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加把勁兒!”
“快點!”
天津衛城,定南門一帶,道道喝喊聲不絕,數不清的人群散布各處,或清淤,或挖泥,或運土,或搬石……在這片廣袤的地域,忙碌成為了主旋律,沒有人敢偷懶,昔日破敗的城牆,而今已初換新顏。
“張頭兒,您說我等有希望嗎?”
在一處草棚裏,剛巡察完城牆營建的管事李達,端起黑陶碗,倒了些放涼的茶水,轉身朝一中年走去,“我可是聽說了,這批調往工坊的名額還不少,頭幾批沒有咱的事,那也沒啥好說的,誰叫咱城牆整飭進度最慢呢,不過現在天津衛城的城牆,也算是初具規模了,這輪也該輪到咱了吧。”
“誰知道呢。”
張武輕歎一聲,接過李達遞來的黑陶碗,“誰不想調去工坊啊,在這累死累活的,一點油水都沒有,是可以吃飽不假,但是卻沒有任何前途,我可聽說了,進咱天津官營工坊的,就齊三你還記得吧?”
“記得。”
李達忙點點頭道。
“這小子現在發達了。”
張武麵露唏噓道。
“怎麽說?”
李達問道:“我記得他小子,先前營建城牆,後來三角澱築堤缺人,這小子就被選去了,早先逢人就吹噓,在營州中屯衛時偷聽過兩年私塾,識得不少大字。”
“哎,就是因為人家識得不少大字。”
張武卻道:“在三角澱挖泥築堤時,也玩命了幹,你猜怎麽找?恰好碰到咱兵憲去巡視了,這小子恰好叫兵憲瞧見,兵憲問他啊,對以工代賑有啥想法沒?”
“嗯。”
李達點點頭道。
“你猜這小子咋說?”
張武說道。
“咋說的?”
李達好奇道。
“這小子來句,以工代賑好啊,可以靠力氣填飽肚子,這就是惠政啊。”
張武嘴角微揚道:“這要是擱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啊,幹的好的,還能被選進官營諸坊做工,誰要是不玩命幹,那都對不起祖宗。”
李達心生唏噓。
張武繼續道:“現在齊三這小子,靠著先前積攢的工分,被選進了天津第一冶煉廠做工,聽說還做了學徒呢,每月發銀1兩,發糧票3鬥,直娘賊的,聽聽就讓人覺得眼紅啊。”
作為名下沒有土地的群體,張武、李達這些人,並非是天津本地人,而是來自於各地的流民、逃戶,甚至還有不少,是來自遼地逃難進關的遼民。
天津三衛在沒有大規模興工前,他們過得日子很淒慘,常常是挨餓受凍,吃不飽飯再尋常不過。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項項大工在天津兵備道的主持下,開始逐步形成穩定秩序,這些人的境遇發生了改變。
萬事開頭難。
陳奇瑜這位天津兵備道兵憲,過去承受的壓力很大,麵臨的挑戰很多,為了穩定住治下秩序,使得天津三衛煥然一新,結合天子提出的章程與設想,陳奇瑜將天津三衛變成一個大工地。
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聚攏起治下的破產群體,將他們安置到各處大工勞作,整飭城牆,修築水利,重整馳道,修建港口,建造諸坊,這期間除了管飽肚子外,還采取工分考核的方式,以激勵這批破產群體的積極性。
凡是其中表現優異者,將定期篩選出工分最多者,將他們分流安排進各領域產業,繼而成為能靠勞作賺錢的脫產群體。
別看說起來很容易,上嘴皮碰碰下嘴皮,但現實做起來卻很難,期間遇到很多問題,不少都是陳奇瑜親力親為。
畢竟秩序的梳理和明確,必然會伴隨著磕碰,想要掌握絕對的主導優勢,就要有相應的威懾才行!
“城牆營建要加快進度了。”
說來也巧,也是在定南門一帶,忙完手頭差事的陳奇瑜,領著一幫人便來巡視,在一處土坡上。
“按著先前所定的構想,天津衛城隻是核心區域,待到城牆主體全麵竣工後,要重新修建大橋。”
看著忙碌的人群,陳奇瑜表情嚴肅道:“等到那批冶煉、鍛造、鐵器、火磚、琉璃、紡織等官營諸坊竣工,咱天津地界的人口,不知要增加多少呢,何況十三行在天津落腳,據本官所知也要建工坊,甚至還要籌建數處造船廠,等到那個時候啊,咱天津不知要增加多少人口呢。
所以事情要想到前麵,緊挨著天津衛城外的這片土地,要盡快完成丈量才行,今後要作為擴建所需,?們規劃署的人,從快擬定一個草案,切記,本官講的這些是機密,誰要是敢泄露出去,規劃署全體連坐嚴懲!!”
“喏!”
隨同的新設規劃署諸官吏,一個個忙作揖應道。
今後的津門將會變成什麽樣啊。
講完這些的陳奇瑜,看著眼前忙碌的場景,不知為何,心底生出感慨與唏噓,這讓他想起最初接到中旨時,那時天津還要幫著遼前輸送,看到天子為天津謀劃的路,陳奇瑜除了震驚沒有別的。
以開海通商為側重,積極發展工商業,這在陳奇瑜看來太過新奇,畢竟大明的國策乃重農抑商,天津真要這樣做的話,今後不知要出多少事端。
不過朱由校頒布的中旨,無疑也打動了陳奇瑜,就一句話,讓破產者亦能靠勞作,賺取養家糊口之銀,則為天下萬民,探索一條全新的福祉。
就是這句話,讓陳奇瑜下定決心去幹。
但是這一路走下來,不容易,而最讓陳奇瑜頭疼的,莫過於隨著脫產群體的增多,而糧食卻成了最大挑戰,畢竟天津的人口,每天都在增長,就因為這一件事,讓陳奇瑜不知想了多少辦法。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迴想起這些的陳奇瑜,望著前方的城牆,囔囔自語道:“陛下,希望您為天津選的這條路,真的能為津門帶來改變,能為天下萬民謀得福祉吧,這條路走下來真是太不易了。”
沒有人知道選擇這條路後,陳奇瑜背負了多大壓力,更不會有人知曉,因為選擇幹這件事,陳奇瑜要扛起多重的擔子……
“快點!”
天津衛城,定南門一帶,道道喝喊聲不絕,數不清的人群散布各處,或清淤,或挖泥,或運土,或搬石……在這片廣袤的地域,忙碌成為了主旋律,沒有人敢偷懶,昔日破敗的城牆,而今已初換新顏。
“張頭兒,您說我等有希望嗎?”
在一處草棚裏,剛巡察完城牆營建的管事李達,端起黑陶碗,倒了些放涼的茶水,轉身朝一中年走去,“我可是聽說了,這批調往工坊的名額還不少,頭幾批沒有咱的事,那也沒啥好說的,誰叫咱城牆整飭進度最慢呢,不過現在天津衛城的城牆,也算是初具規模了,這輪也該輪到咱了吧。”
“誰知道呢。”
張武輕歎一聲,接過李達遞來的黑陶碗,“誰不想調去工坊啊,在這累死累活的,一點油水都沒有,是可以吃飽不假,但是卻沒有任何前途,我可聽說了,進咱天津官營工坊的,就齊三你還記得吧?”
“記得。”
李達忙點點頭道。
“這小子現在發達了。”
張武麵露唏噓道。
“怎麽說?”
李達問道:“我記得他小子,先前營建城牆,後來三角澱築堤缺人,這小子就被選去了,早先逢人就吹噓,在營州中屯衛時偷聽過兩年私塾,識得不少大字。”
“哎,就是因為人家識得不少大字。”
張武卻道:“在三角澱挖泥築堤時,也玩命了幹,你猜怎麽找?恰好碰到咱兵憲去巡視了,這小子恰好叫兵憲瞧見,兵憲問他啊,對以工代賑有啥想法沒?”
“嗯。”
李達點點頭道。
“你猜這小子咋說?”
張武說道。
“咋說的?”
李達好奇道。
“這小子來句,以工代賑好啊,可以靠力氣填飽肚子,這就是惠政啊。”
張武嘴角微揚道:“這要是擱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啊,幹的好的,還能被選進官營諸坊做工,誰要是不玩命幹,那都對不起祖宗。”
李達心生唏噓。
張武繼續道:“現在齊三這小子,靠著先前積攢的工分,被選進了天津第一冶煉廠做工,聽說還做了學徒呢,每月發銀1兩,發糧票3鬥,直娘賊的,聽聽就讓人覺得眼紅啊。”
作為名下沒有土地的群體,張武、李達這些人,並非是天津本地人,而是來自於各地的流民、逃戶,甚至還有不少,是來自遼地逃難進關的遼民。
天津三衛在沒有大規模興工前,他們過得日子很淒慘,常常是挨餓受凍,吃不飽飯再尋常不過。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項項大工在天津兵備道的主持下,開始逐步形成穩定秩序,這些人的境遇發生了改變。
萬事開頭難。
陳奇瑜這位天津兵備道兵憲,過去承受的壓力很大,麵臨的挑戰很多,為了穩定住治下秩序,使得天津三衛煥然一新,結合天子提出的章程與設想,陳奇瑜將天津三衛變成一個大工地。
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聚攏起治下的破產群體,將他們安置到各處大工勞作,整飭城牆,修築水利,重整馳道,修建港口,建造諸坊,這期間除了管飽肚子外,還采取工分考核的方式,以激勵這批破產群體的積極性。
凡是其中表現優異者,將定期篩選出工分最多者,將他們分流安排進各領域產業,繼而成為能靠勞作賺錢的脫產群體。
別看說起來很容易,上嘴皮碰碰下嘴皮,但現實做起來卻很難,期間遇到很多問題,不少都是陳奇瑜親力親為。
畢竟秩序的梳理和明確,必然會伴隨著磕碰,想要掌握絕對的主導優勢,就要有相應的威懾才行!
“城牆營建要加快進度了。”
說來也巧,也是在定南門一帶,忙完手頭差事的陳奇瑜,領著一幫人便來巡視,在一處土坡上。
“按著先前所定的構想,天津衛城隻是核心區域,待到城牆主體全麵竣工後,要重新修建大橋。”
看著忙碌的人群,陳奇瑜表情嚴肅道:“等到那批冶煉、鍛造、鐵器、火磚、琉璃、紡織等官營諸坊竣工,咱天津地界的人口,不知要增加多少呢,何況十三行在天津落腳,據本官所知也要建工坊,甚至還要籌建數處造船廠,等到那個時候啊,咱天津不知要增加多少人口呢。
所以事情要想到前麵,緊挨著天津衛城外的這片土地,要盡快完成丈量才行,今後要作為擴建所需,?們規劃署的人,從快擬定一個草案,切記,本官講的這些是機密,誰要是敢泄露出去,規劃署全體連坐嚴懲!!”
“喏!”
隨同的新設規劃署諸官吏,一個個忙作揖應道。
今後的津門將會變成什麽樣啊。
講完這些的陳奇瑜,看著眼前忙碌的場景,不知為何,心底生出感慨與唏噓,這讓他想起最初接到中旨時,那時天津還要幫著遼前輸送,看到天子為天津謀劃的路,陳奇瑜除了震驚沒有別的。
以開海通商為側重,積極發展工商業,這在陳奇瑜看來太過新奇,畢竟大明的國策乃重農抑商,天津真要這樣做的話,今後不知要出多少事端。
不過朱由校頒布的中旨,無疑也打動了陳奇瑜,就一句話,讓破產者亦能靠勞作,賺取養家糊口之銀,則為天下萬民,探索一條全新的福祉。
就是這句話,讓陳奇瑜下定決心去幹。
但是這一路走下來,不容易,而最讓陳奇瑜頭疼的,莫過於隨著脫產群體的增多,而糧食卻成了最大挑戰,畢竟天津的人口,每天都在增長,就因為這一件事,讓陳奇瑜不知想了多少辦法。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迴想起這些的陳奇瑜,望著前方的城牆,囔囔自語道:“陛下,希望您為天津選的這條路,真的能為津門帶來改變,能為天下萬民謀得福祉吧,這條路走下來真是太不易了。”
沒有人知道選擇這條路後,陳奇瑜背負了多大壓力,更不會有人知曉,因為選擇幹這件事,陳奇瑜要扛起多重的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