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的設立,最初隻是作為內閣的一個分支機構存在,且由朝臣輪流兼任,並無定員,雖然其繞過內閣,直接由皇帝決議軍國大事,引起了朝臣的警惕,但初時隻涉及民變及邊關兵事,且確實提高了效率,故沒有引起朝臣們的足夠重視。
但隨著崇禎三年皇太極寇關之戰結束後,朝臣們這才發現,皇帝已將錦衣衛並入軍機處,作為軍機處情報機構,使得軍機處職權大增,不知不覺完成了君權的加強,內閣的作用,已被無限削弱。
得益於這兩年孫承宗穩紮穩打,構建寧錦防線,再加上何邪的先知先覺和火器的大量推廣,崇禎三年這場戰鬥,並沒有被皇太極避開寧遠、錦州突入關內,遼東諸將拒敵於關外,一場持續三個月的大戰,使得野豬皮傷亡慘重,最終一無所獲,退迴沈陽。
皇太極深以為恥,誓報此仇。
而明軍軍紀渙散,戰鬥力差已是積重難返之事,這一戰,明軍同樣損失慘重,傷亡人數甚至和野豬皮不相上下。
但這一戰最終還是大明取得了勝利,且獲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陝西彈壓民變正如火如荼,連年饑荒,朝廷缺銀缺糧,即使皇帝一再免除陝西、山東等災區的賦稅,並撥糧賑災,且甘薯也解決了一小部分燃眉之急,但天災人禍,依然無法避免。
在這樣雙線作戰的情況下,遼東之戰能取得這樣的成果,已是殊為不易,極為難得了。
其次,經此一戰,野豬皮實力大損,短期內是無力再次發動戰爭了,孫承宗可以繼續推動他的戰略,穩紮穩打練兵修路,開辟京東屯田。
而值此全球性的小冰河災變時期,野豬皮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路就是往朝鮮打,往蒙古打,去獲取生存物資。
大明朝沒時間修生養息,也沒那個條件,但趁著這段寶貴的和平時期,可以平定內亂,徹底穩定國內局勢。
最後,經此一戰,軍機處的地位徹底被凸現出來,君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集中,錦衣衛在此一戰表現活躍,把情報網絡鋪到了關外。而且皇帝趁此戰提拔了一些人才,進入了軍機處,如史可法、劉肇基等人。
崇禎三年一月,帝冊封皇子朱慈恆為太子,以戒嚴免升殿,百官聽宣敕於午門,行十二拜禮。
四月,帝不滿陝西焦灼戰局,增兵陝西,於陝北將賊眾合圍,一戰而徹底平定陝西,張獻忠兵敗被殺,李自成不知所蹤。
陝西平定後,皇帝修建水運,調南方錢糧,定北方天災。
自此後五年,大明進入漫長的“崇禎新政”改革時期。
帝改革稅收製度,重啟商稅,改東廠為大明稅務局,魏忠賢為首任稅務總督。
這一舉措效果很明顯,東廠番子、錦衣衛和地方官員,形成了一個相互監督、相互製約的局麵,雖然東廠動則抄家的狠辣手段遭到百官如潮彈劾,但僅僅崇禎四年一年的稅收,就足足頂的上過去三年的總和。
於是,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官員都閉嘴了。
改革的過程自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期間,皇帝也失敗過,例如開海禁一事,由於沿海富商和官員的阻撓,不得不被迫放棄;又如東廠收稅期間欺壓百姓,魚肉鄉裏,激起民變,一度使得稅收工作停滯,甚至皇帝不得不暫時罷黜魏忠賢,於次年才複啟。
好消息是,大明有錢了,商稅征收已成定局,且甘陝山東一帶的饑荒由於甘薯的大量普及,得到了有效緩解。
另,皇帝練新軍五萬,以史可法為帥,以徐光啟為新軍教官,駐守京師。
大明朝就這樣磕磕絆絆走過了五年,這五年,各地災禍依然頻發,時不時有饑民暴動,但相比起原曆史,已經好了太多太多。
崇禎六年,帝納周氏姐妹為妃,同年,丁皇後誕下公主,賜號長平。次年,周氏姐妹誕下一子一女。
崇禎九年,魏忠賢病逝,皇帝追封其為忠國公,諡號“忠義”。王崇恩繼任大明稅務總督職位。
同年,裴綸升任錦衣衛指揮使,南鎮撫司改組監察院,監察廠衛法紀,沈煉為第一人檢察院都指揮史。
十月,毛文龍率部下耿忠明叛明降清,帝大怒,召滿朝文武廷議攻打金人事宜,百官紛紛反對,帝無奈作罷。
十一月,叛將毛文龍自朝鮮海路攻入關內,以尚可喜為內應,攻陷登州,虎視萊州;而皇太極又親自統領八旗軍十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占遵化,京師告急,大明烽煙再起!
帝震怒,下決心要把皇太極留在關內。
帝以京城為餌,豎壁清野,誘敵深入,令遼東、宣府、及冀州三處呈合圍之勢,斷八旗軍後路,又以新軍統領京城防護。
萊登方麵,帝命孫傳庭入山東,又派韓曠、盧劍星前往朝鮮行合縱之事,令盧象升出陝入魯,和孫傳庭兵合一處。
這是崇禎朝最大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一戰奠定了大明中興的基礎,也奠定了崇禎大帝的不朽之名!
皇太極在京城下遭遇了火炮、炸藥等新軍火器殘酷摧殘,丟下三萬屍體,倉皇而逃,孫承宗、史可法等將領得皇帝吩咐,穩紮穩打,步步合圍,將皇太極困於空城遵化,圍而不打。
崇禎十年三月,皇太極被饑困絕望的蒙古兵所殺,金人開城投降,帝不允,四萬之眾,皆坑之。
滿朝歡騰!
與此同時,毛文龍敗退朝鮮,敗朝鮮官兵,割城而據。
崇禎皇帝的威望,到達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三月二十七,皇太極之子毫格繼位,多爾袞攝政,統領金人兵馬大權。
四月初一,帝以孫承宗為帥,以史可法為副將,出山海關,反攻金人。五月十三,史可法以炸藥、火炮克遼陽,金人死傷無算!
五月二十,分兵撫順,以蒙古各部為內應,攻克撫順,袁崇煥屠城三日,被禦史彈劾,帝命其戴罪立功。
五月二十七,大明合圍沈陽。
絕望的金人,爆發了驚人戰力!
這一戰,盡管大明有火器之利,但仍死傷兩萬有餘,金人五萬人馬全軍覆沒,多爾袞與皇宮中殺後宮嬪妃及皇子公主,舉火自焚而死,皇子毫格不知所蹤。
金朝自此正式滅亡!
割據朝鮮的毛文龍很快向皇帝求罪乞降,帝命盧象升、孫傳庭格殺勿論。遂此二部和李氏朝鮮軍合圍,徹底殲滅毛文龍所部,毛文龍、耿忠明被部下所擒,尚可喜戰死軍中。
崇禎十年六月十六,毛文龍、範文程等明奸被押赴京城,於菜市口淩遲處死,數萬百姓觀刑,無不爭啖其肉,爭飲其血。
崇禎十一年,大明開海事局,分別以史可法、鄭芝龍、李定國為將,分三個艦隊,遠征海路。
崇禎十四年,鄭芝龍於葡國海戰中戰死,帝賜其子鄭森爵位,追封鄭芝龍為忠勇伯。同年,史可法、李定國滿載而歸。
大明真的發達了,海路貿易的繁榮,徹底夯實了大明中興的基礎,源源不絕的財富自海上而來,使得國內災禍帶來的損失得到極大程度的彌補和緩解。
崇禎十七年,帝遷都南京,同年,萬邦來朝!
崇禎大帝在位三十二年後,大明已徹底變成了一個資本主義開始蓬勃發展的帝國,自崇禎十七年始,皇太子朱慈恆便開始遊曆大明各地,甚至曾出海而行,這位年輕的太子對於新事物接受很快,同時,也由於韓曠等老臣教導,並不失沉穩。
崇禎三十三年,天子改革吏治,在國子監外令設軍校、工校,農校。
但改革實施了一半,丁皇後病重,旬月後撒手人寰,與世長辭。
帝悲慟不已,連續三月無心朝政。
崇禎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崇禎帝退位,太子朱慈恆繼位,年號乾亨,崇禎被尊為太上皇。
太子延續了父親的執政思路,仍大刀闊斧改革,而經過崇禎一朝的努力,大明人才輩出,這些人才的出現,使得大明盛世再現,已成定局。
隨著兩位周貴妃相繼過世,太上皇常獨守空宮,怔怔發呆。
崇禎三十四年八月,太上皇召太子密談達旦,次日於皇極殿中設宴,酒罷,太上皇舉杯笑言:“吾欲歸天命,眾愛卿,寡人去也。”
遂當場消失不見,群臣嘩然!天下嘩然!
崇禎死後,乾亨帝及群臣追諡其廟號為恆宗。
崇禎、乾亨二朝,被後世稱為崇乾盛世,也被認為是華夏由封建王朝轉化為資本主義帝製的開端。
崇禎皇帝歸天命,飛升天界之事,也成為後世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但隨著崇禎三年皇太極寇關之戰結束後,朝臣們這才發現,皇帝已將錦衣衛並入軍機處,作為軍機處情報機構,使得軍機處職權大增,不知不覺完成了君權的加強,內閣的作用,已被無限削弱。
得益於這兩年孫承宗穩紮穩打,構建寧錦防線,再加上何邪的先知先覺和火器的大量推廣,崇禎三年這場戰鬥,並沒有被皇太極避開寧遠、錦州突入關內,遼東諸將拒敵於關外,一場持續三個月的大戰,使得野豬皮傷亡慘重,最終一無所獲,退迴沈陽。
皇太極深以為恥,誓報此仇。
而明軍軍紀渙散,戰鬥力差已是積重難返之事,這一戰,明軍同樣損失慘重,傷亡人數甚至和野豬皮不相上下。
但這一戰最終還是大明取得了勝利,且獲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陝西彈壓民變正如火如荼,連年饑荒,朝廷缺銀缺糧,即使皇帝一再免除陝西、山東等災區的賦稅,並撥糧賑災,且甘薯也解決了一小部分燃眉之急,但天災人禍,依然無法避免。
在這樣雙線作戰的情況下,遼東之戰能取得這樣的成果,已是殊為不易,極為難得了。
其次,經此一戰,野豬皮實力大損,短期內是無力再次發動戰爭了,孫承宗可以繼續推動他的戰略,穩紮穩打練兵修路,開辟京東屯田。
而值此全球性的小冰河災變時期,野豬皮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路就是往朝鮮打,往蒙古打,去獲取生存物資。
大明朝沒時間修生養息,也沒那個條件,但趁著這段寶貴的和平時期,可以平定內亂,徹底穩定國內局勢。
最後,經此一戰,軍機處的地位徹底被凸現出來,君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集中,錦衣衛在此一戰表現活躍,把情報網絡鋪到了關外。而且皇帝趁此戰提拔了一些人才,進入了軍機處,如史可法、劉肇基等人。
崇禎三年一月,帝冊封皇子朱慈恆為太子,以戒嚴免升殿,百官聽宣敕於午門,行十二拜禮。
四月,帝不滿陝西焦灼戰局,增兵陝西,於陝北將賊眾合圍,一戰而徹底平定陝西,張獻忠兵敗被殺,李自成不知所蹤。
陝西平定後,皇帝修建水運,調南方錢糧,定北方天災。
自此後五年,大明進入漫長的“崇禎新政”改革時期。
帝改革稅收製度,重啟商稅,改東廠為大明稅務局,魏忠賢為首任稅務總督。
這一舉措效果很明顯,東廠番子、錦衣衛和地方官員,形成了一個相互監督、相互製約的局麵,雖然東廠動則抄家的狠辣手段遭到百官如潮彈劾,但僅僅崇禎四年一年的稅收,就足足頂的上過去三年的總和。
於是,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官員都閉嘴了。
改革的過程自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期間,皇帝也失敗過,例如開海禁一事,由於沿海富商和官員的阻撓,不得不被迫放棄;又如東廠收稅期間欺壓百姓,魚肉鄉裏,激起民變,一度使得稅收工作停滯,甚至皇帝不得不暫時罷黜魏忠賢,於次年才複啟。
好消息是,大明有錢了,商稅征收已成定局,且甘陝山東一帶的饑荒由於甘薯的大量普及,得到了有效緩解。
另,皇帝練新軍五萬,以史可法為帥,以徐光啟為新軍教官,駐守京師。
大明朝就這樣磕磕絆絆走過了五年,這五年,各地災禍依然頻發,時不時有饑民暴動,但相比起原曆史,已經好了太多太多。
崇禎六年,帝納周氏姐妹為妃,同年,丁皇後誕下公主,賜號長平。次年,周氏姐妹誕下一子一女。
崇禎九年,魏忠賢病逝,皇帝追封其為忠國公,諡號“忠義”。王崇恩繼任大明稅務總督職位。
同年,裴綸升任錦衣衛指揮使,南鎮撫司改組監察院,監察廠衛法紀,沈煉為第一人檢察院都指揮史。
十月,毛文龍率部下耿忠明叛明降清,帝大怒,召滿朝文武廷議攻打金人事宜,百官紛紛反對,帝無奈作罷。
十一月,叛將毛文龍自朝鮮海路攻入關內,以尚可喜為內應,攻陷登州,虎視萊州;而皇太極又親自統領八旗軍十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占遵化,京師告急,大明烽煙再起!
帝震怒,下決心要把皇太極留在關內。
帝以京城為餌,豎壁清野,誘敵深入,令遼東、宣府、及冀州三處呈合圍之勢,斷八旗軍後路,又以新軍統領京城防護。
萊登方麵,帝命孫傳庭入山東,又派韓曠、盧劍星前往朝鮮行合縱之事,令盧象升出陝入魯,和孫傳庭兵合一處。
這是崇禎朝最大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一戰奠定了大明中興的基礎,也奠定了崇禎大帝的不朽之名!
皇太極在京城下遭遇了火炮、炸藥等新軍火器殘酷摧殘,丟下三萬屍體,倉皇而逃,孫承宗、史可法等將領得皇帝吩咐,穩紮穩打,步步合圍,將皇太極困於空城遵化,圍而不打。
崇禎十年三月,皇太極被饑困絕望的蒙古兵所殺,金人開城投降,帝不允,四萬之眾,皆坑之。
滿朝歡騰!
與此同時,毛文龍敗退朝鮮,敗朝鮮官兵,割城而據。
崇禎皇帝的威望,到達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三月二十七,皇太極之子毫格繼位,多爾袞攝政,統領金人兵馬大權。
四月初一,帝以孫承宗為帥,以史可法為副將,出山海關,反攻金人。五月十三,史可法以炸藥、火炮克遼陽,金人死傷無算!
五月二十,分兵撫順,以蒙古各部為內應,攻克撫順,袁崇煥屠城三日,被禦史彈劾,帝命其戴罪立功。
五月二十七,大明合圍沈陽。
絕望的金人,爆發了驚人戰力!
這一戰,盡管大明有火器之利,但仍死傷兩萬有餘,金人五萬人馬全軍覆沒,多爾袞與皇宮中殺後宮嬪妃及皇子公主,舉火自焚而死,皇子毫格不知所蹤。
金朝自此正式滅亡!
割據朝鮮的毛文龍很快向皇帝求罪乞降,帝命盧象升、孫傳庭格殺勿論。遂此二部和李氏朝鮮軍合圍,徹底殲滅毛文龍所部,毛文龍、耿忠明被部下所擒,尚可喜戰死軍中。
崇禎十年六月十六,毛文龍、範文程等明奸被押赴京城,於菜市口淩遲處死,數萬百姓觀刑,無不爭啖其肉,爭飲其血。
崇禎十一年,大明開海事局,分別以史可法、鄭芝龍、李定國為將,分三個艦隊,遠征海路。
崇禎十四年,鄭芝龍於葡國海戰中戰死,帝賜其子鄭森爵位,追封鄭芝龍為忠勇伯。同年,史可法、李定國滿載而歸。
大明真的發達了,海路貿易的繁榮,徹底夯實了大明中興的基礎,源源不絕的財富自海上而來,使得國內災禍帶來的損失得到極大程度的彌補和緩解。
崇禎十七年,帝遷都南京,同年,萬邦來朝!
崇禎大帝在位三十二年後,大明已徹底變成了一個資本主義開始蓬勃發展的帝國,自崇禎十七年始,皇太子朱慈恆便開始遊曆大明各地,甚至曾出海而行,這位年輕的太子對於新事物接受很快,同時,也由於韓曠等老臣教導,並不失沉穩。
崇禎三十三年,天子改革吏治,在國子監外令設軍校、工校,農校。
但改革實施了一半,丁皇後病重,旬月後撒手人寰,與世長辭。
帝悲慟不已,連續三月無心朝政。
崇禎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崇禎帝退位,太子朱慈恆繼位,年號乾亨,崇禎被尊為太上皇。
太子延續了父親的執政思路,仍大刀闊斧改革,而經過崇禎一朝的努力,大明人才輩出,這些人才的出現,使得大明盛世再現,已成定局。
隨著兩位周貴妃相繼過世,太上皇常獨守空宮,怔怔發呆。
崇禎三十四年八月,太上皇召太子密談達旦,次日於皇極殿中設宴,酒罷,太上皇舉杯笑言:“吾欲歸天命,眾愛卿,寡人去也。”
遂當場消失不見,群臣嘩然!天下嘩然!
崇禎死後,乾亨帝及群臣追諡其廟號為恆宗。
崇禎、乾亨二朝,被後世稱為崇乾盛世,也被認為是華夏由封建王朝轉化為資本主義帝製的開端。
崇禎皇帝歸天命,飛升天界之事,也成為後世永遠解不開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