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土地給易九霄和給別國,雖然同樣是割出去,但卻是天壤之別。
給齊國或者別國那是出賣和背叛魏國,給易九霄本人那是酬勞和封賞。
在這片大陸上,自古便有給功臣分封的傳統,像寧國這樣的小國最早都是功臣的封地。
“皇後,既然我們談妥了,總得有個契約吧。”
易九霄說出關鍵所在,口說無憑,別助你成功之後,你又反悔,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厲容毫不猶豫,隻見她手一動,一張契約憑空出現。
一個個字符又出現在契約之上,然後一滴精血從她指尖彈出,射到契約之上。
接著又發了個誓言:“今日我與易先生訂立契約,如有反悔,天雷滅頂,永不超生!”
修真者最怕天雷了,厲容能發此誓言,說明她鐵下了心腸。
發完毒誓,她看著易九霄,易九霄明白他的想法,便也發了個誓言:“易九霄今日答應相助皇後,如無誠意,天雷滅頂,永不超生。”
厲容滿意地點了點頭,契約便飛到了易九霄的手中。
其實她哪裏知道,易九霄從武宗進階武王,連雷劫都沒有,哪有什麽天雷滅頂之說。
易九霄根本就不是修真者,他的修行與天道無關。
整個過程都是厲容和易九霄在對話,太子魏央和蓋奇隻能靜靜地聽著。這是強者之間的對話,輪不到他們插嘴。
這時小殿外站著一人,正是厲容的哥哥厲睿,殿中所有的對話他都聽見了。見厲容與易九霄簽下契約,他才轉身離去。
“易先生,現在我們是自己人了,我也跟你實話實說,目前的形式對我方非常不利,封家集合十萬人馬,外加金丹高手八名,已經到達賀州南部邊界,恐怕十日前後便可與寧國六萬人馬及五名金丹合圍,對賀州城形成夾擊之勢,而我這邊算上自己也隻有四名可出戰的金丹,兩萬餘名禁軍,加上三萬地方守軍,我將如何應對?”
易九霄聽完,頭便痛了一下,心道這差距也太大了吧,高手和兵馬都隻有對方的三分之一,實力如此懸殊,這個仗還怎麽打,幾乎已成了死局,讓他又如何破解呢?他覺得自己掉進一個深坑之中,但是又不甘心就這樣被埋掉,隻能設法解決了。
思忖良久,易九霄問了一句話:“皇後,如果你單獨麵對其中一方,有幾成勝算,如果隻是防守,又能守住幾時?”
“如果以現有力量單獨對付寧國,不但能夠守住,而且還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單獨對上封家的人馬,根本沒有任何勝算,防守也不過一兩日而已。”
厲容幾乎沒有思考就說了出來,看來她已思考良多了。
“那就讓我來對付封家吧。”易九霄苦笑了一下。
“易先生,是你一個人嗎?”
厲容有些不相信地看著易九霄,問話之中也充滿了疑惑。
易九霄搖了搖頭,說道:“當然不是了,皇後你覺得我一個人可對付十萬大軍,八名金丹,我哪有這個本事啊!”
“那易先生你是怎麽安排,厲容不甚明白。”
“我要皇後分給我一萬禁軍,由我統率出城在半途截住封家,結果如何我隻能盡力,但也比在賀州城中坐以待斃為好,至於寧國那邊,皇後你來應對了。”
易九霄一人加上一萬禁軍,就能對付十萬大軍以及八位金丹嗎?
厲容還是不信,封家這十萬大軍中有四萬是邊境守軍,實力也隻比禁軍弱上一些。
但事已至此,隻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了,隻能心一橫答應了易九霄的要求:“易先生,我同意,給一萬禁軍由你統率,還有什麽要求嗎?”
“沒有了,隻是這一萬禁軍必須完全聽從我的指揮,否則不如不要。”
“這一點易先生請放心,我會交代好的,這一萬人肯定會對你唯命是從,就是你帶著他們投到封家那邊,他們也不會違抗。”
厲容的話讓易九霄心中一驚,他覺得這個女人行事果斷決絕。
畢竟是五六十歲的老怪了,把持朝政幾十年,絕不是那麽輕易相與的。
今日能如此痛快地分兵給自己,絕對是被迫無奈,孤注一擲了。換著其他時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隨著厲容的傳令,片刻之間,進來了十位禁軍統領,清一色的築基後期修為。進殿之後便都跪倒在地,聽候吩咐。
這十位統領都是禁軍千人編隊的首領,十個千人編隊正好是一萬人。
“這位是易九霄易先生,相信各位都曾耳聞,從今日開始,你們十人都聽從易先生的指揮,對易先生的任何命令都必須遵從,明白嗎?”
厲容輕啟櫻唇,語氣很平淡,卻充滿了威嚴。終歸這二三十年間,禁軍都是由她親自在掌控。
“臣遵命。”十個人的聲音整齊劃一,沒有一絲一毫停頓。
這讓易九霄很放心,如果其中有人延遲和猶豫,都是非常難辦的事。
黃昏時分,當夜色還沒有完全籠罩大地的時候,十個編隊禁軍從街頭走過,中間夾雜著幾十輛馬車,一直出南門而去。
賀州百姓在街邊悄悄地觀看者軍隊的調動,暗中猜測著各種結果。
哪怕是普通貧民,也得知了戰爭即將來臨的消息,當然這些觀望者中就有來自各方的探馬。
易九霄就坐在其中一部馬車上,他的腦海中不斷思想著下一步的策略,是大張旗鼓地跟敵人幹一場,還是施展妙計以弱擊強呢?
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硬拚是以卵擊石,但對於修士軍隊來說,普通的伏擊和偷襲都無濟於事。
敵軍已臨近賀州邊境,距離賀州城隻有一千五百裏,按照兩軍麵對而行的速度,也就是在八百裏左右遭遇,急行軍三四天的時間而已。
所以,在這三天之內,他必須要想出辦法,當時跟厲容討要一萬禁軍,並沒有好的計策,幸好厲容沒細問。
易九霄在隊伍行走兩百裏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決定兵行險著。
他命令整個隊伍停止行軍,並支起了一座議事營帳,將十位編隊統領都叫到了營帳之中議事。
待人到齊後,易九霄首先發話:“你們十人中,哪兩支編隊的實力最強?”
有兩位統領站了起來,一人叫尤餘,另一人叫魏廷。
易九霄示意二人坐下,問道:“你們二人的編隊可以對付幾位金丹?”
尤餘和魏廷互視了一下,然後尤餘說話:“大人,如果單獨一個編隊,可以麵對一名金丹初期不敗,如果我倆組隊,可以麵對三名金丹初期不敗,甚至可以麵對一位金丹中期加一位金丹初期,但是金丹想逃,我們也沒把握能將其留下。”
易九霄點了點頭,說道:“很好!兩位敢不敢帶著你們的編隊,跟著我去冒個險?”
兩人再次站了起來,這次是魏廷說話:“既然大人都敢冒險,我們有什麽不敢?”
說完,魏廷環視了其餘九位,所有人都點了頭,認同了魏廷的迴答。
易九霄見如此,心中不由得豪情萬丈,將所有的顧慮拋卻一邊。
說道:“尤餘、魏廷,你二人帶著編隊,隨我急行軍,其餘八位帶著編隊在離賀州城五百裏的地方駐守,如果我們不能迴來了,就由你們來阻擊敵軍。”
十位統領都站起身,舉起了自己的右臂,支持易九霄的決定,連什麽理由都沒問。
尤餘和魏廷拋卻了所有輜重,軍士隻帶上少許幹糧和馬草,隨著易九霄上路了。
易九霄同樣騎著一匹戰馬,輕裝上陣之後,隊伍的速度快上一倍都不止,五個時辰就狂奔了三百多裏。
稍事休息和補給後繼續疾行,再次行軍八個時辰,終於離開賀州城近千裏之遙。
易九霄讓隊伍停止了前進,然後在偏離了驛道十裏處找到了一片密林,他讓隊伍躲在樹林之中。
然後跟尤餘和魏廷交代,自己前去誘敵,如果有敵人追趕而來,便立即組隊協助自己應敵。
三人合計好之後,易九霄便飛了起來。
他並不知道封家大軍的準確位置,急行軍過程中探馬沒有任何作用。
隻能是順著驛道向北飛行,飛了不到一個時辰,他就遠遠地看到了封家的大軍。
十萬大軍宛如見首不見尾的長龍一般,在驛道之上逶迤前行。
此時天光尚早,隊伍還沒有要安營的跡象,但易九霄也等不及了。
此地距離他的藏軍也不過一百多裏,如果離得太近就起不到伏擊的效果。
所以當機立斷,迅速地靠近了敵軍的隊首,取出穿山弓和仿製的穿山箭,一息三箭,十息之間射出了三十支鐵箭。
易九霄是箭無虛發,三十支箭射中了三十位軍士,頓時敵軍隊伍大亂了起來。
地麵的軍士望著空中的黑影,卻無法攻擊。
就在這時,敵軍中飛起了三人,呈三角狀向易九霄圍了過來,這是三名金丹,在軍隊前端坐鎮的三位金丹。
這三人原本都在馬車中打坐修煉,易九霄靠近時他們一點感應都沒有。
如果換成是一位金丹高手,哪怕是金丹後期接近軍隊的上空,他們都能感應到法力波動。
但是易九霄卻讓他們毫不知覺,直到隊伍大亂之後才發現。
給齊國或者別國那是出賣和背叛魏國,給易九霄本人那是酬勞和封賞。
在這片大陸上,自古便有給功臣分封的傳統,像寧國這樣的小國最早都是功臣的封地。
“皇後,既然我們談妥了,總得有個契約吧。”
易九霄說出關鍵所在,口說無憑,別助你成功之後,你又反悔,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厲容毫不猶豫,隻見她手一動,一張契約憑空出現。
一個個字符又出現在契約之上,然後一滴精血從她指尖彈出,射到契約之上。
接著又發了個誓言:“今日我與易先生訂立契約,如有反悔,天雷滅頂,永不超生!”
修真者最怕天雷了,厲容能發此誓言,說明她鐵下了心腸。
發完毒誓,她看著易九霄,易九霄明白他的想法,便也發了個誓言:“易九霄今日答應相助皇後,如無誠意,天雷滅頂,永不超生。”
厲容滿意地點了點頭,契約便飛到了易九霄的手中。
其實她哪裏知道,易九霄從武宗進階武王,連雷劫都沒有,哪有什麽天雷滅頂之說。
易九霄根本就不是修真者,他的修行與天道無關。
整個過程都是厲容和易九霄在對話,太子魏央和蓋奇隻能靜靜地聽著。這是強者之間的對話,輪不到他們插嘴。
這時小殿外站著一人,正是厲容的哥哥厲睿,殿中所有的對話他都聽見了。見厲容與易九霄簽下契約,他才轉身離去。
“易先生,現在我們是自己人了,我也跟你實話實說,目前的形式對我方非常不利,封家集合十萬人馬,外加金丹高手八名,已經到達賀州南部邊界,恐怕十日前後便可與寧國六萬人馬及五名金丹合圍,對賀州城形成夾擊之勢,而我這邊算上自己也隻有四名可出戰的金丹,兩萬餘名禁軍,加上三萬地方守軍,我將如何應對?”
易九霄聽完,頭便痛了一下,心道這差距也太大了吧,高手和兵馬都隻有對方的三分之一,實力如此懸殊,這個仗還怎麽打,幾乎已成了死局,讓他又如何破解呢?他覺得自己掉進一個深坑之中,但是又不甘心就這樣被埋掉,隻能設法解決了。
思忖良久,易九霄問了一句話:“皇後,如果你單獨麵對其中一方,有幾成勝算,如果隻是防守,又能守住幾時?”
“如果以現有力量單獨對付寧國,不但能夠守住,而且還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單獨對上封家的人馬,根本沒有任何勝算,防守也不過一兩日而已。”
厲容幾乎沒有思考就說了出來,看來她已思考良多了。
“那就讓我來對付封家吧。”易九霄苦笑了一下。
“易先生,是你一個人嗎?”
厲容有些不相信地看著易九霄,問話之中也充滿了疑惑。
易九霄搖了搖頭,說道:“當然不是了,皇後你覺得我一個人可對付十萬大軍,八名金丹,我哪有這個本事啊!”
“那易先生你是怎麽安排,厲容不甚明白。”
“我要皇後分給我一萬禁軍,由我統率出城在半途截住封家,結果如何我隻能盡力,但也比在賀州城中坐以待斃為好,至於寧國那邊,皇後你來應對了。”
易九霄一人加上一萬禁軍,就能對付十萬大軍以及八位金丹嗎?
厲容還是不信,封家這十萬大軍中有四萬是邊境守軍,實力也隻比禁軍弱上一些。
但事已至此,隻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了,隻能心一橫答應了易九霄的要求:“易先生,我同意,給一萬禁軍由你統率,還有什麽要求嗎?”
“沒有了,隻是這一萬禁軍必須完全聽從我的指揮,否則不如不要。”
“這一點易先生請放心,我會交代好的,這一萬人肯定會對你唯命是從,就是你帶著他們投到封家那邊,他們也不會違抗。”
厲容的話讓易九霄心中一驚,他覺得這個女人行事果斷決絕。
畢竟是五六十歲的老怪了,把持朝政幾十年,絕不是那麽輕易相與的。
今日能如此痛快地分兵給自己,絕對是被迫無奈,孤注一擲了。換著其他時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隨著厲容的傳令,片刻之間,進來了十位禁軍統領,清一色的築基後期修為。進殿之後便都跪倒在地,聽候吩咐。
這十位統領都是禁軍千人編隊的首領,十個千人編隊正好是一萬人。
“這位是易九霄易先生,相信各位都曾耳聞,從今日開始,你們十人都聽從易先生的指揮,對易先生的任何命令都必須遵從,明白嗎?”
厲容輕啟櫻唇,語氣很平淡,卻充滿了威嚴。終歸這二三十年間,禁軍都是由她親自在掌控。
“臣遵命。”十個人的聲音整齊劃一,沒有一絲一毫停頓。
這讓易九霄很放心,如果其中有人延遲和猶豫,都是非常難辦的事。
黃昏時分,當夜色還沒有完全籠罩大地的時候,十個編隊禁軍從街頭走過,中間夾雜著幾十輛馬車,一直出南門而去。
賀州百姓在街邊悄悄地觀看者軍隊的調動,暗中猜測著各種結果。
哪怕是普通貧民,也得知了戰爭即將來臨的消息,當然這些觀望者中就有來自各方的探馬。
易九霄就坐在其中一部馬車上,他的腦海中不斷思想著下一步的策略,是大張旗鼓地跟敵人幹一場,還是施展妙計以弱擊強呢?
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硬拚是以卵擊石,但對於修士軍隊來說,普通的伏擊和偷襲都無濟於事。
敵軍已臨近賀州邊境,距離賀州城隻有一千五百裏,按照兩軍麵對而行的速度,也就是在八百裏左右遭遇,急行軍三四天的時間而已。
所以,在這三天之內,他必須要想出辦法,當時跟厲容討要一萬禁軍,並沒有好的計策,幸好厲容沒細問。
易九霄在隊伍行走兩百裏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決定兵行險著。
他命令整個隊伍停止行軍,並支起了一座議事營帳,將十位編隊統領都叫到了營帳之中議事。
待人到齊後,易九霄首先發話:“你們十人中,哪兩支編隊的實力最強?”
有兩位統領站了起來,一人叫尤餘,另一人叫魏廷。
易九霄示意二人坐下,問道:“你們二人的編隊可以對付幾位金丹?”
尤餘和魏廷互視了一下,然後尤餘說話:“大人,如果單獨一個編隊,可以麵對一名金丹初期不敗,如果我倆組隊,可以麵對三名金丹初期不敗,甚至可以麵對一位金丹中期加一位金丹初期,但是金丹想逃,我們也沒把握能將其留下。”
易九霄點了點頭,說道:“很好!兩位敢不敢帶著你們的編隊,跟著我去冒個險?”
兩人再次站了起來,這次是魏廷說話:“既然大人都敢冒險,我們有什麽不敢?”
說完,魏廷環視了其餘九位,所有人都點了頭,認同了魏廷的迴答。
易九霄見如此,心中不由得豪情萬丈,將所有的顧慮拋卻一邊。
說道:“尤餘、魏廷,你二人帶著編隊,隨我急行軍,其餘八位帶著編隊在離賀州城五百裏的地方駐守,如果我們不能迴來了,就由你們來阻擊敵軍。”
十位統領都站起身,舉起了自己的右臂,支持易九霄的決定,連什麽理由都沒問。
尤餘和魏廷拋卻了所有輜重,軍士隻帶上少許幹糧和馬草,隨著易九霄上路了。
易九霄同樣騎著一匹戰馬,輕裝上陣之後,隊伍的速度快上一倍都不止,五個時辰就狂奔了三百多裏。
稍事休息和補給後繼續疾行,再次行軍八個時辰,終於離開賀州城近千裏之遙。
易九霄讓隊伍停止了前進,然後在偏離了驛道十裏處找到了一片密林,他讓隊伍躲在樹林之中。
然後跟尤餘和魏廷交代,自己前去誘敵,如果有敵人追趕而來,便立即組隊協助自己應敵。
三人合計好之後,易九霄便飛了起來。
他並不知道封家大軍的準確位置,急行軍過程中探馬沒有任何作用。
隻能是順著驛道向北飛行,飛了不到一個時辰,他就遠遠地看到了封家的大軍。
十萬大軍宛如見首不見尾的長龍一般,在驛道之上逶迤前行。
此時天光尚早,隊伍還沒有要安營的跡象,但易九霄也等不及了。
此地距離他的藏軍也不過一百多裏,如果離得太近就起不到伏擊的效果。
所以當機立斷,迅速地靠近了敵軍的隊首,取出穿山弓和仿製的穿山箭,一息三箭,十息之間射出了三十支鐵箭。
易九霄是箭無虛發,三十支箭射中了三十位軍士,頓時敵軍隊伍大亂了起來。
地麵的軍士望著空中的黑影,卻無法攻擊。
就在這時,敵軍中飛起了三人,呈三角狀向易九霄圍了過來,這是三名金丹,在軍隊前端坐鎮的三位金丹。
這三人原本都在馬車中打坐修煉,易九霄靠近時他們一點感應都沒有。
如果換成是一位金丹高手,哪怕是金丹後期接近軍隊的上空,他們都能感應到法力波動。
但是易九霄卻讓他們毫不知覺,直到隊伍大亂之後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