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了世界第三強艦隊的諾西貝港已經是哀鴻遍野,追擊前剛剛提起的些許信心被徹底打死,一場不大的追擊戰把俄國人打進了九幽深淵。中國人隻用了四艘巡洋艦就把他們打的抱頭鼠竄,那中國要出動整個海軍那還不得全殲他們呀,總之當晚的俄國人是在恐懼中度過了黑夜。第二天阿斯克裏特號步履維艱的迴到了諾西貝,然而押送阿斯克裏特號迴來的是一艘也隻有一艘中國巡洋艦。中國巡洋艦並沒有開炮,隻是打了個轉就走了。但就是這艘巡洋艦卻引發了整個諾西貝的恐慌,無數的俄國水兵拋棄自己的戰艦爭相逃往陸地。
阿斯克裏特號靠岸了,傷員的哀號聲為諾西貝增添了一份淒涼。羅傑斯特溫斯基親自上前問話,他從迴來的兩位艦長嘴裏得知了事情的經過。
兩艦在投降後,中國人隻是將全部俘虜趕到阿斯克裏特號上便讓他們迴來,為防止阿斯克裏特號在途中可能的翻覆,所以才派了一艘巡洋艦護送。而投降的列特維山號,中國人要把它作為戰利品拉迴去。
“沙皇陛下會殺了我們的――”一向主戰的福克山少將已經心灰意冷了,他看不到有戰勝中國人的希望。
那我們該怎麽辦,還要不要去遠東,去遠東單獨和那個可怕的黃皮豬打仗?羅傑斯特溫斯基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向彼得堡請示,說實話心裏是希望皇帝陛下說上一句:“算了,你就迴來吧”。
可是,這個沙皇的寵臣還不是很了解他的主子。羅傑斯特溫斯基甚至還不如中國人了解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從來就沒有想過饒了那些敢於冒犯俄羅斯帝國的黃皮猴子們,尤其是在知道法國人誇張的報道後。
諾西貝雖然停滿的俄國人的軍艦,但這裏必竟是法國殖民地。當追擊的俄國人沮喪的帶著硝煙迴來後。法國人就知道俄國人失敗了,可一數軍艦數量後法國人都嚇了一跳,竟然少了兩艘戰艦列艦和兩艘重巡洋艦。中國人竟然用四艘輕巡洋艦幹掉了四艘俄國主力戰艦?法國人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於是他們多方打聽。終於在第二天阿斯克裏特號迴來後,法國人知道了事情的真像。
1月18,中國四艘輕巡洋艦在俄國的追擊中。以擊沉對方一艘戰列艦和一艘重巡洋艦,並俘虜了一艘戰列艦。同時,另外俘虜的一艘重巡洋滿載著被俘士兵在釋放後迴到諾西貝。我們不竟要問:俄國艦隊遠航一萬多海裏就為了去送死嗎?
消息傳出世界嘩然,中國海軍已經強大如斯了嗎?英國議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遠東政策。德、法、美等國都對本國原定的遠東政策重新進行評估。隻有尼古拉二世撕碎了報紙陰沉著臉向大臣們問責。
彼得堡海軍部的將軍們也沒有誰希望羅傑斯特溫斯基活著迴來,為了防止尼古拉二世想起來了俄羅斯那條“沒有一倍以上的兵力不進攻”的潛規則,還專門在報紙上以“科拉特中校”的名字發表了一篇論文,說:“俄國人不一定肯定勝利”,裏麵把遠征艦隊的火炮數量點了一遍數以後說“中國人的大口徑火炮數量是俄國人的1.2倍”,怎麽辦?“有必要再編製一支第三太平洋艦隊來彌補這種不足”。
這種話是不是混蛋話沒有關係。隻要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聽進去了就是科學,頓時一道聖旨,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本來剩下來用來裝麵門的六艘主力軍艦,包括隻要是裝了門像炮似的玩意的全上陣,真的又組建了一支“第二太平洋艦隊”由內博加托夫海軍少將指揮經過蘇伊士運河來和遠征艦隊迴合。到這時,
羅傑斯特溫斯基真是哭笑不得,這支第二艦隊有什麽用?就現在這支號稱擁有四艘世界最強戰列艦的遠征艦隊集中炮火打英國人的小漁船也就隻打沉了一艘,再多來幾艘就能打敗中國海軍了?好在這幾年為了節省經費把老式軍艦幾乎全部拆解了。不然光是那些老爺軍艦就照顧不過來。但又有什麽辦法呢?這場戰爭不就是為了沙皇陛下打的嗎?陛下要這樣打還有什麽話可說,就慢慢等著帶第二太平洋艦隊一同走吧。
這次俄國失利並非完全是壞事。至少中國人走了。周海城在向國內匯報後,讓阿斯克裏特號帶著兩艦的俘虜走了,自己人動手對列特維山號進行了簡單的維修和排水後,暫時恢複了列特維山號的航行能力,然後由巡洋艦一路牽引著朝南海駛去。航線選擇是直走馬六甲海峽,由輕巡拉著被俘虜的戰列艦不僅僅是證明中國海軍的能力。更是安定南海各地民眾的利器。半個月前,中國將南洋艦隊北調,太平洋艦隊全部收迴旅順,就連坤甸艦隊主力都調至台灣海峽巡航,不知怎麽在南洋一代就傳成了朝廷有意放棄南洋地區以保存主力艦隊。雖然坤甸與爪哇華人自治區均再三聲明朝廷不會輕易放棄南洋。但民眾就是不信,大量南洋華人開始迴國。然則北調艦隊是為了掩護新建的四艘戰列艦下水,這又不能說,朝廷隻能說是調艦隊北上是為了訓練,可這樣的解釋又顯的毫無說服力。
既然解釋了不聽,那就沒有再解釋的必要。1月20日夜,在大馬力拖輪的牽引下,葫蘆島造船廠和旅順造船廠內四艘建造兩年多的戰艦終於下水了,在龐大的艦隊掩護下,借著夜色駛向外海進行海試和訓練。
1月21日,離京半年之久的李明終於迴到北京。此刻的北京火車站已經全麵戒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皇家憲兵將整個火車站團團圍住。月台上,在京從三品以上大臣,在外正二品以上的大臣們,文左武右兩班早已列位,看著皇帝專列緩緩停靠在月台上。當列車停穩,車門打開。一身朝服的李明出現在車門處時,文武大臣們在總理大臣李鴻章的一聲令下,行朝禮叩見皇帝。
“臣等拜見陛下。”這次行的不再是滿人的跪拜之禮,身著全新定製的漢裝朝服的大臣們,依前漢古禮行君臣之禮。
“眾卿平身――”李明手在空中虛托一下,緩緩走下月台。李明看著身著漢服的大臣們點點頭:“這就是新製的朝服?我大漢朝服果然華美異常。”
“前明失國已逾二百餘年。今我漢人能重掌國家,全賴陛下之功。”李鴻章一字一頓的奏道:“請皇上移駕紫禁城,再傳檄天下百姓知曉,天下重歸我大漢正統。”
李明點點頭:“朕此次離京半年有餘,朝中大小政務依然順暢、國朝內無戰亂、外克強敵,我大漢複興李相居功至偉。諸位愛卿同心同德力保國朝不亂,此等功勞朕日後自有封賞。此次去滿興漢當為國朝盛世,禮儀慶典斷不可有缺。”
禮部尚書翁同龢上前奏道:“啟稟皇上,各項禮儀器物已準備妥當。皇上迴宮後即可查驗。”
“既如此,起駕迴宮。”李明說明抬腿便走。隻是走了一個斜線走到楊棗兒麵前:“你身懷有孕,這麽冷的天你跑出來幹嘛、萬一冷到了哪豈不是大事故。”
楊棗兒淡淡一笑答道:“臣妾身為教育部長,也是朝廷正二品大員。皇上出巡迴京,哪有不來迎接的道理。”
“好好好,你說的有道理。”李明輕輕握住楊棗兒的手說:“看這手冷的……”
不想楊棗兒卻甩開李明的手,紅著臉說:“這麽多人看著呢――”
“喲,還不好意了!馬上就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再說你是我媳婦,有什麽不好意的。來。親一個,讓他們羨慕嫉妒恨去吧。” 李明哈哈大笑,張開手就抱上去。
楊棗兒一把將李明推開,紅著臉低頭站在那裏一句話不說。李明是一臉尷尬的模樣,眾臣到是紛紛笑了起來。
李鴻章走上前來拱了拱手說道:“都說夫妻同心其力斷金。帝後恩愛,本就是國朝興盛之兆。不過此間寒冷。還請皇上登車迴宮再與皇後娘娘一敘久別之情吧。”
“就是,就是,久別盛新婚嘛。”嚴複也在一旁打趣的說道。
“就是啥,挺著大肚子呢,不方便。”
都是過來人。哪能不知道是啥意思。李明臉皮厚無所謂,楊棗兒臉紅的都快滲出血來了。她不好意思說話,隻能悄悄的把手伸到李明腰上輕輕一轉。
“哎喲――不是你的肉你不痛呀。”李明很誇張的叫了起來。
原本迎駕這種很嚴肅的事,卻在李明刻意的調笑下變的輕鬆起來。眾臣紛紛打趣著帝後間的恩愛,李明也厚臉皮迴應不爽,唯有楊棗兒瞪著眼讓大家閉嘴,隻不過因為李明的關係好像不太起作用。陽光下的火車站台上,洋溢著滿滿的笑容,冬天的寒風似乎也變的溫暖起來。這一刻沒人去想那遙遠寒冷的北方正在對峙的中俄兩軍,這一刻也忘記了大海上正在迫近的威脅,這一刻全是輕鬆愉快的談笑,這一刻洋溢著蓬勃的朝氣。
每一個王朝建立之初,君王大臣們都殫精竭慮的為國操勞,都在小心翼翼的維護來之不易的興盛。帝後親,君臣義,將相和。這是任何一個王朝興盛的最最基礎的前提。先有強漢後有盛唐,他們有信心去創建一個更加輝煌的進代,漢族,一個創造了五千年文明的種族,一個長興不倒的文明將再一次爆發出他絢麗的光彩。
當李明率群臣走出火車站,車站外無數中外記者手中的閃光燈頻繁閃耀。李明沒有接受采訪,在憲兵打開的通道中揮手向眾人示意,大臣們也都洋溢著滿滿的笑容。所有人都明白,這些人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的工廠建立了越來越多的煙囪,他們強大的軍隊正在遠方作戰,他們正在努力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度。
沒人會懷疑他們的實力,更沒人會懷疑他們的能力。十年前他們還需要皇帝親身為餌,十年後他們已經在遠征荒蠻,相信再過十年歐洲列強們也不得不重省視這個曾經窮弱的國家。
是的,這個國家還有很多問題。因為新舊兩朝的更替沒有經過戰爭的篩選,舊有貴族體係還沒有被軍隊大規模清洗。前朝遺留下來的問題也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了下來,但朝代卻是實實在在的更替了。君王更替了,從他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打算去維護滿清守舊貴族的利益,在他的心裏國家天下才是第一位的。他的麾下有許多從前朝過來的老臣,隻是這老臣和君王有一樣的意誌,於是他們義無反顧的投到了新君的旗下。為了心中的理想或者希望而奉獻自己最後的才智。更多的是和君王一起起家的年青臣子,他們與君王一起經曆了甲午年艱難的抗爭,一起走過了坎坷的掌權之足,今天他們終於站在了權利的頂峰,他們將在睿智的君王手下一起去創建更美好的未來。
東方,這個古老而神秘國度迎來了這麽一群有誌天下富強的人,他們為腐朽的國度帶來了清新的氣息。銳意進取的青年臣子迸發著強大的動力,推動著這個國家在前進的道路上突飛猛進。老於世故的老臣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把穩著國家的舵盤,不至於在前進道路上狂飆時出現事故。而站在最高的君王用他睿智的雙眸看清了前路。為這個國家指引了一條正確的前進之路。他們都相信,輝煌了五千年的漢文明將在他在手裏迸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對於滿清遺老,隻要他們不為亂就讓他們安心的做一個富家翁吧。國家正在對外用兵,國內千萬亂不得。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妥協。內政穩定當為首要。”
皇帝禦駕內,前排副駕駛座上的李鴻章正在向皇上簡要的敘述李明不在京城這小半年裏發生的事情。當談到滿清貴族時,李明講出了心中的憂慮。總之當前之急是穩定,甚至可以以妥協來換取暫時的穩定。一個國家想要平穩的發展內政經濟,少不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如今大軍正在對外征伐。正是為國家打出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隻要此戰過後。國家至少可以獲得十年的外部穩定環境,那時才是對國內反對勢力進行清理的最佳時機。
“老臣明白,隻是善耆如何處理?”
“善耆?!去看看他。”皇帝一聲令下,車隊轉向往複興門而去。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更何況是皇帝。皇帝要親自進行勸降善耆,大臣們均認為這是極度危險的行為也是沒必要的行為。於是紛紛上前極力勸阻,但大臣們拗不過皇帝,李明還是站到了圍困善耆的小院大門前。
侍衛們緊緊的排成左右兩排以防止兩側的黑槍,並做好隨時衝擋住正麵的準備。李明這才一步跨過封鎖警戒線,讓人向院子裏喊話。
院子外麵的喊話。善耆聽的很清楚,但他不打算出去。自從企圖軍事政變還沒有開始就失敗後,他已經困在這個小院子將近四個月了。雖然作為公安部長的他沒有指揮中央警衛旅的權利,但他很清楚裝備精良的中央警衛旅的能力。四個月裏,外麵的持搶操炮的中央警衛旅有無數種辦法可以攻破這間小院,甚至可以從駐守豐台大營的第一師中調集火炮直接將這裏炸成平地。然而,中央警衛旅隻是圍而不攻。即便是這樣,也沒足夠糧食的他們也不可能守得了四個月。善耆打算決死一拚以捍衛滿清王朝最後的榮耀,卻沒想到外麵的軍隊竟然在他們斷糧之後開始向他們提供最低量的糧食。因為有了這些糧食,所以他們才沒有崩潰。
勸降之事必然會有,每次勸降無非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善耆從來沒有動搖過。因為他知道,世鐸已經投降了,他是滿清王朝最後的堅守。善耆能堅定信念,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堅定信念。很多人在勸降之後有了別的心思。善耆沒有以殺止降,而是幹脆放他們自由離開,被困四個月後,他的身邊僅剩不到50人。勸降這種事聽多了也就習慣了。隻是今天在常規的勸降之後多了一句:吾皇親自,可赦其罪。
李明那個奸細竟然親自來了?善耆一時沒反應過來。
“善耆臨死之間不打算再見朕一麵嗎?” 外麵傳來李明的聲音。
善耆從榻上跳了下來,他洗臉梳頭,他整理好官袍,一絲不苟的踱著官步,讓人打開大門。他要用最飽滿的清神去見這個滿清最大的奸細。
“自仿西洋製度改綠營練軍為警察以來。你善耆可謂殫精竭慮為國謀劃。全國上下上百萬綠營練軍能順利改組為警察,你善耆可以說是中國警察製度的創始人,是功不可沒的。如今國朝正是欣欣向榮之時,難道你善耆就不打算投身其間?這裏麵有你的汗水和心血,你就不想親眼看看它的未來能有多大的成就?”
“閉嘴,你這奸細。” 善耆直接李明破口大罵:“若非你冒充皇上。這天下還是我大清的。”
“你說的沒錯,若不是朕代光緒而出,這天下現在仍然是你滿清的天下,可這天下也不會是今天的這個樣子。其實誰來統治這個國家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誰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作為統治者的滿清,卻一心隻知道維護自己滿族小圈子的利益,卻將天下大利拱手於人。你們的聖主仁皇帝康熙,嘴裏說著割土之君不入祖廟,可他在幹什麽?在尼布楚明明打贏了沙俄。卻最終還把尼布楚給割讓給沙俄,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也不還被你們稱為聖主仁皇帝?不一樣被你們供奉了這麽些年?朕到很想知道,他哪裏仁了哪裏聖了?往近了說,二十年前中法之戰,明明大清打贏了,法國政府都倒台了,可結果呢,還是賠款。割讓安南。朕實在都不知道說你們什麽好。自己沒用,還自以為事。被天下人唾棄也就是早晚的事了。不過在你們看來,反正這天下得來本就在意料之外,再失去也不可惜是吧。可你忘了,經過二百年後,滿清已經融入了中國這個圈子,其實以成一體再無退路。有些滿人還想著迴到東北去。重建自己的後金王國,有人還想著說借著俄的勢力來對抗朝廷。你認為這可能嗎?朕用事實告訴你們,如今整個西伯利亞都快成中國的地方了,你們還能迴哪去?任何想靠國外勢力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的,到最後隻能落的一場空。說到底。你們犯了大錯。你們始終沒有成為這天下的主人的自覺,所以你們把自己的子民當成最大的敵人,用盡一切辦法去防卻猜疑,這不是一個統治集團該有的心態。自家子民是根本,可你們是在虐待自家的子民,這就不行啊,任何統治集團要想一直穩穩當當的享受榮華富貴,就需要善待自家子民,讓他們都有肉吃,有衣穿,這樣他們就會一直支持我們無恥的富貴下去,那怕朕娶八百個老婆,最多說朕是淫棍,不會拿起刀槍恨不得幹掉朕。現在朕打算打下一片更大的疆土來分給自己家子民,結果有無數子民參軍幫朕去打架。中國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子民,不善待他們才是頭被驢踢了。當然了,你們朕就不說了。善耆,你是滿人王爺沒錯,但也是屈指可數有本事的王爺。朕是漢人,朕的大臣們也多是漢人,但這天下不僅僅隻是漢人的,這天下還是屬於一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五十六個民族的,包括滿族。今天的中國想要富強,就需要團結一切力量和智慧。善耆加入我們吧,一起去創造更迴輝煌的中國。”
善耆搖了搖頭:“我知道大清大勢已去,但大清總要有幾個死節之臣吧。世鐸降了,大部分旗人也降了,可我不甘心,大清二百餘年總會有幾個忠臣,臣就是想為他們做個榜眼……” 善耆突然大叫道:“臣善耆寧死不降――”
“何必呢?”李明不為所動:“以前各朝各代總是講家國天下。家在前國在後,說到底他們把這天下當成一家一姓的天下。但朕不然,朕說的是國家天下,有國才有家。所以你降的不是朕這個李姓王朝,你降的對像是中國,這於你英名無損。”
李明與善耆斷斷續續說了小半個時辰,善耆無論如何也不降。這沒有關係,李明早就算到了。其實他說的這些話不是說給善耆聽的,而是借著勸降善耆的名義說給身後的這些大臣們聽的。李鴻章這些老臣不用說,嚴唐這些跟著李明起家的臣子也用不著說,要說的就是那些進京參加登基大典的地方大員們聽的。
這些年為了平穩國內局勢,地方大員隻要沒有大錯就基本沒動過。但這些大員必竟是慈禧一手提拔起來的,心人隔肚皮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所以李明才有了這麽一說,就是要讓所在大員都明白,什麽才是天下大勢。
車裏,李鴻章上前問道:“善耆該如何處理?”
“見過慈禧再說。”(未完待續。。)
阿斯克裏特號靠岸了,傷員的哀號聲為諾西貝增添了一份淒涼。羅傑斯特溫斯基親自上前問話,他從迴來的兩位艦長嘴裏得知了事情的經過。
兩艦在投降後,中國人隻是將全部俘虜趕到阿斯克裏特號上便讓他們迴來,為防止阿斯克裏特號在途中可能的翻覆,所以才派了一艘巡洋艦護送。而投降的列特維山號,中國人要把它作為戰利品拉迴去。
“沙皇陛下會殺了我們的――”一向主戰的福克山少將已經心灰意冷了,他看不到有戰勝中國人的希望。
那我們該怎麽辦,還要不要去遠東,去遠東單獨和那個可怕的黃皮豬打仗?羅傑斯特溫斯基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向彼得堡請示,說實話心裏是希望皇帝陛下說上一句:“算了,你就迴來吧”。
可是,這個沙皇的寵臣還不是很了解他的主子。羅傑斯特溫斯基甚至還不如中國人了解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從來就沒有想過饒了那些敢於冒犯俄羅斯帝國的黃皮猴子們,尤其是在知道法國人誇張的報道後。
諾西貝雖然停滿的俄國人的軍艦,但這裏必竟是法國殖民地。當追擊的俄國人沮喪的帶著硝煙迴來後。法國人就知道俄國人失敗了,可一數軍艦數量後法國人都嚇了一跳,竟然少了兩艘戰艦列艦和兩艘重巡洋艦。中國人竟然用四艘輕巡洋艦幹掉了四艘俄國主力戰艦?法國人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於是他們多方打聽。終於在第二天阿斯克裏特號迴來後,法國人知道了事情的真像。
1月18,中國四艘輕巡洋艦在俄國的追擊中。以擊沉對方一艘戰列艦和一艘重巡洋艦,並俘虜了一艘戰列艦。同時,另外俘虜的一艘重巡洋滿載著被俘士兵在釋放後迴到諾西貝。我們不竟要問:俄國艦隊遠航一萬多海裏就為了去送死嗎?
消息傳出世界嘩然,中國海軍已經強大如斯了嗎?英國議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遠東政策。德、法、美等國都對本國原定的遠東政策重新進行評估。隻有尼古拉二世撕碎了報紙陰沉著臉向大臣們問責。
彼得堡海軍部的將軍們也沒有誰希望羅傑斯特溫斯基活著迴來,為了防止尼古拉二世想起來了俄羅斯那條“沒有一倍以上的兵力不進攻”的潛規則,還專門在報紙上以“科拉特中校”的名字發表了一篇論文,說:“俄國人不一定肯定勝利”,裏麵把遠征艦隊的火炮數量點了一遍數以後說“中國人的大口徑火炮數量是俄國人的1.2倍”,怎麽辦?“有必要再編製一支第三太平洋艦隊來彌補這種不足”。
這種話是不是混蛋話沒有關係。隻要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聽進去了就是科學,頓時一道聖旨,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本來剩下來用來裝麵門的六艘主力軍艦,包括隻要是裝了門像炮似的玩意的全上陣,真的又組建了一支“第二太平洋艦隊”由內博加托夫海軍少將指揮經過蘇伊士運河來和遠征艦隊迴合。到這時,
羅傑斯特溫斯基真是哭笑不得,這支第二艦隊有什麽用?就現在這支號稱擁有四艘世界最強戰列艦的遠征艦隊集中炮火打英國人的小漁船也就隻打沉了一艘,再多來幾艘就能打敗中國海軍了?好在這幾年為了節省經費把老式軍艦幾乎全部拆解了。不然光是那些老爺軍艦就照顧不過來。但又有什麽辦法呢?這場戰爭不就是為了沙皇陛下打的嗎?陛下要這樣打還有什麽話可說,就慢慢等著帶第二太平洋艦隊一同走吧。
這次俄國失利並非完全是壞事。至少中國人走了。周海城在向國內匯報後,讓阿斯克裏特號帶著兩艦的俘虜走了,自己人動手對列特維山號進行了簡單的維修和排水後,暫時恢複了列特維山號的航行能力,然後由巡洋艦一路牽引著朝南海駛去。航線選擇是直走馬六甲海峽,由輕巡拉著被俘虜的戰列艦不僅僅是證明中國海軍的能力。更是安定南海各地民眾的利器。半個月前,中國將南洋艦隊北調,太平洋艦隊全部收迴旅順,就連坤甸艦隊主力都調至台灣海峽巡航,不知怎麽在南洋一代就傳成了朝廷有意放棄南洋地區以保存主力艦隊。雖然坤甸與爪哇華人自治區均再三聲明朝廷不會輕易放棄南洋。但民眾就是不信,大量南洋華人開始迴國。然則北調艦隊是為了掩護新建的四艘戰列艦下水,這又不能說,朝廷隻能說是調艦隊北上是為了訓練,可這樣的解釋又顯的毫無說服力。
既然解釋了不聽,那就沒有再解釋的必要。1月20日夜,在大馬力拖輪的牽引下,葫蘆島造船廠和旅順造船廠內四艘建造兩年多的戰艦終於下水了,在龐大的艦隊掩護下,借著夜色駛向外海進行海試和訓練。
1月21日,離京半年之久的李明終於迴到北京。此刻的北京火車站已經全麵戒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皇家憲兵將整個火車站團團圍住。月台上,在京從三品以上大臣,在外正二品以上的大臣們,文左武右兩班早已列位,看著皇帝專列緩緩停靠在月台上。當列車停穩,車門打開。一身朝服的李明出現在車門處時,文武大臣們在總理大臣李鴻章的一聲令下,行朝禮叩見皇帝。
“臣等拜見陛下。”這次行的不再是滿人的跪拜之禮,身著全新定製的漢裝朝服的大臣們,依前漢古禮行君臣之禮。
“眾卿平身――”李明手在空中虛托一下,緩緩走下月台。李明看著身著漢服的大臣們點點頭:“這就是新製的朝服?我大漢朝服果然華美異常。”
“前明失國已逾二百餘年。今我漢人能重掌國家,全賴陛下之功。”李鴻章一字一頓的奏道:“請皇上移駕紫禁城,再傳檄天下百姓知曉,天下重歸我大漢正統。”
李明點點頭:“朕此次離京半年有餘,朝中大小政務依然順暢、國朝內無戰亂、外克強敵,我大漢複興李相居功至偉。諸位愛卿同心同德力保國朝不亂,此等功勞朕日後自有封賞。此次去滿興漢當為國朝盛世,禮儀慶典斷不可有缺。”
禮部尚書翁同龢上前奏道:“啟稟皇上,各項禮儀器物已準備妥當。皇上迴宮後即可查驗。”
“既如此,起駕迴宮。”李明說明抬腿便走。隻是走了一個斜線走到楊棗兒麵前:“你身懷有孕,這麽冷的天你跑出來幹嘛、萬一冷到了哪豈不是大事故。”
楊棗兒淡淡一笑答道:“臣妾身為教育部長,也是朝廷正二品大員。皇上出巡迴京,哪有不來迎接的道理。”
“好好好,你說的有道理。”李明輕輕握住楊棗兒的手說:“看這手冷的……”
不想楊棗兒卻甩開李明的手,紅著臉說:“這麽多人看著呢――”
“喲,還不好意了!馬上就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再說你是我媳婦,有什麽不好意的。來。親一個,讓他們羨慕嫉妒恨去吧。” 李明哈哈大笑,張開手就抱上去。
楊棗兒一把將李明推開,紅著臉低頭站在那裏一句話不說。李明是一臉尷尬的模樣,眾臣到是紛紛笑了起來。
李鴻章走上前來拱了拱手說道:“都說夫妻同心其力斷金。帝後恩愛,本就是國朝興盛之兆。不過此間寒冷。還請皇上登車迴宮再與皇後娘娘一敘久別之情吧。”
“就是,就是,久別盛新婚嘛。”嚴複也在一旁打趣的說道。
“就是啥,挺著大肚子呢,不方便。”
都是過來人。哪能不知道是啥意思。李明臉皮厚無所謂,楊棗兒臉紅的都快滲出血來了。她不好意思說話,隻能悄悄的把手伸到李明腰上輕輕一轉。
“哎喲――不是你的肉你不痛呀。”李明很誇張的叫了起來。
原本迎駕這種很嚴肅的事,卻在李明刻意的調笑下變的輕鬆起來。眾臣紛紛打趣著帝後間的恩愛,李明也厚臉皮迴應不爽,唯有楊棗兒瞪著眼讓大家閉嘴,隻不過因為李明的關係好像不太起作用。陽光下的火車站台上,洋溢著滿滿的笑容,冬天的寒風似乎也變的溫暖起來。這一刻沒人去想那遙遠寒冷的北方正在對峙的中俄兩軍,這一刻也忘記了大海上正在迫近的威脅,這一刻全是輕鬆愉快的談笑,這一刻洋溢著蓬勃的朝氣。
每一個王朝建立之初,君王大臣們都殫精竭慮的為國操勞,都在小心翼翼的維護來之不易的興盛。帝後親,君臣義,將相和。這是任何一個王朝興盛的最最基礎的前提。先有強漢後有盛唐,他們有信心去創建一個更加輝煌的進代,漢族,一個創造了五千年文明的種族,一個長興不倒的文明將再一次爆發出他絢麗的光彩。
當李明率群臣走出火車站,車站外無數中外記者手中的閃光燈頻繁閃耀。李明沒有接受采訪,在憲兵打開的通道中揮手向眾人示意,大臣們也都洋溢著滿滿的笑容。所有人都明白,這些人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的工廠建立了越來越多的煙囪,他們強大的軍隊正在遠方作戰,他們正在努力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度。
沒人會懷疑他們的實力,更沒人會懷疑他們的能力。十年前他們還需要皇帝親身為餌,十年後他們已經在遠征荒蠻,相信再過十年歐洲列強們也不得不重省視這個曾經窮弱的國家。
是的,這個國家還有很多問題。因為新舊兩朝的更替沒有經過戰爭的篩選,舊有貴族體係還沒有被軍隊大規模清洗。前朝遺留下來的問題也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了下來,但朝代卻是實實在在的更替了。君王更替了,從他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打算去維護滿清守舊貴族的利益,在他的心裏國家天下才是第一位的。他的麾下有許多從前朝過來的老臣,隻是這老臣和君王有一樣的意誌,於是他們義無反顧的投到了新君的旗下。為了心中的理想或者希望而奉獻自己最後的才智。更多的是和君王一起起家的年青臣子,他們與君王一起經曆了甲午年艱難的抗爭,一起走過了坎坷的掌權之足,今天他們終於站在了權利的頂峰,他們將在睿智的君王手下一起去創建更美好的未來。
東方,這個古老而神秘國度迎來了這麽一群有誌天下富強的人,他們為腐朽的國度帶來了清新的氣息。銳意進取的青年臣子迸發著強大的動力,推動著這個國家在前進的道路上突飛猛進。老於世故的老臣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把穩著國家的舵盤,不至於在前進道路上狂飆時出現事故。而站在最高的君王用他睿智的雙眸看清了前路。為這個國家指引了一條正確的前進之路。他們都相信,輝煌了五千年的漢文明將在他在手裏迸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對於滿清遺老,隻要他們不為亂就讓他們安心的做一個富家翁吧。國家正在對外用兵,國內千萬亂不得。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妥協。內政穩定當為首要。”
皇帝禦駕內,前排副駕駛座上的李鴻章正在向皇上簡要的敘述李明不在京城這小半年裏發生的事情。當談到滿清貴族時,李明講出了心中的憂慮。總之當前之急是穩定,甚至可以以妥協來換取暫時的穩定。一個國家想要平穩的發展內政經濟,少不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如今大軍正在對外征伐。正是為國家打出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隻要此戰過後。國家至少可以獲得十年的外部穩定環境,那時才是對國內反對勢力進行清理的最佳時機。
“老臣明白,隻是善耆如何處理?”
“善耆?!去看看他。”皇帝一聲令下,車隊轉向往複興門而去。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更何況是皇帝。皇帝要親自進行勸降善耆,大臣們均認為這是極度危險的行為也是沒必要的行為。於是紛紛上前極力勸阻,但大臣們拗不過皇帝,李明還是站到了圍困善耆的小院大門前。
侍衛們緊緊的排成左右兩排以防止兩側的黑槍,並做好隨時衝擋住正麵的準備。李明這才一步跨過封鎖警戒線,讓人向院子裏喊話。
院子外麵的喊話。善耆聽的很清楚,但他不打算出去。自從企圖軍事政變還沒有開始就失敗後,他已經困在這個小院子將近四個月了。雖然作為公安部長的他沒有指揮中央警衛旅的權利,但他很清楚裝備精良的中央警衛旅的能力。四個月裏,外麵的持搶操炮的中央警衛旅有無數種辦法可以攻破這間小院,甚至可以從駐守豐台大營的第一師中調集火炮直接將這裏炸成平地。然而,中央警衛旅隻是圍而不攻。即便是這樣,也沒足夠糧食的他們也不可能守得了四個月。善耆打算決死一拚以捍衛滿清王朝最後的榮耀,卻沒想到外麵的軍隊竟然在他們斷糧之後開始向他們提供最低量的糧食。因為有了這些糧食,所以他們才沒有崩潰。
勸降之事必然會有,每次勸降無非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善耆從來沒有動搖過。因為他知道,世鐸已經投降了,他是滿清王朝最後的堅守。善耆能堅定信念,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堅定信念。很多人在勸降之後有了別的心思。善耆沒有以殺止降,而是幹脆放他們自由離開,被困四個月後,他的身邊僅剩不到50人。勸降這種事聽多了也就習慣了。隻是今天在常規的勸降之後多了一句:吾皇親自,可赦其罪。
李明那個奸細竟然親自來了?善耆一時沒反應過來。
“善耆臨死之間不打算再見朕一麵嗎?” 外麵傳來李明的聲音。
善耆從榻上跳了下來,他洗臉梳頭,他整理好官袍,一絲不苟的踱著官步,讓人打開大門。他要用最飽滿的清神去見這個滿清最大的奸細。
“自仿西洋製度改綠營練軍為警察以來。你善耆可謂殫精竭慮為國謀劃。全國上下上百萬綠營練軍能順利改組為警察,你善耆可以說是中國警察製度的創始人,是功不可沒的。如今國朝正是欣欣向榮之時,難道你善耆就不打算投身其間?這裏麵有你的汗水和心血,你就不想親眼看看它的未來能有多大的成就?”
“閉嘴,你這奸細。” 善耆直接李明破口大罵:“若非你冒充皇上。這天下還是我大清的。”
“你說的沒錯,若不是朕代光緒而出,這天下現在仍然是你滿清的天下,可這天下也不會是今天的這個樣子。其實誰來統治這個國家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誰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作為統治者的滿清,卻一心隻知道維護自己滿族小圈子的利益,卻將天下大利拱手於人。你們的聖主仁皇帝康熙,嘴裏說著割土之君不入祖廟,可他在幹什麽?在尼布楚明明打贏了沙俄。卻最終還把尼布楚給割讓給沙俄,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也不還被你們稱為聖主仁皇帝?不一樣被你們供奉了這麽些年?朕到很想知道,他哪裏仁了哪裏聖了?往近了說,二十年前中法之戰,明明大清打贏了,法國政府都倒台了,可結果呢,還是賠款。割讓安南。朕實在都不知道說你們什麽好。自己沒用,還自以為事。被天下人唾棄也就是早晚的事了。不過在你們看來,反正這天下得來本就在意料之外,再失去也不可惜是吧。可你忘了,經過二百年後,滿清已經融入了中國這個圈子,其實以成一體再無退路。有些滿人還想著迴到東北去。重建自己的後金王國,有人還想著說借著俄的勢力來對抗朝廷。你認為這可能嗎?朕用事實告訴你們,如今整個西伯利亞都快成中國的地方了,你們還能迴哪去?任何想靠國外勢力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的,到最後隻能落的一場空。說到底。你們犯了大錯。你們始終沒有成為這天下的主人的自覺,所以你們把自己的子民當成最大的敵人,用盡一切辦法去防卻猜疑,這不是一個統治集團該有的心態。自家子民是根本,可你們是在虐待自家的子民,這就不行啊,任何統治集團要想一直穩穩當當的享受榮華富貴,就需要善待自家子民,讓他們都有肉吃,有衣穿,這樣他們就會一直支持我們無恥的富貴下去,那怕朕娶八百個老婆,最多說朕是淫棍,不會拿起刀槍恨不得幹掉朕。現在朕打算打下一片更大的疆土來分給自己家子民,結果有無數子民參軍幫朕去打架。中國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子民,不善待他們才是頭被驢踢了。當然了,你們朕就不說了。善耆,你是滿人王爺沒錯,但也是屈指可數有本事的王爺。朕是漢人,朕的大臣們也多是漢人,但這天下不僅僅隻是漢人的,這天下還是屬於一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五十六個民族的,包括滿族。今天的中國想要富強,就需要團結一切力量和智慧。善耆加入我們吧,一起去創造更迴輝煌的中國。”
善耆搖了搖頭:“我知道大清大勢已去,但大清總要有幾個死節之臣吧。世鐸降了,大部分旗人也降了,可我不甘心,大清二百餘年總會有幾個忠臣,臣就是想為他們做個榜眼……” 善耆突然大叫道:“臣善耆寧死不降――”
“何必呢?”李明不為所動:“以前各朝各代總是講家國天下。家在前國在後,說到底他們把這天下當成一家一姓的天下。但朕不然,朕說的是國家天下,有國才有家。所以你降的不是朕這個李姓王朝,你降的對像是中國,這於你英名無損。”
李明與善耆斷斷續續說了小半個時辰,善耆無論如何也不降。這沒有關係,李明早就算到了。其實他說的這些話不是說給善耆聽的,而是借著勸降善耆的名義說給身後的這些大臣們聽的。李鴻章這些老臣不用說,嚴唐這些跟著李明起家的臣子也用不著說,要說的就是那些進京參加登基大典的地方大員們聽的。
這些年為了平穩國內局勢,地方大員隻要沒有大錯就基本沒動過。但這些大員必竟是慈禧一手提拔起來的,心人隔肚皮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所以李明才有了這麽一說,就是要讓所在大員都明白,什麽才是天下大勢。
車裏,李鴻章上前問道:“善耆該如何處理?”
“見過慈禧再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