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即便英德兩國都預期會爆發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的規模卻缺乏足夠的預估,雙方更相信是一場類似於16世紀無敵艦隊戰役,一戰決定雙方在海洋上的霸權,但德國已經預感到難以戰勝英國的海軍,在1914年就減少了海軍的造艦費用,將更多的經費轉移到陸軍,希望通過速勝擊潰法國。
德國的這一戰略實際上正將整個世界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是德國自身缺乏這樣的認識。
旁觀者清。
遠在東亞的華皇對此有著異常清晰的判斷,所以,在1912至1914年的全世界範圍內,中**工產業的產能規模擴張和技術提升幅度是最為激烈的,從帝國宣告建國至1914年的3月份,整個中**工產業和關聯的上下遊產業投資總規模高達5300萬英鎊,通過從英法美德等國不斷引入設備、技術,中國各種型號的火藥、**總產量也激增至年產33萬噸的規模,僅次於德法兩國,甚至高於英美。
除了本土市場的需求外,各國積極備戰的態勢和第二次巴爾幹戰役也為遠東武器總公司的**提供了廣闊的外部市場。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皇宋彪在1914年2月中旬前往東三省視察,而他此行的目標就是要確認中國在戰前的工業準備狀態。
此時從北京前往東三省有三條鐵路線,第一條是京奉鐵路。在奉天府改為沈陽府後,這一鐵路也改為京沈鐵路;第二條京興鐵路,這條鐵路從北京經承德、阜州抵達興安盟,再以興安盟為中轉點可抵達唿倫貝爾、齊齊哈爾、哈爾濱和長春,經阜州中轉則可抵達沈陽;第三條鐵路是京張鐵路的延續,隨著張家口改稱宣州後,此條鐵路也改稱京宣鐵路。而宣州是中國鐵路係統中最為重要的中轉點之一,從宣州向北經鐵路聯通錫林郭勒盟,經錫林郭勒聯通赤峰。再進入錦州,等錫庫鐵路貫通,即可直達外蒙古的庫倫。從宣州向西則一路經唿倫浩特、包克圖,最西側可以抵達巴彥卓爾,兩年後,這條鐵路將進一步修通至銀川,自銀川再聯通蘭州,從宣州向南則一路進入太原,從太原又可分別抵達運城、晉城,此後將直接連通洛陽。
宣州鐵路中心的重要性就在於將中國廣闊的原材料基地和東三省工業中心聯係起來,在軍工業上,宣州聯係著國內目前已經開發的六個大型鹽湖和芒硝礦原料基地。每年經此不僅向國內供應芒硝兩百餘萬噸,還大規模的向國外出口提純芒硝。
宋彪此次巡查東三省工業就是走宣州線,繞道錫林郭勒經赤峰、遼西府進入阜州,再從阜州轉道至興安盟,兜一大圈才會抵達沈陽、遼陽等地。
控製內外蒙之後。中央內閣政府將北方分設為察哈爾、庫倫、烏裏雅蘇台、阿爾泰、唐努烏梁海四個省,統稱北四省,在中華帝國的行政劃分上屬於中北地區,和湖廣、兩廣組成的中南地區相對應,其中控製最為緊密就是察哈爾省,也是北四省的龍頭和治理中心。
中國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草原帝國。
縱觀世界。有哪一個國家的草原和牧場比中國更大?
從帝國成立之初,自東三省時代繼承的大牧業思維就很自然的延續到新的帝國內閣政府中,用兩個騎兵師平定外蒙的規模叛亂後,帝國乘機繼續實施前朝的“改土歸流”政策,對察哈爾、阿爾泰兩個省先行實施省級轄區治理,首先建立完善的省、府兩級治理,地方陸續改旗設縣,進一步委派縣長。
改土歸流不足之處直接采用軍管,通過設立軍牧局等同府一級管轄,錫林郭勒盟此時就已經改設軍牧局,正在成為察哈爾省畜牧業中心基地和更為規模的軍馬培育基地。
錫林郭勒大草原號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草原。
乘坐專列抵達錫林郭勒盟,宋彪所看到的是一座草原中的新城市,沿路還有一種在這個時代裏顯得異常科幻色彩的發電風車,這是東北電力研究院開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設備,雖然功率,但在錫林郭勒盟一帶廣為分布了數千座,目前在整個世界的唯一采購方就是錫林郭勒軍牧局。
錫林郭勒城的規模並不大,此時勉強能算是中國第一代建築設計師的陸榮貴親自負責城市的規劃建設,基本參照了俄國人在建設大連時的那種廣場城市的規劃思維,新城雖然,功能卻很齊備,並在外圍建立一圈防沙林。
在中央內閣的規劃中,察哈爾省在未來三十年要逐步發展出四個較大規模的工業城市,分別是包克圖、唿和浩特、錫林郭勒和唿倫貝爾,特別是錫林郭勒和唿倫貝爾,這兩個都要圍繞畜牧業建立北四省的乳業、皮革、毛紡、油脂工業龍頭。
城市的發展,漢族人口才能快速遞增和擴大,從人口比例上占據北四省的多數,這才能對北四省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
這一時期,中央政府已經發布了《北四省禁墾令》和《牧業保護法》,嚴禁在北四省違規開墾,一切發展都以牧業為中心,在機械化種植規模無法擴大,以及難以擴大的情況下,牧業對於中國農業的提升將起著至關重要的做用,每年要保證一百萬挽馬的培育數量,銷售到華北、中原,有效補充各地耕牛數目的不足,並且有利於鄉鎮之間的交通輸運。
一切都是為擴大戰爭潛力而服務的話,牧業對於帝國陸軍的價值也遠高於農業,兩百萬部隊光是軍靴、呢料軍裝、毛毯、帳篷的消耗都很驚人。靠傳統種植業是撐不住的。
此時的錫林郭勒城就是幾年前的興安盟,正在興建新城市,擴大工業土地和工廠數量,從興安盟、唿倫貝爾、遼西軍牧局大量引入新的牧種,條件合適的草原地區改設為人工牧場,作為天然牧場的補充,從東三省進口飼料、化肥。本地修建防沙灌溉措施。
錫林郭勒軍牧局對於維持整個察哈爾和北四省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錫林郭勒乘坐鐵路繼續北上就是外蒙庫倫,原先在陸軍部軍墾總局擔任副局長的齊灝從準將軍銜退役。被內閣政府委任為察哈爾省長,身為陸軍係統最好的畜牧業專家,他自然是察哈爾省長一職的最佳人選。
宋彪此番在錫林郭勒視察由農業大臣王永江和畜牧產業局的局長譚濟伍陪同。齊灝也先行一步抵達宣州府接駕,和王永江一起陪同宋彪視察錫林郭勒。
宋彪的心思顯然還是在軍事上,下了火車,在錫林郭勒的幾家皮革廠、奶粉廠和毛紡廠視察之後,立刻就乘馬一起前往錫林水庫西側的軍牧局育馬所視察。
因為是一隻走捷徑,此時的遼西馬經過十年的培育已是基本成型。
宋彪從城區離開時就特意騎乘了一匹黑色遼西馬,體高大概是在1.55米左右,這也是遼西馬最基準點數據,畢竟是中型挽乘兼用型軍馬,太高不適合。太低更不適合。
從城區到育馬所有十公裏的路程,宋彪等人一路疾馳也不過十二三分鍾左右的時間,而且馬步很穩健,走步很協調,即便是宋彪這樣久不騎馬的人也並無不適之處。
馬好不好。騎上去溜一圈就知道。
到了育馬所,宋彪很是高興的和陪同在身邊的齊灝稱讚道:“你這些年的工作很有意義啊,咱們以前大多都是靠頓河馬和蒙古馬擴充騎兵,頓河馬雖然不錯,但也有些缺點,而且是得從俄國買入。價格上肯定是不劃算的,蒙古馬雖然便宜,可缺點更多。現在好啦,十年努力,至少先解決了咱們的軍馬問題。”
齊灝笑嗬嗬的感歎道:“還是皇上聖明,高瞻遠矚,否則豈有今日呢?”
宋彪一提馬鞭,指著育馬所的大馬棚道:“走吧,去看看!”
錫林水庫的建設規模很大,也是國家農業水利工程在中央一五計劃中的二十個重點工程之一,去年底剛完工,在這一帶保留著十多個育馬站,本地培育著一萬餘匹遼西馬。
因為錫林郭勒草原擁有本土的優良馬種錫林郭勒馬,在馬場的搶點上,遼西馬暫時也要為錫林郭勒馬讓步,畢竟遼西馬在遼西、唿倫貝爾、興安盟三大軍牧局都擁有更為龐大的馬場,所以在整個錫林郭勒軍牧局,遼西馬培育站總計保留了種馬群也不超過四萬匹。
中國馬種業十年耕耘,時間雖然不算長,但兩個主要培育的新馬種遼西馬和東北挽馬都已經成型。一路走過去,看著馬場分開圈養的數千匹遼西馬,宋彪的心情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齊灝借著這個機會和宋彪介紹道:“皇上,遼西馬目前已經擁有比較穩定的六十萬匹馬群,按照現階段的預估,大約在1915年之後,每年就能向陸軍供應成年軍馬五萬匹,1920年之後,馬群規模大致能擴大到兩百萬的規模,每年可新供應的軍馬就能達到二十萬匹規模,並且開始向民用馬的方向擴大。從我們現在的觀察來看,遼西馬在蒙古高原和遠東、寧夏、華北都擁有極好的適應能力。去年乘著設置西康省,軍部派了騎兵北上康定,其中大約一千多匹遼西馬,目前看來也是基本能夠適應西康省的環境。從這個情況來看,我認為遼西馬大致可以勝任在甘肅、寧夏和青海的作戰,特別是青海的情況特殊一些,頓河馬的適應能力已經略顯不足。隻是考慮以後繼續上高原,恐怕還是要專門配屬青海馬。”
宋彪微微點頭,他的計劃基本就是在一戰階段乘著俄國、英國對新疆、**、尼泊爾等地無力顧及的時候,將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轄覆蓋到**,勢力範圍則擴大到西亞。想要做到這一點,雄踞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的馬家軍就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所以隻要一戰開打,中央就要盡快的突然出兵鏟除馬家軍,動作越快越好,否則,中央也沒有必要如此搶速度的將鐵路修通至天水和巴彥卓爾,馬家軍當然也知道中央的鐵路一到。他們必亡的道理,一方麵積極向華皇表忠心,另一方麵又嚴禁鐵路公司到西北進一步的勘探地形。瘋狂阻止鐵路的西進。
馬家軍並不能理解帝國的雄心,而且,他們的自身利益早已威脅到帝國控製**、新疆。長此以往,中國的疆域就可能被英俄瓜分掉**、新疆。
馬家的這些人,身上流著漢人的血,幹的卻都是損害國家利益的畜生事,隻為了一己私利,可要到底,他們也都是當年左宗棠留下來的後患。
在參觀了錫林郭勒的牧業工廠和育馬所後,宋彪晚上就在軍牧局這邊住下來,遵照他的意願,軍牧局也沒敢特別安排。隻是準備了一個有火炕的房間給他。
漢人到北四省生活必然要麵臨生活上的很多不習慣,特別是早晚溫差太大的問題,冬季更是冷的讓人難受,暖炕肯定是必備的東西,隻是和東北不同。這裏的暖炕一般是用煤炭和馬糞,三斤煤和七斤馬糞就能保證一晚上的供熱條件。
外麵還是天寒地凍,宋彪就坐在房間裏的大炕上,將王永江、齊灝和畜牧產業局的譚濟伍三個人都喊過來,坐在炕上剝著花生喝米酒,一起談著中國畜牧業的未來和發展之路。
譚濟伍去年剛從美國和英國考察牧業迴來。想法很多,此時也就是他談的最多,宋彪和王永江就坐在旁邊聽著。
歐美國家,越是實力強大,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就會高,美國的比例大約是55%,英國則高達70%,所以英國當年搞工業革命的時候還有圈地運動,其實在整個歐洲都有圈地運動的爆發,德國、俄國、丹麥的圈地運動在19世紀才真正達到**,而捷克的圈地運動則是在這幾年才開始發展起來。
隨著中國毛紡業的發展,特別是東三省毛紡業和紡織業的急劇發展,在這一時期,中國也開始進入圈地潮,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北四省禁墾令》和《牧業保護法》的推出,嚴禁北四省改牧為耕,原有已經開墾的耕地大部分重新恢複為人工牧場,少量保留耕地也隻能種植和牧業有關的糧食作物。
包括像養蠶業,這也是畜牧業的一部分,同樣是在《牧業保護法》的範圍內,但為了同時保證江南的糧食產量,對桑樹品種也在進行改良,以尋求在山地和丘陵地帶的種植為主,也就是所謂林桑和湖桑的區別,生絲業隨之繼續向浙江推進。
對此,中央內閣政府也促進國會通過了《林業保護法》,加強江浙閩徽贛湘粵桂黔等省和東三省的林業發展,以追尋果林、木材、茶樹和藥材開發為主。
所有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工業而服務,實際上也是一種新圈地運動。
工業對於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中國紡織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對於羊毛、羊絨、棉花、生絲、亞麻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在華北、魯、豫、蘇北和東三省的遼東灣地區,農業部一直在積極推廣新棉種,推廣新的工藝和化肥,改善水利條件,不斷增加棉花供應總量。
榨油工業對大豆、油菜的需求,砂糖工業對甜菜、甘蔗的追求,釀酒工業對高粱、葡萄的追求,食品工業對麵粉的追求,飼料工業對玉米、豆粨的追求,要想避免經濟作物發展過程中對糧食產量的削弱,防止糧食價格的增長,那就隻能在糧食耕地不斷減少的同時,不斷推進水利、化肥和新耕種技術的發展。
這也是中央大規模借債發展水利的原因,必須增加水利,推廣化肥和新技術,推廣馬耕、牛耕和機械耕種的範圍,隻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糧食畝產的增加,才能進一步保證工業對經濟作物的龐大需求。
隨著東三省、上海、武漢等地的化肥工廠大規模興建,不惜代價從德國引入氨化工。中國的化肥總產量已經達到了130萬噸。
不管名義上如何變化,背後都是圈地運動現象,其實都是為了工業服務。
聽著譚濟伍在這裏講述他所認識的中美牧業差距,宋彪慢悠悠的剝著花生,默默的傾聽著,王永江顯得很沉默。
等譚濟伍的差不多了,王永江才和宋彪道:“皇上。帝國這幾年在農業發展上下的功夫不可謂不大,隻是和美國相比,咱們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政策局前段時間從美國和法國考察調研迴來。同我美國目前的人均糧食是1232公斤,咱們隻有230公斤,我聽了之後隻有唏噓感歎的份。特別是美國的農業機械的運用,目前大概是120億馬力的總量,平均每人133馬力,這裏麵還不包含牲畜馬力,咱們就算加上牲畜,人均也不超過3個馬力,這裏麵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我和政策局的金鼎勳他是給我找麻煩,這些數據一出來,咱們農業部這幾年埋頭苦幹下來。等於是什麽都沒幹,千裏路遙遙,不知何年才能走完啊。”
宋彪倒是不著急,道:“慢慢來吧,你是農業大臣。身負重任。從北京出來之前,我和唐總理到內閣的事,我現在就是幾個內閣大臣最重要,農業、財政、工業、交通、水利。你們農業部是當之無愧的帝國第一內閣部,任務艱巨,咱們能挑選出來的一流人才都給你派了過去。你們農業部的外國專家局聘請的外籍顧問甚至不比工業部和國土資源部少。其實,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正因為我們和美國的差距大,現在又盯著美國學習,他們怎麽幹,我們就怎麽幹,他們有什麽法律,我們就頒布什麽法律,隻要我們繼續堅持學下去,我們的發展也會是更快的,我們進步的空間更大。”
譚濟伍則道:“現在也就東三省能有資格和美國工農業比拚,條件好啊,按照東三省目前的發展速度,預計十年後就能是美國的工農業水平,到了那時候,咱們中國可就算是走上複興的第一個台階。”
宋彪道:“話是這麽,可關內關外差距太大也不行。咱們當初製定《耕地保護法案》,目標是希望控製土地兼並,確保每家每戶都有一部分田地,所以各省都有權製定一個增產稅上限,每戶持有的土地超過一定畝數就開始增收增產稅,關內一般都是在六十畝地的上限,東三省最低得十坰地,也就是150畝,話迴來,東三省每家持有十坰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往年,你在東三省有一百坰地都不好意思自稱地主。咱們的情況特殊,農業人口太多,耕地麵積平均值低,所以就隻能這麽辦,盡可能讓每戶的土地都相對更為平均,逐步取締大地主階層,讓農業累積資本向著工業流動,遏製土地兼並。現在迴過頭一看,關內關外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的差距都在急速的擴大化,對於內閣而言,這樣的情況是不好的,東三省要繼續加速發展,同樣的,關內也要抓緊時間追趕。”
王永江和譚濟伍聽著這話都沒有什麽,起來容易,不過是上下嘴唇這麽一碰,實際辦起來可是太難了。
為了遏製土地兼並和土地的相對均化,農業部已經借債成立了中國農業銀行,在全國興辦農村信貸所,像戶農業發放貸款,幫助農戶逐步從大地主階層中迴購土地。
總的來,中國經濟想要發展,工業想要擴張,農業就必須先發展起來,隻是中國農業的發展又是最艱難的,也是空間極大的,既困難,又有希望。
宋彪不是總理,他對這方麵考慮的並不是特別多,此時和王永江、譚濟伍也隻是隨意的談一談,察哈爾省的生長齊灝就在一旁聽著,並沒有太多話。
東北新政之時,東北發展就是學美國和德國,皇帝自東北入主天下之後,如今所推動的帝國新政,或者是神武新政實際上就是東北新政的延續。
關於神武新政,宋彪在戰略方向上簡單的做了一個定義,那就是“靈活多變學美國”,完全學美國是不可能的,中美之間相似的地方很多,不同的地方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靈活多變,繼續借鑒德法英日等國。
這幾年間,派往美國和德法英日等國的考察團很多,省長一級基本都安排過一次赴歐美的考察,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采取強勢的新政問責製度,一切目標都是以學歐美為主,以此強行推動中國向前發展。
身為察哈爾省的省長,齊灝的工作壓力相比其他各省要輕鬆一些,因為察哈爾省的農業和工業發展都是圍繞牧業運轉,而牧業正是他的強項,但他最大的壓力是要承擔著整個北四省的未來,以及安撫蒙民和巧妙增加漢民數量的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即便英德兩國都預期會爆發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的規模卻缺乏足夠的預估,雙方更相信是一場類似於16世紀無敵艦隊戰役,一戰決定雙方在海洋上的霸權,但德國已經預感到難以戰勝英國的海軍,在1914年就減少了海軍的造艦費用,將更多的經費轉移到陸軍,希望通過速勝擊潰法國。
德國的這一戰略實際上正將整個世界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是德國自身缺乏這樣的認識。
旁觀者清。
遠在東亞的華皇對此有著異常清晰的判斷,所以,在1912至1914年的全世界範圍內,中**工產業的產能規模擴張和技術提升幅度是最為激烈的,從帝國宣告建國至1914年的3月份,整個中**工產業和關聯的上下遊產業投資總規模高達5300萬英鎊,通過從英法美德等國不斷引入設備、技術,中國各種型號的火藥、**總產量也激增至年產33萬噸的規模,僅次於德法兩國,甚至高於英美。
除了本土市場的需求外,各國積極備戰的態勢和第二次巴爾幹戰役也為遠東武器總公司的**提供了廣闊的外部市場。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皇宋彪在1914年2月中旬前往東三省視察,而他此行的目標就是要確認中國在戰前的工業準備狀態。
此時從北京前往東三省有三條鐵路線,第一條是京奉鐵路。在奉天府改為沈陽府後,這一鐵路也改為京沈鐵路;第二條京興鐵路,這條鐵路從北京經承德、阜州抵達興安盟,再以興安盟為中轉點可抵達唿倫貝爾、齊齊哈爾、哈爾濱和長春,經阜州中轉則可抵達沈陽;第三條鐵路是京張鐵路的延續,隨著張家口改稱宣州後,此條鐵路也改稱京宣鐵路。而宣州是中國鐵路係統中最為重要的中轉點之一,從宣州向北經鐵路聯通錫林郭勒盟,經錫林郭勒聯通赤峰。再進入錦州,等錫庫鐵路貫通,即可直達外蒙古的庫倫。從宣州向西則一路經唿倫浩特、包克圖,最西側可以抵達巴彥卓爾,兩年後,這條鐵路將進一步修通至銀川,自銀川再聯通蘭州,從宣州向南則一路進入太原,從太原又可分別抵達運城、晉城,此後將直接連通洛陽。
宣州鐵路中心的重要性就在於將中國廣闊的原材料基地和東三省工業中心聯係起來,在軍工業上,宣州聯係著國內目前已經開發的六個大型鹽湖和芒硝礦原料基地。每年經此不僅向國內供應芒硝兩百餘萬噸,還大規模的向國外出口提純芒硝。
宋彪此次巡查東三省工業就是走宣州線,繞道錫林郭勒經赤峰、遼西府進入阜州,再從阜州轉道至興安盟,兜一大圈才會抵達沈陽、遼陽等地。
控製內外蒙之後。中央內閣政府將北方分設為察哈爾、庫倫、烏裏雅蘇台、阿爾泰、唐努烏梁海四個省,統稱北四省,在中華帝國的行政劃分上屬於中北地區,和湖廣、兩廣組成的中南地區相對應,其中控製最為緊密就是察哈爾省,也是北四省的龍頭和治理中心。
中國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草原帝國。
縱觀世界。有哪一個國家的草原和牧場比中國更大?
從帝國成立之初,自東三省時代繼承的大牧業思維就很自然的延續到新的帝國內閣政府中,用兩個騎兵師平定外蒙的規模叛亂後,帝國乘機繼續實施前朝的“改土歸流”政策,對察哈爾、阿爾泰兩個省先行實施省級轄區治理,首先建立完善的省、府兩級治理,地方陸續改旗設縣,進一步委派縣長。
改土歸流不足之處直接采用軍管,通過設立軍牧局等同府一級管轄,錫林郭勒盟此時就已經改設軍牧局,正在成為察哈爾省畜牧業中心基地和更為規模的軍馬培育基地。
錫林郭勒大草原號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草原。
乘坐專列抵達錫林郭勒盟,宋彪所看到的是一座草原中的新城市,沿路還有一種在這個時代裏顯得異常科幻色彩的發電風車,這是東北電力研究院開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設備,雖然功率,但在錫林郭勒盟一帶廣為分布了數千座,目前在整個世界的唯一采購方就是錫林郭勒軍牧局。
錫林郭勒城的規模並不大,此時勉強能算是中國第一代建築設計師的陸榮貴親自負責城市的規劃建設,基本參照了俄國人在建設大連時的那種廣場城市的規劃思維,新城雖然,功能卻很齊備,並在外圍建立一圈防沙林。
在中央內閣的規劃中,察哈爾省在未來三十年要逐步發展出四個較大規模的工業城市,分別是包克圖、唿和浩特、錫林郭勒和唿倫貝爾,特別是錫林郭勒和唿倫貝爾,這兩個都要圍繞畜牧業建立北四省的乳業、皮革、毛紡、油脂工業龍頭。
城市的發展,漢族人口才能快速遞增和擴大,從人口比例上占據北四省的多數,這才能對北四省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
這一時期,中央政府已經發布了《北四省禁墾令》和《牧業保護法》,嚴禁在北四省違規開墾,一切發展都以牧業為中心,在機械化種植規模無法擴大,以及難以擴大的情況下,牧業對於中國農業的提升將起著至關重要的做用,每年要保證一百萬挽馬的培育數量,銷售到華北、中原,有效補充各地耕牛數目的不足,並且有利於鄉鎮之間的交通輸運。
一切都是為擴大戰爭潛力而服務的話,牧業對於帝國陸軍的價值也遠高於農業,兩百萬部隊光是軍靴、呢料軍裝、毛毯、帳篷的消耗都很驚人。靠傳統種植業是撐不住的。
此時的錫林郭勒城就是幾年前的興安盟,正在興建新城市,擴大工業土地和工廠數量,從興安盟、唿倫貝爾、遼西軍牧局大量引入新的牧種,條件合適的草原地區改設為人工牧場,作為天然牧場的補充,從東三省進口飼料、化肥。本地修建防沙灌溉措施。
錫林郭勒軍牧局對於維持整個察哈爾和北四省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錫林郭勒乘坐鐵路繼續北上就是外蒙庫倫,原先在陸軍部軍墾總局擔任副局長的齊灝從準將軍銜退役。被內閣政府委任為察哈爾省長,身為陸軍係統最好的畜牧業專家,他自然是察哈爾省長一職的最佳人選。
宋彪此番在錫林郭勒視察由農業大臣王永江和畜牧產業局的局長譚濟伍陪同。齊灝也先行一步抵達宣州府接駕,和王永江一起陪同宋彪視察錫林郭勒。
宋彪的心思顯然還是在軍事上,下了火車,在錫林郭勒的幾家皮革廠、奶粉廠和毛紡廠視察之後,立刻就乘馬一起前往錫林水庫西側的軍牧局育馬所視察。
因為是一隻走捷徑,此時的遼西馬經過十年的培育已是基本成型。
宋彪從城區離開時就特意騎乘了一匹黑色遼西馬,體高大概是在1.55米左右,這也是遼西馬最基準點數據,畢竟是中型挽乘兼用型軍馬,太高不適合。太低更不適合。
從城區到育馬所有十公裏的路程,宋彪等人一路疾馳也不過十二三分鍾左右的時間,而且馬步很穩健,走步很協調,即便是宋彪這樣久不騎馬的人也並無不適之處。
馬好不好。騎上去溜一圈就知道。
到了育馬所,宋彪很是高興的和陪同在身邊的齊灝稱讚道:“你這些年的工作很有意義啊,咱們以前大多都是靠頓河馬和蒙古馬擴充騎兵,頓河馬雖然不錯,但也有些缺點,而且是得從俄國買入。價格上肯定是不劃算的,蒙古馬雖然便宜,可缺點更多。現在好啦,十年努力,至少先解決了咱們的軍馬問題。”
齊灝笑嗬嗬的感歎道:“還是皇上聖明,高瞻遠矚,否則豈有今日呢?”
宋彪一提馬鞭,指著育馬所的大馬棚道:“走吧,去看看!”
錫林水庫的建設規模很大,也是國家農業水利工程在中央一五計劃中的二十個重點工程之一,去年底剛完工,在這一帶保留著十多個育馬站,本地培育著一萬餘匹遼西馬。
因為錫林郭勒草原擁有本土的優良馬種錫林郭勒馬,在馬場的搶點上,遼西馬暫時也要為錫林郭勒馬讓步,畢竟遼西馬在遼西、唿倫貝爾、興安盟三大軍牧局都擁有更為龐大的馬場,所以在整個錫林郭勒軍牧局,遼西馬培育站總計保留了種馬群也不超過四萬匹。
中國馬種業十年耕耘,時間雖然不算長,但兩個主要培育的新馬種遼西馬和東北挽馬都已經成型。一路走過去,看著馬場分開圈養的數千匹遼西馬,宋彪的心情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齊灝借著這個機會和宋彪介紹道:“皇上,遼西馬目前已經擁有比較穩定的六十萬匹馬群,按照現階段的預估,大約在1915年之後,每年就能向陸軍供應成年軍馬五萬匹,1920年之後,馬群規模大致能擴大到兩百萬的規模,每年可新供應的軍馬就能達到二十萬匹規模,並且開始向民用馬的方向擴大。從我們現在的觀察來看,遼西馬在蒙古高原和遠東、寧夏、華北都擁有極好的適應能力。去年乘著設置西康省,軍部派了騎兵北上康定,其中大約一千多匹遼西馬,目前看來也是基本能夠適應西康省的環境。從這個情況來看,我認為遼西馬大致可以勝任在甘肅、寧夏和青海的作戰,特別是青海的情況特殊一些,頓河馬的適應能力已經略顯不足。隻是考慮以後繼續上高原,恐怕還是要專門配屬青海馬。”
宋彪微微點頭,他的計劃基本就是在一戰階段乘著俄國、英國對新疆、**、尼泊爾等地無力顧及的時候,將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轄覆蓋到**,勢力範圍則擴大到西亞。想要做到這一點,雄踞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的馬家軍就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所以隻要一戰開打,中央就要盡快的突然出兵鏟除馬家軍,動作越快越好,否則,中央也沒有必要如此搶速度的將鐵路修通至天水和巴彥卓爾,馬家軍當然也知道中央的鐵路一到。他們必亡的道理,一方麵積極向華皇表忠心,另一方麵又嚴禁鐵路公司到西北進一步的勘探地形。瘋狂阻止鐵路的西進。
馬家軍並不能理解帝國的雄心,而且,他們的自身利益早已威脅到帝國控製**、新疆。長此以往,中國的疆域就可能被英俄瓜分掉**、新疆。
馬家的這些人,身上流著漢人的血,幹的卻都是損害國家利益的畜生事,隻為了一己私利,可要到底,他們也都是當年左宗棠留下來的後患。
在參觀了錫林郭勒的牧業工廠和育馬所後,宋彪晚上就在軍牧局這邊住下來,遵照他的意願,軍牧局也沒敢特別安排。隻是準備了一個有火炕的房間給他。
漢人到北四省生活必然要麵臨生活上的很多不習慣,特別是早晚溫差太大的問題,冬季更是冷的讓人難受,暖炕肯定是必備的東西,隻是和東北不同。這裏的暖炕一般是用煤炭和馬糞,三斤煤和七斤馬糞就能保證一晚上的供熱條件。
外麵還是天寒地凍,宋彪就坐在房間裏的大炕上,將王永江、齊灝和畜牧產業局的譚濟伍三個人都喊過來,坐在炕上剝著花生喝米酒,一起談著中國畜牧業的未來和發展之路。
譚濟伍去年剛從美國和英國考察牧業迴來。想法很多,此時也就是他談的最多,宋彪和王永江就坐在旁邊聽著。
歐美國家,越是實力強大,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就會高,美國的比例大約是55%,英國則高達70%,所以英國當年搞工業革命的時候還有圈地運動,其實在整個歐洲都有圈地運動的爆發,德國、俄國、丹麥的圈地運動在19世紀才真正達到**,而捷克的圈地運動則是在這幾年才開始發展起來。
隨著中國毛紡業的發展,特別是東三省毛紡業和紡織業的急劇發展,在這一時期,中國也開始進入圈地潮,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北四省禁墾令》和《牧業保護法》的推出,嚴禁北四省改牧為耕,原有已經開墾的耕地大部分重新恢複為人工牧場,少量保留耕地也隻能種植和牧業有關的糧食作物。
包括像養蠶業,這也是畜牧業的一部分,同樣是在《牧業保護法》的範圍內,但為了同時保證江南的糧食產量,對桑樹品種也在進行改良,以尋求在山地和丘陵地帶的種植為主,也就是所謂林桑和湖桑的區別,生絲業隨之繼續向浙江推進。
對此,中央內閣政府也促進國會通過了《林業保護法》,加強江浙閩徽贛湘粵桂黔等省和東三省的林業發展,以追尋果林、木材、茶樹和藥材開發為主。
所有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工業而服務,實際上也是一種新圈地運動。
工業對於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中國紡織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對於羊毛、羊絨、棉花、生絲、亞麻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在華北、魯、豫、蘇北和東三省的遼東灣地區,農業部一直在積極推廣新棉種,推廣新的工藝和化肥,改善水利條件,不斷增加棉花供應總量。
榨油工業對大豆、油菜的需求,砂糖工業對甜菜、甘蔗的追求,釀酒工業對高粱、葡萄的追求,食品工業對麵粉的追求,飼料工業對玉米、豆粨的追求,要想避免經濟作物發展過程中對糧食產量的削弱,防止糧食價格的增長,那就隻能在糧食耕地不斷減少的同時,不斷推進水利、化肥和新耕種技術的發展。
這也是中央大規模借債發展水利的原因,必須增加水利,推廣化肥和新技術,推廣馬耕、牛耕和機械耕種的範圍,隻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糧食畝產的增加,才能進一步保證工業對經濟作物的龐大需求。
隨著東三省、上海、武漢等地的化肥工廠大規模興建,不惜代價從德國引入氨化工。中國的化肥總產量已經達到了130萬噸。
不管名義上如何變化,背後都是圈地運動現象,其實都是為了工業服務。
聽著譚濟伍在這裏講述他所認識的中美牧業差距,宋彪慢悠悠的剝著花生,默默的傾聽著,王永江顯得很沉默。
等譚濟伍的差不多了,王永江才和宋彪道:“皇上。帝國這幾年在農業發展上下的功夫不可謂不大,隻是和美國相比,咱們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政策局前段時間從美國和法國考察調研迴來。同我美國目前的人均糧食是1232公斤,咱們隻有230公斤,我聽了之後隻有唏噓感歎的份。特別是美國的農業機械的運用,目前大概是120億馬力的總量,平均每人133馬力,這裏麵還不包含牲畜馬力,咱們就算加上牲畜,人均也不超過3個馬力,這裏麵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我和政策局的金鼎勳他是給我找麻煩,這些數據一出來,咱們農業部這幾年埋頭苦幹下來。等於是什麽都沒幹,千裏路遙遙,不知何年才能走完啊。”
宋彪倒是不著急,道:“慢慢來吧,你是農業大臣。身負重任。從北京出來之前,我和唐總理到內閣的事,我現在就是幾個內閣大臣最重要,農業、財政、工業、交通、水利。你們農業部是當之無愧的帝國第一內閣部,任務艱巨,咱們能挑選出來的一流人才都給你派了過去。你們農業部的外國專家局聘請的外籍顧問甚至不比工業部和國土資源部少。其實,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正因為我們和美國的差距大,現在又盯著美國學習,他們怎麽幹,我們就怎麽幹,他們有什麽法律,我們就頒布什麽法律,隻要我們繼續堅持學下去,我們的發展也會是更快的,我們進步的空間更大。”
譚濟伍則道:“現在也就東三省能有資格和美國工農業比拚,條件好啊,按照東三省目前的發展速度,預計十年後就能是美國的工農業水平,到了那時候,咱們中國可就算是走上複興的第一個台階。”
宋彪道:“話是這麽,可關內關外差距太大也不行。咱們當初製定《耕地保護法案》,目標是希望控製土地兼並,確保每家每戶都有一部分田地,所以各省都有權製定一個增產稅上限,每戶持有的土地超過一定畝數就開始增收增產稅,關內一般都是在六十畝地的上限,東三省最低得十坰地,也就是150畝,話迴來,東三省每家持有十坰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往年,你在東三省有一百坰地都不好意思自稱地主。咱們的情況特殊,農業人口太多,耕地麵積平均值低,所以就隻能這麽辦,盡可能讓每戶的土地都相對更為平均,逐步取締大地主階層,讓農業累積資本向著工業流動,遏製土地兼並。現在迴過頭一看,關內關外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的差距都在急速的擴大化,對於內閣而言,這樣的情況是不好的,東三省要繼續加速發展,同樣的,關內也要抓緊時間追趕。”
王永江和譚濟伍聽著這話都沒有什麽,起來容易,不過是上下嘴唇這麽一碰,實際辦起來可是太難了。
為了遏製土地兼並和土地的相對均化,農業部已經借債成立了中國農業銀行,在全國興辦農村信貸所,像戶農業發放貸款,幫助農戶逐步從大地主階層中迴購土地。
總的來,中國經濟想要發展,工業想要擴張,農業就必須先發展起來,隻是中國農業的發展又是最艱難的,也是空間極大的,既困難,又有希望。
宋彪不是總理,他對這方麵考慮的並不是特別多,此時和王永江、譚濟伍也隻是隨意的談一談,察哈爾省的生長齊灝就在一旁聽著,並沒有太多話。
東北新政之時,東北發展就是學美國和德國,皇帝自東北入主天下之後,如今所推動的帝國新政,或者是神武新政實際上就是東北新政的延續。
關於神武新政,宋彪在戰略方向上簡單的做了一個定義,那就是“靈活多變學美國”,完全學美國是不可能的,中美之間相似的地方很多,不同的地方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靈活多變,繼續借鑒德法英日等國。
這幾年間,派往美國和德法英日等國的考察團很多,省長一級基本都安排過一次赴歐美的考察,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采取強勢的新政問責製度,一切目標都是以學歐美為主,以此強行推動中國向前發展。
身為察哈爾省的省長,齊灝的工作壓力相比其他各省要輕鬆一些,因為察哈爾省的農業和工業發展都是圍繞牧業運轉,而牧業正是他的強項,但他最大的壓力是要承擔著整個北四省的未來,以及安撫蒙民和巧妙增加漢民數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