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那頭,持著亂神鏡的封塵,凝視著白光射出的方向。
在寂寞的瞬間,他安然地等待著,等著易九霄元神變得淩亂。
隻是長矛一直刺著,刺向了封塵的丹田。
而封塵那雙期盼的雙目中,並未看到易九霄的元神有一絲變化。
他哪裏知道易九霄是凡人之軀,根本就沒有元神。
至死封塵也不曾看見易九霄的變化,但他卻聽到了,聽到了自己丹田中金丹破碎的聲音。
這一刻,他真的很後悔,後悔沒能一直安守在營寨之中,後悔沒有及時逃離,但是一切都遲了!
最後那一刻,也就是臨死的時候,他在牙縫中擠出幾個字:“你不是太子。”
但是,聲音太過微弱,隻有他自己和易九霄能夠聽見。
隨即屍體開始下落,但易九霄沒有讓其落下去,而是用槍挑起,收了他的戒指。
剛才殺公輸衡的時候,無暇顧及,才讓屍體落到了地上。
但是現在,不會再讓這種情況再發生。
“眾統領和各位軍士聽著,現在封家的兩個罪魁禍首已經伏誅,如果你們無意背叛魏國,無意和朝廷為敵,想返迴原籍的請退後三十裏。如果誠心誠意歸順本王的,請在原地蹲下,聽候本王調遣,其餘定斬不饒!”
易九霄的話語隻能傳到幾裏之遠,但他的聲音在隊伍中不斷被傳遞,最後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號令。
十萬大軍頓時嘩然一片,其中有部分人不斷後退,希望能安然迴歸故裏。
更多的人在原地蹲下,希望能得到太子的差遣,建功立業。
隻有幾千人還堅持在場地之中,企圖頑抗到底。
“願意歸順本王的,請殺了那些頑抗者,你們的一舉一動,本王都看在眼裏。”
話音剛落,那些蹲在地上的歸順者突然暴起,殺向那些頑抗者。
由於人數太多懸殊,戰鬥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隻用了一刻鍾的時間,所有頑抗者都被誅殺殆盡,空地之上留下了數千屍體。
而那些歸順者則排列整齊,足有六萬人之多。
易九霄沒有再飛在空中,而是飄然而下,落在隊伍的最前列。麵對著眼前眾人,以及綿延十數裏的隊伍。
他說道:“我大魏國傳承幾千年,從未經過如此動亂,現在奸賊當道,禍亂朝綱,勾結外敵,所幸天不滅我魏國,各位可願隨本王殺迴慶州,誅滅反賊。”
“殺迴慶州,誅滅反賊。”這個聲音在隊伍中此起彼伏,綿延數裏之遙。
等各個聲音逐漸平息,易九霄才發話:“請各編隊的統領出來相見。”
易九霄的聲音在隊伍中被傳播和放大,約莫一刻鍾的時間,有幾十位統領跪到易九霄的麵前,聽候他的指令。
見此情狀,易九霄說道:“各位統領請起,過往種種,今日起一筆勾銷,也從今日開始,各位都是本王的人了,你們願意追隨本王嗎?”
“我們願意”。幾十個聲音在下麵響起。
既然太子爺都說既往不咎了,這些人怎敢怠慢。
剛才太子爺在空中的手段他們看得一清二楚,以一對二,,兩名金丹初期很快就被覆滅。
“很好,那請各位安頓自家編隊,在此地紮營,保護後糧草及輜重,等候我母後大軍的來臨。”
說完易九霄便飛到了空中,繼而使用鵬翔術,很快消失在眾人麵前。
不到一個時辰,易九霄就飛迴了皇後厲容駐軍之地,從空中落下後直接走向了中心營帳。
沒多久厲容和厲睿都走進了營帳,厲容忙不亟待地問:“太子,前方戰事如何?”
“母後,前方戰事已平息,封家軍中的兩位金丹都已被我滅殺,十萬大軍歸順了六萬,現在原地安營,等候我們的調遣。”
厲容大喜,沒想到易九霄在不到三個時辰的時間,就解決了十萬大軍的問題,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如果將來讓由他做了魏國皇帝,必然能稱霸一方。
“太子,你做得很好!我們即刻起拔營起身,前去與大軍會合。”
一聲令下,一萬五千人的禁軍隊伍迅疾開動,向著南麵進發。
六個時辰後,兩支隊伍就相遇了,六萬人的歸順人馬,果然都在原地紮營,沒有一絲騷亂的跡象。
易九霄再次現身,將軍中所有統領都召集出來,集合在一起議事。
議事由皇後厲容主持,她主持朝政多年,自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威嚴。
麵對著在場的各位統領,當眾發出了號令:“各位統領,封家惑亂朝政,勾結外敵,目前主要勢力已被朝廷大軍誅滅,但餘孽仍盤踞在慶州城。今日起,我們將殺迴慶州,重整朝綱。希望各位能同心同力,將來所有有功之人,必將獲得嘉獎。”
說完,厲容掃視了一下場中眾人,接著說:“今日起,軍中之事本宮將不再參與,由太子出任大將軍,統率全軍,戶部尚書厲睿出任副將,協助太子平叛,各位可有異議?”
“沒有。”七十八位統領相繼表態,沒有異議。
太子出任大將軍,本也是天經地義之事,眾統領沒有異議很正常。
隻是易九霄這位太子是假太子,封家的降軍本來也不知道太子真假。
但禁軍中的很多人是親眼見到太子被殺的,不知為何也沒有反應,看來厲容和厲睿還是使了一些手段。
這次議事之後,徹底奠定了易九霄在魏國軍中的地位,被推到了前台。
厲容自己則轉入幕後,以成就易九霄的功績。
但易九霄並不覺得開心,相反還有些難受。
因為他本心不想做這個太子,假扮太子隻是權宜之計,現在越陷越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當日無事,第二日大軍正式出發,朝著慶州方向而去。
三日後,隊伍離開了賀州境,進入了魏國的相州。
相州原本就是皇後的勢力範圍,後來被封家攻破了相州城。
原相州太守沈越帶著部分守軍出逃,現在的相州太守名叫丁岩,乃是封家的人。
隊伍在相州行走五百裏後,原相州太守沈越率領一萬多人馬趕來相投,隊伍再次壯大到十萬餘眾。
沈越乃是金丹初期高手,對厲家忠心耿耿,當時出逃也是事出無奈,厲容和厲睿都沒有怪罪與他,現在他的歸來也很及時。
十萬大軍在四位金丹高手的率領下,直撲相州城。
到了相州城之後,發現城門大開,城中的所有守軍在太守丁岩的率領下不戰而逃,沒費一兵一卒,相州城被順利接收。
易九霄並沒有將軍隊開入城中,十萬人的軍隊入城後定然會擾民。
他將十萬人馬在賀州城外進行一次大整編,不包括禁軍除外。
在所有編隊中將煉氣五層以下的軍士全部挑出,一共挑了五萬人。
然後又挑選了五十位統領,一起交給了沈越,作為城守軍讓其帶進相州城,繼續擔任相州太守。
一般每個州城隻有兩萬城守軍就夠,為什麽給沈越五萬人。
因為易九霄要精兵,十萬人的隊伍看起來聲勢浩大,但並沒有什麽戰鬥力。
而且人太多糧草和輜重就多,行軍也很緩慢。
這五萬軍士並非全部都給相州城,相州城也養不起如此多的軍士。
隻是讓沈越先在相州城中進行安頓,然後再分一半人馬給石州。
常陽去石州做太守,隻帶去了兩千禁軍,現在用這些城守軍將禁軍置換迴來。
剩下的五萬人繼續向慶州禁軍,這五萬人中有一萬五千人本是禁軍,其餘也都是精兵強將。
易九霄將所有人員重新打亂編組,防止其中形成派係,影響號令的執行。
重新整頓後的編隊,士氣明顯高昂了許多,行軍速度也大幅提升。
一路並無戰事,二十天之後,易九霄率領的大軍出現在慶州城外。
慶州城四麵的城門都緊閉,封秋水率領的封家勢力有五萬餘人盤踞在城中不出。
前方的戰事早已傳到了封秋水的耳中,其中就有兩個哥哥的死訊。
封熙山和封熙海一死,封家已經大勢已去,但是封秋水不甘心。
她和厲容一樣,為兒子辛苦培植三十年,豈能輕易放棄。
況且他兩個兄長及族人都死於厲家之手,這種血海深仇又如何能放得下,所以堅定決心跟厲家死戰到底。
但是形勢比人強,封秋水現在隻有五萬人馬,加上她自己也就兩名金丹高手,如何能跟厲容的大軍為敵。
她現在唯一能憑借的就是慶州城,這是都城,城牆有二十丈之高,想要攻破必須付出巨大代價。
當初封家攻破慶州城的時候,動用了十多位金丹高手,死傷了四萬軍兵,兼有樊濤作為內應,才將慶州城攻破。
這還與厲容輕敵有關,她倚仗著禁軍的強大,多次主動派兵出城應敵,試圖殲滅封家。
如果厲容堅守不出,除非糧草斷絕,否則封家絕難攻破。
隊伍在慶州城北郊紮下了營寨,易九霄獨自走出軍營,看著近在眼前的慶州城,不由得感慨萬千。
在寂寞的瞬間,他安然地等待著,等著易九霄元神變得淩亂。
隻是長矛一直刺著,刺向了封塵的丹田。
而封塵那雙期盼的雙目中,並未看到易九霄的元神有一絲變化。
他哪裏知道易九霄是凡人之軀,根本就沒有元神。
至死封塵也不曾看見易九霄的變化,但他卻聽到了,聽到了自己丹田中金丹破碎的聲音。
這一刻,他真的很後悔,後悔沒能一直安守在營寨之中,後悔沒有及時逃離,但是一切都遲了!
最後那一刻,也就是臨死的時候,他在牙縫中擠出幾個字:“你不是太子。”
但是,聲音太過微弱,隻有他自己和易九霄能夠聽見。
隨即屍體開始下落,但易九霄沒有讓其落下去,而是用槍挑起,收了他的戒指。
剛才殺公輸衡的時候,無暇顧及,才讓屍體落到了地上。
但是現在,不會再讓這種情況再發生。
“眾統領和各位軍士聽著,現在封家的兩個罪魁禍首已經伏誅,如果你們無意背叛魏國,無意和朝廷為敵,想返迴原籍的請退後三十裏。如果誠心誠意歸順本王的,請在原地蹲下,聽候本王調遣,其餘定斬不饒!”
易九霄的話語隻能傳到幾裏之遠,但他的聲音在隊伍中不斷被傳遞,最後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號令。
十萬大軍頓時嘩然一片,其中有部分人不斷後退,希望能安然迴歸故裏。
更多的人在原地蹲下,希望能得到太子的差遣,建功立業。
隻有幾千人還堅持在場地之中,企圖頑抗到底。
“願意歸順本王的,請殺了那些頑抗者,你們的一舉一動,本王都看在眼裏。”
話音剛落,那些蹲在地上的歸順者突然暴起,殺向那些頑抗者。
由於人數太多懸殊,戰鬥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隻用了一刻鍾的時間,所有頑抗者都被誅殺殆盡,空地之上留下了數千屍體。
而那些歸順者則排列整齊,足有六萬人之多。
易九霄沒有再飛在空中,而是飄然而下,落在隊伍的最前列。麵對著眼前眾人,以及綿延十數裏的隊伍。
他說道:“我大魏國傳承幾千年,從未經過如此動亂,現在奸賊當道,禍亂朝綱,勾結外敵,所幸天不滅我魏國,各位可願隨本王殺迴慶州,誅滅反賊。”
“殺迴慶州,誅滅反賊。”這個聲音在隊伍中此起彼伏,綿延數裏之遙。
等各個聲音逐漸平息,易九霄才發話:“請各編隊的統領出來相見。”
易九霄的聲音在隊伍中被傳播和放大,約莫一刻鍾的時間,有幾十位統領跪到易九霄的麵前,聽候他的指令。
見此情狀,易九霄說道:“各位統領請起,過往種種,今日起一筆勾銷,也從今日開始,各位都是本王的人了,你們願意追隨本王嗎?”
“我們願意”。幾十個聲音在下麵響起。
既然太子爺都說既往不咎了,這些人怎敢怠慢。
剛才太子爺在空中的手段他們看得一清二楚,以一對二,,兩名金丹初期很快就被覆滅。
“很好,那請各位安頓自家編隊,在此地紮營,保護後糧草及輜重,等候我母後大軍的來臨。”
說完易九霄便飛到了空中,繼而使用鵬翔術,很快消失在眾人麵前。
不到一個時辰,易九霄就飛迴了皇後厲容駐軍之地,從空中落下後直接走向了中心營帳。
沒多久厲容和厲睿都走進了營帳,厲容忙不亟待地問:“太子,前方戰事如何?”
“母後,前方戰事已平息,封家軍中的兩位金丹都已被我滅殺,十萬大軍歸順了六萬,現在原地安營,等候我們的調遣。”
厲容大喜,沒想到易九霄在不到三個時辰的時間,就解決了十萬大軍的問題,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如果將來讓由他做了魏國皇帝,必然能稱霸一方。
“太子,你做得很好!我們即刻起拔營起身,前去與大軍會合。”
一聲令下,一萬五千人的禁軍隊伍迅疾開動,向著南麵進發。
六個時辰後,兩支隊伍就相遇了,六萬人的歸順人馬,果然都在原地紮營,沒有一絲騷亂的跡象。
易九霄再次現身,將軍中所有統領都召集出來,集合在一起議事。
議事由皇後厲容主持,她主持朝政多年,自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威嚴。
麵對著在場的各位統領,當眾發出了號令:“各位統領,封家惑亂朝政,勾結外敵,目前主要勢力已被朝廷大軍誅滅,但餘孽仍盤踞在慶州城。今日起,我們將殺迴慶州,重整朝綱。希望各位能同心同力,將來所有有功之人,必將獲得嘉獎。”
說完,厲容掃視了一下場中眾人,接著說:“今日起,軍中之事本宮將不再參與,由太子出任大將軍,統率全軍,戶部尚書厲睿出任副將,協助太子平叛,各位可有異議?”
“沒有。”七十八位統領相繼表態,沒有異議。
太子出任大將軍,本也是天經地義之事,眾統領沒有異議很正常。
隻是易九霄這位太子是假太子,封家的降軍本來也不知道太子真假。
但禁軍中的很多人是親眼見到太子被殺的,不知為何也沒有反應,看來厲容和厲睿還是使了一些手段。
這次議事之後,徹底奠定了易九霄在魏國軍中的地位,被推到了前台。
厲容自己則轉入幕後,以成就易九霄的功績。
但易九霄並不覺得開心,相反還有些難受。
因為他本心不想做這個太子,假扮太子隻是權宜之計,現在越陷越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當日無事,第二日大軍正式出發,朝著慶州方向而去。
三日後,隊伍離開了賀州境,進入了魏國的相州。
相州原本就是皇後的勢力範圍,後來被封家攻破了相州城。
原相州太守沈越帶著部分守軍出逃,現在的相州太守名叫丁岩,乃是封家的人。
隊伍在相州行走五百裏後,原相州太守沈越率領一萬多人馬趕來相投,隊伍再次壯大到十萬餘眾。
沈越乃是金丹初期高手,對厲家忠心耿耿,當時出逃也是事出無奈,厲容和厲睿都沒有怪罪與他,現在他的歸來也很及時。
十萬大軍在四位金丹高手的率領下,直撲相州城。
到了相州城之後,發現城門大開,城中的所有守軍在太守丁岩的率領下不戰而逃,沒費一兵一卒,相州城被順利接收。
易九霄並沒有將軍隊開入城中,十萬人的軍隊入城後定然會擾民。
他將十萬人馬在賀州城外進行一次大整編,不包括禁軍除外。
在所有編隊中將煉氣五層以下的軍士全部挑出,一共挑了五萬人。
然後又挑選了五十位統領,一起交給了沈越,作為城守軍讓其帶進相州城,繼續擔任相州太守。
一般每個州城隻有兩萬城守軍就夠,為什麽給沈越五萬人。
因為易九霄要精兵,十萬人的隊伍看起來聲勢浩大,但並沒有什麽戰鬥力。
而且人太多糧草和輜重就多,行軍也很緩慢。
這五萬軍士並非全部都給相州城,相州城也養不起如此多的軍士。
隻是讓沈越先在相州城中進行安頓,然後再分一半人馬給石州。
常陽去石州做太守,隻帶去了兩千禁軍,現在用這些城守軍將禁軍置換迴來。
剩下的五萬人繼續向慶州禁軍,這五萬人中有一萬五千人本是禁軍,其餘也都是精兵強將。
易九霄將所有人員重新打亂編組,防止其中形成派係,影響號令的執行。
重新整頓後的編隊,士氣明顯高昂了許多,行軍速度也大幅提升。
一路並無戰事,二十天之後,易九霄率領的大軍出現在慶州城外。
慶州城四麵的城門都緊閉,封秋水率領的封家勢力有五萬餘人盤踞在城中不出。
前方的戰事早已傳到了封秋水的耳中,其中就有兩個哥哥的死訊。
封熙山和封熙海一死,封家已經大勢已去,但是封秋水不甘心。
她和厲容一樣,為兒子辛苦培植三十年,豈能輕易放棄。
況且他兩個兄長及族人都死於厲家之手,這種血海深仇又如何能放得下,所以堅定決心跟厲家死戰到底。
但是形勢比人強,封秋水現在隻有五萬人馬,加上她自己也就兩名金丹高手,如何能跟厲容的大軍為敵。
她現在唯一能憑借的就是慶州城,這是都城,城牆有二十丈之高,想要攻破必須付出巨大代價。
當初封家攻破慶州城的時候,動用了十多位金丹高手,死傷了四萬軍兵,兼有樊濤作為內應,才將慶州城攻破。
這還與厲容輕敵有關,她倚仗著禁軍的強大,多次主動派兵出城應敵,試圖殲滅封家。
如果厲容堅守不出,除非糧草斷絕,否則封家絕難攻破。
隊伍在慶州城北郊紮下了營寨,易九霄獨自走出軍營,看著近在眼前的慶州城,不由得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