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程榮這個有著現代化知識又被兩位閨密灌輸了很多知識的半吊子農學專業學生看來,胡人也完全沒必要舍近求遠,放棄自己的種族優勢,非要拿自己的劣勢去和人家比。胡人不會種地,但是會放牧啊!梁國人養的牛羊,遠遠沒有他們養得肥美!對梁國人而言是奢侈品的駿馬,他們胡人家家都有好幾匹!而且,其實胡人也不完全是不會種地。隻是因為需要放牧沒法長時間在一塊地區停留所以無法像梁國人那樣祖祖輩輩守著幾畝地過一輩子。像之前邵清儀買來的那些種子,正是他們當地的特產。隻要好好發展基礎建設,他們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向外出售牛羊、駿馬以及各種副產品。經過幾個月的商討之後,程榮與邵清儀敲定了相關協議。雙方正式談和,作為入侵梁國兩次的代價,胡人這邊需賠償梁國一千頭牛羊和五百匹駿馬或同價值的銀兩。這些賠償無需立刻交付,可在十年間分批交付。這十年間,梁國願意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胡人發展基礎經濟,直至梁國能夠正常貿易為止。至於十年後具體要如何進行貿易,就等十年後再商量唄!這份協議,明麵上來看是胡人占了大便宜,但實際上,邵清儀願意簽這種協議,自然也是有所倚仗。一方麵,涪城乃至整個南境在這兩年的發展中實力已經空前強大,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實力,都遠不是十幾萬人體量的胡人可以比的。另一方麵,雙方的貿易合作,對梁國的發展也十分有利。除了胡人之外,梁國周邊還有不少對梁國虎視眈眈的小國,與胡人的建交,可以為之後的周邊大融合建立良好的基礎,爭取讓梁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心大國。程榮把這份協議的副本給了哈達爾之後,就知道以哈達爾的聰明,是不可能看不出這份協議對族群的好處。即使身在北地,哈達爾也多多少少聽說過南境發生的巨大變化。但以哈達爾的多疑性格,要讓他完全相信,估計還需要一些時間。如今,程榮隻能希望哈達爾能早點想明白了。不然,他的那些手下,估計就會成為雙方談和大趨勢下的炮灰了。從牢房出來之後,程榮對賀長季道了聲謝,然後就迴了自己的住宅。身為研發部頂尖的技術人才,他被分配了一套獨門獨戶的傳統小院。“王,王子他答應了嗎?”雖然學會了梁國語但在家中依舊習慣用胡語與程榮交流的小仆阿薩緊張地問道。程榮搖了搖頭:“再給他點時間吧。”“那,我們還去北地嗎?”阿薩有些期待又有些擔憂地問道。“去,當然去。”程榮迴道,“別擔心,一切都會順利的。”而另一邊,賀長季迴到了城主府。“程榮見過哈達爾了?”邵清儀隨口問道,“他們倆父子談得怎麽樣?”賀長季搖了搖頭:“哈達爾沒答應。不過,程榮的態度倒是很堅決,有他在,北地的情況應該能很快穩下來。”“這迴,你要跟著一起去嗎?”邵清儀聞言,問道。“不去。”賀長季非常幹脆地迴道,“要是事事都得我親自出馬,我還培養底下這些人做什麽?這種小事,讓辛宇看著就行。”說著,他低頭親了親邵清儀的額頭:“我可是有家室的人,談和這種事情,哪有陪夫郎重要?”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還在梁國北地流竄的胡人, 如今就是過街老鼠般的存在。這其中既有賀長季的推波助瀾,也有他們自身的作死行為。這兩年多的作戰中,賀長季奉行著“能智取絕不莽幹”的原則, 動用了諸多手段。先前在南境的經曆讓賀長季很受啟發, 意識到宣傳之力的強大之後, 他一邊讓屬下收集各種不利於胡人的醜聞,一邊則派人深入北地百姓的真實生活,初步建立起了關係網。隨後,就是鋪天蓋地的宣傳。這部分的宣傳內容非常簡單, 就是大吹特吹南境以及涪城的美好。大概是沒想到賀長季會主動出擊,哈達爾留在綏河岸邊的守衛很少。賀長季帶著大部隊一下子就占領了綏河兩岸, 並且以此為據點保障了南北兩岸的水路暢通。所以大量北地百姓在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來到了綏河邊上,由南境的士兵們護送去了南境。哈達爾憤怒極了, 他派出了大量精銳來攻打賀長季,結果賀長季卻滑溜得跟泥鰍似的。一旦胡兵來襲, 他就指揮軍隊退到綏河南岸。哈達爾起初命令這部分兵力鎮守綏河北岸, 結果卻發現敵人竟然還能從其他地方入侵北地。這些軍隊,自然是乘坐著涪城特產的遠洋船漂洋過海給北地百姓送溫暖的。依舊是同樣鋪天蓋地的宣傳, 隻是除了原先南境的百姓生活多麽幸福安樂外, 還多了第一批去南境的百姓如今生活是如何得充實快樂。受刺激的北地百姓又一批批地被送往了南境,而統領北地的胡人們卻開始發現北地百姓出走造成的巨大問題:幹活的人,少了好多!地沒人種了、馬沒人喂了、衣服沒人做了、就做飯菜的人都沒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後我種田養娃當上了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豆米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豆米稀並收藏穿書後我種田養娃當上了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