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同我之罪(五)
貌似悖論,其實並不難理解。
鄂雲青逃避善惡審判的方法,很快被相關部門調查清楚。
首先,鄂雲青自我催眠方法忘記妹妹已死的殘酷事實,自欺欺人欺騙自己妹妹去了百年之後才能歸來的遠方。同時,鄂雲青將妹妹當成苦難世界裏掙紮求生的精神支柱,為了不使記憶中真善美妹妹失望,他謙卑寬容對待世人。
極端的愛,反麵是極端的恨。
鄂雲青利用靜態記憶體複活的記憶體丟失自然現象隱藏自己的惡念,具體操作方式,就是淺催眠忘記妹妹已死,並將這樣的靜態記憶體保存到記憶體倉庫。然後,鄂雲青再基於大腦記憶複蘇等逆催眠方式,製作無數提醒自己妹妹已然死亡的器皿物件,準備妥當之後果斷自我摧毀充溢罪惡的動態思維體。這邊自我毀滅,那邊兒定向複活淺催眠狀態下善良鄂雲青,直至一月或者一年之後的預定時間,鄂雲青才會準時看到提醒自己妹妹已死殘酷事實的特殊事物。
淺催眠保存善良記憶,關鍵事物在固定時刻蘇醒殘酷現實,鄂雲青就這樣一遍遍定向改造自己的記憶。
一千遍或者一萬遍,鄂雲青刻意儲存的善良記憶體越來越善良,記憶複蘇時的心理落差也越來越殘酷。準備好了這一切,鄂雲青才通過種種手段移民到善惡鎖試驗區,並且在朋友幫忙下尋找到閔啟。接下來仍是這種套路,鄂雲青將複仇之念全都隱藏在記憶體丟失自然現象裏,用絕對遺忘來隱藏自己對閔啟的不死不休的仇恨。
簡而言之,平時正常狀態下的鄂雲青非常善良甚至傾盡己能交好閔啟。這種交好是潛意識催眠的刻意,也是自然而然友誼的積累。正常狀態下,鄂雲青無私的交好閔啟,所以閔啟才會百分之百相信鄂雲青,亦是因為鄂雲青平時沒有一絲惡念,閔啟才不會想到鄂雲青在死亡絕域裏的癲狂。
正常狀態下的鄂雲青,不恨閔啟也不恨殺害他妹妹的兇手,因為還在自欺欺人相信他妹妹活在遠方。
所以,鄂雲青心中沒有一丁點兒惡念,反而充溢著對妹妹的愛。
所以,鄂雲青的善惡機製審查結果是善。
善,怎樣轉變成惡呢?
時間到了預定時刻,鄂雲青會收到惡念動態思維體自殺前留下的信息。前麵說過,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尤其是鄂雲青這樣一千遍一萬遍熟練掌控記憶複蘇的老手。正常狀態下的鄂雲青,或懷疑或好奇,在追蹤這條自己遺留給自己的信息時將會快速覺醒一切真相,明白妹妹已然自殺不願意蘇醒,明白好友閔啟就是殺害妹妹的兇手。在這情感激烈的一瞬間,對妹妹極端的愛,轉化成對閔啟的極端的恨。
再然後,複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極端愛到極端恨,是常見的藝術表達手法。
似地球二十一世紀初的民工漫《火影忍者》,其中寫輪眼的設定就是這樣極端愛到極端恨的劇烈轉變。心靈寫照之眼,原來對某人對某物對某事有多摯愛,失去它時就會有多絕望,繼而深深憎恨這個世界。越摯愛,越絕望,越憎恨,力量越強,這是岸本齊史的極端愛到極端恨的文藝設定。
其餘漫畫小說裏,類似設定也多如恆河之沙。
愛到恨的轉折之前,愛就是愛,甚至是特別純粹的愛。
善惡審查機製判定鄂雲青善屬性,是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此,審判成了大問題。
基於現在分析,鄂雲青的惡念源自刻意主動的激活,當法律介入阻止惡念激活,鄂雲青便是於國無害的善良國民;基於未來分析,鄂雲青的惡念滋生是注定的,所謂的善良皆是刻意遺忘的妥協,早晚都會醒悟妹妹已死並仇恨閔啟。【ㄨ】
問題在於,該不該判刑現在的鄂雲青?
《天命歸來》裏有過討論,井寧與新井寧已是兩人,善之鄂雲青與惡之鄂雲青何嚐不也是兩人?迴到岸本齊史《火影忍者》漫畫,滅族之夜前的佐助與之後的佐助,已是兩種性格兩種人生追求。如果滅族之夜改變了劇情,後來的佐助必然會變成其它模樣,這是無疑的。這些誠然都是假設,但是記憶體式複活則令這樣的如果選擇成為事實。如果刻意毀滅了鄂雲青惡念留下來的激活信息,鄂雲青便能永遠這樣善良下去,不對麽?
另外,剛剛記憶體複活的鄂雲青,畢竟沒有實質傷害到閔啟。
昨日罪犯閔啟到今日閔啟,如果善惡鎖強製型善良也是一種善良,鄂雲青自我催命型善良就不是善良麽?如果今日鄂雲青不算善良,善惡鎖還有沒有繼續存在價值。
如果攻訐極端愛到極端恨這種劇烈轉變,那更是一場災難。因為絕大多數國民心裏都有摯愛對象,或配偶,或父母,或子女,或摯友戀人,恨不得犧牲自己性命去保護他或她的安全。世界如此和平,隻是因為極端愛到極端恨的轉變,無法真如文藝作品裏產生巨大力量瞬間進化究極寫輪眼複仇。是的,絕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複仇,而是沒有複仇的現實條件。而若單純審查思維,那些心裏沒有極端愛對象的國民,那些心裏沒有憎恨的國民,才是寥寥無幾吧。
總之,很容易得出結論:善惡審判機製不完善。
再思維發散一些,同時刻複活兩位鄂雲青,一個鄂雲青甲,不激活惡念繼續自我催眠的正常生活;另一個鄂雲青乙,激活惡念化作複仇厲鬼。這種情況下,鄂雲青乙毫無疑問是罪犯,但是鄂雲青甲卻無疑攜帶著待激活的危險思維,如何對待鄂雲青甲呢?視其為正常國民,還是徹底將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同我之間的正麵遺產繼承,或可主動放棄方式解決爭端,但這種負麵遺產乃至不可饒恕的罪行,如何繼承呢?
同我之罪,誰來繼承?
同我與異我的邊界,如何劃分?
善之鄂雲青與惡之鄂雲青,鄂雲青甲與鄂雲青乙,誰是同我,誰是異我?
凡此等等,如果真出現了同我社會,那絕對是與自然人社會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法律需要重構,道德更需要重構。
星際聯盟今日智慧,尚不能解決這些哲學難題。
一場場哲學論辯中,電影來到了尾聲,鄂雲青被判處終生監禁,並禁止私自記憶體式複活。
不過最後的最後,這部電影卻又筆鋒一轉來個疑似續集預告。
畫麵轉到監獄牢房,鄂雲青目光呆滯,茫然不知想些什麽。
一名刻意隱藏自我的獄警,悄然無息來到鄂雲青身邊:“結果一如我等預料,那群舊時代的愚蠢官僚根本無法解決現實危機,對不對?”
鄂雲青瞳孔突然泛起神采,直直望向獄警:“我答應你們,但是條件……”
不等鄂雲青說初,獄警就接住話:“條件是複活你妹妹,對不對?”
鄂雲青點頭:“隻要你們肯複活我妹妹,任何事情我都願意幹。”
獄警微笑:“聯盟憲法需要由議會提議並且全民公投讚成率超過百分之七十才能改寫,所以最高聯盟議會也沒辦法違規複活你妹妹。但是我們不同,我們目的就是粉碎舊法律體係建立適合新時代的新法律體係。成年與未成年判定這一塊,我們已然決定拋棄自然時間捆綁壽命,傾向采用思維成熟度判定國民成年未成年。在新體係法律裏,你妹妹是確切無疑的未成年少女,作為其監護人,你有權利強製複活她,並帶她走出少年陰影。”
鄂雲青妹妹自殺時,其年齡折合地球年是55歲,置身地球已是即將退休的奶奶或準奶奶。星際聯盟法律采用自然壽命判定成年或未成年,所以鄂雲青妹妹已然是可以自由選擇壽命長度的自由國民,鄂雲青無法越過其意誌強製複活。
然而事實上,因為鄂雲青過度寵愛,鄂雲青妹妹心智並不成熟,行事常常孩子般單純,在鄂雲青眼裏也一直是孩子形象。采用自然壽命判定成年是沿用舊時代慣例,而步入永生時代之後因為自然時間壽命漸漸沒有了實質意義,社會輿論漸漸支持采用思維成熟度判定國民成年。鄂雲青因為利益相關,毫不猶豫采用後一種,將他妹妹當作未成年少女。
得到獄警再番承諾,鄂雲青一臉輕鬆愉快:“你們查到閔啟所在並幫我移民時,我就說過,隻要肯複活我妹妹,我這條命就交給了你們。若非你們堅持,我連虐殺閔啟八次耗費的三十年都不願意苦等,與複仇相比,我更願早一日看到我妹妹。”
獄警:“如你所願。”
至此,《同我之罪》這部立體實感電影在懸疑中正式結束。
《天命歸來》提出了同我社會概念,《同我之罪》則追問同我與異我的邊界在哪裏。
觀罷兩部立體實感電影,溫新有些感觸,卻並不深。
原因非常簡單,無論兩部電影好壞,都是基於星際聯盟社會的分析。溫新剛剛接觸星際聯盟,不曉得星際聯盟社會現狀,而七星帝國才剛剛半隻腳跨入永生時代門檻,根本沒有資本沒有底氣奢談同我社會。
這是自然科學的差距,也是社會科學的差距。
貌似悖論,其實並不難理解。
鄂雲青逃避善惡審判的方法,很快被相關部門調查清楚。
首先,鄂雲青自我催眠方法忘記妹妹已死的殘酷事實,自欺欺人欺騙自己妹妹去了百年之後才能歸來的遠方。同時,鄂雲青將妹妹當成苦難世界裏掙紮求生的精神支柱,為了不使記憶中真善美妹妹失望,他謙卑寬容對待世人。
極端的愛,反麵是極端的恨。
鄂雲青利用靜態記憶體複活的記憶體丟失自然現象隱藏自己的惡念,具體操作方式,就是淺催眠忘記妹妹已死,並將這樣的靜態記憶體保存到記憶體倉庫。然後,鄂雲青再基於大腦記憶複蘇等逆催眠方式,製作無數提醒自己妹妹已然死亡的器皿物件,準備妥當之後果斷自我摧毀充溢罪惡的動態思維體。這邊自我毀滅,那邊兒定向複活淺催眠狀態下善良鄂雲青,直至一月或者一年之後的預定時間,鄂雲青才會準時看到提醒自己妹妹已死殘酷事實的特殊事物。
淺催眠保存善良記憶,關鍵事物在固定時刻蘇醒殘酷現實,鄂雲青就這樣一遍遍定向改造自己的記憶。
一千遍或者一萬遍,鄂雲青刻意儲存的善良記憶體越來越善良,記憶複蘇時的心理落差也越來越殘酷。準備好了這一切,鄂雲青才通過種種手段移民到善惡鎖試驗區,並且在朋友幫忙下尋找到閔啟。接下來仍是這種套路,鄂雲青將複仇之念全都隱藏在記憶體丟失自然現象裏,用絕對遺忘來隱藏自己對閔啟的不死不休的仇恨。
簡而言之,平時正常狀態下的鄂雲青非常善良甚至傾盡己能交好閔啟。這種交好是潛意識催眠的刻意,也是自然而然友誼的積累。正常狀態下,鄂雲青無私的交好閔啟,所以閔啟才會百分之百相信鄂雲青,亦是因為鄂雲青平時沒有一絲惡念,閔啟才不會想到鄂雲青在死亡絕域裏的癲狂。
正常狀態下的鄂雲青,不恨閔啟也不恨殺害他妹妹的兇手,因為還在自欺欺人相信他妹妹活在遠方。
所以,鄂雲青心中沒有一丁點兒惡念,反而充溢著對妹妹的愛。
所以,鄂雲青的善惡機製審查結果是善。
善,怎樣轉變成惡呢?
時間到了預定時刻,鄂雲青會收到惡念動態思維體自殺前留下的信息。前麵說過,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尤其是鄂雲青這樣一千遍一萬遍熟練掌控記憶複蘇的老手。正常狀態下的鄂雲青,或懷疑或好奇,在追蹤這條自己遺留給自己的信息時將會快速覺醒一切真相,明白妹妹已然自殺不願意蘇醒,明白好友閔啟就是殺害妹妹的兇手。在這情感激烈的一瞬間,對妹妹極端的愛,轉化成對閔啟的極端的恨。
再然後,複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極端愛到極端恨,是常見的藝術表達手法。
似地球二十一世紀初的民工漫《火影忍者》,其中寫輪眼的設定就是這樣極端愛到極端恨的劇烈轉變。心靈寫照之眼,原來對某人對某物對某事有多摯愛,失去它時就會有多絕望,繼而深深憎恨這個世界。越摯愛,越絕望,越憎恨,力量越強,這是岸本齊史的極端愛到極端恨的文藝設定。
其餘漫畫小說裏,類似設定也多如恆河之沙。
愛到恨的轉折之前,愛就是愛,甚至是特別純粹的愛。
善惡審查機製判定鄂雲青善屬性,是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此,審判成了大問題。
基於現在分析,鄂雲青的惡念源自刻意主動的激活,當法律介入阻止惡念激活,鄂雲青便是於國無害的善良國民;基於未來分析,鄂雲青的惡念滋生是注定的,所謂的善良皆是刻意遺忘的妥協,早晚都會醒悟妹妹已死並仇恨閔啟。【ㄨ】
問題在於,該不該判刑現在的鄂雲青?
《天命歸來》裏有過討論,井寧與新井寧已是兩人,善之鄂雲青與惡之鄂雲青何嚐不也是兩人?迴到岸本齊史《火影忍者》漫畫,滅族之夜前的佐助與之後的佐助,已是兩種性格兩種人生追求。如果滅族之夜改變了劇情,後來的佐助必然會變成其它模樣,這是無疑的。這些誠然都是假設,但是記憶體式複活則令這樣的如果選擇成為事實。如果刻意毀滅了鄂雲青惡念留下來的激活信息,鄂雲青便能永遠這樣善良下去,不對麽?
另外,剛剛記憶體複活的鄂雲青,畢竟沒有實質傷害到閔啟。
昨日罪犯閔啟到今日閔啟,如果善惡鎖強製型善良也是一種善良,鄂雲青自我催命型善良就不是善良麽?如果今日鄂雲青不算善良,善惡鎖還有沒有繼續存在價值。
如果攻訐極端愛到極端恨這種劇烈轉變,那更是一場災難。因為絕大多數國民心裏都有摯愛對象,或配偶,或父母,或子女,或摯友戀人,恨不得犧牲自己性命去保護他或她的安全。世界如此和平,隻是因為極端愛到極端恨的轉變,無法真如文藝作品裏產生巨大力量瞬間進化究極寫輪眼複仇。是的,絕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複仇,而是沒有複仇的現實條件。而若單純審查思維,那些心裏沒有極端愛對象的國民,那些心裏沒有憎恨的國民,才是寥寥無幾吧。
總之,很容易得出結論:善惡審判機製不完善。
再思維發散一些,同時刻複活兩位鄂雲青,一個鄂雲青甲,不激活惡念繼續自我催眠的正常生活;另一個鄂雲青乙,激活惡念化作複仇厲鬼。這種情況下,鄂雲青乙毫無疑問是罪犯,但是鄂雲青甲卻無疑攜帶著待激活的危險思維,如何對待鄂雲青甲呢?視其為正常國民,還是徹底將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同我之間的正麵遺產繼承,或可主動放棄方式解決爭端,但這種負麵遺產乃至不可饒恕的罪行,如何繼承呢?
同我之罪,誰來繼承?
同我與異我的邊界,如何劃分?
善之鄂雲青與惡之鄂雲青,鄂雲青甲與鄂雲青乙,誰是同我,誰是異我?
凡此等等,如果真出現了同我社會,那絕對是與自然人社會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法律需要重構,道德更需要重構。
星際聯盟今日智慧,尚不能解決這些哲學難題。
一場場哲學論辯中,電影來到了尾聲,鄂雲青被判處終生監禁,並禁止私自記憶體式複活。
不過最後的最後,這部電影卻又筆鋒一轉來個疑似續集預告。
畫麵轉到監獄牢房,鄂雲青目光呆滯,茫然不知想些什麽。
一名刻意隱藏自我的獄警,悄然無息來到鄂雲青身邊:“結果一如我等預料,那群舊時代的愚蠢官僚根本無法解決現實危機,對不對?”
鄂雲青瞳孔突然泛起神采,直直望向獄警:“我答應你們,但是條件……”
不等鄂雲青說初,獄警就接住話:“條件是複活你妹妹,對不對?”
鄂雲青點頭:“隻要你們肯複活我妹妹,任何事情我都願意幹。”
獄警微笑:“聯盟憲法需要由議會提議並且全民公投讚成率超過百分之七十才能改寫,所以最高聯盟議會也沒辦法違規複活你妹妹。但是我們不同,我們目的就是粉碎舊法律體係建立適合新時代的新法律體係。成年與未成年判定這一塊,我們已然決定拋棄自然時間捆綁壽命,傾向采用思維成熟度判定國民成年未成年。在新體係法律裏,你妹妹是確切無疑的未成年少女,作為其監護人,你有權利強製複活她,並帶她走出少年陰影。”
鄂雲青妹妹自殺時,其年齡折合地球年是55歲,置身地球已是即將退休的奶奶或準奶奶。星際聯盟法律采用自然壽命判定成年或未成年,所以鄂雲青妹妹已然是可以自由選擇壽命長度的自由國民,鄂雲青無法越過其意誌強製複活。
然而事實上,因為鄂雲青過度寵愛,鄂雲青妹妹心智並不成熟,行事常常孩子般單純,在鄂雲青眼裏也一直是孩子形象。采用自然壽命判定成年是沿用舊時代慣例,而步入永生時代之後因為自然時間壽命漸漸沒有了實質意義,社會輿論漸漸支持采用思維成熟度判定國民成年。鄂雲青因為利益相關,毫不猶豫采用後一種,將他妹妹當作未成年少女。
得到獄警再番承諾,鄂雲青一臉輕鬆愉快:“你們查到閔啟所在並幫我移民時,我就說過,隻要肯複活我妹妹,我這條命就交給了你們。若非你們堅持,我連虐殺閔啟八次耗費的三十年都不願意苦等,與複仇相比,我更願早一日看到我妹妹。”
獄警:“如你所願。”
至此,《同我之罪》這部立體實感電影在懸疑中正式結束。
《天命歸來》提出了同我社會概念,《同我之罪》則追問同我與異我的邊界在哪裏。
觀罷兩部立體實感電影,溫新有些感觸,卻並不深。
原因非常簡單,無論兩部電影好壞,都是基於星際聯盟社會的分析。溫新剛剛接觸星際聯盟,不曉得星際聯盟社會現狀,而七星帝國才剛剛半隻腳跨入永生時代門檻,根本沒有資本沒有底氣奢談同我社會。
這是自然科學的差距,也是社會科學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