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股票?”迪恩一頭霧水,比特公司還沒上市呢。


    “是的”丹尼爾不得不耐心的解釋道,“有一些大客戶,他們很看好比特公司的發展。”


    這件事還要從美林證券加入承銷商聯盟說起,這得益於當初安東尼.肯尼迪的介紹。


    通過他作為中間人,迪恩在上個月就和美林的人搭上了線。


    眼前的丹尼爾.塔利就是美林證券高層中的愛爾蘭裔之一,他和迪恩之前打過電話,彼此交流還算融洽。


    後來迪恩就把想讓美林證券承銷部分股票的想法,透露給了摩根士丹利的人。


    他們同意了,因為摩根士丹利本來就打算,再找幾個投行共同分擔風險。


    於是摩根士丹利、美林、所羅門兄弟三家投行坐在一起,商量比特公司的承銷計劃。


    按照原本1億美元的融資需求,他們需要找到願意接手這部分股票的潛在客戶。


    這是上市前的場外交易,但卻不涉及具體的成交金額,也不簽訂書麵紙質合同。


    投行隻需要向各大投資機構詢問認購意向,然後以此評估ipo新股的發行量和定價。


    隻有拿到和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相匹配的認購數據,摩根士丹利他們才會和比特公司簽署承銷合同。


    否則包銷上億美元股票的風險,如何分擔出去?華爾街早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承銷體係。


    在分頭尋找潛在的客戶,並最終拿著認購意向,坐在一起合計的三家投行發現。


    對比公司新股感興趣的客戶很多,保誠、富達、道富、瑞銀這些大名鼎鼎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有比較強烈的認購意向。


    尤其是保險公司和投資銀行,他們手裏有大量的資金。


    而如何管理這些資金,讓它們帶來更多的迴報,是這些投資機構的主要業務。


    購買債券、股票、進行風險投資,這些都是手段之一。


    前兩者由華爾街的金融服務公司,為它們推介合適的金融產品。


    摩根士丹利和美林他們就擔任這樣的中間人角色,當然他們本身也有投資業務。


    現在由於比特公司早就在華爾街聲名顯著,還有各大媒體的輪番報道,所以它的ipo吸引了很多國際投行。


    尤其是美林證券,它的客戶認購的股票數量,甚至超出了融資金額的一半。


    “丹尼爾,所以說增發股票是因為美林的客戶,認購了超出計劃之外的股票數量?”


    “是的,迪恩。”丹尼爾在嚐試說服他,“你知道的,有些客戶不太好拒絕。


    當然這對比特公司來說也是好事,因為你們可以籌集到更多的發展資金。”


    從88年開始,美林證券就一直是華爾街承銷債券和股票最多的金融公司。


    這個記錄已經連續保持了三年,在承銷業務這一領域,它的客戶資源比摩根士丹利還多。


    要不是因為它當初的報價對迪恩沒有吸引力,安東尼.肯尼迪的電話又晚了一步,說不定主承銷商的位置就是它的了。


    “你們打算增發多少股票?”迪恩沒有立即答應他,這是一個需要慎重的決定。


    “如果需要的話,美林可以為比特公司籌集2億美元的資金。”華爾街第一券商的底蘊顯露無疑。


    “不,太多了,比特公司暫時不需要那麽多的資金。”


    迪恩略作考慮,就搖頭拒絕了丹尼爾的提議。


    2億美元,那意味著比特公司ipo需要釋放12%的股權。


    誰都知道新股會漲,但那是在之後的二級市場,也就是股市。


    目前的承銷階段,甚至連一級市場都不算。


    當承銷商把股票賣給各大投資機構時,那才是一級市場。


    這中間至少還有兩道環節的差價,稀釋的越多,作為個人股東,迪恩虧的越多。


    “好吧,8%怎麽樣?這隻比你們預期的融資額度多了一點點。”


    丹尼爾也知道剛剛的獅子大開口不可能,所以為了快速達成協議,他主動降低了要求。


    “我需要和我的股東商量一下,丹尼爾。你知道的,這不在我們的計劃之內。”


    上市公司籌集資金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這和它後麵的發展計劃息息相關。


    如果後續的經營擴張用不到這麽錢,那這筆融資金額很有可能會被浪費一部分。


    “ok,我理解,但請相信美林的信譽和實力。


    在包銷合同上,美林可以給予比特公司更多的優惠條件。


    比如穩定比特公司的股價、提高二級市場的交易量、為比特公司製定防惡意收購的防禦計劃等等


    當然從私人關係上來說,那些代表大人物的個人基金會,也會承你一份人情。


    後麵機會合適的話,我帶伱見一見他們。”


    作為華爾街的知名投行,這些金融巨頭能做的事很多。


    除了業務方麵的優惠,他們還有人情關係上的經營網絡。


    另外公司完成上市後,也不是就萬事大吉了,迪恩他們依舊需要這些投行的服務。


    丹尼爾開出那麽多的條件,就是為了能說服迪恩增發ipo的股票。


    摩根士丹利作為主承銷商,他們至少要拿走一半的包銷份額。


    剩下的才能劃給美林和所羅門兄弟,這是它作為主承銷商的權利。


    所以美林想要承銷更多的股票,那隻能它自己想辦法。


    要麽和所羅門達成協議,要麽說服比特公司擴大ipo的規模。


    很顯然美林選擇了後者,因為它的胃口已經超出了盤子裏剩下的部分,也因為它和迪恩的特殊關係。


    迪恩走到一邊向瓦倫丁他們說明了美林證券的打算,這也包括後者給出的優惠條件,人情關係除外。


    “他們準備增發多少股票?”這是關鍵,沒人想稀釋自己手中的股份。


    “融資規模擴大到1.33億美元,也就是釋放8%的股權。”


    迪恩覺得這個比例勉強可以接受,多出的2%分攤到每個人頭上,也隻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點。


    “聽起來不錯。”瓦倫丁捏著下巴點點頭,算是投了讚成票。


    紅杉資本打算長期持有比特公司的部分股票,美林開出的條件也有利於比特公司的成長。


    “我沒意見。”杜爾也表示讚同,凱鵬華盈和紅杉資本有一樣的打算。


    他們都看過了迪恩的《遠景計劃》,傻子才會早早跳船離開。


    “你知道我的,迪恩。”大衛.摩根塔勒從來沒有反對過迪恩的決定,他把迪恩當作共同進退的盟友看待。


    至於阿瑟.洛克,好吧,他的意見不重要。


    “那就這麽定了,我們今天搞定合同的問題。”


    迪恩他們這一次是組團出差,除了幾個主要的股東,還帶了律師團過來。


    這其中包括安東尼.肯尼迪兒子,格雷戈裏所在的蘇利文.克倫威爾律所。


    它的總部就在紐約,是一家著名的白鞋律所。


    美林和比特公司快速達成協議後,華爾街的三家投行代表和比特公司的眾人才坐到一起。


    “先生們,這是我們共同起草的承銷合同。


    按照之前的口頭協定,融資1.33億美元,釋放8%的股權比例。


    關於股票定價和拆分的股數,我們最好在路演之後再決定。”


    在理查德.費舍爾的示意下,合同被分發到了雙方的代表麵前。


    迪恩拿起來大概掃了一眼,除了剛剛理查德所說這些信息。


    合同中還對承銷的條款做了更多的解釋,比如差價保護。


    當承銷商投入一級市場的股票價格超過包銷價的8%時,摩根士丹利需要對比特公司做出補償。


    可以是直接返點,也可以股票轉移,這其中的玩法有些複雜。


    當然摩根士丹利在提供風險較高的包銷業務時,比特公司也需要承擔自己的義務。


    比如在上市期間不能發生重大醜聞,如果因為這些負麵影響,造成股票交易低迷。


    那麽比特公司需要承擔一部分損失,這是承銷合同中的常規條款。


    迪恩大概掃了兩眼後,就把它遞給了身邊的律師團,後者負責查漏補缺。


    大多數條件彼此雙方都心知肚明,現在隻不過是把它合同化、法律化。


    很快在得到身邊律師的點頭後,迪恩就拿起筆在合同上簽了字。


    然後彼此雙方交換合同,再次簽字。


    啪嗒,放下筆,比特公司正式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啪啪啪,突然一陣掌聲在會議室中響起。


    迪恩抬起頭,理查德.費舍爾正邊鼓掌,邊微笑著看向自己。


    “迪恩,恭喜你,比特公司的ipo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聽起來倒像是摩根士丹利的自吹自擂,不過我希望它是事實。”


    “哈哈”大家都笑了起來。


    “gopublic!”突然,丹尼爾.塔利搖晃著打開了一瓶香檳。


    飛濺的泡沫,讓助理小姐們嬉笑著躲閃。


    “gopublic!”瓦倫丁振臂高唿。


    “gopublic!”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gopublic!”迪恩大笑著鼓掌。


    gopublic!會議室裏爆發出整齊的歡唿。


    香檳飛灑,酒杯搖晃,眾人滿麵笑容的一齊幹杯。


    幾個月之後,華爾街將再次造就數十名百萬富翁,而作為中間人的他們也會有一筆豐厚的利潤。


    等氣氛稍稍迴落,理查德才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靜。


    “夥計們,ipo已經成功了一半,現在還有另一半等著我們去完成。”


    他考究的西裝上布滿飛濺的香檳,但他毫不在意。


    “迪恩,做好了接下來進行路演的準備了嗎?”


    現在該是摩根士丹利,揮舞自己手中指揮棒的時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利堅往事1988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想並收藏美利堅往事1988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