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兵器上淬的毒是北漠大荒裏一種小毒蛇的牙毒,見血封喉,而他們牙齒裏毒囊裏的毒卻是西南一種名叫‘斷崖舌草’的奇毒,亦是沾之即卒,你猜他們用這兩種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毒藥,是想做什麽?”
甄玉卿睜開了她那雙昏昏欲睡的眼眸子,片刻的混沌後便是逐漸清明起來,唇角也帶上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略顯譏諷。
“北漠匈奴,西南蠻人,如今匈奴稱臣我大晉……”楚恆糾葛了眉頭,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這中間究竟有什麽聯係。
“蠻人野心勃勃想到中原分一杯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但奈何山川屏障相阻,他們又是地狹人稀,大概還未等他們將大軍開到中原地帶,路上就已經死傷過半了,所以你猜他們其實是怎麽想的?”
甄玉卿以提問的方式引導著楚恆去思考。
“與其費盡心力到中原來,還不如就近想想辦法……戎狄!”楚恆受甄玉卿啟發,逐漸冷靜下來思考個中緣由,繼而很快想到了近些年與蠻人擦摩不斷的戎狄部落。
戎狄夾在蠻人和大晉中間,國土不大,但勝在邊境有依山傍水的險境作屏障,所以才能在剽悍的蠻人和堪稱大國的大晉夾縫中生存下來,不過這些年大晉又是內亂,又是對抗匈奴,也沒力氣管戎狄,少了大晉這邊的壓力,隻偶爾對抗對抗蠻人那邊的騷擾,戎狄王倒也不至於活的水深火熱。
但近兩年來,隨著蠻人和戎狄之間的擦摩不斷白熱化,戎狄失了好些領地,年前戎狄派使者前來求助於大晉,但那時候正遇上沈家軍和匈奴的惡戰,所以甄玉卿婉言拒絕了戎狄的求助。
當然甄玉卿之所以拒絕戎狄的求助還有一個原因,當年她和楚恆二人逃命被迫躲入戎狄部落,巧的就遇上了冬獵的戎狄王一行,卻不想當時的戎狄王不僅沒有幫助他們,還怕因為他們的原因引來大晉的大軍,直接將她二人綁了送迴大晉。
大概那時候的他們也怕之後的楚恆會有榮登大寶的可能,所以將他們送迴大晉的半道上就‘疏於值守’讓他們再次‘逃跑’了,對此甄玉卿表示,既無恩情亦無仇怨,不過袖手旁觀而已,是以這次她也隻好袖手旁觀了。
也正是因為大晉的袖手旁觀,戎狄那一仗直接失去了西南近一半的領地,而今退縮在緊臨大晉的秦嶺附近,所以反抗蠻人無計可施,亦無法求得大晉的幫助,所以想要挑撥挑撥大晉和蠻人的關係,而方式方法也是簡單粗暴又直接,那就是:
除掉甄玉卿這個能夠稱之為大晉脊梁的砥柱性人物,大晉國君剛及十五歲的年齡,國內又是新舊貴族與平民勢力角逐的時候,待到甄玉卿一倒,整個大晉將不足為患,這不僅於戎狄而言是個除去臥榻之旁猛虎的大好時機,也是為整個天下除去一個稱霸強國的時機。
而此計若是得逞,大晉定然不會放過有嫌疑的蠻人部族和匈奴部族,屆時戎狄之危自是不費吹灰之力迎刃而解,而匈奴部族……大概那時候戎狄部落,或者整個天下,也是沒想到大晉竟然會連敗匈奴,奪迴舊城之後又生擒匈奴王子,繼而大獲全勝。
“不過彈丸之地而已,隻是如果戎狄被蠻人一舉拿下,那日後蠻人的勢力可就不容小覷了呢。”甄玉卿看著楚恆,想知道他從自己的這些話裏能夠有什麽樣的反應。
“你是何時知道那些刺客身上帶了兩種毒藥的?”楚恆微微蹙眉。看甄玉卿這樣子,他大概已經知道,他對於刺殺自己的人,早就了然於胸了。
“二月還是三月的時候吧,不過這些都不打緊,你且說說,對於蠻人和戎狄這兩支部落你是如何看待的?”
甄玉卿教了楚恆多年,時常跟他說要將眼光放長遠,今年他束發後,更是直接讓他開始批閱奏折,從他對各種諫言的評複裏,甄玉卿能夠看到楚恆一日賽過一日的成熟思維和對事對物的獨到見解,但也總免不了時刻考校他的習慣。
“你知道了為何都不與我說?”楚恆的眼神有一瞬的莫測,但轉瞬過後便是有些可憐巴巴起來。
“那時候沒猜出個中緣由來,忙著忙著就給忘了,現下這事兒再一鬧,加上匈奴戰敗,等兩天又要來朝拜,所以才有了這番猜測,你可知為何這次匈奴已經戰敗了,這刺殺裏還暴露了匈奴的行跡?”
甄玉卿當真是個轉移話題的高手了。
楚恆內心裏無語,但還是說道:“挑撥大晉與匈奴的關係,順便挑撥與沈佑寧的關係。”
“沒錯,沈佑寧大勝凱旋,卻在進宮途中丞相遇刺,若是丞相當場斃命,說不得這剛剛歸京的沈將軍就成了個克星,讓有些人揪著做些文章,那大晉可就別想安寧了。
當然如果丞相死不了,也得讓人心裏生出一個疙瘩來,為何刺客早不刺殺丞相晚不刺殺丞相,偏偏在沈佑寧迴京的時候刺殺?正是因為沒有原因,所以才讓人覺得蹊蹺,這一招攻心,可謂用的十分巧妙了。”
甄玉卿不乏嘲諷與詼諧的構想敘述,讓楚恆聽得眼皮一跳一跳的,什麽‘斃命、死’之類的,簡直不要太讓人神煩!
“你倒是什麽都給沈佑寧開脫幹淨了!”楚恆也是沒意識到自己內心裏竟是這樣一個想法,張口便是說了出來。
而甄玉卿一聽楚恆這話,微微一愣,原本帶著些好玩意趣的神色頓時平靜下來,瞧著楚恆,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些什麽好。
與此同時,楚恆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但又不願直接承認自己心胸狹隘,沉著張臉看向了別處。
“沈佑寧是個不錯的將才,你將來若是想守業,有他相助,前路自是能夠平坦一些。而你若是想要開疆拓土,他便是你手中的一把利劍,把握好了便是所向披靡。
但無論你是想要守業還是開疆,這國家內部的和諧必然是一個最大的大前提,斷沒有鳥盡弓……算了算了,我也不懂這些個帝王權術,教不了你這些東西,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迴去了。”
甄玉卿搖了搖頭站起身來,她本不是個慈悲心泛濫的人,有仇報仇有怨抱怨曆來是她的人生信條,但她一直記著她爺爺教導她的那句話:人的聰明是天生的,而善良是選擇的。
楚恆作為一介帝王,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他擁有主宰千千萬萬人性命的權利,甄玉卿並不知道他的將來會是什麽樣的,但她作為一個現代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楚恆成為一個暴君,而被天下人所棄。
所以,作為君王,適當的善良很重要,這不僅隻是對朝臣,更是對百姓。但君王這個職業,作為擁有最高權力和最大財富的人來說,他又是個尤其高危的職業,因而他需要有他權衡利弊的立場和獨到的處事方法。
對此,這些年甄玉卿大概也能夠接受古代王侯將相之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同患難易,共富貴難以及飛鳥盡良弓藏的那些個血淚史詩了,所以她不能對楚恆做過多的幹擾,但真的挺不甘!
不甘又如何?!
甄玉卿睜開了她那雙昏昏欲睡的眼眸子,片刻的混沌後便是逐漸清明起來,唇角也帶上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略顯譏諷。
“北漠匈奴,西南蠻人,如今匈奴稱臣我大晉……”楚恆糾葛了眉頭,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這中間究竟有什麽聯係。
“蠻人野心勃勃想到中原分一杯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但奈何山川屏障相阻,他們又是地狹人稀,大概還未等他們將大軍開到中原地帶,路上就已經死傷過半了,所以你猜他們其實是怎麽想的?”
甄玉卿以提問的方式引導著楚恆去思考。
“與其費盡心力到中原來,還不如就近想想辦法……戎狄!”楚恆受甄玉卿啟發,逐漸冷靜下來思考個中緣由,繼而很快想到了近些年與蠻人擦摩不斷的戎狄部落。
戎狄夾在蠻人和大晉中間,國土不大,但勝在邊境有依山傍水的險境作屏障,所以才能在剽悍的蠻人和堪稱大國的大晉夾縫中生存下來,不過這些年大晉又是內亂,又是對抗匈奴,也沒力氣管戎狄,少了大晉這邊的壓力,隻偶爾對抗對抗蠻人那邊的騷擾,戎狄王倒也不至於活的水深火熱。
但近兩年來,隨著蠻人和戎狄之間的擦摩不斷白熱化,戎狄失了好些領地,年前戎狄派使者前來求助於大晉,但那時候正遇上沈家軍和匈奴的惡戰,所以甄玉卿婉言拒絕了戎狄的求助。
當然甄玉卿之所以拒絕戎狄的求助還有一個原因,當年她和楚恆二人逃命被迫躲入戎狄部落,巧的就遇上了冬獵的戎狄王一行,卻不想當時的戎狄王不僅沒有幫助他們,還怕因為他們的原因引來大晉的大軍,直接將她二人綁了送迴大晉。
大概那時候的他們也怕之後的楚恆會有榮登大寶的可能,所以將他們送迴大晉的半道上就‘疏於值守’讓他們再次‘逃跑’了,對此甄玉卿表示,既無恩情亦無仇怨,不過袖手旁觀而已,是以這次她也隻好袖手旁觀了。
也正是因為大晉的袖手旁觀,戎狄那一仗直接失去了西南近一半的領地,而今退縮在緊臨大晉的秦嶺附近,所以反抗蠻人無計可施,亦無法求得大晉的幫助,所以想要挑撥挑撥大晉和蠻人的關係,而方式方法也是簡單粗暴又直接,那就是:
除掉甄玉卿這個能夠稱之為大晉脊梁的砥柱性人物,大晉國君剛及十五歲的年齡,國內又是新舊貴族與平民勢力角逐的時候,待到甄玉卿一倒,整個大晉將不足為患,這不僅於戎狄而言是個除去臥榻之旁猛虎的大好時機,也是為整個天下除去一個稱霸強國的時機。
而此計若是得逞,大晉定然不會放過有嫌疑的蠻人部族和匈奴部族,屆時戎狄之危自是不費吹灰之力迎刃而解,而匈奴部族……大概那時候戎狄部落,或者整個天下,也是沒想到大晉竟然會連敗匈奴,奪迴舊城之後又生擒匈奴王子,繼而大獲全勝。
“不過彈丸之地而已,隻是如果戎狄被蠻人一舉拿下,那日後蠻人的勢力可就不容小覷了呢。”甄玉卿看著楚恆,想知道他從自己的這些話裏能夠有什麽樣的反應。
“你是何時知道那些刺客身上帶了兩種毒藥的?”楚恆微微蹙眉。看甄玉卿這樣子,他大概已經知道,他對於刺殺自己的人,早就了然於胸了。
“二月還是三月的時候吧,不過這些都不打緊,你且說說,對於蠻人和戎狄這兩支部落你是如何看待的?”
甄玉卿教了楚恆多年,時常跟他說要將眼光放長遠,今年他束發後,更是直接讓他開始批閱奏折,從他對各種諫言的評複裏,甄玉卿能夠看到楚恆一日賽過一日的成熟思維和對事對物的獨到見解,但也總免不了時刻考校他的習慣。
“你知道了為何都不與我說?”楚恆的眼神有一瞬的莫測,但轉瞬過後便是有些可憐巴巴起來。
“那時候沒猜出個中緣由來,忙著忙著就給忘了,現下這事兒再一鬧,加上匈奴戰敗,等兩天又要來朝拜,所以才有了這番猜測,你可知為何這次匈奴已經戰敗了,這刺殺裏還暴露了匈奴的行跡?”
甄玉卿當真是個轉移話題的高手了。
楚恆內心裏無語,但還是說道:“挑撥大晉與匈奴的關係,順便挑撥與沈佑寧的關係。”
“沒錯,沈佑寧大勝凱旋,卻在進宮途中丞相遇刺,若是丞相當場斃命,說不得這剛剛歸京的沈將軍就成了個克星,讓有些人揪著做些文章,那大晉可就別想安寧了。
當然如果丞相死不了,也得讓人心裏生出一個疙瘩來,為何刺客早不刺殺丞相晚不刺殺丞相,偏偏在沈佑寧迴京的時候刺殺?正是因為沒有原因,所以才讓人覺得蹊蹺,這一招攻心,可謂用的十分巧妙了。”
甄玉卿不乏嘲諷與詼諧的構想敘述,讓楚恆聽得眼皮一跳一跳的,什麽‘斃命、死’之類的,簡直不要太讓人神煩!
“你倒是什麽都給沈佑寧開脫幹淨了!”楚恆也是沒意識到自己內心裏竟是這樣一個想法,張口便是說了出來。
而甄玉卿一聽楚恆這話,微微一愣,原本帶著些好玩意趣的神色頓時平靜下來,瞧著楚恆,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些什麽好。
與此同時,楚恆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但又不願直接承認自己心胸狹隘,沉著張臉看向了別處。
“沈佑寧是個不錯的將才,你將來若是想守業,有他相助,前路自是能夠平坦一些。而你若是想要開疆拓土,他便是你手中的一把利劍,把握好了便是所向披靡。
但無論你是想要守業還是開疆,這國家內部的和諧必然是一個最大的大前提,斷沒有鳥盡弓……算了算了,我也不懂這些個帝王權術,教不了你這些東西,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迴去了。”
甄玉卿搖了搖頭站起身來,她本不是個慈悲心泛濫的人,有仇報仇有怨抱怨曆來是她的人生信條,但她一直記著她爺爺教導她的那句話:人的聰明是天生的,而善良是選擇的。
楚恆作為一介帝王,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他擁有主宰千千萬萬人性命的權利,甄玉卿並不知道他的將來會是什麽樣的,但她作為一個現代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楚恆成為一個暴君,而被天下人所棄。
所以,作為君王,適當的善良很重要,這不僅隻是對朝臣,更是對百姓。但君王這個職業,作為擁有最高權力和最大財富的人來說,他又是個尤其高危的職業,因而他需要有他權衡利弊的立場和獨到的處事方法。
對此,這些年甄玉卿大概也能夠接受古代王侯將相之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同患難易,共富貴難以及飛鳥盡良弓藏的那些個血淚史詩了,所以她不能對楚恆做過多的幹擾,但真的挺不甘!
不甘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