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吏將桌上的幾塊靈石收起,從身上的儲物袋中拿出六個布袋,布袋上用數字做了編號。
布袋在桌案上一字排開,間距有三尺大小,
隨後,書吏打開了袋口,隻見每個袋子中放了四塊靈石。
易九霄從一號袋子開始,輪流觀摩著袋子中的靈石,看完便放迴到袋子中。
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之後,易九霄已然心中有數。
其中他能分辨出兩種靈石,二號袋中的是易國的,三號袋中的是周國的。
其餘四袋雖然辨別不出是哪國所有,但這不重要,他隻要結果。
略一思索便指著第五個袋子說:“此袋子中所裝的靈石與奸細的一樣。”
韋良駿就在坐著旁邊,看得很真切,聽得也很真切。
隻見他抬頭看著書吏問道:“第五袋所裝的靈石是哪國的?”
書吏趕緊迴複:“迴稟尚書大人,這第五袋所裝靈石乃是我陳國所有。”
韋良駿犀利的眼神掃了一下易九霄,同時又看了一下身邊坐著的二人,有種半信半疑的感覺。
片刻後,他將目光再次迴到了易九霄的身上,問道:“你是真能分辨,還是胡亂猜出來的?”
“宋易怎敢欺騙大人,大人如果不信,可尋一個沒有修行的凡人,是那種靈根非常薄弱的凡人,同樣也能看出。”易九霄抱拳施禮,恭恭敬敬地迴答。
聽易九霄如此一說,韋良駿麵色頓時緩和了下了,問書吏道:“將花園中幾個侍弄花草的雜役叫來,那幾人都是凡人。”
書吏下去,不一會兒帶來了三個人,都是中年人,進來之後便跪地叩首。
“都起來吧,你三人可有靈根?”韋良駿看著這三人問道。
其中有一人迴答:“大人,我三人小時候都曾測試過,沒有靈根,無法修行。”
“哦”,韋良駿沉吟了一下,又問道:“可曾見過靈石?”
“迴大人,每月發給我們的都是銀兩,沒有見過靈石。”還是剛才那人在迴答。
“你們三人,將袋子中的石頭看看,有沒有什麽差別,要如實迴答。”
三人站了起來,將桌案上袋子中的靈石輪流翻看,折騰了半晌之久。
韋良駿等得有些不耐,別問道:“你們可曾看到有什麽差別?”
依舊是那位仆役迴答:“大人,都是石頭,差別也有,顏色和紋路上還是不一樣。”
“再給你們看幾塊石頭,你們在中間找找一下,能否找出一樣的。”
書吏拿出最先給易九霄看的拿幾塊靈石,也就是奸細戒子中的,交給了三人。
三人拿著石頭輪流比照,相互之間邊看便相互商議著。
他們最終確定的結果跟易九霄一樣,是第五袋。
韋良駿疑慮頓消,對著書吏說:“讓他三人下去吧,每人賞銀二十兩。”
待三名雜役告退之後,韋良駿對著身邊坐著的二人說:“劉侍郎,王司主,你們怎麽看?”
坐在韋良駿身邊的兩人,其中一人是法部左侍郎劉成,另一人是金州城典獄司司主王暉。
韋良駿此話雖然同時問向兩人,實際上問的是王暉。
因為本案乃是州城典獄司最先審理的,後來由皇上轉到法部。
王暉當然聽到得出是在問他,趕緊起身向韋良駿施禮,麵帶愧色道:“尚書大人,這靈石看來果真是我陳國所有,那便不足作為證據,是下官失察了。”
“本官的看法跟王司主不一樣,這靈石依然是證據,是有人誣陷學士院院長的證據。”
韋良駿說這句話時麵沉似水,看得這王暉心中一陣發毛。
不但是因為官階相差兩級,更重要的是王暉自身做了錯事。
“今日場中之事,本官已留下影像,明日我將麵見皇上,還希望二位隨我同去,做個見證。”
劉成和王暉二人都趕緊說:“謹遵大人吩咐,自當隨大人如實稟報。”
韋良駿說這番話的時候,一點都不避諱宣溫和易九霄。
這並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故意說給二人聽的,是有意要交好宣家。
易九霄當然聽得出韋良駿的用意,看來他心中已有了判斷,不由得放下心來。
突然,韋良駿將目光轉向了易九霄,問道:“宋易,你能否辨別出書信的真偽?”
這句話問得很是突兀,按理說證據的鑒定是法部的事,怎麽會來問一個宣府管事。
易九霄連忙迴答:“對於書信真偽的鑒定,在下並無把握,但可以嚐試一下。”
“好,那就將奸細身上的書信拿過來。”
片刻之間,書吏便將書信拿了上來,平鋪在桌案的絨布之上。
易九霄走到近前,仔細查看著其中的細節。
信中的內容就是要宣中春設法幫助易國,落款是齊清茹,還蓋有齊清茹的印章。
這封信在易九霄看來,那是破綻百出,不論是字跡,還是印章都不對,但這些他無法說出來。
思慮了半晌,易九霄才開口說話:“尚書大人,這書信明明就是假的啊!”
“哦,假從何來,你說說看。”韋良駿的目光盯著易九霄,似乎直指他的內心。
“這封信太假了!我們先不管內容與字跡,僅從墨跡上看,餘香未盡,所以此信撰寫不過三日。而易國相距我陳國有幾萬裏之遙,三日能達到否?”
易九霄此言一出,場中幾人,從三位官員到書吏,都露出了驚異之色,驚異中還略帶羞愧。
如此明顯的破綻竟然無人能發現,而宣府的小小管事,一個凡人卻能看出。
“誰說凡人都是無能之輩,宋先生真是高人啊!這次有勞了,請迴吧。”韋良駿一拍椅背,大聲說道。
一個普通凡人,一個小小管事,能被評價為高人真是不易。
評價者韋良駿乃是堂堂法部尚書,金丹中期修士,陳國朝廷高高在上的存在。
迴去的路上,易九霄還是與宣溫共乘一部馬車。
馬車上宣溫看向易九霄的目光,不再是猶疑,而是充滿了敬佩,甚至帶有崇拜。
第二日還沒到中午,宣中春就被放了迴來,一迴來就召見了易九霄。
看著易九霄進來,宣中春感慨萬千,辛虧那天沒對這個凡人動手,現在才保得了自己一命。
“恭喜主上安然歸來。”易九霄一進門就送上了問候。
“這次多虧你了,一切過程宣溫都跟我說了。”
宣中春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滿臉真誠。
“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是主上自身無事,在下隻是做了分內之事而已。”
易九霄沒有居功,他也不需要這份功勞。
“宋先生不必自謙,我一切都明白。隻是誣陷我的人找不到,真是可氣!”
易九霄微微一笑,說道:“誣陷你的人很明顯,隻是缺少證據而已,那名奸細便是突破口。”
“沒錯,那名奸細便是突破口,我剛從囚仙台出來,還沒來得及過問此事,我怕他會被滅口。”
宣中春突然間警覺起來,喊了一聲宣溫,守候在門外的宣溫便跑了進來。
“你去法部大牢打探一下,那名奸細現在關在哪裏?”
宣溫領命出了門,易九霄也準備告辭離去,宣中春卻留下了他。
“宋先生,之前所說的那件事,就是搜查周國使節的事,我想好去做了。既然管璧不仁,想置我於死地,我也不義了。”
易九霄一聽暗自高興,將準備離去的身形轉了迴來,說:“主上英明,現今時機正好。”
一個多時辰後,宣溫迴到了集賢館,帶迴來的消息是易國的奸細在法部大牢中自盡身亡。
法部的解釋是畏罪自殺,這條線索便被掐斷了。
周國駐陳國的使節叫馬無韁,築基後期修為。
此刻的他有點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因為二皇子和六公主突然消失了。
皇子和公主來到金州,是他一手安排在金海客棧居住的,而今在金海客棧卻不見影蹤。
這二皇子周雷並不是普通的金丹初期修士,哪怕是金丹中期都很難悄無聲息地滅了他,除非是金丹後期。
現在二皇子消失得無聲無息,估計是有金丹後期出手了。
金丹後期除了皇室長老,就隻有太宰管璧和學士院院長宣中春等幾人了。
管璧嫌疑很大,他是唯一知道二皇子帶有育嬰丹,說不定就見財起意,對二皇子下了手。
為此,昨日他冒險去了下太宰府,試探性拜訪了管璧,看他那若無其事的樣子也難以斷定就是兇手。
另一個可能皇子和公主被宣中春滅了,宣中春一直反對與周國結盟,所以有出手的理由。
但是宣中春並不知道皇子和公主住在金海客棧,也不敢隨便在客棧內動手。
當然,馬無疆不敢去找宣中春試探,那樣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
馬無韁一時沒了主意,結盟之事他在金州停留了數月之久,都沒有結果。
現在皇子和公主也不見了,即便迴到周國同樣是死路一條。
於是,他想到了逃,身為築基後期修士,去哪裏不能生存呢。
但是,一張羅網已經撒開,正等著他向網中撞去。
就在他剛到金州城南門口的時候,就被城守軍頭目攔住了。
書吏將桌上的幾塊靈石收起,從身上的儲物袋中拿出六個布袋,布袋上用數字做了編號。
布袋在桌案上一字排開,間距有三尺大小,
隨後,書吏打開了袋口,隻見每個袋子中放了四塊靈石。
易九霄從一號袋子開始,輪流觀摩著袋子中的靈石,看完便放迴到袋子中。
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之後,易九霄已然心中有數。
其中他能分辨出兩種靈石,二號袋中的是易國的,三號袋中的是周國的。
其餘四袋雖然辨別不出是哪國所有,但這不重要,他隻要結果。
略一思索便指著第五個袋子說:“此袋子中所裝的靈石與奸細的一樣。”
韋良駿就在坐著旁邊,看得很真切,聽得也很真切。
隻見他抬頭看著書吏問道:“第五袋所裝的靈石是哪國的?”
書吏趕緊迴複:“迴稟尚書大人,這第五袋所裝靈石乃是我陳國所有。”
韋良駿犀利的眼神掃了一下易九霄,同時又看了一下身邊坐著的二人,有種半信半疑的感覺。
片刻後,他將目光再次迴到了易九霄的身上,問道:“你是真能分辨,還是胡亂猜出來的?”
“宋易怎敢欺騙大人,大人如果不信,可尋一個沒有修行的凡人,是那種靈根非常薄弱的凡人,同樣也能看出。”易九霄抱拳施禮,恭恭敬敬地迴答。
聽易九霄如此一說,韋良駿麵色頓時緩和了下了,問書吏道:“將花園中幾個侍弄花草的雜役叫來,那幾人都是凡人。”
書吏下去,不一會兒帶來了三個人,都是中年人,進來之後便跪地叩首。
“都起來吧,你三人可有靈根?”韋良駿看著這三人問道。
其中有一人迴答:“大人,我三人小時候都曾測試過,沒有靈根,無法修行。”
“哦”,韋良駿沉吟了一下,又問道:“可曾見過靈石?”
“迴大人,每月發給我們的都是銀兩,沒有見過靈石。”還是剛才那人在迴答。
“你們三人,將袋子中的石頭看看,有沒有什麽差別,要如實迴答。”
三人站了起來,將桌案上袋子中的靈石輪流翻看,折騰了半晌之久。
韋良駿等得有些不耐,別問道:“你們可曾看到有什麽差別?”
依舊是那位仆役迴答:“大人,都是石頭,差別也有,顏色和紋路上還是不一樣。”
“再給你們看幾塊石頭,你們在中間找找一下,能否找出一樣的。”
書吏拿出最先給易九霄看的拿幾塊靈石,也就是奸細戒子中的,交給了三人。
三人拿著石頭輪流比照,相互之間邊看便相互商議著。
他們最終確定的結果跟易九霄一樣,是第五袋。
韋良駿疑慮頓消,對著書吏說:“讓他三人下去吧,每人賞銀二十兩。”
待三名雜役告退之後,韋良駿對著身邊坐著的二人說:“劉侍郎,王司主,你們怎麽看?”
坐在韋良駿身邊的兩人,其中一人是法部左侍郎劉成,另一人是金州城典獄司司主王暉。
韋良駿此話雖然同時問向兩人,實際上問的是王暉。
因為本案乃是州城典獄司最先審理的,後來由皇上轉到法部。
王暉當然聽到得出是在問他,趕緊起身向韋良駿施禮,麵帶愧色道:“尚書大人,這靈石看來果真是我陳國所有,那便不足作為證據,是下官失察了。”
“本官的看法跟王司主不一樣,這靈石依然是證據,是有人誣陷學士院院長的證據。”
韋良駿說這句話時麵沉似水,看得這王暉心中一陣發毛。
不但是因為官階相差兩級,更重要的是王暉自身做了錯事。
“今日場中之事,本官已留下影像,明日我將麵見皇上,還希望二位隨我同去,做個見證。”
劉成和王暉二人都趕緊說:“謹遵大人吩咐,自當隨大人如實稟報。”
韋良駿說這番話的時候,一點都不避諱宣溫和易九霄。
這並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故意說給二人聽的,是有意要交好宣家。
易九霄當然聽得出韋良駿的用意,看來他心中已有了判斷,不由得放下心來。
突然,韋良駿將目光轉向了易九霄,問道:“宋易,你能否辨別出書信的真偽?”
這句話問得很是突兀,按理說證據的鑒定是法部的事,怎麽會來問一個宣府管事。
易九霄連忙迴答:“對於書信真偽的鑒定,在下並無把握,但可以嚐試一下。”
“好,那就將奸細身上的書信拿過來。”
片刻之間,書吏便將書信拿了上來,平鋪在桌案的絨布之上。
易九霄走到近前,仔細查看著其中的細節。
信中的內容就是要宣中春設法幫助易國,落款是齊清茹,還蓋有齊清茹的印章。
這封信在易九霄看來,那是破綻百出,不論是字跡,還是印章都不對,但這些他無法說出來。
思慮了半晌,易九霄才開口說話:“尚書大人,這書信明明就是假的啊!”
“哦,假從何來,你說說看。”韋良駿的目光盯著易九霄,似乎直指他的內心。
“這封信太假了!我們先不管內容與字跡,僅從墨跡上看,餘香未盡,所以此信撰寫不過三日。而易國相距我陳國有幾萬裏之遙,三日能達到否?”
易九霄此言一出,場中幾人,從三位官員到書吏,都露出了驚異之色,驚異中還略帶羞愧。
如此明顯的破綻竟然無人能發現,而宣府的小小管事,一個凡人卻能看出。
“誰說凡人都是無能之輩,宋先生真是高人啊!這次有勞了,請迴吧。”韋良駿一拍椅背,大聲說道。
一個普通凡人,一個小小管事,能被評價為高人真是不易。
評價者韋良駿乃是堂堂法部尚書,金丹中期修士,陳國朝廷高高在上的存在。
迴去的路上,易九霄還是與宣溫共乘一部馬車。
馬車上宣溫看向易九霄的目光,不再是猶疑,而是充滿了敬佩,甚至帶有崇拜。
第二日還沒到中午,宣中春就被放了迴來,一迴來就召見了易九霄。
看著易九霄進來,宣中春感慨萬千,辛虧那天沒對這個凡人動手,現在才保得了自己一命。
“恭喜主上安然歸來。”易九霄一進門就送上了問候。
“這次多虧你了,一切過程宣溫都跟我說了。”
宣中春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滿臉真誠。
“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是主上自身無事,在下隻是做了分內之事而已。”
易九霄沒有居功,他也不需要這份功勞。
“宋先生不必自謙,我一切都明白。隻是誣陷我的人找不到,真是可氣!”
易九霄微微一笑,說道:“誣陷你的人很明顯,隻是缺少證據而已,那名奸細便是突破口。”
“沒錯,那名奸細便是突破口,我剛從囚仙台出來,還沒來得及過問此事,我怕他會被滅口。”
宣中春突然間警覺起來,喊了一聲宣溫,守候在門外的宣溫便跑了進來。
“你去法部大牢打探一下,那名奸細現在關在哪裏?”
宣溫領命出了門,易九霄也準備告辭離去,宣中春卻留下了他。
“宋先生,之前所說的那件事,就是搜查周國使節的事,我想好去做了。既然管璧不仁,想置我於死地,我也不義了。”
易九霄一聽暗自高興,將準備離去的身形轉了迴來,說:“主上英明,現今時機正好。”
一個多時辰後,宣溫迴到了集賢館,帶迴來的消息是易國的奸細在法部大牢中自盡身亡。
法部的解釋是畏罪自殺,這條線索便被掐斷了。
周國駐陳國的使節叫馬無韁,築基後期修為。
此刻的他有點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因為二皇子和六公主突然消失了。
皇子和公主來到金州,是他一手安排在金海客棧居住的,而今在金海客棧卻不見影蹤。
這二皇子周雷並不是普通的金丹初期修士,哪怕是金丹中期都很難悄無聲息地滅了他,除非是金丹後期。
現在二皇子消失得無聲無息,估計是有金丹後期出手了。
金丹後期除了皇室長老,就隻有太宰管璧和學士院院長宣中春等幾人了。
管璧嫌疑很大,他是唯一知道二皇子帶有育嬰丹,說不定就見財起意,對二皇子下了手。
為此,昨日他冒險去了下太宰府,試探性拜訪了管璧,看他那若無其事的樣子也難以斷定就是兇手。
另一個可能皇子和公主被宣中春滅了,宣中春一直反對與周國結盟,所以有出手的理由。
但是宣中春並不知道皇子和公主住在金海客棧,也不敢隨便在客棧內動手。
當然,馬無疆不敢去找宣中春試探,那樣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
馬無韁一時沒了主意,結盟之事他在金州停留了數月之久,都沒有結果。
現在皇子和公主也不見了,即便迴到周國同樣是死路一條。
於是,他想到了逃,身為築基後期修士,去哪裏不能生存呢。
但是,一張羅網已經撒開,正等著他向網中撞去。
就在他剛到金州城南門口的時候,就被城守軍頭目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