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由於孫承嗣的出手相助,唐家得以免除一場醜聞,雖然此事被壓了下去,暫時還不能找那始作俑者算賬,可唐輜卻不能不感念孫承嗣的好意,思來想去,便去找了李齡,想要將孫承嗣引薦給她。


    李齡如今做著這個不大不小卻肥得流油的的官兒,替朝廷收攬稅金貢品無數,要說沒人覬覦是不可能的,隻是他來頭大,沒人敢輕易招惹罷了。


    他是老安國公的次子,如今的安國公是他嫡親兄長,年幼時給先太子做過幾年伴讀,二十多歲便掙了個二甲進士出身,比唐輜還早三載,雖然名次不靠前,在京城中與他年紀相近的眾多勳貴子弟當中亦可謂佼佼,後來又娶了唐妍這個頗受聖上偏愛的侄孫女,人生得意不過如此。


    這樣的人,眼光自然低不了。


    李齡沒說行也沒說不行,“這位當初的名聲可不怎麽樣。”


    唐輜道,“虎父無犬子,他祖父和父親那樣的人物,偏他淪為商賈……他家的事究竟怎樣還不好說,傳言畢竟是傳言,迴頭我把他領來瞧瞧你就知道了,這小子倒還真有幾分老侯爺的風采。”又將孫承嗣如今的情形說道了一番。


    得知孫承嗣雖被趕出家門,卻年紀輕輕就出海賺得了一份家業,李齡麵上就和緩許多,“那倒還算爭氣。”


    唐輜就試探道,“能不能給他安排個前程?”


    李齡卻不肯輕易答應,屈指在桌上輕叩兩下,“他武藝謀略……罷了,迴頭叫他來一趟,看看他再說。”


    說完此事,李齡又問起新到任的泉州將軍,“這人你看怎麽樣?”


    唐輜就把等王氏走了自己就帶著女兒去拜訪的打算說了,兩人商議了一會兒,末了,李齡突然對他道,“……家裏的事若是理不清,在外頭總是不免束手束腳。”


    唐輜知道他的意思,卻不好多說,“唔”了一聲,玩笑般歎道,“她要是有尊夫人一半的賢惠,我就謝天謝地了。”


    開口說這話的是小舅子,李齡好氣又好笑,指指他,“你以為我願意管,還不是你姐姐為你操心,又怕當麵與你說起讓你下不來台,才讓我勸勸你。”又道,“齊家尚且不能,又何談其他?”


    後麵這句話就有些重了。


    唐輜沉默了一會兒,歎道,“畢竟當初用了王家一迴。”他當初選官時若是沒有王家在其中使了力氣,泉州這樣的好地方未必能輪到他。


    李齡冷笑,“難不成你那進士的功名也是王家點的?他家若是真心為你謀劃,做什麽佐貳官?”他這提舉的名頭雖也是“副”的,上司石成作為鎮守大太監卻行事低調,為人謙和,身為皇帝親信卻並不與人爭功,非唐輜與董知府可比。


    唐輜臉色變了,半晌,“姐夫想說什麽?直言就是,你我之間又何必遮遮掩掩?”


    這屋裏也沒有別人,倒酒的童子被李齡打發出去,這花廳前後左右的窗子上糊了薄紗,外頭的動靜一目了然,周圍除了幾塊低矮的石頭,什麽遮擋的都沒有,院牆卻在三丈開外,李齡轉迴來給唐輜滿了酒杯,低聲道,“如今太子之位空懸,前一陣子聖上封了四皇子為楚王,又召了齊王家的各位皇孫入宮讀書……”


    當今聖上自永輝元年登基以來,子嗣不豐,尤其太子在永輝十六年病死,這六七年來後宮中竟再也沒有一位皇子降生。現如今在世的皇子隻有三位,皇長子齊王年過而立,皇三子晉王尚未及冠,四皇子去年才將將滿了十歲,和先太子留下的三位皇孫一起在上書房讀書。


    聖上召了齊王家的各位皇孫入宮讀書……唐輜不願摻和這些事,便道,“你是知道我家的。”


    唐家在當今聖上登基時是立了擁立大功的,安平侯唐浚又娶了林淑妃的侄女,雖不至於就這麽歸到皇四子一派,但外人看著總是帶些幹係。


    李齡一笑,“令尊若是未曾立下你四弟,我又何必說這些?”你家的爵位要是能到你頭上,我今天也不和你說這些。


    唐輜沉吟一會兒,“你覺得哪一位更……賢德些?”


    李齡幹了一口酒,“……我可是還記得太子是怎麽死的。”


    “他以為他占了個‘長’字,就能如何了?聖上當初沒選他,太子沒了,就更不會選他了,除非他把別人都……”


    “慎言!”唐輜起身走到門口張望了一番——院子裏一個人也沒有。


    他悄悄鬆了口氣。


    李齡伸出三根手指比了比,繼續說道,“這一位,連大字都不識幾個,鐵定不行;至於最小的那個,他才多大,哪裏看得出賢愚?如今卻到處都傳他肖似聖上,可見也不是個聰明人。”


    “皇孫們……”唐輜想了想,搖了搖頭。


    太子已故,聖上又不是沒有別的兒子,何必舍近求遠?想要繞過諸位皇子立下太孫,也難。


    李齡低聲問了一句,“你還記不記得,聖上的皇位是怎麽來的?”


    唐輜大驚,“你……”


    “今天在這裏的說的話,”李齡眯了眯眼睛,“出了門,誰也不會知道。”


    唐輜心事重重的告辭了李齡,好在他也確實喝了些酒,借著酒遮麵,倒也無人看出他神色不對。


    柯老太太總算等到了兒子外出迴來,她迫不及待的和柯老爺說了自己的想法,“……這是天賜咱們柯家,我聽人說了,這唐家在京城也是大戶人家,同知太太娘家是極有本事的,要是能搭上這條路,花多少銀子都是賺的。”


    柯老爺是個極會做生意的,跟各條路上的人都打過交道,自家有幾斤幾兩他還是明白的,不過,他是個孝子,不願意讓自家老太太傷心,琢磨了琢磨,對老太太說,“想要娶到唐家大姑娘然後和尚書府攀親,咱家的家世還有些薄,若隻是和唐同知家做親家,倒不算太難,唐家還有沒有別的姑娘?”


    柯老太太有些不高興,不吭聲了。


    柯老爺就問服侍柯老太太的,聽說唐家還有一位庶出的姑娘,隻是年紀還小,就道,“這個也行。”


    柯老太太搗了兩下拐杖,罵道,“要個庶出的做什麽!”


    柯老爺勸道,“英雄不問出處,唐同知家的嫡女,多半是打小兒嬌寵著長大的,人家恐怕是不願意給的,亭芝這小子咱家瞧著寶貝,他在外頭也沒少惹禍,與其娶迴來天天吵架,還不如給他娶個老實些的。”


    柯老太太道,“你當我不知道?這些庶女根本沒什麽用!羅家娶來的那個小兒媳婦不就是個官宦家的庶女?嫁妝沒多少,見了人連話也不敢說,羅家娶她本來就是想沾沾光,結果倒是賠了一大筆銀子,人家根本不願意管!”


    “母親息怒,”柯老爺哪裏不知道這些事?不過,“羅家那是獅子大開口,才出了萬把兩銀子的聘禮,就想予取予求,他那小兒子也是不爭氣,在外頭胡鬧也沒個顧忌,人家也不傻呀?——隻要娶進來是個老實的,能栓住了亭芝,該怎麽立規矩還不是您說了算?將來生個一男半女的,她自然要為兒女著想。”


    柯老太太被兒子這麽一勸,腦筋轉過彎兒來,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家孫兒在外頭名聲有點兒不好,娶個規規矩矩的,總比攪家淘氣的要強些,求不到唐家大姑娘,那麽唐家二姑娘也是可以“將就將就”的,不算虧本——想通了,她便又和顏悅色起來,和兒子商量了一番,便叫人去請官媒。


    然而泉州城的官媒統共就那麽些個,彼此之間又互通消息,先前柯家請人去唐家提親的事已然傳開了,這些人都不願意得罪唐家,便借故推辭。


    柯老太太一聽請不到官媒,生氣大罵底下伺候的人,罵了半天,想想這事兒還是得辦了,總不能讓孫子打光棍兒,索性決定親自去唐家提親,便忙忙吩咐家下人預備禮品。


    聽說請不來媒人的時候柯老爺就暗暗覺得不好,隻是他還不知前因後果,不知道官媒們為何一個個躲得厲害,他和柯大太太都勸不住柯老太太,便私下囑咐人,告訴柯老太太有些東西家裏沒有準備,要去街市上買來,才算暫時穩住了老太太。


    等他派人將原先那位媒人請來,聽她說了上迴去唐家提親的種種,才明白怎麽迴事。


    柯大太太氣得在屋裏直跺腳,險些將地皮磨下去三寸,想想小兒子的任性,想想丈夫和婆婆的算計,她就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實在是太苦了。


    她找到丈夫,道,“老爺,這唐家二姑娘並非嫡出,和嫡母的關係又不好,娶來又有什麽用?”


    柯老太太卻不信,搗著拐杖大罵媳婦不孝,柯大太太對著這婆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隻是此時丈夫還在,她一邊抹著手絹,一邊哭訴道,“我要是有半句不是實話,叫我天打五雷轟!”鬧得不可開交。


    最後還是柯亭芝和他兄嫂三個把人勸開了。


    對於柯大太太所說的,柯老爺半信半疑,隻是他對自己的母親也沒有辦法,便吩咐人去找官媒,“告訴他們,是向唐家二姑娘提親,不是大姑娘,誰肯去的,厚封禮金。”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倒真找著了一位,這位從同行那裏早就聽說了消息,她倒是個機靈的,聽說唐同知家太太不好說話,就索性等到下了衙,直接去請見唐輜。


    唐輜曾聽王氏說起柯家來求親,他私下裏還派人去查探了一番柯家的情形,知道那柯家的二少爺柯亭芝不僅不學無術,還糾集了一幫市井無賴開起了賭場,而柯家在泉州雖算得上富戶,卻沒什麽好名聲,不值一提——一聽又是柯家來提親,而且將大姑娘換作了二姑娘,頓時沒好氣的說道,“我家女兒年紀尚小,此事為時尚早,不必多提了。”


    那媒人沒有辦法,又不敢強辯,便灰溜溜的走了,等迴了柯家複命,道了辛苦,將事情如此這般一說,柯大太太道,“我說什麽來著!”


    柯老爺撓撓頭皮,深覺此事棘手,隻好封了銀子打發了媒人。


    柯亭芝是個要麵子的,得了消息卻裝作不知道似的,私下裏卻背著人躲在屋裏看那幾件從唐家弄來的衣裳——他到底是不舍得燒掉,誰也沒有告訴,用包袱皮兒包了塞在箱子最底下,隻當自己做了個夢。


    沒過多少日子,他就收拾了衣裳細軟,說要出門走走,離家遠行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女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狐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狐酒並收藏庶女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