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線粒體肌病
沒多大一會兒,那個小保姆就來了。
蘇楊在辦公室裏接待了她。
那對夫妻想聽蘇楊的問診,但被蘇楊趕出去了。
蘇楊見小保姆還有些緊張,手捏著衣角搓啊搓的,頭也低著,不敢看人。
蘇楊和顏悅色地道:“你不要緊張,更不要擔心,我一會兒我問你幾個問題,隻要你如實迴答了,你今天就能立大功勞了,孩子的父母不但不會責怪你,相反還會重重感謝你的,他們已經知道他們之前都錯怪你了,隻是現在他們的孩子還在生病,他們沒時間也沒心思向你道歉。”
這般說了幾句,小保姆這才抬起頭看著蘇楊:“真的?”
蘇楊把白服解開,把裏麵的軍裝露了出來:“看見了嗎?我是軍人!解放軍叔叔是不會騙人的!”
撲哧一聲,小姑娘被逗笑了:“你跟我差不多大吧,還解放軍叔叔,解放軍弟弟還差不多!”
她一下放鬆了下來。
蘇楊的問診於是很順利。
患者,男,7歲,一個多月前還一切正常,從三十八天前起,偶爾出現走路不穩的症狀,而且漸漸加重。
但因為患者沒有出現肢體疼痛及麻木的情況,而且無頭痛、頭暈,無抽搐,所以未在意。
但半個月前,患者出現偶爾會反應遲鈍,語速減慢,無飲水嗆咳等情況。
今天是第一次抽搐。
從小保姆的敘述中可以看得出來,患者的病情毫無疑問在一天天加重,而且加重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問診完畢,蘇楊抬起頭問那個進修醫生:“你覺得是什麽情況,應該如何治療?”
“我估計應該還是癲癇,所以可以給予托吡酯膠囊治療。”
“如果這個藥吃了沒有效果呢?”蘇楊追問。
對方被問得張口結舌,想了好一會兒,這才道:“要是那個藥效果不是很好,那....服用丙戊酸鈉口服溶液,0.5g/次,2次/天,拉莫三嗪片,25mg/天......”
進修醫生字斟句酌地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一邊說一邊小心看著蘇楊的臉色,隻要蘇楊變臉,他就做好立即改口的準備。
進修醫生其實很苦-逼的,進修之前,在地方上都是各個科室的骨幹,是拿鉗子打人的那種,可是來到總院進修,甭管以前多麽牛-逼,來到這裏都隻有被各個科室的主任副主任用鉗子敲手的份兒了!
“如果這還不好呢?”蘇楊步步緊逼,就像法庭上那些見血封喉的律師一樣,咄咄逼人。
這都還不好?
“......”
進修醫生頓時不知該如何迴答了。
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道:“如果還是沒有什麽改善,那麽說明我的診斷可能是錯的,患者並非癲癇,而是考慮病毒性腦炎,給予抗炎、抗病毒治療,行走不穩症狀略好轉出院後,院外規律口服丙戊酸鈉口服液,0.4g,2次/日,繼續抗炎、抗病毒治療10餘天......”
他結結巴巴、心驚膽戰地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蘇楊臉上很平靜,看不出什麽表情,既沒有生氣,但也沒有欣喜。
這時,有人送了檢查結果進來。
蘇楊連忙拿起看了看。
頭顱mri:丘腦、延髓、中腦、小腦半球及齒狀核對稱長t2信號,部分囊變,彌散部分呈稍高信號;小腦萎縮;左額頂交界處長t2信號。
仔細看了一會兒,蘇楊對那個進修醫生道:“如果按照你的方法治療,那麽一段時間後,患者就要出現下肢變短、肌肉萎縮的症狀了!”
什麽?
對方大吃一驚。
肌肉萎縮?
那麽嚴重!
蘇楊放下那些檢查報告,抬起頭看著那個進修醫生道:“患者是線粒體腦肌病,並非癲癇,更不是病毒性腦炎!所以,等患者情況再穩定一些,轉診吧!”
那個進修醫生聽了,直接傻眼!
線粒體腦肌病?
那是什麽鬼東西?
他的記憶裏根本就沒這個東西啊!
線粒體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率約為五千分之一,據報道,大約2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有線粒體dna突變。
線粒體病的發生與線粒體唿吸鏈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密切相關。
線粒體病中隻引起神經肌肉症狀的,稱線粒體肌病,如同時累及到腦部,則稱線粒體腦肌病。
常見的線粒體腦肌病類型有:ms(線粒體腦肌病伴有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merrf(肌陣李癒痛及破碎紅纖維綜合征),polg突變相關綜合征,leighdisease(亞急性壞死性腦脊髓病)。
線粒體腦肌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伴有癲癇的發作,還可引起糖尿病、耳聾、貧血、胃功能紊亂等。
線粒體病的診斷比較困難,分子基因、乳酸等指標正常亦不能排除此病,因此聯合使用多種檢查手段如神經影像學、代謝功能檢測、組織學、生化學、肌肉或肝組織活檢對確診線粒體病很有幫助。
線粒體病的治療主要對症治療為主,包括基本的支持治療、生酮飲食、抗氧化劑、唿吸鏈輔因子和抗癲癇藥物。
基因治療尚未獲得確切證據,僅有少數動物實驗結果。線粒體肌病的預後很差,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和新型藥物
這個病早期診斷,預後大多良好。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
1962年luft初次報道一名線粒體肌病患者,1981年anderson完成了mtdna全序測定,1988年holt第一次發現mtdna異常是線粒體腦肌病病人主要的致病原因。
迄今,雖然線粒體腦肌病的報道逐年增加,但由於該病累及多個係統,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以及醫生對該病的了解有所欠缺,導致一些患者仍不能得到積極有效的診治。
這個病,不要說是急診科的進修醫生了,就是一些神經內科,除非是三甲醫院,否則很多神經內科的醫生都不一定了解的,因此,這個進修醫生出現了診斷失誤,並不意外,很正常。
其實蘇楊起初都沒有診斷出來,他隻是覺得這個患者應該不是癲癇,不太像,但到底是什麽病,他也不知道的。
但他有係統啊!
先用係統得出結論,然後用係統查找相關資料,最後再反推各種診斷,很快就能得出一套專家級的東西出來。
之後,蘇楊把患者家屬叫了進來,一一進行了交代。
患者家屬聽見了線粒體肌病那幾個字,也是一臉懵-逼,好一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沒多大一會兒,那個小保姆就來了。
蘇楊在辦公室裏接待了她。
那對夫妻想聽蘇楊的問診,但被蘇楊趕出去了。
蘇楊見小保姆還有些緊張,手捏著衣角搓啊搓的,頭也低著,不敢看人。
蘇楊和顏悅色地道:“你不要緊張,更不要擔心,我一會兒我問你幾個問題,隻要你如實迴答了,你今天就能立大功勞了,孩子的父母不但不會責怪你,相反還會重重感謝你的,他們已經知道他們之前都錯怪你了,隻是現在他們的孩子還在生病,他們沒時間也沒心思向你道歉。”
這般說了幾句,小保姆這才抬起頭看著蘇楊:“真的?”
蘇楊把白服解開,把裏麵的軍裝露了出來:“看見了嗎?我是軍人!解放軍叔叔是不會騙人的!”
撲哧一聲,小姑娘被逗笑了:“你跟我差不多大吧,還解放軍叔叔,解放軍弟弟還差不多!”
她一下放鬆了下來。
蘇楊的問診於是很順利。
患者,男,7歲,一個多月前還一切正常,從三十八天前起,偶爾出現走路不穩的症狀,而且漸漸加重。
但因為患者沒有出現肢體疼痛及麻木的情況,而且無頭痛、頭暈,無抽搐,所以未在意。
但半個月前,患者出現偶爾會反應遲鈍,語速減慢,無飲水嗆咳等情況。
今天是第一次抽搐。
從小保姆的敘述中可以看得出來,患者的病情毫無疑問在一天天加重,而且加重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問診完畢,蘇楊抬起頭問那個進修醫生:“你覺得是什麽情況,應該如何治療?”
“我估計應該還是癲癇,所以可以給予托吡酯膠囊治療。”
“如果這個藥吃了沒有效果呢?”蘇楊追問。
對方被問得張口結舌,想了好一會兒,這才道:“要是那個藥效果不是很好,那....服用丙戊酸鈉口服溶液,0.5g/次,2次/天,拉莫三嗪片,25mg/天......”
進修醫生字斟句酌地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一邊說一邊小心看著蘇楊的臉色,隻要蘇楊變臉,他就做好立即改口的準備。
進修醫生其實很苦-逼的,進修之前,在地方上都是各個科室的骨幹,是拿鉗子打人的那種,可是來到總院進修,甭管以前多麽牛-逼,來到這裏都隻有被各個科室的主任副主任用鉗子敲手的份兒了!
“如果這還不好呢?”蘇楊步步緊逼,就像法庭上那些見血封喉的律師一樣,咄咄逼人。
這都還不好?
“......”
進修醫生頓時不知該如何迴答了。
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道:“如果還是沒有什麽改善,那麽說明我的診斷可能是錯的,患者並非癲癇,而是考慮病毒性腦炎,給予抗炎、抗病毒治療,行走不穩症狀略好轉出院後,院外規律口服丙戊酸鈉口服液,0.4g,2次/日,繼續抗炎、抗病毒治療10餘天......”
他結結巴巴、心驚膽戰地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蘇楊臉上很平靜,看不出什麽表情,既沒有生氣,但也沒有欣喜。
這時,有人送了檢查結果進來。
蘇楊連忙拿起看了看。
頭顱mri:丘腦、延髓、中腦、小腦半球及齒狀核對稱長t2信號,部分囊變,彌散部分呈稍高信號;小腦萎縮;左額頂交界處長t2信號。
仔細看了一會兒,蘇楊對那個進修醫生道:“如果按照你的方法治療,那麽一段時間後,患者就要出現下肢變短、肌肉萎縮的症狀了!”
什麽?
對方大吃一驚。
肌肉萎縮?
那麽嚴重!
蘇楊放下那些檢查報告,抬起頭看著那個進修醫生道:“患者是線粒體腦肌病,並非癲癇,更不是病毒性腦炎!所以,等患者情況再穩定一些,轉診吧!”
那個進修醫生聽了,直接傻眼!
線粒體腦肌病?
那是什麽鬼東西?
他的記憶裏根本就沒這個東西啊!
線粒體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率約為五千分之一,據報道,大約2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有線粒體dna突變。
線粒體病的發生與線粒體唿吸鏈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密切相關。
線粒體病中隻引起神經肌肉症狀的,稱線粒體肌病,如同時累及到腦部,則稱線粒體腦肌病。
常見的線粒體腦肌病類型有:ms(線粒體腦肌病伴有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merrf(肌陣李癒痛及破碎紅纖維綜合征),polg突變相關綜合征,leighdisease(亞急性壞死性腦脊髓病)。
線粒體腦肌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伴有癲癇的發作,還可引起糖尿病、耳聾、貧血、胃功能紊亂等。
線粒體病的診斷比較困難,分子基因、乳酸等指標正常亦不能排除此病,因此聯合使用多種檢查手段如神經影像學、代謝功能檢測、組織學、生化學、肌肉或肝組織活檢對確診線粒體病很有幫助。
線粒體病的治療主要對症治療為主,包括基本的支持治療、生酮飲食、抗氧化劑、唿吸鏈輔因子和抗癲癇藥物。
基因治療尚未獲得確切證據,僅有少數動物實驗結果。線粒體肌病的預後很差,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和新型藥物
這個病早期診斷,預後大多良好。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
1962年luft初次報道一名線粒體肌病患者,1981年anderson完成了mtdna全序測定,1988年holt第一次發現mtdna異常是線粒體腦肌病病人主要的致病原因。
迄今,雖然線粒體腦肌病的報道逐年增加,但由於該病累及多個係統,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以及醫生對該病的了解有所欠缺,導致一些患者仍不能得到積極有效的診治。
這個病,不要說是急診科的進修醫生了,就是一些神經內科,除非是三甲醫院,否則很多神經內科的醫生都不一定了解的,因此,這個進修醫生出現了診斷失誤,並不意外,很正常。
其實蘇楊起初都沒有診斷出來,他隻是覺得這個患者應該不是癲癇,不太像,但到底是什麽病,他也不知道的。
但他有係統啊!
先用係統得出結論,然後用係統查找相關資料,最後再反推各種診斷,很快就能得出一套專家級的東西出來。
之後,蘇楊把患者家屬叫了進來,一一進行了交代。
患者家屬聽見了線粒體肌病那幾個字,也是一臉懵-逼,好一半天都沒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