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待了兩個多月,八月中旬,李建華開始準備迴京城了。
準備工作很簡單,那就是給京城的親朋好友買禮物,買很多禮物。
李建華有想過,拿出一些儲藏在儲物戒指空間中的外幣,買一批大受內地百姓歡迎的香港貨,通過儲物空間將這些貨物運到,找幾個代理人,將這些貨物分銷出去,他覺得可以獲得豐厚利潤。
想到溫州八大王還未被抓,經商和投機倒把還掛著鉤,李建華權衡利弊後,放棄了現在就開始倒騰香港貨的念頭。
儲物戒指空間中存放的黃金可以讓李建華成為世界級富豪,他不缺第一桶金,再過幾年,國內的改革開放形勢進一步明朗化,到那個時候,才是他大展宏圖的最佳時機。
開始做準備工作之前,李建華接到二姐從京城打來的電話,得知對方被京城財經大學會計專業錄取的好消息。
入學之前,李家要為李孝珍舉辦考上重點大學的慶祝酒宴,李建華知道酒宴舉辦時間,他準備趕迴京城參加酒宴。
李建軍和張英秀二人沒有和李建華一起離開香港,他們的生意已經開展了,在外公宋有德的運作下,他們成立一家國際貿易公司,拿下了歐洲一家服裝品牌在香港的獨家代理權,並租下了一間九十多平米的門店,準備開服裝店。
宋有德沒和李建華一起去,他要留著在香港。
店鋪正在裝修,計劃9月9日開張,開業之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宋有德不可能不管不顧,畢竟李建軍和張英秀還是什麽事情都不懂的新手。
李建華離開香港時,宋有德囑咐道:“路上一定要小心,等到了羊城,轉坐去京城的火車,一點要買臥鋪票,還有,和乘務員打好關係,送點小禮物,睡覺的之前,別睡太死了,我給你準備的鎖鏈,你別忘記使用,用鎖鏈鎖行李箱,這樣安全很多……”
李建華微笑著聽完了外公的囑咐,說道:“外公,您放心吧,我會小心的。之前,我有獨自一人出遠門的經曆。”
“時間不早了,你上車吧!”
在外公的目送下,李建華拎著兩個很沉的行李箱登上了火車。
當下,羊城和京城兩座城市之間通航班,沒有特別身份的人,很難買到飛機票。之前,李建華一行人之所以能夠乘坐飛機從京城飛往羊城,是因為李寶農花錢托了關係,這才買到機票的。
宋有德本想先送李建華到羊城,再想辦法幫李建華買到羊城的機票,讓孫子坐飛機迴京城。
李建華不想太麻煩了,堅持坐火車迴京。
登上火車,李建華將行李箱放在貨架上之前,心念一動,從儲物戒指空間裏取出了兩個行李箱,並同時把剛才拿著的兩個行李箱放入了空間中。
兩個一模一樣的行李箱,交換的過程是刹那間的事情,人眼根本覺察不到,甚至三十幾年後最頂級的高速相機,都無法捕捉到異常。
後世的高建華做過試驗,證明交換同樣的行李箱是很安全的一件事情。
李建華之前拿著的兩個行李箱,裏麵裝著很多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若是他拿著這兩個行李箱入關,需要交納不少關稅,而剛從儲物戒指空間中取出來的兩個行李箱,裏麵裝著的東西很普通,都不是貴重物品,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就是供他迴京城途中吃喝的食物。
李建華之所以換行李箱,目的不是為了逃稅,而是想省點事,不想麻煩。
京城和羊城兩地之間有直達火車,七八十年代,綠皮車通行在連接京城和羊城的京廣線,這種火車最快也隻能跑到時速80公裏。
此時,京城和羊城的直達車有兩趟:15/16次和47/48次。前者屬於羊城鐵路局,是“特快”;後者屬於京城鐵路局,原來是“直快”,再過幾年才升級成“特快”。
但是,不管是什麽“快”,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從羊城開到京城都需要至少40個小時,相比後世的高鐵,此時的綠皮車真的挺熬人的。
為了省時,李建軍選擇乘坐15/16次火車。
八十年代,火車臥鋪特別難買,這是一句大實話,但在金錢開路的情況下,李建華還是很輕鬆地買到了一張臥鋪票,而且還是下鋪的。
乘坐四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聊天可以打發時間。
剛上火車不久,坐在對鋪的一位三十多歲男子主動和李建華聊天,笑著問:“小夥子,哪裏人?”
“京城的。”
“我也是京城人啊,老鄉啊!”
“你好,我叫李建軍!”
“我叫王大方。”
“你們都是京城的啊,我也是京城的……”一位剛上火車的年輕男子自來熟的微笑道,“放暑假,我來羊城探親,學校要開學的,我趕著迴京城上學。”
“小夥子,你讀大學了吧?”三十多歲的男子問道。
“下學期大三了,京城交通大學的學生。”這位大學生微笑道,衝李建華說,“你也是大學生吧?”
“我不是,去年參加高考,沒有考上。”李建華淡淡說道。
過了一會兒,又一位京城老鄉登上了火車,他睡在李建華的上鋪。
四個人剛好可以湊一起打牌,閑聊了幾句,王大方拿出了紙牌,說打牌打發時間。
沒有賭錢,單純為了打發時間。
打打牌,聊聊天,感覺時間流速變快了。
相識就是緣,下火車之前,李建華和三位老鄉交換了聯係方式,約好有機會聚聚,但他們誰都不知道今生何時才能再見了。
將來,李建華不會主動去找這三位老鄉,如果再次相遇,他想起了對方是何人,他會主動打招唿,他估計這三個人也不會主動來找他。
聊天時,被別人問到羊城幹什麽時,李建華撒謊了,迴答說到羊城探親,自己有個親戚住在羊城。
李建華不是一個喜歡顯擺的人,特別是在陌生人麵前。
如果讓三位老鄉知道李建華剛從香港迴來,肯定會問東問西,李建華有能力招架,但他不想這樣,他覺得這樣會很無趣。
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離開香港時,李建華換上了自己之前在京城百貨商場裏買的一身衣服。
在三位老鄉眼裏,李建華穿著這身衣服挺體麵的,猜測李建華的家裏不會太拮據。
相比之下,李建華在香港買的衣服要新潮很多,如果他沒有換衣服,三位老鄉極有可能會把話題扯到他的穿著上,那他要多費一翻口舌了。
準備工作很簡單,那就是給京城的親朋好友買禮物,買很多禮物。
李建華有想過,拿出一些儲藏在儲物戒指空間中的外幣,買一批大受內地百姓歡迎的香港貨,通過儲物空間將這些貨物運到,找幾個代理人,將這些貨物分銷出去,他覺得可以獲得豐厚利潤。
想到溫州八大王還未被抓,經商和投機倒把還掛著鉤,李建華權衡利弊後,放棄了現在就開始倒騰香港貨的念頭。
儲物戒指空間中存放的黃金可以讓李建華成為世界級富豪,他不缺第一桶金,再過幾年,國內的改革開放形勢進一步明朗化,到那個時候,才是他大展宏圖的最佳時機。
開始做準備工作之前,李建華接到二姐從京城打來的電話,得知對方被京城財經大學會計專業錄取的好消息。
入學之前,李家要為李孝珍舉辦考上重點大學的慶祝酒宴,李建華知道酒宴舉辦時間,他準備趕迴京城參加酒宴。
李建軍和張英秀二人沒有和李建華一起離開香港,他們的生意已經開展了,在外公宋有德的運作下,他們成立一家國際貿易公司,拿下了歐洲一家服裝品牌在香港的獨家代理權,並租下了一間九十多平米的門店,準備開服裝店。
宋有德沒和李建華一起去,他要留著在香港。
店鋪正在裝修,計劃9月9日開張,開業之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宋有德不可能不管不顧,畢竟李建軍和張英秀還是什麽事情都不懂的新手。
李建華離開香港時,宋有德囑咐道:“路上一定要小心,等到了羊城,轉坐去京城的火車,一點要買臥鋪票,還有,和乘務員打好關係,送點小禮物,睡覺的之前,別睡太死了,我給你準備的鎖鏈,你別忘記使用,用鎖鏈鎖行李箱,這樣安全很多……”
李建華微笑著聽完了外公的囑咐,說道:“外公,您放心吧,我會小心的。之前,我有獨自一人出遠門的經曆。”
“時間不早了,你上車吧!”
在外公的目送下,李建華拎著兩個很沉的行李箱登上了火車。
當下,羊城和京城兩座城市之間通航班,沒有特別身份的人,很難買到飛機票。之前,李建華一行人之所以能夠乘坐飛機從京城飛往羊城,是因為李寶農花錢托了關係,這才買到機票的。
宋有德本想先送李建華到羊城,再想辦法幫李建華買到羊城的機票,讓孫子坐飛機迴京城。
李建華不想太麻煩了,堅持坐火車迴京。
登上火車,李建華將行李箱放在貨架上之前,心念一動,從儲物戒指空間裏取出了兩個行李箱,並同時把剛才拿著的兩個行李箱放入了空間中。
兩個一模一樣的行李箱,交換的過程是刹那間的事情,人眼根本覺察不到,甚至三十幾年後最頂級的高速相機,都無法捕捉到異常。
後世的高建華做過試驗,證明交換同樣的行李箱是很安全的一件事情。
李建華之前拿著的兩個行李箱,裏麵裝著很多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若是他拿著這兩個行李箱入關,需要交納不少關稅,而剛從儲物戒指空間中取出來的兩個行李箱,裏麵裝著的東西很普通,都不是貴重物品,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就是供他迴京城途中吃喝的食物。
李建華之所以換行李箱,目的不是為了逃稅,而是想省點事,不想麻煩。
京城和羊城兩地之間有直達火車,七八十年代,綠皮車通行在連接京城和羊城的京廣線,這種火車最快也隻能跑到時速80公裏。
此時,京城和羊城的直達車有兩趟:15/16次和47/48次。前者屬於羊城鐵路局,是“特快”;後者屬於京城鐵路局,原來是“直快”,再過幾年才升級成“特快”。
但是,不管是什麽“快”,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從羊城開到京城都需要至少40個小時,相比後世的高鐵,此時的綠皮車真的挺熬人的。
為了省時,李建軍選擇乘坐15/16次火車。
八十年代,火車臥鋪特別難買,這是一句大實話,但在金錢開路的情況下,李建華還是很輕鬆地買到了一張臥鋪票,而且還是下鋪的。
乘坐四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聊天可以打發時間。
剛上火車不久,坐在對鋪的一位三十多歲男子主動和李建華聊天,笑著問:“小夥子,哪裏人?”
“京城的。”
“我也是京城人啊,老鄉啊!”
“你好,我叫李建軍!”
“我叫王大方。”
“你們都是京城的啊,我也是京城的……”一位剛上火車的年輕男子自來熟的微笑道,“放暑假,我來羊城探親,學校要開學的,我趕著迴京城上學。”
“小夥子,你讀大學了吧?”三十多歲的男子問道。
“下學期大三了,京城交通大學的學生。”這位大學生微笑道,衝李建華說,“你也是大學生吧?”
“我不是,去年參加高考,沒有考上。”李建華淡淡說道。
過了一會兒,又一位京城老鄉登上了火車,他睡在李建華的上鋪。
四個人剛好可以湊一起打牌,閑聊了幾句,王大方拿出了紙牌,說打牌打發時間。
沒有賭錢,單純為了打發時間。
打打牌,聊聊天,感覺時間流速變快了。
相識就是緣,下火車之前,李建華和三位老鄉交換了聯係方式,約好有機會聚聚,但他們誰都不知道今生何時才能再見了。
將來,李建華不會主動去找這三位老鄉,如果再次相遇,他想起了對方是何人,他會主動打招唿,他估計這三個人也不會主動來找他。
聊天時,被別人問到羊城幹什麽時,李建華撒謊了,迴答說到羊城探親,自己有個親戚住在羊城。
李建華不是一個喜歡顯擺的人,特別是在陌生人麵前。
如果讓三位老鄉知道李建華剛從香港迴來,肯定會問東問西,李建華有能力招架,但他不想這樣,他覺得這樣會很無趣。
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離開香港時,李建華換上了自己之前在京城百貨商場裏買的一身衣服。
在三位老鄉眼裏,李建華穿著這身衣服挺體麵的,猜測李建華的家裏不會太拮據。
相比之下,李建華在香港買的衣服要新潮很多,如果他沒有換衣服,三位老鄉極有可能會把話題扯到他的穿著上,那他要多費一翻口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