術,射出的箭重新迴到了手中。
那麵大旗變成死物,飄揚飛舞到地上,毫無殺傷力。
墨林自身也變成了一具屍體,從空中直墜而下。
易九霄突然升空,接住了屍體,擼下了墨林的戒指,再將屍體扔到亂軍之中。
然後飛在空中開始射箭,後麵射出的並非穿山箭,而是仿製的重鐵箭,這些重鐵箭射的都是周軍的統領。
同樣是一息四箭,同樣用了迴旋術,一支支鐵箭被飛速射出,一個個周軍統領死於非命。
仿品就是仿品,比真正的穿山箭差上了太多。
隻有部分箭矢迴到易九霄的手中,另一部彎折或者嵌在敵人的屍體中飛不出來了。
戰鬥很快就結束了,鎮南關的守軍幾乎被全殲,有些企圖逃跑的也被易九霄從空中射死。
而易國的禁軍無一人死亡,連受傷的都很少,此戰成了各國千百年最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