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有“貸與”、“瀛洲”、“東鯤”、“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種名稱。到明朝時,常以局部地名如雞籠、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島的名稱。台灣這個名稱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當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從此,台灣成為代表全島的正式名稱,一直延用至今。明朝時,中國政府對台灣的經營已非常嚴密和富有成效。為了防倭寇對大陸的侵襲,加強了澎湖和台灣的防衛。先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後又增設了“遊兵”,各島配備船隻二十艘,士兵八百人,在基隆、淡水常年駐屯軍隊。

    17世紀初葉,歐洲列強殖民擴張活動逐漸延伸到東亞。1544年一艘葡萄牙遠航船駛過台灣,了望海島,風景秀麗,便稱之為“伊拉福(爾)摩沙(薩)”,意思是“美麗島”。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趁中國駐澎湖列島兵力單薄之際,侵入當地,但年底即被明朝軍隊趕走。1622年,荷蘭人再次入侵,於1624年再次被驅逐。不久,荷蘭人趁明末大陸大亂,明廷無暇顧及台灣的時機,占據了台灣南部,後又趕走了占據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領了台灣全島。到現在,荷蘭人已經在那盤踞了十八年之久。

    現在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灣總督巴納威爾特可謂心情極好,因為這些年荷蘭在東方的發展,可以說,得用“順風順水”才能形容。這不,年初的時候,他即被告知本國的艦隊,去年已經把馬六甲海峽的控製權,從葡萄牙人手中奪了過來。以後往印度或者歐洲運貨,就再也不用看那些討厭的葡萄牙人的臉色了。這次他派韋麻郎率艦隊護送裝滿細香料、肉豆蔻,八角茴香和桂皮的商船前往巴達維亞港。準備從那再運往東印度公司所在地——蘇拉特。細香料不僅在荷蘭銷售旺盛,而且在印度的消費要超過歐洲的兩倍。通過它,荷蘭人打開了印度市場的大門,在蘇拉特、科羅曼德爾沿海和孟加拉大量收購各種印度織物。他們用這些織物在蘇門答臘換取胡椒、黃金、樟腦嗎,又在暹羅出售科羅曼德爾的布匹,這一買賣雖然沒有很大的利潤,但他們同時出售香料、胡椒和珊瑚,帶走專門為他們生產的錫,一直運往歐洲倒賣。

    與此相反的是,此時的韋麻郎卻是心情不佳。他本來正和那風情萬種的交際花香塔爾調情呢。那個該死的雅科布•考烏卻派他來幹這種,隻有保鏢才幹的活。他當時就想破口大罵,隻是礙於香塔爾在旁邊,才不得不保持那虛偽的紳士風度。

    現在的他,站在司令部艦橋上,看著後麵已經落得很遠的商船,不由得心中火起。隻聽他對身旁的大副弗蘭克吼道:“弗蘭克,去催催那幫家夥,要是都像他們那樣慢吞吞的,什麽時候才能到達巴達維亞。”弗蘭克盡管有些不悅,不過軍人的職責還是讓他轉身跑去下命令。

    得到命令的信號兵,趕緊向後麵的商船打著旗語命令道。可後麵的商船卻迴複說隻能走這麽快。這可讓韋麻郎有些怒不可遏了。這幫奸商,是越來越不把我們放在眼裏了。早知道是這樣,幹脆就不來了。讓葡萄牙人狠狠的教訓教訓這幫家夥。雖這麽想,可韋麻郎還是不得不放慢速度等他們。這些人可是自己的上帝,自己的一切可都是他們給的。或許有人會對上帝的安排不滿,但肯定沒有人敢於去挑戰上帝的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鳳凰涅槃之小女子與大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上闌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上闌幹並收藏鳳凰涅槃之小女子與大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