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色的海水下,六個身影在避水符推開的球形水幕中分散開來。
“檢測通訊連接。”林衝在通訊器裏問詢。
“通訊連接正常。”一番檢查後,華楓迴應道。
“隨時保持通訊連接,打開深水攝像,全程記錄。”林衝按照任務程序交代道。
片刻後,華楓找到一片平坦的廣場地帶,幾個人慢慢下落。
“華楓,你們知道亞特蘭蒂斯大陸以前的事情嗎?”通訊器裏,林衝的聲音傳來。
“不太清楚,之大概知道是個消失的文明,很多事情也都是道聽途說而已。”華楓迴應。
“是呀,我們接到的任務也隻有簡單的說明。”王悅說道。
“你們先不要著急動作,以蛟龍潛艇為中心建立水下營地,在你們忙活兒的時候,我來給你們介紹下官方資料中的亞特蘭蒂斯。”
“特遣小隊明白。”
緊接著幾個人便開始了緊張的忙碌,通訊器裏林衝的聲音在繼續:
“1898年夏,有一艘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鋪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搶修工作。出事地點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裏處,水深3100米。
人們發現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麵除穀底外沒有淤泥,岩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迴一塊岩石,這塊“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法國地質學家皮埃爾·泰爾米埃的極大興趣。這塊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未變硬,在空氣中卻堅硬起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這塊岩石曾受到大氣壓力,因為在此地,海底岩石過去曾同周圍地區一樣露出水麵;顯然,發生的地殼激變使此處下陷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曾經有過一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消失。
20世紀初,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亞曆山大圖書館,發現一張古代世界地圖,上麵清楚地繪出整個美洲和南極洲的位置和輪廓,旁邊標注:“參照古代地圖原本,繪製於14世紀。”
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人們才知道美洲。而這張14世紀從古人之處仿製的世界地圖,竟然畫出世界大陸、大洋全貌,當時尚未發明精確的羅盤定位裝置,無法遠航,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圓的!
毫無疑問,該圖的原本由史前人類繪製,在十四世紀重新發現並根據其繪製古世界地圖。
學者發現在這張古地圖上,南極洲的輪廓和南極大陸有較大差別,而美洲大陸和美洲的形狀幾乎完全一致。這個謎團直到衛星遙感技術出現,拍攝到冰層以下南極大陸麵貌之後才圓滿解開。
當把遠古地圖上的南極洲與衛星測繪的冰川下的南極大陸圖樣相比較時,發現二者驚人地一致!也就是說,史前人類繪製的是沒有冰雪覆蓋的南極洲,當時的南極大陸是一片溫暖的土地。
南極洲在幾百萬年以前是一塊溫暖濕潤的大陸。因為南極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在南極洲邊緣發現古代陸生動植物化石,說明幾百萬年前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動物。
既然史前時期的南極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那裏一定會有人類居住,至少他們已經能準確地繪製世界航海圖。於是有學者大膽提出——南極洲是否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
此說並未引起多少重視。因為南極大陸在大西洋的對岸,與傳說中亞特蘭蒂斯位置差別太大,而且當時人們不知道南極大陸急劇降溫的原因,以致一個發達的“南極文明”絕滅得未遺留任何痕跡。”
眾人聽完林衝的介紹,感覺一下子開拓了很多的眼界。水下營地在幾個人的通力協作之下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這時候李龍,突然開口道:
“我知道一種地圖啟示的假設,根據南極洲在史前時期的氣候特征,我們其實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假設。就是史前時期地球的軸心與現在並不一致。試推測,當時地球的自轉軸心並不穩定,或者說未進入可以產生恆定自轉運行的軌道,那麽史前時期的氣候變化規律將不能夠被現今的氣候變化理論所正確解釋。
如果這一假設成立,那麽當時的兩極並非兩極,赤道的位置也可能跟現今的不一致。這樣假定史前時期南極洲所在的氣候區是相對較低的緯度,那麽南極洲有溫帶甚至是熱度的氣候特征就並不奇怪了,隨之產生的高度發達的文明也成為了可能。
19世紀初,在接近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和跨越北極圈的新西伯利亞半島的永久凍土地帶,發現大量凍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動物遺骸,其中主要是猛獁象、犀牛和河馬等巨獸。這些動物都是溫帶的物種,為何聚集到一起,奔向北極“自尋死路”?學者分析動物胃裏的食物,發現竟然有未消化的溫帶草本植物。
動物當年經曆了一個“速凍保鮮”過程,這是古代全球氣候巨變的確鑿證據。表明當時發生了一場全球性的氣候劇變——從溫帶氣候驟然變成極地氣候,巨變發生在1.1萬年前。
地球大氣層的熱量相對平衡,單純局部氣候的巨變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另一端——南極大陸原來也是溫暖濕潤的氣候,肯定了上述判斷。”
王悅也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一些資料:“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地在比米尼島一帶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臥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城牆、門洞等,與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裏的史前遺跡巨石陣和蒂林特巨石城牆十分相像。
根據長在這些建築上的紅樹根化石,表明其至少有12000年的曆史。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氣勢雄偉,石砌街道寬闊平坦,路麵由一些長方形或正多邊形的石塊排列成各種圖案。
1967年,美國的“阿呂米諾”號潛水艇在佛羅裏達、佐治亞、南卡羅來納群島沿岸曾發現一條“海底馬路”。“阿呂米諾”號裝上兩個特殊的輪子之後,就能像汽車奔馳在平坦的馬路上前進。1974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拍攝了8張海底照片。從照片中可以清楚了看出,除腐爛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脈、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階梯等。這些照片足以證明,此處曾經是陸地並且有人類居住過。”
霜凝接過話頭:”同時,美、法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區的西部海域發現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據測量其底邊長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麵100米。
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所有這一切表明:曾經存在一個古代大陸及其文明社會埋葬於大洋底下。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石塊極有可能是亞特蘭蒂斯遺址。
果真如此,亞特蘭蒂斯文明曾經高度發達。生物學家、人種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證明:從亞速爾群島到百慕大群島,人們在海底發現的大片遺跡,昔日曾經是露出水麵的大地。”
“看來大家在來之前還是做了不少功課的。不錯,不愧是飛龍營出來的!”林衝讚賞道。
“好了,完工!”華楓那邊終於和雲夢,白鳳,給最後一個定樁做完了加固。
至此,一個由蛟龍號作為補給中心,周邊各個方向設定好坐標點以及警戒設備的簡單營地終於搭建完成,幾個人迴到蛟龍號上等待下一步行動。
“檢測通訊連接。”林衝在通訊器裏問詢。
“通訊連接正常。”一番檢查後,華楓迴應道。
“隨時保持通訊連接,打開深水攝像,全程記錄。”林衝按照任務程序交代道。
片刻後,華楓找到一片平坦的廣場地帶,幾個人慢慢下落。
“華楓,你們知道亞特蘭蒂斯大陸以前的事情嗎?”通訊器裏,林衝的聲音傳來。
“不太清楚,之大概知道是個消失的文明,很多事情也都是道聽途說而已。”華楓迴應。
“是呀,我們接到的任務也隻有簡單的說明。”王悅說道。
“你們先不要著急動作,以蛟龍潛艇為中心建立水下營地,在你們忙活兒的時候,我來給你們介紹下官方資料中的亞特蘭蒂斯。”
“特遣小隊明白。”
緊接著幾個人便開始了緊張的忙碌,通訊器裏林衝的聲音在繼續:
“1898年夏,有一艘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鋪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搶修工作。出事地點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裏處,水深3100米。
人們發現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麵除穀底外沒有淤泥,岩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迴一塊岩石,這塊“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法國地質學家皮埃爾·泰爾米埃的極大興趣。這塊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未變硬,在空氣中卻堅硬起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這塊岩石曾受到大氣壓力,因為在此地,海底岩石過去曾同周圍地區一樣露出水麵;顯然,發生的地殼激變使此處下陷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曾經有過一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消失。
20世紀初,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亞曆山大圖書館,發現一張古代世界地圖,上麵清楚地繪出整個美洲和南極洲的位置和輪廓,旁邊標注:“參照古代地圖原本,繪製於14世紀。”
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人們才知道美洲。而這張14世紀從古人之處仿製的世界地圖,竟然畫出世界大陸、大洋全貌,當時尚未發明精確的羅盤定位裝置,無法遠航,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圓的!
毫無疑問,該圖的原本由史前人類繪製,在十四世紀重新發現並根據其繪製古世界地圖。
學者發現在這張古地圖上,南極洲的輪廓和南極大陸有較大差別,而美洲大陸和美洲的形狀幾乎完全一致。這個謎團直到衛星遙感技術出現,拍攝到冰層以下南極大陸麵貌之後才圓滿解開。
當把遠古地圖上的南極洲與衛星測繪的冰川下的南極大陸圖樣相比較時,發現二者驚人地一致!也就是說,史前人類繪製的是沒有冰雪覆蓋的南極洲,當時的南極大陸是一片溫暖的土地。
南極洲在幾百萬年以前是一塊溫暖濕潤的大陸。因為南極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在南極洲邊緣發現古代陸生動植物化石,說明幾百萬年前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動物。
既然史前時期的南極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那裏一定會有人類居住,至少他們已經能準確地繪製世界航海圖。於是有學者大膽提出——南極洲是否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
此說並未引起多少重視。因為南極大陸在大西洋的對岸,與傳說中亞特蘭蒂斯位置差別太大,而且當時人們不知道南極大陸急劇降溫的原因,以致一個發達的“南極文明”絕滅得未遺留任何痕跡。”
眾人聽完林衝的介紹,感覺一下子開拓了很多的眼界。水下營地在幾個人的通力協作之下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這時候李龍,突然開口道:
“我知道一種地圖啟示的假設,根據南極洲在史前時期的氣候特征,我們其實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假設。就是史前時期地球的軸心與現在並不一致。試推測,當時地球的自轉軸心並不穩定,或者說未進入可以產生恆定自轉運行的軌道,那麽史前時期的氣候變化規律將不能夠被現今的氣候變化理論所正確解釋。
如果這一假設成立,那麽當時的兩極並非兩極,赤道的位置也可能跟現今的不一致。這樣假定史前時期南極洲所在的氣候區是相對較低的緯度,那麽南極洲有溫帶甚至是熱度的氣候特征就並不奇怪了,隨之產生的高度發達的文明也成為了可能。
19世紀初,在接近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和跨越北極圈的新西伯利亞半島的永久凍土地帶,發現大量凍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動物遺骸,其中主要是猛獁象、犀牛和河馬等巨獸。這些動物都是溫帶的物種,為何聚集到一起,奔向北極“自尋死路”?學者分析動物胃裏的食物,發現竟然有未消化的溫帶草本植物。
動物當年經曆了一個“速凍保鮮”過程,這是古代全球氣候巨變的確鑿證據。表明當時發生了一場全球性的氣候劇變——從溫帶氣候驟然變成極地氣候,巨變發生在1.1萬年前。
地球大氣層的熱量相對平衡,單純局部氣候的巨變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另一端——南極大陸原來也是溫暖濕潤的氣候,肯定了上述判斷。”
王悅也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一些資料:“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地在比米尼島一帶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臥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城牆、門洞等,與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裏的史前遺跡巨石陣和蒂林特巨石城牆十分相像。
根據長在這些建築上的紅樹根化石,表明其至少有12000年的曆史。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氣勢雄偉,石砌街道寬闊平坦,路麵由一些長方形或正多邊形的石塊排列成各種圖案。
1967年,美國的“阿呂米諾”號潛水艇在佛羅裏達、佐治亞、南卡羅來納群島沿岸曾發現一條“海底馬路”。“阿呂米諾”號裝上兩個特殊的輪子之後,就能像汽車奔馳在平坦的馬路上前進。1974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拍攝了8張海底照片。從照片中可以清楚了看出,除腐爛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脈、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階梯等。這些照片足以證明,此處曾經是陸地並且有人類居住過。”
霜凝接過話頭:”同時,美、法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區的西部海域發現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據測量其底邊長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麵100米。
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所有這一切表明:曾經存在一個古代大陸及其文明社會埋葬於大洋底下。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石塊極有可能是亞特蘭蒂斯遺址。
果真如此,亞特蘭蒂斯文明曾經高度發達。生物學家、人種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證明:從亞速爾群島到百慕大群島,人們在海底發現的大片遺跡,昔日曾經是露出水麵的大地。”
“看來大家在來之前還是做了不少功課的。不錯,不愧是飛龍營出來的!”林衝讚賞道。
“好了,完工!”華楓那邊終於和雲夢,白鳳,給最後一個定樁做完了加固。
至此,一個由蛟龍號作為補給中心,周邊各個方向設定好坐標點以及警戒設備的簡單營地終於搭建完成,幾個人迴到蛟龍號上等待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