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易九霄偏轉了方向,向藏軍的位置飛去。
他原本飛行的方向是西北方,刻意去避開藏軍,現在見甩不掉敵人,隻能借助一下尤餘和魏廷的力量。
好在距離藏軍的位置不到五十裏,終於在力竭之前飛到了地方。
易九霄身形還沒落地,就在空中傳令給尤餘和魏廷,讓他們準備應敵。
尤餘和魏廷反應很快,片刻之間兩支編隊都列陣完畢,此時封熙山和樊濤堪堪追到近前。
金丹中期的神識何等厲害,封熙山遠遠地就感應到地麵有兩支編隊。
但他毫不畏懼,在空中大喝一聲:“鼠輩,你以為有伏兵我就怕了!師弟你來殺這鼠輩,我來對付這兩個編隊。”
師弟自然是指樊濤,樊濤從小寄居在封家,兩人以師兄弟相稱。
封熙山感應不到易九霄的法力波動,不知道易九霄的修為境界。
但從易九霄在火場升空的速度來判斷,修為也就是金丹初期。
後來飛行速度雖快,卻氣息粗重,似乎是使用了秘術。
所以才讓樊濤對付易九霄,自己對付兩支編隊,兩支編隊的力量堪比金丹中期。
封熙山的話音剛落,他的手中就出現了一塊石頭。
別看這塊石頭很普通,卻是很有來曆,名叫“三峰石”,傳說修煉到一定程度可化作三座巨峰。
應該是封熙山的修為不夠,這塊石頭隻能變化成十丈高的小山,即使如此,也輕鬆擋住了編隊中暴起的劍陣。
樊濤幾乎同時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兩件法寶,一件是玉琵琶,一件是個金鈸。
金鈸在他的周身旋轉,護住了全身,玉琵琶則被他抱在懷中。
很明顯金鈸是防護法寶,玉琵琶是攻擊法寶。
這兩件法寶讓易九霄看了想笑,心道這人是不是歌舞坊出身的,身上全是樂器。
但想歸想,易九霄不敢有一絲怠慢,他也拿出了兩件兵器,一件是盾牌,一件是穿山矛。
兵器剛上手,就向樊濤衝了過去,跟法修對陣,必須要以快製敵。
畢竟兩人相隔百丈距離,易九霄衝到一半的時候,樊濤的攻擊也到了。
隻見樊濤的右手輕撥琵琶,一個音波就從弦上飛了出來,音波亮閃閃,無形卻有形,直奔易九霄的頭部而來。
易九霄感覺不好,舉起鐵盾擋了一下,音波與鐵盾撞擊,發出“咚”的一聲。
撞擊的力量很大,不亞於千斤巨石飛來,他頓感左臂酸麻。
換做以前的武宗境界,他肯定要被撞飛出去。
樊濤麵露驚訝,別看他這輕輕一揮,那可是他的成名絕技“手揮琵琶”,有很多人都敗在他這一招之擊。
此招無用,樊濤立馬變招,三根手指極速波動,上百點銀星從弦上飛起,分襲易九霄全身各個部位,每點銀星的攻擊力都相當於築基中期修士的全力一擊。
這一招很是霸道,防守法寶雖然能護住全身,卻不能真的滴水不漏,隻要被他幾點銀星擊中,就是金丹修士也很難受。
易九霄頓時緊張了起來,不知這亂飛的銀星威力有多大,將亂盾法使到了極致,一顆顆銀星都被盾牌擋住。
對付這種亂射他還是很有經驗,這些銀星雖然密集,但是力量卻不大。
這些銀星對付法修可以,對付易九霄卻沒有多大用處。
幾個唿吸過後,手舞盾牌的易九霄並沒感覺到很大壓力,反而是虛驚了一場。
於是便施展亂盾法一邊抵擋,一邊衝向樊濤,距離越來越近。
這讓樊濤還是煩躁,他的攻擊之中不僅有力量,還有速度,平常對敵時對手都難以應對。
幾個閃跳,易九霄就到了樊濤的近前,隻見他左手舞盾,右手揮起長矛刺向了樊濤。
樊濤趕緊祭起金鈸擋住了毛尖,“哢”地一聲響,長矛刺破金鈸去勢不減,繼續刺向樊濤。
情急之下樊濤抱起琵琶擋在胸口,但是琵琶也被刺穿。
最終長矛將樊濤刺了個透心涼,整個人被易九霄用長矛挑了起來。
法修的隻要丹田和識海不受傷,都不會死,樊濤當即準備放棄身體,遁出元神。
但易九霄左手還有一個盾牌在,舉起盾牌砸向了樊濤的頭顱,元神剛出竅就被砸滅了。
此前,封熙山正和兩個編隊打得難分難解,突然他看見樊濤被易九霄挑起,便一飛衝天想要援救。
但已經來不及了,畢竟相距幾百丈遠。
當他飛出百丈的時候,樊濤的元神就被易九霄滅了,接著戒指也被易九霄給收了。
易九霄見封熙山衝來,很是高興,收拾了樊濤,接下來就要收拾封熙山。
但封熙山不傻,雖然他的實力要勝過樊濤一籌,卻不認為能打得過易九霄。
更何況地麵還有兩隊禁軍在助陣,既然樊濤已經死了,自己趕快逃生吧。
封熙山是朝北逃走的,因為易九霄堵在南邊,他隻能反向逃走。
但是易九霄卻不想讓封熙山跑了,封熙山與封熙海長得很像,易九霄認了出來。
擒賊先擒王,易九霄明白這個道理,隻要拿下封熙山,封家軍隊不攻自散。
所以決心要追擊封熙山,單獨對陣封熙山,易九霄現在很有信心。
形勢反轉,之前是易九霄在逃,封熙山在後麵追,現在換成封熙山在逃,易九霄在後麵緊追。
易九霄的速度不及封熙山,本來應該是追不上的。
但是易九霄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當差距拉大的時候,就用鵬翔法飛行一段時間,以縮小距離。
就這樣,追了兩百裏之後,易九霄就撐不住了,這鵬翔術太耗力量,雖然間斷使用卻也吃不消。
而封熙山卻速度依舊,仿佛丹田之中有用不完的法力。
這就是法修的優勢,法修可以可以通過丹藥補充法力,封熙山在逃跑途中,就服用了兩顆迴元丹。
易九霄不準備再追了,這樣飛下去會把自己累垮,於是便從空中落下。
就在他落地的一刹那,突然想起,為什麽不嚐試補充力量呢。
想到這,便從儲物環中取出了一顆人參,這是一顆老山參,雖然不上萬年,也有幾千年參齡。
這是他在齊國出發前買的,一次買了十多支,價格比較便宜。
因為這個世界修真者不吃人參,凡人又吃不起。
這顆老山參被易九霄幾口嚼爛後吞到了腹中,幾千年的老參就是不一樣,入腹即有一股熱力湧上了四肢,疲乏頓減。
為了加快藥力的擴散,易九霄練了一趟疏浚掌,藥力源源不斷地通過經脈用到了丹田的混沌之中。
前後耽誤了一刻時間,易九霄再次飛到了空中,用起了鵬翔術,朝著北方也就是封熙山逃跑的方向追去。
一刻時間,以封熙山的速度,至少可以逃出十五裏遠,加上本來的十餘裏差距,易九霄已經不指望追上了封熙山。
他向北飛隻是想找一下之前丟在途中的八千禁軍,現在封家隻剩下封熙山和兩名金丹初期,不再像曾經那樣實力懸殊了。
所以易九霄想將一萬禁軍都集中起來,免得力量分散被封熙山各個擊破。
按照他之前的安排,這八千人在離賀州城五百裏的地方駐守,距離也不太遠了。
就在易九霄使用鵬翔術飛了百裏之後,突然在前方看到了一個黑點,正是逃跑的封熙山。
這讓易九霄大惑不解,剛才他落地之後,封熙山明明可以轉向,不用再向北逃。
他根本不相信封熙山會沒有知覺,金丹中期的神識何其強大。
現在封熙山徑直朝北飛,這是去賀州城方向,難道封熙山是想去賀州自投羅網嗎?
易九霄略一盤算便知端倪,按時間推算,今日差不多就是寧國軍隊達到賀州城的時間,這個時間封熙山一定是知道,該不會是想去賀州城給寧國助陣。
想到這兒,易九霄心中大驚!
厲容在賀州城的力量本就弱於寧國軍隊,再加上封熙山這個金丹中期,厲容必敗無疑。
當初自己答應厲容阻擊封家,如果自己戰死,那也沒什麽。
現在自己完好無損,卻讓封熙山到賀州偷襲,豈不是失信於厲容。
易九霄顧不得尋找八千禁軍了,全力追趕封熙山。
可惜的是他每隔兩百裏就得落地吞服老山參,中間總要耽擱一刻時間,於是便一直追不上封熙山。
離得最近的時候有十多裏路,最遠的時候接近於三十裏之遙。
幾個時辰之後,就追到了賀州城的上空。
易九霄遠遠地就看到了東門之外的郊野上,易容的軍隊跟寧國軍隊正在鏖戰。
這是易九霄第二次看到修士軍隊的大規模戰鬥,不過上次在石州的魏軍隻有兩萬人,兩名金丹,形勢完全倒向了寧國那邊。
這次兩隻軍隊可謂是勢均力敵,寧國雖然軍隊人數比魏國的禁軍加守軍多了將近一倍,但魏國一萬餘人的禁軍何其驍勇,幾乎彌補了人數的劣勢。
戰場上殺聲震天,各個編隊的各種法寶在對撞,發出了驚天動地的聲響。
戰鬥進行了至少半日之久,地麵上堆積了許多屍體,其中有寧國的,也有魏國的。
他原本飛行的方向是西北方,刻意去避開藏軍,現在見甩不掉敵人,隻能借助一下尤餘和魏廷的力量。
好在距離藏軍的位置不到五十裏,終於在力竭之前飛到了地方。
易九霄身形還沒落地,就在空中傳令給尤餘和魏廷,讓他們準備應敵。
尤餘和魏廷反應很快,片刻之間兩支編隊都列陣完畢,此時封熙山和樊濤堪堪追到近前。
金丹中期的神識何等厲害,封熙山遠遠地就感應到地麵有兩支編隊。
但他毫不畏懼,在空中大喝一聲:“鼠輩,你以為有伏兵我就怕了!師弟你來殺這鼠輩,我來對付這兩個編隊。”
師弟自然是指樊濤,樊濤從小寄居在封家,兩人以師兄弟相稱。
封熙山感應不到易九霄的法力波動,不知道易九霄的修為境界。
但從易九霄在火場升空的速度來判斷,修為也就是金丹初期。
後來飛行速度雖快,卻氣息粗重,似乎是使用了秘術。
所以才讓樊濤對付易九霄,自己對付兩支編隊,兩支編隊的力量堪比金丹中期。
封熙山的話音剛落,他的手中就出現了一塊石頭。
別看這塊石頭很普通,卻是很有來曆,名叫“三峰石”,傳說修煉到一定程度可化作三座巨峰。
應該是封熙山的修為不夠,這塊石頭隻能變化成十丈高的小山,即使如此,也輕鬆擋住了編隊中暴起的劍陣。
樊濤幾乎同時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兩件法寶,一件是玉琵琶,一件是個金鈸。
金鈸在他的周身旋轉,護住了全身,玉琵琶則被他抱在懷中。
很明顯金鈸是防護法寶,玉琵琶是攻擊法寶。
這兩件法寶讓易九霄看了想笑,心道這人是不是歌舞坊出身的,身上全是樂器。
但想歸想,易九霄不敢有一絲怠慢,他也拿出了兩件兵器,一件是盾牌,一件是穿山矛。
兵器剛上手,就向樊濤衝了過去,跟法修對陣,必須要以快製敵。
畢竟兩人相隔百丈距離,易九霄衝到一半的時候,樊濤的攻擊也到了。
隻見樊濤的右手輕撥琵琶,一個音波就從弦上飛了出來,音波亮閃閃,無形卻有形,直奔易九霄的頭部而來。
易九霄感覺不好,舉起鐵盾擋了一下,音波與鐵盾撞擊,發出“咚”的一聲。
撞擊的力量很大,不亞於千斤巨石飛來,他頓感左臂酸麻。
換做以前的武宗境界,他肯定要被撞飛出去。
樊濤麵露驚訝,別看他這輕輕一揮,那可是他的成名絕技“手揮琵琶”,有很多人都敗在他這一招之擊。
此招無用,樊濤立馬變招,三根手指極速波動,上百點銀星從弦上飛起,分襲易九霄全身各個部位,每點銀星的攻擊力都相當於築基中期修士的全力一擊。
這一招很是霸道,防守法寶雖然能護住全身,卻不能真的滴水不漏,隻要被他幾點銀星擊中,就是金丹修士也很難受。
易九霄頓時緊張了起來,不知這亂飛的銀星威力有多大,將亂盾法使到了極致,一顆顆銀星都被盾牌擋住。
對付這種亂射他還是很有經驗,這些銀星雖然密集,但是力量卻不大。
這些銀星對付法修可以,對付易九霄卻沒有多大用處。
幾個唿吸過後,手舞盾牌的易九霄並沒感覺到很大壓力,反而是虛驚了一場。
於是便施展亂盾法一邊抵擋,一邊衝向樊濤,距離越來越近。
這讓樊濤還是煩躁,他的攻擊之中不僅有力量,還有速度,平常對敵時對手都難以應對。
幾個閃跳,易九霄就到了樊濤的近前,隻見他左手舞盾,右手揮起長矛刺向了樊濤。
樊濤趕緊祭起金鈸擋住了毛尖,“哢”地一聲響,長矛刺破金鈸去勢不減,繼續刺向樊濤。
情急之下樊濤抱起琵琶擋在胸口,但是琵琶也被刺穿。
最終長矛將樊濤刺了個透心涼,整個人被易九霄用長矛挑了起來。
法修的隻要丹田和識海不受傷,都不會死,樊濤當即準備放棄身體,遁出元神。
但易九霄左手還有一個盾牌在,舉起盾牌砸向了樊濤的頭顱,元神剛出竅就被砸滅了。
此前,封熙山正和兩個編隊打得難分難解,突然他看見樊濤被易九霄挑起,便一飛衝天想要援救。
但已經來不及了,畢竟相距幾百丈遠。
當他飛出百丈的時候,樊濤的元神就被易九霄滅了,接著戒指也被易九霄給收了。
易九霄見封熙山衝來,很是高興,收拾了樊濤,接下來就要收拾封熙山。
但封熙山不傻,雖然他的實力要勝過樊濤一籌,卻不認為能打得過易九霄。
更何況地麵還有兩隊禁軍在助陣,既然樊濤已經死了,自己趕快逃生吧。
封熙山是朝北逃走的,因為易九霄堵在南邊,他隻能反向逃走。
但是易九霄卻不想讓封熙山跑了,封熙山與封熙海長得很像,易九霄認了出來。
擒賊先擒王,易九霄明白這個道理,隻要拿下封熙山,封家軍隊不攻自散。
所以決心要追擊封熙山,單獨對陣封熙山,易九霄現在很有信心。
形勢反轉,之前是易九霄在逃,封熙山在後麵追,現在換成封熙山在逃,易九霄在後麵緊追。
易九霄的速度不及封熙山,本來應該是追不上的。
但是易九霄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當差距拉大的時候,就用鵬翔法飛行一段時間,以縮小距離。
就這樣,追了兩百裏之後,易九霄就撐不住了,這鵬翔術太耗力量,雖然間斷使用卻也吃不消。
而封熙山卻速度依舊,仿佛丹田之中有用不完的法力。
這就是法修的優勢,法修可以可以通過丹藥補充法力,封熙山在逃跑途中,就服用了兩顆迴元丹。
易九霄不準備再追了,這樣飛下去會把自己累垮,於是便從空中落下。
就在他落地的一刹那,突然想起,為什麽不嚐試補充力量呢。
想到這,便從儲物環中取出了一顆人參,這是一顆老山參,雖然不上萬年,也有幾千年參齡。
這是他在齊國出發前買的,一次買了十多支,價格比較便宜。
因為這個世界修真者不吃人參,凡人又吃不起。
這顆老山參被易九霄幾口嚼爛後吞到了腹中,幾千年的老參就是不一樣,入腹即有一股熱力湧上了四肢,疲乏頓減。
為了加快藥力的擴散,易九霄練了一趟疏浚掌,藥力源源不斷地通過經脈用到了丹田的混沌之中。
前後耽誤了一刻時間,易九霄再次飛到了空中,用起了鵬翔術,朝著北方也就是封熙山逃跑的方向追去。
一刻時間,以封熙山的速度,至少可以逃出十五裏遠,加上本來的十餘裏差距,易九霄已經不指望追上了封熙山。
他向北飛隻是想找一下之前丟在途中的八千禁軍,現在封家隻剩下封熙山和兩名金丹初期,不再像曾經那樣實力懸殊了。
所以易九霄想將一萬禁軍都集中起來,免得力量分散被封熙山各個擊破。
按照他之前的安排,這八千人在離賀州城五百裏的地方駐守,距離也不太遠了。
就在易九霄使用鵬翔術飛了百裏之後,突然在前方看到了一個黑點,正是逃跑的封熙山。
這讓易九霄大惑不解,剛才他落地之後,封熙山明明可以轉向,不用再向北逃。
他根本不相信封熙山會沒有知覺,金丹中期的神識何其強大。
現在封熙山徑直朝北飛,這是去賀州城方向,難道封熙山是想去賀州自投羅網嗎?
易九霄略一盤算便知端倪,按時間推算,今日差不多就是寧國軍隊達到賀州城的時間,這個時間封熙山一定是知道,該不會是想去賀州城給寧國助陣。
想到這兒,易九霄心中大驚!
厲容在賀州城的力量本就弱於寧國軍隊,再加上封熙山這個金丹中期,厲容必敗無疑。
當初自己答應厲容阻擊封家,如果自己戰死,那也沒什麽。
現在自己完好無損,卻讓封熙山到賀州偷襲,豈不是失信於厲容。
易九霄顧不得尋找八千禁軍了,全力追趕封熙山。
可惜的是他每隔兩百裏就得落地吞服老山參,中間總要耽擱一刻時間,於是便一直追不上封熙山。
離得最近的時候有十多裏路,最遠的時候接近於三十裏之遙。
幾個時辰之後,就追到了賀州城的上空。
易九霄遠遠地就看到了東門之外的郊野上,易容的軍隊跟寧國軍隊正在鏖戰。
這是易九霄第二次看到修士軍隊的大規模戰鬥,不過上次在石州的魏軍隻有兩萬人,兩名金丹,形勢完全倒向了寧國那邊。
這次兩隻軍隊可謂是勢均力敵,寧國雖然軍隊人數比魏國的禁軍加守軍多了將近一倍,但魏國一萬餘人的禁軍何其驍勇,幾乎彌補了人數的劣勢。
戰場上殺聲震天,各個編隊的各種法寶在對撞,發出了驚天動地的聲響。
戰鬥進行了至少半日之久,地麵上堆積了許多屍體,其中有寧國的,也有魏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