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際的雨水,少了春日的纏綿,多了些冷肅,鋪撒在偌大的皇宮上空,讓本就空曠寂靜的這一方天地,顯得愈發蕭索而冰冷起來。
禦書房內楚恆早早就叫人燒了地龍,因而饒是外間空氣如何濕冷,這禦書房裏依舊溫暖如春,楚恆穿著一身單衣,麵無表情的批著奏折,朱公公眼觀鼻鼻觀心的侯在一旁。
魏學誠跪在案前,因為已經入冬,所以他穿了厚的朝服,如今在這如春的屋舍裏,他被熱的滿頭大汗已經擦了好幾次,但皇上依舊在批奏折,一直沒有要停的意思,所以他隻能小範圍的動一動已經跪的發麻的腿。
說起來,他心裏其實既有些疑惑,又有些鬱悶的,今日他不過來問一問皇上之後進宮的那些女子,該如何冊封,就被皇上一句‘這種事情不該是禮部擬定的嗎?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禮部是做什麽吃的?’給打到地上一跪就是一個多時辰。
魏學誠心裏那叫一個苦。
“魏大人想的怎麽樣了?”兩個時辰後,楚恆批完了一部分奏折,打算歇息一陣。
“還請、請皇上提點臣下……”這冊封妃子的事情,他一個臣子哪裏能夠做主?皇上這不是在為難他嗎?
“魏大人要是不清楚的話,不妨去問問丞相的意思。”楚恆看了魏學誠一陣,最後平平淡淡的給他提點了一句。
“謝皇上提點”魏學誠拜倒道謝。
“下去吧”楚恆揮了揮手手,讓他離開。
“下官告退”魏學誠得令,也顧不上已經跪麻的雙腿,踉蹌起身,連忙退了出去。
朱公公將他送到門口,迴來的時候就隻見楚恆冷冷的盯著門口,目光所及帶著些許的期盼與冷寂,遠的讓人心寒。
宣六個女子進宮的旨意已經傳出去有兩天的時間了,這兩日的時間,隻除了皇上,這宮中,朝堂上,乃至於整個京城都籠罩著一種莫名的興奮與喜悅。
按理說,丞相就算是在京郊別苑,這兩日已過,也該收到這消息了才對,可是為何收到了消息,卻一點反應也沒有?
楚恆也在想,甄玉卿為何一點反應也沒有呢?他不是從小就教導自己‘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嗎,可現在自己很顯然違背了他的教導,若是往昔,他早就跑來與自己理論了,但現在……
他還在責怪自己殺了那個小鬼嗎?
如此想著,楚恆的眸色禁不住沉了沉,分明是那小鬼該死!他們都該死!
暴虐如狂風肆意席卷著楚恆的理智,但在這一片狂亂之中,他的理智又以極其強大的姿勢重整起來,很快便壓下那讓自己抓狂的思緒。
責怪又如何?失望又如何?
他是天子,上天認定之人,掌握蒼生命運之人,沒有人可以違背他!包括甄玉卿!
……
出了皇宮,魏學誠隻迴家換了一身衣裳就乘車匆匆往城外而去,這大半年的時間,丞相對朝中的事情,一直不聞不問,他們也不好意思去打攪他。但現在皇上要納妃了,他作為大晉丞相,總沒有還不露麵的道理。而皇上今日的這番話,大體就是有意讓他去請丞相。
隻是前日裏,他已經叫人給丞相送了封信過去,但一直都沒有迴音,當然之前他給丞相送去的信也一直沒收到迴信,但此次不同以往,皇上選了六個女子,而這些女子的背後,沒一個是家世簡單的。
對此魏學誠心頭莫名的有些發慌,但他又說不出到底哪裏不對,而他又在慌些什麽。
沈家、王家,一個是手握重兵的將軍世家,一個是兵部的高層;周家和莊家,一個湖州太守,手握大晉糧倉命脈,一個商賈莊家,霸守天下經濟樞紐;閔家和韓家,一個是大晉新興貴族一個是老舊貴族。
魏學誠不敢想皇上為什麽會選這些人,又或者他不敢想的是,皇上選擇這些人,其實是看中了她們身後的家世。
明明丞相已經將權柄全權交到了皇上手上,皇上大可放心沿用丞相的政策治理大晉,可現在,皇上這樣不遺餘力的培植自己的力量,又是為了什麽呢?
這些年丞相殫精竭慮的為大晉付出,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這般百廢待興的局麵,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去發展,朝堂上各番勢力也都達到了一種互相製約的平衡。
但現在,皇上納妃,納的都還是這樣一些身世不俗的女子,朝堂的平衡,瞬間被打破,再迅速重組,達到另一種全新的平衡,隻是在這全新的平衡裏,並不包含丞相以及他們這些尋常與丞相走的近的人。
隻是讓魏學誠沒想到的是,就算到了丞相別苑,他也依舊沒能見到甄玉卿,不過在送他離開的時候,有小廝給他傳話,“丞相說,讓大人一切遵照初心與禮製,凡事不必太過執著。”
魏學誠聽了小廝的話,在別苑門口沉思半晌,最後平靜的離開了別苑。
甄相曾問過自己為官的原因,那時候自己的迴答是,人生一世,不能籍籍無名,他不期能夠名垂青史流芳千古,但至少也要有人知道,他曾來過這世間,而這世間也因為他的存在,曾發生過哪怕一丁點的改變。
這便是他的初心。
而他本著自己的初心,在甄相的提點下,理出了一套已然施行的適用於大晉,且小見成效的禮製來,這套禮製囊括範圍廣泛,大到帝王登基封禪駕崩,小到王公大臣生子納妾,都有其相應的禮製。
而今皇上突然納妃,既無正式誥命與封賞,也沒有特意點明或承諾,那他作為禮部尚書,按照國治禮製來,定然是不會有錯。
今日,卻是他唐突了,因著皇上的做法,自己亂了陣腳,現在想想,倒也不是皇上為難於他,而是他失了尋常心,實在不應該。
另一邊,得知魏學誠已經離開,若春將手中黑子輕輕落於棋盤上,安靜的屋內傳出極輕的一點聲響,隨後他又撚起一粒白子,思索片刻落子,與此同時屋外傳來小廝的詢問:
“丞相,要用晚膳了嗎?”
禦書房內楚恆早早就叫人燒了地龍,因而饒是外間空氣如何濕冷,這禦書房裏依舊溫暖如春,楚恆穿著一身單衣,麵無表情的批著奏折,朱公公眼觀鼻鼻觀心的侯在一旁。
魏學誠跪在案前,因為已經入冬,所以他穿了厚的朝服,如今在這如春的屋舍裏,他被熱的滿頭大汗已經擦了好幾次,但皇上依舊在批奏折,一直沒有要停的意思,所以他隻能小範圍的動一動已經跪的發麻的腿。
說起來,他心裏其實既有些疑惑,又有些鬱悶的,今日他不過來問一問皇上之後進宮的那些女子,該如何冊封,就被皇上一句‘這種事情不該是禮部擬定的嗎?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禮部是做什麽吃的?’給打到地上一跪就是一個多時辰。
魏學誠心裏那叫一個苦。
“魏大人想的怎麽樣了?”兩個時辰後,楚恆批完了一部分奏折,打算歇息一陣。
“還請、請皇上提點臣下……”這冊封妃子的事情,他一個臣子哪裏能夠做主?皇上這不是在為難他嗎?
“魏大人要是不清楚的話,不妨去問問丞相的意思。”楚恆看了魏學誠一陣,最後平平淡淡的給他提點了一句。
“謝皇上提點”魏學誠拜倒道謝。
“下去吧”楚恆揮了揮手手,讓他離開。
“下官告退”魏學誠得令,也顧不上已經跪麻的雙腿,踉蹌起身,連忙退了出去。
朱公公將他送到門口,迴來的時候就隻見楚恆冷冷的盯著門口,目光所及帶著些許的期盼與冷寂,遠的讓人心寒。
宣六個女子進宮的旨意已經傳出去有兩天的時間了,這兩日的時間,隻除了皇上,這宮中,朝堂上,乃至於整個京城都籠罩著一種莫名的興奮與喜悅。
按理說,丞相就算是在京郊別苑,這兩日已過,也該收到這消息了才對,可是為何收到了消息,卻一點反應也沒有?
楚恆也在想,甄玉卿為何一點反應也沒有呢?他不是從小就教導自己‘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嗎,可現在自己很顯然違背了他的教導,若是往昔,他早就跑來與自己理論了,但現在……
他還在責怪自己殺了那個小鬼嗎?
如此想著,楚恆的眸色禁不住沉了沉,分明是那小鬼該死!他們都該死!
暴虐如狂風肆意席卷著楚恆的理智,但在這一片狂亂之中,他的理智又以極其強大的姿勢重整起來,很快便壓下那讓自己抓狂的思緒。
責怪又如何?失望又如何?
他是天子,上天認定之人,掌握蒼生命運之人,沒有人可以違背他!包括甄玉卿!
……
出了皇宮,魏學誠隻迴家換了一身衣裳就乘車匆匆往城外而去,這大半年的時間,丞相對朝中的事情,一直不聞不問,他們也不好意思去打攪他。但現在皇上要納妃了,他作為大晉丞相,總沒有還不露麵的道理。而皇上今日的這番話,大體就是有意讓他去請丞相。
隻是前日裏,他已經叫人給丞相送了封信過去,但一直都沒有迴音,當然之前他給丞相送去的信也一直沒收到迴信,但此次不同以往,皇上選了六個女子,而這些女子的背後,沒一個是家世簡單的。
對此魏學誠心頭莫名的有些發慌,但他又說不出到底哪裏不對,而他又在慌些什麽。
沈家、王家,一個是手握重兵的將軍世家,一個是兵部的高層;周家和莊家,一個湖州太守,手握大晉糧倉命脈,一個商賈莊家,霸守天下經濟樞紐;閔家和韓家,一個是大晉新興貴族一個是老舊貴族。
魏學誠不敢想皇上為什麽會選這些人,又或者他不敢想的是,皇上選擇這些人,其實是看中了她們身後的家世。
明明丞相已經將權柄全權交到了皇上手上,皇上大可放心沿用丞相的政策治理大晉,可現在,皇上這樣不遺餘力的培植自己的力量,又是為了什麽呢?
這些年丞相殫精竭慮的為大晉付出,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這般百廢待興的局麵,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去發展,朝堂上各番勢力也都達到了一種互相製約的平衡。
但現在,皇上納妃,納的都還是這樣一些身世不俗的女子,朝堂的平衡,瞬間被打破,再迅速重組,達到另一種全新的平衡,隻是在這全新的平衡裏,並不包含丞相以及他們這些尋常與丞相走的近的人。
隻是讓魏學誠沒想到的是,就算到了丞相別苑,他也依舊沒能見到甄玉卿,不過在送他離開的時候,有小廝給他傳話,“丞相說,讓大人一切遵照初心與禮製,凡事不必太過執著。”
魏學誠聽了小廝的話,在別苑門口沉思半晌,最後平靜的離開了別苑。
甄相曾問過自己為官的原因,那時候自己的迴答是,人生一世,不能籍籍無名,他不期能夠名垂青史流芳千古,但至少也要有人知道,他曾來過這世間,而這世間也因為他的存在,曾發生過哪怕一丁點的改變。
這便是他的初心。
而他本著自己的初心,在甄相的提點下,理出了一套已然施行的適用於大晉,且小見成效的禮製來,這套禮製囊括範圍廣泛,大到帝王登基封禪駕崩,小到王公大臣生子納妾,都有其相應的禮製。
而今皇上突然納妃,既無正式誥命與封賞,也沒有特意點明或承諾,那他作為禮部尚書,按照國治禮製來,定然是不會有錯。
今日,卻是他唐突了,因著皇上的做法,自己亂了陣腳,現在想想,倒也不是皇上為難於他,而是他失了尋常心,實在不應該。
另一邊,得知魏學誠已經離開,若春將手中黑子輕輕落於棋盤上,安靜的屋內傳出極輕的一點聲響,隨後他又撚起一粒白子,思索片刻落子,與此同時屋外傳來小廝的詢問:
“丞相,要用晚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