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穿梭在攤位間的貨郎,在街邊支起的吃食攤子,可以想見,入夜之後,整條長街將是何等熱鬧。
“上元節當日,東安門不宵禁,正陽門,崇文門等俱不關閉。”
“不宵禁?”
“自古有言,提彩燈繞街長行,可走百病。”
聽“古人”講“古”,委實有些奇怪。楊瓚控製住嘴角,盡量不要上翹。
“楊侍讀為何發笑?”
“啊?”楊瓚摸摸嘴角,無語的看向顧卿,感覺需要這般敏銳?
顧千戶點頭,需要。
楊侍讀無語。
和錦衣衛相處,當真壓力不小。將來搭夥過日子,想藏個私房錢都不可能。
搭夥過日子?
怎麽會想到這個?
楊瓚猛的一愣,用力咬住腮幫,不敢看顧卿,隻能瞪著車窗,似有深仇大恨。
顧卿看著楊瓚,眼中難得閃過疑惑。楊侍讀的心思,有時擺在臉上,有時的確難猜。
正月十五過後,京城恢複宵禁,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衙役恢複巡邏。到正月十七,製燈匠人和商販才會到順天府開具路引,交出部分稅銀,啟程返鄉。
“自正月初十至十七,燈市不歇。”
“這麽長時間?”
“自然。”
顧卿奇怪的看著楊瓚,這不是理所當然?
楊瓚撓撓鼻子,楊小舉人一心讀聖賢書,逢年過節也是朝經暮史,手不釋卷。上元節觀燈必將耽擱讀書,自然不行。
再者,京師繁華,北疆苦寒。宣府又是北疆重鎮,保安州緊鄰宣府鎮城,除夕當日,都是兵在城頭,甲不離身,刀不離手。
依少數記憶,涿鹿縣的上元節實在算不上熱鬧,單是匠人和燈商,就不及京師萬分之一。更不用提叫賣其間的小商小販,香風襲麵的妙齡佳人。
聽著顧卿的講解,津津有味的看著漸成規模的燈市,楊瓚愈發興致盎然。
東風夜放花千樹。
寶馬雕車香滿路。
兩句宋詞,將上元節的熱鬧歡騰描繪得淋漓盡致。身在此地,不能暢快一遊,豈不遺憾。如有美人同行,更是大好。
輕輕敲著車壁,想起顧卿之前所言,楊瓚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楊侍讀?”
“無事。”
搖搖頭,無心再看,楊瓚退迴車廂,捏了捏額角。
事情一大堆,想這些做什麽。
京城之內更要謹言慎行。被人抓住把柄,有自己受的。
馬車加快速度,很快將語笑喧鬧甩在身後。
朔風唿嘯卷過長街,車輪滾滾壓過積雪,行在勳貴朝官居住的街巷,熙攘之聲漸不可聞,四周驟然變得寂靜,仿佛與東安門外成兩個世界。
不知為何,楊瓚突然感到不對勁。再次推開車窗,看到匆匆行來的兩頂官轎,順著來路望去,終於發現問題。
“這個時辰,還有官員出入宮城?”
楊瓚會發出此問,顧卿似早有預料。
“宮中有令,正月不休沐,每日上朝。”
“正月不休沐?”楊瓚詫異,“為何?”
“天子之意,為人臣子者不可妄加揣測。”
沒有轉頭,顧卿隻壓低聲音,點撥楊瓚。
“冬日天寒,京師之內屢起朔風。今番迴京,楊侍讀當小心才是。”
話落,令同行校尉再次加快速度,揚鞭策馬,直奔長安伯府。
天寒風大,需要小心?
莫非是朝中出事了?
楊瓚蹙眉,心頭閃過擔憂。
天子正月升殿,本就有些奇怪。又有顧卿的提醒,楊瓚不得不從最壞的角度考慮。
迴到長安伯府,顧卿稍事休息,換上一身官服,即前往北鎮撫司複命。
用過茶點,楊瓚坐在廂房,隻覺疲憊不堪。
“伯爺令小的告知楊侍讀,明日早朝之後,去吏部簽押即可。”
“我知道了,勞長史代我謝過伯爺。”
“楊侍讀客氣。”馬長史道,“旅途辛勞,請楊侍讀好生休息,有事可喚家人。”
“好。”
“此乃伯爺交代,楊侍讀看過,便燒了吧。”
留下薄薄幾頁紙,馬長史行禮告退。
房門合上,室內恢複靜謐。
楊瓚撐著額頭,又在桌邊坐了一會,強打起精神,看著攤開的幾頁紙,不禁皺眉苦笑:“果真不能比。”
連日趕路,顧千戶不見半點疲憊,始終生龍活虎,精神抖擻。他卻好,休息半晌,依舊頭昏眼花,看字都是重影。
“巡按直隸禦史劉玉劾太監吳忠違法……”
“天子敕騰驤四衛擇選勇士旗軍。”
“內官穀大用、劉瑾調神機營。”
“令錦衣衛查貪墨。”
“天子有意複洪武朝之法……”
楊瓚揉著眼眶,盡量集中精神。
看到最後,除了無奈隻有無奈。
歎息一聲,折起幾頁紙,送到燭火旁點燃。
看著火光吞噬墨痕,臉上現出苦笑。
他早該想到,以朱厚照的性格,早晚要出事。隻沒料到,天子和朝臣的矛盾已到如此地步。不說勢成水火,也相去不遠。
“究竟是怎麽迴事?”
朱厚照脾氣直,時常犯熊。可犯熊也有因由,不會無緣無故甩臉子給朝臣看。旁人不提,內閣三位相公都是弘治帝臨終托付之人,朱厚照總要給幾分麵子。
有人刻意找茬,激化矛盾?
楊瓚支著下巴,敲敲桌子,這個可能性很大。
說句不好聽的,青蔥少年朱厚照正處於人生叛逆期,性格就像彈簧,遇強則強。順心便罷,不順心,眨眼彈飛。
“就算有人找茬,短短時間,也不該如此。”
手指懸在桌麵,久久沒有落下。
楊瓚很不理解,旁人兩論,以李東陽的老謀深算,如何能放任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
坐視旁觀,不擔心少年天子犯熊升級,徹底和群臣對著幹?
事實上,朱厚照已經這麽做了。隻是還沒達到頂峰,正在努力攀升。一朝爆發,才真的會要人命。
“沒轍啊。”
手指開始發酸,楊瓚終於意識到,自己保持一個姿勢僵坐了許久。
“要是早上幾日,還能想想辦法,現下……”恐怕神仙也不敢說,事情簡單,馬上就能解決。
觸及桌麵,涼意沿掌心爬升,似要侵入骨髓,楊瓚蹙眉,無意識打了個冷顫。
站起身,打著哈欠,楊瓚繞過屏風,倒在床榻之上。
天塌了,有高個頂著。
事情已經這樣,再急也是無用,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睡覺。
睡醒,明天再說。
除下外袍,側躺在榻上。全身包裹著錦被,不過片刻,楊瓚便沉入夢鄉。
透過
門縫,一絲涼風飄入室內。
殘餘燭火輕搖,倏然熄滅,隻餘青煙飄渺。
正德元年,正月丙戌。
睡了一夜,楊瓚精神大好。用過兩塊點心,喝下半盞熱茶,便起身前往宮城。
京師之地,已多日未下大雪。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的衙役總算能喘口氣,不必巡邏之外,每日早起鏟雪。
正月裏,百姓無需辛勞,此時多在家中酣睡。路上行人,多是早起的文武官員。
依明律,在京文武官員,唯三品以上可乘轎。餘下,夠品級的文官可乘車,武官一概不許乘車。有爵位在身者,同樣不能特殊,不騎馬隻能走路。
洪武帝同永樂帝再三申敕,不忘開國艱難,不廢文治武功。
“其五軍都督府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侯伯等,不問老少,不問功勳,蓋不許乘轎。年老體衰者可乘車。餘者皆不許。敢違例者,奏聞屬實,嚴懲不貸。”
仁宗之後,朝廷法度漸寬。經宣宗英宗等朝,至孝宗朝,即便有官員違例,隻要不過分,朝廷也不會嚴懲。
日月輪轉,龍椅上換人,情況眨眼發生變化。
論理,以曆史為參照,朱厚照不像會拘泥於這些“小事”。
偏偏有人作死,打著各種幌子,連番找茬,多重刺激,將少年天子徹底激怒,繼而當朝宣布,複聖祖高皇帝之法。
甭管多大年歲,是不是受過風寒行動不便,法令當前,文武官員皆不許譖越。
丁是丁卯是卯。
聖祖皇帝怎麽下令,必當一字不改,全部遵從。
故而,嚴抓貪官之餘,錦衣衛和東廠開始嚴查京城官轎。
敢越製雕飾龍鳳紋,抓!不是龍鳳,隻是看著像?那也不行,必須抓!
越品用金銀繡帶,抓!
車縵有色差,抓!
車輪尺寸不對,抓!
車身敢用丹漆,必須抓!
馬鞍敢高出半寸,管你是誰,都要抓!
不乘車騎馬,改走路?
不成!
廠衛橫眉立目,厲聲斥責:三品文武不依製乘轎,步行上朝,違背聖祖高皇帝之法!如此行事,可是對今上不滿?
解釋無用,統統抓起來!
自進入正德元年,京城官員行在路上,無不提心吊膽,
唯恐中途跳出個錦衣衛或東廠番子,拿著尺子各種測量,找出半點不對,當場抓人。
短短不過數日,多數京城官員覺都睡不好,差點神經衰弱。
麵對這種情況,內閣三位相公也是腦仁疼。
如果是其他事,還能想想辦法。但天子手捧律令,頭頂大誥,開口聖祖閉口太宗,集合都察院六科,也想不出駁斥的辦法。
言官本有監察百官,彈劾不法之責。
天子以身作則,處處守法,依祖製辦事,誰敢做出頭椽子,上言此事欠妥,必當廷杖加身,揍個半死。
青史留名?
做夢去吧。
史書記載,必會斥其為“不守法”的小人。考慮到言官身份,更會加上“瀆職”二字。
於是乎,朱厚照占據“大義”,全方位無死角的開始修理群臣。
百官憋著怒氣,幹脆破罐子破摔,每日上朝都要狠戳天子神經。
發展到後來,眾人在天子身上找不到突破口,隻能朝著內官噴火。被敕令掌管內衛,入神機營監槍的劉瑾穀大用等人,有事沒事,都被罵得體無完膚。
“奸宦小人!讒佞之徒!”
罵得不過癮,有人大筆一揮,奏疏之上赫然有了“八虎”二字。
該說曆史偶然,還是時代必然?
知道此事,楊瓚愣了許久,實覺不可思議。
論理,劉瑾被壓製,能發揮的“光熱”有限,張永穀大用等也沒做太出格的事,不該被罵得這麽厲害。
可誰讓他們是宦官,還是天子身邊的宦官?
作為同被指桑罵槐,各種挑刺之人,楊侍讀難免生出一絲同情。
“人生無奈啊。”
發出這聲感歎,楊瓚遞出腰牌,邁步走進宮門。
彼時,兩班文武多數到齊,正候在禦階之下,等著禦駕到來。楊瓚左右看看,發現謝丕顧晣臣就在不遠處,就要提步前行,至少也該打個招唿。
剛走出兩步,身後既有響鞭。
群臣登時一靜,衣袖摩擦間,文武分立,按照品級列班。
西角門不比奉天殿,並無多少落腳處。隊末的幾名言官,幾乎是擠在一起,才勉強站在門內。
朱厚照沒有乘禦輦,一身明黃色盤龍服,頭戴金翼善冠,腰束玉帶,腳蹬龍靴,板著臉,大步流星走進殿內
。
“跪!”
天子高坐龍椅,中官的聲音在殿內迴響。
聽著有些耳生,不似張永穀大用熟悉。
楊瓚跪拜起身,抬頭上望。看不清五官,高矮胖瘦倒是有些熟悉。
劉瑾?
隻看身形,楊瓚不敢十分確定。
微微眯眼,假如真是劉瑾,要解決的麻煩,怕會多上幾件。
劉瑾不是第一次隨朱厚照上朝。
自調入司禮監,在王嶽戴義兩尊大佛的“壓迫”下,劉公公走路都要踮起腳尖。萬事小心,仍被抓住把柄,狠狠收拾兩頓。
司禮監收拾人,麵上壓根看不出傷痕,卻能讓受罰之人生不如死,恨不能早早去見閻王。
身為少丞,劉瑾必到司禮監輪值。
每到輪值日,劉公公都是青著臉進去,白著臉出來。見到朱厚照,還要陪著笑臉,半句口風不漏。不然,下迴隻能被收拾得更狠。
這等悲慘境遇,換成他人,必定整日以淚洗麵。
劉公公意誌堅定,抗壓能力非同一般,硬是扛過最艱難的日子,抗擊打能力逐日增強。加上能說會道,善於揣測上意,終於再次入了天子的眼。
穀大用和張永被軍務拖住,不能時刻嚴防,劉瑾漸漸得迴天子寵幸,雖不及早先,也能讓丘聚高鳳翔等看著眼紅。
現如今,每隔三日,劉瑾便能隨朱厚照升殿臨朝。站在高階上,俯視文武百官,當真有揚眉吐氣之感。
隻不過,今日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對。
劉公公小心瞅一眼天子,放膽在文官隊伍中打量。
緋紅之後均是青袍烏紗,垂首恭立,想要尋出某人,實在有些困難。
按照路程,某位奉訓大夫,該是這個時候迴來?
想到這裏,劉瑾下意識就想捂臉。
隻能說記憶太深,楊侍讀的金尺早成劉公公的噩夢,今生今世,想忘都不可能。
第七十五章解局一
文官隊列之前,劉健李東陽抬起頭,目光直對上劉瑾。劉健更是眉頭深鎖,目帶寒光。
近些時日,天子和群臣針鋒相對,停弘文館講讀,不至文華殿經筵日講,必是有人進讒。
內官不可結交外臣,是開國立下的規矩。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內閣三位相公,六部幾位尚書,都
從各自渠道得悉,天子一日比一日固執,一日比一日難說話,這位劉公公的作用委實不小。
“陛下萬乘之尊,六合八荒皆為陛下所有,陛下所欲之事,何能不行?”
劉瑾自認做得隱秘,殊不知,消息早傳到劉健等人耳中。
錯就錯在,他不該在乾清宮外說這句話,而且時機不該抓得那麽“好”。
當日,朱厚照在朝堂之上發落兩名言官,廷杖之後直接發還原籍,十年不用。更不聽文武勸誡,增各地鎮守太監祿米,連劉健和謝遷的麵子都不給。
退朝之後,內閣三人坐在文淵閣中,都無心翻閱奏疏。
思及天子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劉健謝遷眉間深鎖,連李東陽也無法維持淡然。
未能防微杜漸,容其壯大,以致養虎為患,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不欲害己,必當砍掉老虎的爪子,敲掉老虎的牙齒。必要時,一刀結果其性命,是最好的辦法。
官場之上,內廷之中,道理皆是一樣。
三人皆浸淫仕途多年,劉健更曆經四朝,無不深謀遠慮,深諳廟堂規則。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擊中要害。
針對天子身邊的內官,尤其是劉瑾,三人態度一致,此等口蜜腹劍、煽風點火之人,必不能留。
劉東陽主張上請天子,將其驅逐出神京。或發送南京,或遣至皇陵,總之,將人攆走即可,再擇老成內官侍奉天子。
劉健和謝遷
“上元節當日,東安門不宵禁,正陽門,崇文門等俱不關閉。”
“不宵禁?”
“自古有言,提彩燈繞街長行,可走百病。”
聽“古人”講“古”,委實有些奇怪。楊瓚控製住嘴角,盡量不要上翹。
“楊侍讀為何發笑?”
“啊?”楊瓚摸摸嘴角,無語的看向顧卿,感覺需要這般敏銳?
顧千戶點頭,需要。
楊侍讀無語。
和錦衣衛相處,當真壓力不小。將來搭夥過日子,想藏個私房錢都不可能。
搭夥過日子?
怎麽會想到這個?
楊瓚猛的一愣,用力咬住腮幫,不敢看顧卿,隻能瞪著車窗,似有深仇大恨。
顧卿看著楊瓚,眼中難得閃過疑惑。楊侍讀的心思,有時擺在臉上,有時的確難猜。
正月十五過後,京城恢複宵禁,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衙役恢複巡邏。到正月十七,製燈匠人和商販才會到順天府開具路引,交出部分稅銀,啟程返鄉。
“自正月初十至十七,燈市不歇。”
“這麽長時間?”
“自然。”
顧卿奇怪的看著楊瓚,這不是理所當然?
楊瓚撓撓鼻子,楊小舉人一心讀聖賢書,逢年過節也是朝經暮史,手不釋卷。上元節觀燈必將耽擱讀書,自然不行。
再者,京師繁華,北疆苦寒。宣府又是北疆重鎮,保安州緊鄰宣府鎮城,除夕當日,都是兵在城頭,甲不離身,刀不離手。
依少數記憶,涿鹿縣的上元節實在算不上熱鬧,單是匠人和燈商,就不及京師萬分之一。更不用提叫賣其間的小商小販,香風襲麵的妙齡佳人。
聽著顧卿的講解,津津有味的看著漸成規模的燈市,楊瓚愈發興致盎然。
東風夜放花千樹。
寶馬雕車香滿路。
兩句宋詞,將上元節的熱鬧歡騰描繪得淋漓盡致。身在此地,不能暢快一遊,豈不遺憾。如有美人同行,更是大好。
輕輕敲著車壁,想起顧卿之前所言,楊瓚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楊侍讀?”
“無事。”
搖搖頭,無心再看,楊瓚退迴車廂,捏了捏額角。
事情一大堆,想這些做什麽。
京城之內更要謹言慎行。被人抓住把柄,有自己受的。
馬車加快速度,很快將語笑喧鬧甩在身後。
朔風唿嘯卷過長街,車輪滾滾壓過積雪,行在勳貴朝官居住的街巷,熙攘之聲漸不可聞,四周驟然變得寂靜,仿佛與東安門外成兩個世界。
不知為何,楊瓚突然感到不對勁。再次推開車窗,看到匆匆行來的兩頂官轎,順著來路望去,終於發現問題。
“這個時辰,還有官員出入宮城?”
楊瓚會發出此問,顧卿似早有預料。
“宮中有令,正月不休沐,每日上朝。”
“正月不休沐?”楊瓚詫異,“為何?”
“天子之意,為人臣子者不可妄加揣測。”
沒有轉頭,顧卿隻壓低聲音,點撥楊瓚。
“冬日天寒,京師之內屢起朔風。今番迴京,楊侍讀當小心才是。”
話落,令同行校尉再次加快速度,揚鞭策馬,直奔長安伯府。
天寒風大,需要小心?
莫非是朝中出事了?
楊瓚蹙眉,心頭閃過擔憂。
天子正月升殿,本就有些奇怪。又有顧卿的提醒,楊瓚不得不從最壞的角度考慮。
迴到長安伯府,顧卿稍事休息,換上一身官服,即前往北鎮撫司複命。
用過茶點,楊瓚坐在廂房,隻覺疲憊不堪。
“伯爺令小的告知楊侍讀,明日早朝之後,去吏部簽押即可。”
“我知道了,勞長史代我謝過伯爺。”
“楊侍讀客氣。”馬長史道,“旅途辛勞,請楊侍讀好生休息,有事可喚家人。”
“好。”
“此乃伯爺交代,楊侍讀看過,便燒了吧。”
留下薄薄幾頁紙,馬長史行禮告退。
房門合上,室內恢複靜謐。
楊瓚撐著額頭,又在桌邊坐了一會,強打起精神,看著攤開的幾頁紙,不禁皺眉苦笑:“果真不能比。”
連日趕路,顧千戶不見半點疲憊,始終生龍活虎,精神抖擻。他卻好,休息半晌,依舊頭昏眼花,看字都是重影。
“巡按直隸禦史劉玉劾太監吳忠違法……”
“天子敕騰驤四衛擇選勇士旗軍。”
“內官穀大用、劉瑾調神機營。”
“令錦衣衛查貪墨。”
“天子有意複洪武朝之法……”
楊瓚揉著眼眶,盡量集中精神。
看到最後,除了無奈隻有無奈。
歎息一聲,折起幾頁紙,送到燭火旁點燃。
看著火光吞噬墨痕,臉上現出苦笑。
他早該想到,以朱厚照的性格,早晚要出事。隻沒料到,天子和朝臣的矛盾已到如此地步。不說勢成水火,也相去不遠。
“究竟是怎麽迴事?”
朱厚照脾氣直,時常犯熊。可犯熊也有因由,不會無緣無故甩臉子給朝臣看。旁人不提,內閣三位相公都是弘治帝臨終托付之人,朱厚照總要給幾分麵子。
有人刻意找茬,激化矛盾?
楊瓚支著下巴,敲敲桌子,這個可能性很大。
說句不好聽的,青蔥少年朱厚照正處於人生叛逆期,性格就像彈簧,遇強則強。順心便罷,不順心,眨眼彈飛。
“就算有人找茬,短短時間,也不該如此。”
手指懸在桌麵,久久沒有落下。
楊瓚很不理解,旁人兩論,以李東陽的老謀深算,如何能放任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
坐視旁觀,不擔心少年天子犯熊升級,徹底和群臣對著幹?
事實上,朱厚照已經這麽做了。隻是還沒達到頂峰,正在努力攀升。一朝爆發,才真的會要人命。
“沒轍啊。”
手指開始發酸,楊瓚終於意識到,自己保持一個姿勢僵坐了許久。
“要是早上幾日,還能想想辦法,現下……”恐怕神仙也不敢說,事情簡單,馬上就能解決。
觸及桌麵,涼意沿掌心爬升,似要侵入骨髓,楊瓚蹙眉,無意識打了個冷顫。
站起身,打著哈欠,楊瓚繞過屏風,倒在床榻之上。
天塌了,有高個頂著。
事情已經這樣,再急也是無用,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睡覺。
睡醒,明天再說。
除下外袍,側躺在榻上。全身包裹著錦被,不過片刻,楊瓚便沉入夢鄉。
透過
門縫,一絲涼風飄入室內。
殘餘燭火輕搖,倏然熄滅,隻餘青煙飄渺。
正德元年,正月丙戌。
睡了一夜,楊瓚精神大好。用過兩塊點心,喝下半盞熱茶,便起身前往宮城。
京師之地,已多日未下大雪。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的衙役總算能喘口氣,不必巡邏之外,每日早起鏟雪。
正月裏,百姓無需辛勞,此時多在家中酣睡。路上行人,多是早起的文武官員。
依明律,在京文武官員,唯三品以上可乘轎。餘下,夠品級的文官可乘車,武官一概不許乘車。有爵位在身者,同樣不能特殊,不騎馬隻能走路。
洪武帝同永樂帝再三申敕,不忘開國艱難,不廢文治武功。
“其五軍都督府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侯伯等,不問老少,不問功勳,蓋不許乘轎。年老體衰者可乘車。餘者皆不許。敢違例者,奏聞屬實,嚴懲不貸。”
仁宗之後,朝廷法度漸寬。經宣宗英宗等朝,至孝宗朝,即便有官員違例,隻要不過分,朝廷也不會嚴懲。
日月輪轉,龍椅上換人,情況眨眼發生變化。
論理,以曆史為參照,朱厚照不像會拘泥於這些“小事”。
偏偏有人作死,打著各種幌子,連番找茬,多重刺激,將少年天子徹底激怒,繼而當朝宣布,複聖祖高皇帝之法。
甭管多大年歲,是不是受過風寒行動不便,法令當前,文武官員皆不許譖越。
丁是丁卯是卯。
聖祖皇帝怎麽下令,必當一字不改,全部遵從。
故而,嚴抓貪官之餘,錦衣衛和東廠開始嚴查京城官轎。
敢越製雕飾龍鳳紋,抓!不是龍鳳,隻是看著像?那也不行,必須抓!
越品用金銀繡帶,抓!
車縵有色差,抓!
車輪尺寸不對,抓!
車身敢用丹漆,必須抓!
馬鞍敢高出半寸,管你是誰,都要抓!
不乘車騎馬,改走路?
不成!
廠衛橫眉立目,厲聲斥責:三品文武不依製乘轎,步行上朝,違背聖祖高皇帝之法!如此行事,可是對今上不滿?
解釋無用,統統抓起來!
自進入正德元年,京城官員行在路上,無不提心吊膽,
唯恐中途跳出個錦衣衛或東廠番子,拿著尺子各種測量,找出半點不對,當場抓人。
短短不過數日,多數京城官員覺都睡不好,差點神經衰弱。
麵對這種情況,內閣三位相公也是腦仁疼。
如果是其他事,還能想想辦法。但天子手捧律令,頭頂大誥,開口聖祖閉口太宗,集合都察院六科,也想不出駁斥的辦法。
言官本有監察百官,彈劾不法之責。
天子以身作則,處處守法,依祖製辦事,誰敢做出頭椽子,上言此事欠妥,必當廷杖加身,揍個半死。
青史留名?
做夢去吧。
史書記載,必會斥其為“不守法”的小人。考慮到言官身份,更會加上“瀆職”二字。
於是乎,朱厚照占據“大義”,全方位無死角的開始修理群臣。
百官憋著怒氣,幹脆破罐子破摔,每日上朝都要狠戳天子神經。
發展到後來,眾人在天子身上找不到突破口,隻能朝著內官噴火。被敕令掌管內衛,入神機營監槍的劉瑾穀大用等人,有事沒事,都被罵得體無完膚。
“奸宦小人!讒佞之徒!”
罵得不過癮,有人大筆一揮,奏疏之上赫然有了“八虎”二字。
該說曆史偶然,還是時代必然?
知道此事,楊瓚愣了許久,實覺不可思議。
論理,劉瑾被壓製,能發揮的“光熱”有限,張永穀大用等也沒做太出格的事,不該被罵得這麽厲害。
可誰讓他們是宦官,還是天子身邊的宦官?
作為同被指桑罵槐,各種挑刺之人,楊侍讀難免生出一絲同情。
“人生無奈啊。”
發出這聲感歎,楊瓚遞出腰牌,邁步走進宮門。
彼時,兩班文武多數到齊,正候在禦階之下,等著禦駕到來。楊瓚左右看看,發現謝丕顧晣臣就在不遠處,就要提步前行,至少也該打個招唿。
剛走出兩步,身後既有響鞭。
群臣登時一靜,衣袖摩擦間,文武分立,按照品級列班。
西角門不比奉天殿,並無多少落腳處。隊末的幾名言官,幾乎是擠在一起,才勉強站在門內。
朱厚照沒有乘禦輦,一身明黃色盤龍服,頭戴金翼善冠,腰束玉帶,腳蹬龍靴,板著臉,大步流星走進殿內
。
“跪!”
天子高坐龍椅,中官的聲音在殿內迴響。
聽著有些耳生,不似張永穀大用熟悉。
楊瓚跪拜起身,抬頭上望。看不清五官,高矮胖瘦倒是有些熟悉。
劉瑾?
隻看身形,楊瓚不敢十分確定。
微微眯眼,假如真是劉瑾,要解決的麻煩,怕會多上幾件。
劉瑾不是第一次隨朱厚照上朝。
自調入司禮監,在王嶽戴義兩尊大佛的“壓迫”下,劉公公走路都要踮起腳尖。萬事小心,仍被抓住把柄,狠狠收拾兩頓。
司禮監收拾人,麵上壓根看不出傷痕,卻能讓受罰之人生不如死,恨不能早早去見閻王。
身為少丞,劉瑾必到司禮監輪值。
每到輪值日,劉公公都是青著臉進去,白著臉出來。見到朱厚照,還要陪著笑臉,半句口風不漏。不然,下迴隻能被收拾得更狠。
這等悲慘境遇,換成他人,必定整日以淚洗麵。
劉公公意誌堅定,抗壓能力非同一般,硬是扛過最艱難的日子,抗擊打能力逐日增強。加上能說會道,善於揣測上意,終於再次入了天子的眼。
穀大用和張永被軍務拖住,不能時刻嚴防,劉瑾漸漸得迴天子寵幸,雖不及早先,也能讓丘聚高鳳翔等看著眼紅。
現如今,每隔三日,劉瑾便能隨朱厚照升殿臨朝。站在高階上,俯視文武百官,當真有揚眉吐氣之感。
隻不過,今日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對。
劉公公小心瞅一眼天子,放膽在文官隊伍中打量。
緋紅之後均是青袍烏紗,垂首恭立,想要尋出某人,實在有些困難。
按照路程,某位奉訓大夫,該是這個時候迴來?
想到這裏,劉瑾下意識就想捂臉。
隻能說記憶太深,楊侍讀的金尺早成劉公公的噩夢,今生今世,想忘都不可能。
第七十五章解局一
文官隊列之前,劉健李東陽抬起頭,目光直對上劉瑾。劉健更是眉頭深鎖,目帶寒光。
近些時日,天子和群臣針鋒相對,停弘文館講讀,不至文華殿經筵日講,必是有人進讒。
內官不可結交外臣,是開國立下的規矩。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內閣三位相公,六部幾位尚書,都
從各自渠道得悉,天子一日比一日固執,一日比一日難說話,這位劉公公的作用委實不小。
“陛下萬乘之尊,六合八荒皆為陛下所有,陛下所欲之事,何能不行?”
劉瑾自認做得隱秘,殊不知,消息早傳到劉健等人耳中。
錯就錯在,他不該在乾清宮外說這句話,而且時機不該抓得那麽“好”。
當日,朱厚照在朝堂之上發落兩名言官,廷杖之後直接發還原籍,十年不用。更不聽文武勸誡,增各地鎮守太監祿米,連劉健和謝遷的麵子都不給。
退朝之後,內閣三人坐在文淵閣中,都無心翻閱奏疏。
思及天子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劉健謝遷眉間深鎖,連李東陽也無法維持淡然。
未能防微杜漸,容其壯大,以致養虎為患,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不欲害己,必當砍掉老虎的爪子,敲掉老虎的牙齒。必要時,一刀結果其性命,是最好的辦法。
官場之上,內廷之中,道理皆是一樣。
三人皆浸淫仕途多年,劉健更曆經四朝,無不深謀遠慮,深諳廟堂規則。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擊中要害。
針對天子身邊的內官,尤其是劉瑾,三人態度一致,此等口蜜腹劍、煽風點火之人,必不能留。
劉東陽主張上請天子,將其驅逐出神京。或發送南京,或遣至皇陵,總之,將人攆走即可,再擇老成內官侍奉天子。
劉健和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