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的這幾天感覺很幸運,一直沒有太高的溫度,有時是陰天,很適合出行——除了有點悶。但比起在烈日下暴走,我倒還寧願悶一點。
第四天,上海下雨了。下的是暴雨。聽本地人說,上海好些天沒這麽下雨了,我覺得我和李小娟真是神派來的,一踏上上海就降溫,而且就在我們走的那天,上海的溫度一下子飆到34度,讓寡人不勝欣慰。
下著雨,我們倒是哪都去不了了。
這才發現,原來出行,考慮的東西遠遠不隻是錢和衣物用件,溫度,濕度,光強,未來幾天的晴雨變化,是不是會有台風登陸,沙塵暴來襲,各種環境狀態,都應該提前琢磨好的。我們並沒有想那麽多,沒有挑日子,能遇得這樣恰到好處,我以為,還是神的旨意。
不然沒辦法解釋。
之前走得太辛苦,於是上帝說,你們歇歇吧。
於是那天,我們在宿舍看了一天的電影,聊天吃東西,不亦樂乎。
我一直認為電影其實是在複製生活。當生活無聊時,電影也同樣是無聊的。可是大多數的觀點是,電影是在敘述一種反生活,是在尋求一種生活中沒有的刺激。在我看來,電影製作者或者說導演們隻是想通過提煉、誇張一點的手法去讓觀眾們去注意生活中被忽略掉的種種。可是效果遠非所預料,久而久之形成的觀念是,“電影,比生活更精彩!”電影和生活的關係,就像是色 情和愛情的關係。前者會顯得比較刺激,因為時間的短促而製造出來一種推進壓迫感,使之看起來富於跳躍性。在極短的時間內充滿了大量的情節、故事,這就是“戲劇性”。任何戲劇性的發生,總是跟時間相關聯。你現在若是迴頭想一想把你活過的時間壓縮成一天或者更短,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其實也是無限精彩呢。當然,理論上是這樣,現實卻行不通。於是人們還是比較服從大家的看法。生活如此無聊,讓我們看電影吧。電影的出現其實在對人們檢視生活方麵有一種無意的毒害。而對於沉迷於電影的人來說,它便陰謀得逞了。他以幫兇的身份淩駕於生活之上,暗地裏與之相勾結,紅白搭檔得很是天衣無縫。
賈樟柯的《賈想》裏麵說,“我們太容易遺忘了,所以我們需要電影。”這也許是他拍電影的原因。
這個原因很強大。
或許我可以這樣說,我們太容易遺忘了,所以我們需要用生活來記錄生命。
無論我們做什麽樣的選擇,我們都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看電影亦然。無論什麽電影,文藝的還是媚俗的,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所謂存在即合理。看電影是需要心情的,這個心情與所處環境密切相關,這個環境裏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和李小娟一起看電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她會讓你無論有多坐不住,也會安安靜靜地把整部電影看完。李小娟每次看電影,神情都十分莊重,仿佛在研究某個秘笈,充滿了神聖感,她對每一部電影都有抑製不住的情緒發生,溫情一點的,總要落幾滴淚才肯,浪漫一點的,總要迷醉一番,一陣長籲短歎女主好幸福,搞笑一點的,自然會跟著情節此起彼伏,笑的沒心沒肺,人仰馬翻。李小娟笑點極低,我想笑點低,正是知足的外在體現。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所有的笑話都成了冷笑話,兒時一個綠豆從樓上摔下來變成紅豆的段子都會讓我們樂上一個下午,突然想起吃飯了還能噎著。怎麽到了現在,我們連笑笑,都成了一件那麽困難的事,經常地,我們會擺出一副蠟筆小新那種鄙視對方的表情,故作配合地“哈哈”兩聲,然後換了臉孔說道:“好冷。”
仿佛在比試誰的幽默感更好一些,誰的見識更廣一些。
通常來說,具有良好幽默感的人,生活中很少有能令他開心的樂趣的。幽默感這個東西,其實很危險。不信你看卓別林怎麽死的。
所以我決定像李小娟學習。
李小娟笑點極低,淚點也極低,我想這其中是有著必然聯係的,看《歲月神偷》那部電影,她哭得稀裏嘩啦,讓在旁邊的我真是左右為難。如果說笑我還能裝一下,可這哭,是需要眼淚做道具的呀,這可難為死我。我看歲月神偷,真的沒有要哭的衝動,頂多頂多,也就是感動一下。我遞紙給李小娟,她用餘光瞟了我一眼,更讓我覺得尷尬。
容易感動的人哪。
所以每每有人推薦說某部電影超感動,你不哭都不行,我是萬萬不敢去看的,以免看過之後半點淚水流不出來,惹來一頓鄙視,“這個人哪,鐵石心腸啊。”“就是就是。”
我有多久,沒有哭過了?我有時候也想,我是不是要用點催淚劑來滋潤一下我幹澀的眼睛了。畢竟,哭不出來,是一件很窘迫的事。
從上午到下午,看了四部電影之後,我們終於決定出去吃飯。彼時已近傍晚,雨也停了,空氣給人一種很幹淨的味道,我們從小區裏出來,覺得好久不見天日,有些適應不住外麵的氣息。
一整天都生活在電影裏,與裏麵的人一起喜怒哀樂,這會兒像是被拋迴到現實生活,深感反差的巨大。
吃飯的時候,李小娟突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怎麽了。”
“我覺得好丟人啊,又哭又笑的。”
她是指看電影了。
“這有什麽——”我拉長了音,“反正又沒別人看到。嘿嘿。”
“是啊是啊,馬小軍又不是別人呢。”李小娟也笑。
“我倒還挺羨慕你呢,看歲月神偷那會我死活哭不出來,我還想你大概要笑死我了。”
“可是你不覺得很感動麽?”
“呃,感動……當然有啊……”
“唉,我就是容易哭,其實挺不好的。”
“那倒也未必,哭好啊,排毒養顏呢。”
“嗬嗬。”
吃過飯我們去廣場上散步,因為剛下完雨,所以有些微涼,很舒爽。
“不知道他現在到哪了。”
“誰?”
李小娟不語。
我的腦袋又開始迅速轉動起來。
這個“他”,想必是個男的了。可這個男的是誰呢,李小娟莫不是又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來起了一段地下情了?
“馬小軍。”
“恩,你說。”
“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我一拍胸脯,“我你還信不過啊。”
“不是信不過你,是……有的話說了,可能就一去不複返了。”
我也沉默,畢竟,有的事情不是說了就能解決,有的事情會因為“被說出來”,擴大到無可收拾。
“你還記得,那次去elysee找我的老師吧?”
我猜到了。
“恩,記得。”
“他現在也在外麵旅遊呢。”
“哦。”
“你和他關係挺好的吧。”
“他對我……很好。”
“所以呢?”
“……”
李小娟歎了口氣,“我不知道。”
看來我之前的種種預感,都是真實存在的發生。
“他結婚沒有?”
“恩。”
我們都沒再說話,隻是在廣場上漫無目的,四處遊走,廣場上很熱鬧,老人小孩,以家庭為單位出來散步,可是熱鬧是他們的,我們什麽也沒有。
李小娟,你怎麽辦?
馬小軍,你又怎麽辦?
第四天,上海下雨了。下的是暴雨。聽本地人說,上海好些天沒這麽下雨了,我覺得我和李小娟真是神派來的,一踏上上海就降溫,而且就在我們走的那天,上海的溫度一下子飆到34度,讓寡人不勝欣慰。
下著雨,我們倒是哪都去不了了。
這才發現,原來出行,考慮的東西遠遠不隻是錢和衣物用件,溫度,濕度,光強,未來幾天的晴雨變化,是不是會有台風登陸,沙塵暴來襲,各種環境狀態,都應該提前琢磨好的。我們並沒有想那麽多,沒有挑日子,能遇得這樣恰到好處,我以為,還是神的旨意。
不然沒辦法解釋。
之前走得太辛苦,於是上帝說,你們歇歇吧。
於是那天,我們在宿舍看了一天的電影,聊天吃東西,不亦樂乎。
我一直認為電影其實是在複製生活。當生活無聊時,電影也同樣是無聊的。可是大多數的觀點是,電影是在敘述一種反生活,是在尋求一種生活中沒有的刺激。在我看來,電影製作者或者說導演們隻是想通過提煉、誇張一點的手法去讓觀眾們去注意生活中被忽略掉的種種。可是效果遠非所預料,久而久之形成的觀念是,“電影,比生活更精彩!”電影和生活的關係,就像是色 情和愛情的關係。前者會顯得比較刺激,因為時間的短促而製造出來一種推進壓迫感,使之看起來富於跳躍性。在極短的時間內充滿了大量的情節、故事,這就是“戲劇性”。任何戲劇性的發生,總是跟時間相關聯。你現在若是迴頭想一想把你活過的時間壓縮成一天或者更短,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其實也是無限精彩呢。當然,理論上是這樣,現實卻行不通。於是人們還是比較服從大家的看法。生活如此無聊,讓我們看電影吧。電影的出現其實在對人們檢視生活方麵有一種無意的毒害。而對於沉迷於電影的人來說,它便陰謀得逞了。他以幫兇的身份淩駕於生活之上,暗地裏與之相勾結,紅白搭檔得很是天衣無縫。
賈樟柯的《賈想》裏麵說,“我們太容易遺忘了,所以我們需要電影。”這也許是他拍電影的原因。
這個原因很強大。
或許我可以這樣說,我們太容易遺忘了,所以我們需要用生活來記錄生命。
無論我們做什麽樣的選擇,我們都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看電影亦然。無論什麽電影,文藝的還是媚俗的,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所謂存在即合理。看電影是需要心情的,這個心情與所處環境密切相關,這個環境裏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和李小娟一起看電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她會讓你無論有多坐不住,也會安安靜靜地把整部電影看完。李小娟每次看電影,神情都十分莊重,仿佛在研究某個秘笈,充滿了神聖感,她對每一部電影都有抑製不住的情緒發生,溫情一點的,總要落幾滴淚才肯,浪漫一點的,總要迷醉一番,一陣長籲短歎女主好幸福,搞笑一點的,自然會跟著情節此起彼伏,笑的沒心沒肺,人仰馬翻。李小娟笑點極低,我想笑點低,正是知足的外在體現。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所有的笑話都成了冷笑話,兒時一個綠豆從樓上摔下來變成紅豆的段子都會讓我們樂上一個下午,突然想起吃飯了還能噎著。怎麽到了現在,我們連笑笑,都成了一件那麽困難的事,經常地,我們會擺出一副蠟筆小新那種鄙視對方的表情,故作配合地“哈哈”兩聲,然後換了臉孔說道:“好冷。”
仿佛在比試誰的幽默感更好一些,誰的見識更廣一些。
通常來說,具有良好幽默感的人,生活中很少有能令他開心的樂趣的。幽默感這個東西,其實很危險。不信你看卓別林怎麽死的。
所以我決定像李小娟學習。
李小娟笑點極低,淚點也極低,我想這其中是有著必然聯係的,看《歲月神偷》那部電影,她哭得稀裏嘩啦,讓在旁邊的我真是左右為難。如果說笑我還能裝一下,可這哭,是需要眼淚做道具的呀,這可難為死我。我看歲月神偷,真的沒有要哭的衝動,頂多頂多,也就是感動一下。我遞紙給李小娟,她用餘光瞟了我一眼,更讓我覺得尷尬。
容易感動的人哪。
所以每每有人推薦說某部電影超感動,你不哭都不行,我是萬萬不敢去看的,以免看過之後半點淚水流不出來,惹來一頓鄙視,“這個人哪,鐵石心腸啊。”“就是就是。”
我有多久,沒有哭過了?我有時候也想,我是不是要用點催淚劑來滋潤一下我幹澀的眼睛了。畢竟,哭不出來,是一件很窘迫的事。
從上午到下午,看了四部電影之後,我們終於決定出去吃飯。彼時已近傍晚,雨也停了,空氣給人一種很幹淨的味道,我們從小區裏出來,覺得好久不見天日,有些適應不住外麵的氣息。
一整天都生活在電影裏,與裏麵的人一起喜怒哀樂,這會兒像是被拋迴到現實生活,深感反差的巨大。
吃飯的時候,李小娟突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怎麽了。”
“我覺得好丟人啊,又哭又笑的。”
她是指看電影了。
“這有什麽——”我拉長了音,“反正又沒別人看到。嘿嘿。”
“是啊是啊,馬小軍又不是別人呢。”李小娟也笑。
“我倒還挺羨慕你呢,看歲月神偷那會我死活哭不出來,我還想你大概要笑死我了。”
“可是你不覺得很感動麽?”
“呃,感動……當然有啊……”
“唉,我就是容易哭,其實挺不好的。”
“那倒也未必,哭好啊,排毒養顏呢。”
“嗬嗬。”
吃過飯我們去廣場上散步,因為剛下完雨,所以有些微涼,很舒爽。
“不知道他現在到哪了。”
“誰?”
李小娟不語。
我的腦袋又開始迅速轉動起來。
這個“他”,想必是個男的了。可這個男的是誰呢,李小娟莫不是又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來起了一段地下情了?
“馬小軍。”
“恩,你說。”
“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我一拍胸脯,“我你還信不過啊。”
“不是信不過你,是……有的話說了,可能就一去不複返了。”
我也沉默,畢竟,有的事情不是說了就能解決,有的事情會因為“被說出來”,擴大到無可收拾。
“你還記得,那次去elysee找我的老師吧?”
我猜到了。
“恩,記得。”
“他現在也在外麵旅遊呢。”
“哦。”
“你和他關係挺好的吧。”
“他對我……很好。”
“所以呢?”
“……”
李小娟歎了口氣,“我不知道。”
看來我之前的種種預感,都是真實存在的發生。
“他結婚沒有?”
“恩。”
我們都沒再說話,隻是在廣場上漫無目的,四處遊走,廣場上很熱鬧,老人小孩,以家庭為單位出來散步,可是熱鬧是他們的,我們什麽也沒有。
李小娟,你怎麽辦?
馬小軍,你又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