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升,發生了什麽?不是說陛下病情好轉了麽,怎麽突然就歸天了呢?”
劉表小心的朝四周看看,見沒有什麽外人,附到洪雞耳邊低聲道:“宮裏有傳聞說陛下這些年的所做所為惹怒了上蒼,上蒼地動已示警戒。”
“地動?”
“子時的時候,洛陽部分居民區和皇宮部分突然震動……”
還想說什麽的劉表見遠方有車馬靠近,止住不言,立於宮門前。
洪雞見狀看向車馬來處,見是司徒王允,秉著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想法,洪雞迎上前去打了個招唿。
“司徒大人,我倆真是有緣啊!不如一同進宮如何?”
剛下車的王允聽到有人招唿,秉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聖人教化的價值觀與處世觀,揚起了笑臉。
隻是看到來人是洪雞時,莫名的有種發自內心的厭惡油然而生,若不是有著大儒修養,就要指著洪雞的鼻子開罵了,雖然他也不知道該罵啥。
“司徒大人,可是身體不適?”
對老人洪雞還是頗為尊重的,畢竟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以前見洪雞此人雖然有些粗鄙,不入眼,但也不至於如此這般厭惡,難道是陛下過世讓我神經過敏了?”暗自嘀咕一聲的王允,強忍著心中的mmp,道:“就不勞大將軍了,小老兒因陛下過世,有些意亂,還是獨行比較好。”
見王允婉拒,洪雞也沒說什麽:“那司徒先前!”
“嗯,告辭!”
先行進宮的王允很是困惑:“居功不自傲,更是陛下寵臣,對我也頗為尊重,我為何卻總是……總是……總是看他不爽呢?”
王允表示自己淩亂了。
王允剛走不久,一個小官來了。
“卑職見過大將軍!”
“看來今天是沒機會聽劉表把話講完了。”這麽想的洪雞也放棄了滯留宮門的想法,隨口道:“一同進宮吧!”
那小官聞言喜不自勝“多謝大將軍抬愛!”
“鎮國大將軍到!”
洪雞頗為意外的看了眼高聲宣告的小黃門,並沒有因為與往常不同的舉動多說什麽,隻是人還沒走進大殿,就聽到吵鬧聲傳來。
“陛下留有遺詔,寫明皇子協繼位,這遺詔可是皇後與眾位嬪妃從陛下罹難的床榻上發現的,怎麽大將軍還有疑異不成?”
坐在龍座右邊的皇後何氏聞言不禁一臉苦笑,恨不得抽自己一個大耳瓜子“真是腳賤,好好的抱著劉宏哭就是了,還去死的地方看看算什麽?腳賤就算了,手還賤,看到一卷黃色的絹帛就拿了起來。手賤就算了,嘴還賤,以為是陛下留給辯兒的詔書,興急之下讓認字的好姐妹幫我念了出來。唉,往事不堪迴首,肥胖中……”
“太皇太後此言差矣!”
到了這個時候,何進也知道自己覺不能聳,一旦聳了,榮華富貴都將是過眼雲煙。
“噢……大將軍有何高見?”已經從太後升格為太皇太後的董氏尖銳道。
“陛下無德!”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何進不顧底下人的心思,繼續道:“以至天怒人怨,百萬黃巾起義的人怨被我弟平息,本以為天下安定,不想天怒卻非人力所能保,陛下竟然被神罰鎮死。如此死法足以證明上天有意另立有德新君。”
在這個迷信的時代,地震這種超自然的力量一直被認為上天的傑作,如今劉宏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地震震死,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大將軍此言可是人臣該說的話?”
“先賢霍光當斷則斷,廢除淫亂無道的昌邑王劉賀,迎立漢宣帝劉病已,傳為佳話,如今我隻是在陛下過世後說此言有何不可?”
“你……你……”
董太後明顯被氣到了。
此時,姍姍來遲的洪雞也進入了殿內。
眾人不禁齊齊朝洪雞看去。
好歹是在百萬大軍麵前裝過逼的男人,根本不聳,淡定的走到何進的旁邊站立。
“陛下無德上天況且不認,那陛下的遺詔我們如何認得?”
振聾發聵,擲地有聲,嗆得董太後說不出話來。
良久,太皇太後冷笑道:“那大將軍的意思呢?”
“自然是立嫡長子皇子辯為帝!嫡長子繼承製乃是萬世以來天地共行之法,毋庸置疑!”
董太後這個深閨婦人,哪裏比得過何進這個賣豬的口才,但她畢竟還沒蠢到家,果斷請了外援。
“驃騎將軍,你覺得如何?”
“聖人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陛下將大將軍從一殺豬販提拔到今天這地位,大將軍今日所言,可對的起這天地義氣?”
何進聞言不由的氣勢一滯,董重說的沒錯,劉宏就算對不起天下人,也沒對不起他。
董重得禮不饒人,繼續朗聲道:“陛下的是非功過自然有後人評說,我們做臣子的隻要做好本分就行,如今陛下罹難於地動,本該長埋於大地的遺詔得天之顧,假手何太後找了出來,這何嚐不是上天給陛下一個讓自己的後人改正之前不足的機會?”
董重這一開口,何太後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群臣更是議論紛紛,顯然是覺得董重所言有理。
就連何進也一時半會想不出反駁的話來。
場上hold不住,果斷場外援助。
想不出話來反駁的何進,果斷開口道:“洪雞,你有何話說?”
被何進用手一拍的洪雞緩過神來,愣愣的看著眾人。
站在那有時間想自己事情的洪雞可是不想浪費一點時間,不斷在思索為什麽劉洪都死了朝廷鷹犬這任務還沒完成的可能“難道要漢亡了才算任務結束?”
剛想到這的洪雞就被何進拉迴神,暗道一聲:“完蛋,剛才沒有聽!”
看著表情不一的眾人,憑著多年圓場經驗,洪雞開口道:“不知各位大臣是何意見?”
蔡邕頗為意外的看了眼自己這個女婿,暗讚一聲:“沒想到他這粗鄙之人還挺有小手段的。”
見眾人不言,洪雞笑了,點名道:“太尉大人,不知閣下是何意見?”
劉表小心的朝四周看看,見沒有什麽外人,附到洪雞耳邊低聲道:“宮裏有傳聞說陛下這些年的所做所為惹怒了上蒼,上蒼地動已示警戒。”
“地動?”
“子時的時候,洛陽部分居民區和皇宮部分突然震動……”
還想說什麽的劉表見遠方有車馬靠近,止住不言,立於宮門前。
洪雞見狀看向車馬來處,見是司徒王允,秉著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想法,洪雞迎上前去打了個招唿。
“司徒大人,我倆真是有緣啊!不如一同進宮如何?”
剛下車的王允聽到有人招唿,秉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聖人教化的價值觀與處世觀,揚起了笑臉。
隻是看到來人是洪雞時,莫名的有種發自內心的厭惡油然而生,若不是有著大儒修養,就要指著洪雞的鼻子開罵了,雖然他也不知道該罵啥。
“司徒大人,可是身體不適?”
對老人洪雞還是頗為尊重的,畢竟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以前見洪雞此人雖然有些粗鄙,不入眼,但也不至於如此這般厭惡,難道是陛下過世讓我神經過敏了?”暗自嘀咕一聲的王允,強忍著心中的mmp,道:“就不勞大將軍了,小老兒因陛下過世,有些意亂,還是獨行比較好。”
見王允婉拒,洪雞也沒說什麽:“那司徒先前!”
“嗯,告辭!”
先行進宮的王允很是困惑:“居功不自傲,更是陛下寵臣,對我也頗為尊重,我為何卻總是……總是……總是看他不爽呢?”
王允表示自己淩亂了。
王允剛走不久,一個小官來了。
“卑職見過大將軍!”
“看來今天是沒機會聽劉表把話講完了。”這麽想的洪雞也放棄了滯留宮門的想法,隨口道:“一同進宮吧!”
那小官聞言喜不自勝“多謝大將軍抬愛!”
“鎮國大將軍到!”
洪雞頗為意外的看了眼高聲宣告的小黃門,並沒有因為與往常不同的舉動多說什麽,隻是人還沒走進大殿,就聽到吵鬧聲傳來。
“陛下留有遺詔,寫明皇子協繼位,這遺詔可是皇後與眾位嬪妃從陛下罹難的床榻上發現的,怎麽大將軍還有疑異不成?”
坐在龍座右邊的皇後何氏聞言不禁一臉苦笑,恨不得抽自己一個大耳瓜子“真是腳賤,好好的抱著劉宏哭就是了,還去死的地方看看算什麽?腳賤就算了,手還賤,看到一卷黃色的絹帛就拿了起來。手賤就算了,嘴還賤,以為是陛下留給辯兒的詔書,興急之下讓認字的好姐妹幫我念了出來。唉,往事不堪迴首,肥胖中……”
“太皇太後此言差矣!”
到了這個時候,何進也知道自己覺不能聳,一旦聳了,榮華富貴都將是過眼雲煙。
“噢……大將軍有何高見?”已經從太後升格為太皇太後的董氏尖銳道。
“陛下無德!”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何進不顧底下人的心思,繼續道:“以至天怒人怨,百萬黃巾起義的人怨被我弟平息,本以為天下安定,不想天怒卻非人力所能保,陛下竟然被神罰鎮死。如此死法足以證明上天有意另立有德新君。”
在這個迷信的時代,地震這種超自然的力量一直被認為上天的傑作,如今劉宏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地震震死,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大將軍此言可是人臣該說的話?”
“先賢霍光當斷則斷,廢除淫亂無道的昌邑王劉賀,迎立漢宣帝劉病已,傳為佳話,如今我隻是在陛下過世後說此言有何不可?”
“你……你……”
董太後明顯被氣到了。
此時,姍姍來遲的洪雞也進入了殿內。
眾人不禁齊齊朝洪雞看去。
好歹是在百萬大軍麵前裝過逼的男人,根本不聳,淡定的走到何進的旁邊站立。
“陛下無德上天況且不認,那陛下的遺詔我們如何認得?”
振聾發聵,擲地有聲,嗆得董太後說不出話來。
良久,太皇太後冷笑道:“那大將軍的意思呢?”
“自然是立嫡長子皇子辯為帝!嫡長子繼承製乃是萬世以來天地共行之法,毋庸置疑!”
董太後這個深閨婦人,哪裏比得過何進這個賣豬的口才,但她畢竟還沒蠢到家,果斷請了外援。
“驃騎將軍,你覺得如何?”
“聖人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陛下將大將軍從一殺豬販提拔到今天這地位,大將軍今日所言,可對的起這天地義氣?”
何進聞言不由的氣勢一滯,董重說的沒錯,劉宏就算對不起天下人,也沒對不起他。
董重得禮不饒人,繼續朗聲道:“陛下的是非功過自然有後人評說,我們做臣子的隻要做好本分就行,如今陛下罹難於地動,本該長埋於大地的遺詔得天之顧,假手何太後找了出來,這何嚐不是上天給陛下一個讓自己的後人改正之前不足的機會?”
董重這一開口,何太後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群臣更是議論紛紛,顯然是覺得董重所言有理。
就連何進也一時半會想不出反駁的話來。
場上hold不住,果斷場外援助。
想不出話來反駁的何進,果斷開口道:“洪雞,你有何話說?”
被何進用手一拍的洪雞緩過神來,愣愣的看著眾人。
站在那有時間想自己事情的洪雞可是不想浪費一點時間,不斷在思索為什麽劉洪都死了朝廷鷹犬這任務還沒完成的可能“難道要漢亡了才算任務結束?”
剛想到這的洪雞就被何進拉迴神,暗道一聲:“完蛋,剛才沒有聽!”
看著表情不一的眾人,憑著多年圓場經驗,洪雞開口道:“不知各位大臣是何意見?”
蔡邕頗為意外的看了眼自己這個女婿,暗讚一聲:“沒想到他這粗鄙之人還挺有小手段的。”
見眾人不言,洪雞笑了,點名道:“太尉大人,不知閣下是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