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你的任務是什麽?”陳潔儀選完了任務,便問起一旁的連飛逸。


    “刀客冷飛,中段二階,還有一些具體的參數和技能提示。”連飛逸如實迴答,這種任務無需保密。


    每一個任務都是係統隨機安排的,在“玩家”瀏覽的公告欄的時候生成,所以不會重複,別人也看不到。


    “玩家”這是這裏的人類對自己的稱唿,就如同一個大型網絡遊戲一樣,在這裏經曆著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和任務,換取虛擬的資源,以及和其他玩家的交流。,全文字手打


    不過彼此都深知,夢境世界雖然不是真實的,但在這裏的經曆卻是毫無虛假,積累出來的技巧和經驗,全都可以帶迴現實世界,這就是和網絡遊戲最大的不同。


    多出來的學習時間,不一定要成為武者,如果你選擇在這裏學習知識和研究技術,一樣可以。


    不過邊陲之地帶有很大的領域性,聚集在這裏的玩家,都是有誌於武學一途的年輕人。


    因為樣貌是根據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所以每個人的麵貌都不能自由設定,能改的隻有名字而已。這也是為什麽陳潔儀和連飛逸一眼就認出彼此的原因,畢竟樣貌是不可改變的。


    然後,兩人又聊起了一些關於任務上的事情,雖然任務都是有著細微的差別,情報交換意義不大。不過對陣各種兵刃的技巧,以及某些類似的戰鬥技能情報,一樣也是有用的。


    係統設定的敵對性格和技能以及武器都是隨機生成,不過次數多了,終究會有著重複的現象,而在這方麵交互情報,就算這次用不上,下次也是可以用的。


    “刀客還是比較好對付,真正怕的是碰上劍客和槍兵,這兩個職業最為難纏。”


    對於陳潔儀的這番話,連飛逸也表示理解。


    刀是戰場霸者,自漢朝以來,就在軍事領域漸漸取到了劍的地位,成為了被大規模運用的冷兵器主力。


    這是因為刀法簡單易學,而且適合戰撤境,以劈砍為主的刀,最重氣勢和體力,對於士兵的技巧和悟性反倒沒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反而更加容易推行。


    不過單打獨鬥,最厲害的還是劍客,看看曆史上的武學名家,都是用劍的多,這就是硬道理。劍的攻擊靈活,而且蘊含陰陽至理,剛柔並濟,更能戰線一個人的武學修為。


    同樣的,長槍也是一樣,以白蠟杆為主體材料的長槍,軟硬適中,充滿彈性。


    一旦舞起來,神仙難防,從宋代開始,統兵大將都是以槍術為主,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南宋名將嶽飛和楊再興。


    在真正的用槍高手麵前,格擋和防禦都是無用,中國的內家拳,就是起源於劍法和槍術,包含著陰陽轉換,剛柔兼顧的內核。


    在這裏就必須首先說一下中國的槍法,和世界其他文明的槍類武術都不一樣。


    西方的騎士比武,拿根電線杆互相捅,也太長了,簡直天真得可愛。


    那麽長的杠杆,除非完全對直了,隻要橫向稍有距離,兩馬一衝,捅在別人身上,對方沒什麽事,反彈力非把手臂搞骨折不可。


    西方人的對應辦法就是把電線杆後麵加粗,象個撞門錘一樣,依靠木頭本身的衝量,對撞時鬆開手,以免傷了自己。


    英國人開車走左邊,就是遵照當年的騎士決鬥傳統。…,


    騎士都是右手持矛,對撞中必須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邊。


    其實隻要認真注意一下,就知道現在拍的騎士類電影,騎士決鬥卻都走的右邊,這是為了安全。用龜殼般的硬鎧甲把全身罩住,兩馬走右邊對衝,“電線杆”橫著過來,腰輕輕一頂,杆就斷,人一點事都沒有。


    就這麽點差別,古代的生死相鬥就變成了老少鹹宜的好娛樂。


    隻要馬走右邊,人人都能當亞瑟王,贏得美人歸。電視上演,英國有人在古堡裏辦這種旅遊項目,大家有機會去試試,當知這實是所言不虛。


    兩馬相交,都使硬兵器,硬碰硬,誰重誰占便宜。


    《水滸》霹靂火秦明使狼牙棒,急先鋒索超使開山斧,都是這個思路。


    幾十斤的狼牙棒、開山斧借著馬力,橫掃過來,萬不可硬架。硬架的話,鐵矛都要打彎,兩臂就得骨折,而他那邊揮棒時,手是空握著的,一點事都沒有。


    對付這種敵手,大錘最有用。


    錘比棒重,揮動起來隻要有點速度,衝量就超過棒了。錘棒相碰,衝量兩相抵消,大家的手都是空握著的,都沒傷著。


    錘比棒短,迴手變招快,趁著敵人收棒不急,一錘就砸下去。


    金兵愛使狼牙棒,碰上嶽雲的金錘就全玩完了。使重兵器的關鍵就是要把兵器運出速度來,手得空握著,以防反震。


    這就象打網球時握緊拍子單手硬接來球會鎮傷膀子一樣,鬆鬆地握拍,拍子動起來就不怕了。要把百斤的金錘在短時間裏運起來,沒點天生的神力辦不到。


    膀臂上的力太小是沒用的,隻有靠腰,腰力到手,才運得動重兵器。內家功夫講巧力,四兩撥千斤,但真要拚力氣,使大錘,照樣不含糊。一切全因腰壯氣足。


    腰氣壯,神色便會不同:麵像溫良,卻不怒自威。中國古畫裏的大將,廟裏的天神,全都腰大十圍,從來沒有畫成健美先生的。


    並非中國古人不懂畫肌肉,廟裏給四大天王扛腿的小鬼就是肌肉男,又兇又醜。


    西方的武術界就沒有內功之說,畫師隻知肌肉,以肉多為美,雕塑中的男性肌肉全都團團鼓起,肌肉鼓起幹什麽,打鐵也用不著全身緊張啊,隻可惜達文西沒見過精神的內壯。


    大將帳上高坐,全身放鬆,體態似美人臃懶,但氣聚神凝,甲士三千環列,雷霆萬鈞之勢一觸及發,那才是真的神勇。


    俗話說“關公不睜眼,睜眼要殺人”,此之謂也。中國古畫裏的百戰百勝大將軍,寫其神,不顯其形,寬大衣袍,寥寥幾筆,卻能盡現智信仁勇。


    重兵器揮動起來,隻要打上了,就夠喝一壺的了,要是打不上可就慘了。


    重兵器動量太大,迴手慢,給敵人以可趁之機。不僅是馬槊、狼牙棒,一切的硬兵器,打不上就現了空門,刀棍莫不如此。


    硬兵器,一是震手,二是有空門。


    但白蠟杆的大槍就不一樣,白蠟杆有彈性,用槍頭硬架斧、棒,槍一彎,有那麽個小小的緩衝,手上就不震了,敵人兵器的勁道也給卸了。


    白蠟杆存得住能量,彎了會反彈,隻要槍把一轉,槍頭就繃出去了,打個正著,這裏麵的功勞有一半是敵人自己的。內家功夫的奧妙就在於此,攻防一家,防就是攻,攻也是防,一個動作幹兩件事。…,


    電視裏演日本的合氣仗宗師和人過招,那邊的徒弟伸著棍子讓他打,先敲開對方兵器,再打頭,連打兩下,就象下象棋,你走一步,他走兩步,當然什麽都是他贏了,簡直是不要臉。


    白蠟杆大槍防守好,進攻也是一招破敵毫不含糊。


    一槍紮出去,萬朵梅花,先把胸口的護心鏡打碎,再往裏鑽。槍花朵朵,朵朵都致命,不知該擋哪個。


    此時千萬不能擋,一擋就完了,白蠟杆是軟的,硬擋正好被借上力,才擋出去,那邊槍把一轉,槍頭馬上又從另一方向打迴來,力還更大了,這裏麵的功勞還是敵一半我一半。


    拳經上講“棍怕點頭槍怕圓”,說的就是大槍一但抖起來,槍頭亂擺,神仙都難防。對付這等高手,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槍也抖起來,搭上去,讓對方聽不到力,他就不好進下一招了。


    如果兩槍一搭,你聽到了他的力,就可順勢打進去,既可借力打,也可直接打,隻須槍頭稍微錯開一點,一滑就進去了。


    要是聽不到,就得趕快變招采用守式。高手馬上用比槍和在地上推手是一個道理,誰聽到了對方的勁路,誰就贏,和使什麽招式無關。


    隻有外行才會津津樂道:用什麽招破什麽什麽招。


    內家槍法就攔、拿、紮三招,其實就這三招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隻有隨便一槍出去,攔、拿、紮三式都有了,才算是上得戰陣的好槍法。


    一手大槍要真是練出了絕活,兩馬相交,兵器一碰,大槍有如靈蛇,順著對方的兵器就鑽進去了,大將殺敵從來隻此一招。


    白蠟杆子的大槍是有生命的神器,槍有自己的陰陽之理,彎了就要直,直了又要彎,紮了左就往右,劈了前自會去擋後麵。


    對方越是個力大如牛,使重兵器的猛將,越好打。他要是把我的杆子頂彎了,我才高興呢,槍把隻一轉,力都不用,槍頭彈出去,又再紮他一個。


    馬踏連營,被團團圍住才好呢,槍槍不落空。


    人槍合一,槍想往哪裏去就送它去哪裏,眼到哪,槍尖就自會紮哪裏。人隻要不斷地給槍以能量和神意,槍自會如龍入水。


    白蠟杆大槍隻要有能量,就沒有破綻。


    靠白蠟杆的彈性槍頭的旋轉非常迅速,敵人無機可趁。就是以一敵二也不怕,腰一發力,槍頭擺個一百八十度,能同時蕩開左右兩邊功來的兵器。


    槍頭擺圓了,就是射來的箭雨都擋得住。一但槍不抖了,可就現了空門,大槍如果不是靠的白蠟杆子的彈性,槍頭又慢又沒殺傷力,白蠟杆直接用力捅威脅很小,很難刺穿鐵甲,最關鍵的這樣做很慢。


    內家高手碰見了內家高手,聽勁好的那個能把對方槍上的動量耗掉,槍不彈了是最可怕的,比被人圍攻還可怕。


    這時,敵人已經搶到身前,再發力把槍旋起來已經沒有時間了。


    槍法是全世界隻此一家的中華絕技,而劍法則是槍法的變種。


    內家劍法純是槍法,絕非刀法,劍法武當劍訣有一句“若把劍來當刀用,笑死三豐老劍仙”。


    內家劍法,鬥劍時是絕對聽不到兵器相碰的叮當做響之聲的,一把劍最多就是輕搭在對方的兵器上劃行,而劍術的精妙全在於因敵而動,一擊成功。


    內家劍法裏劍的動作並不多,練得是身法,特別是腰腿。…,


    功夫成了想下山,少林弟子是要打過十八銅人陣,而武當弟子則是要用一根小竹竿跳到樹上刺下一隻猴子。


    少林弟子遍天下,武當則代不數人,別說刺下一個猴子,就是兩腳上樹這招練成的也沒幾個。武當隻要每代人能出一個練成了劍法的留山任教,也不至於凋零如此。


    內家劍術對劍本身的要求並不高,一根竹子都行,什麽都沒有時,食指捏個劍決也是一把劍。


    刀槍劍棍,劍術才是至尊,而劍術隻不過是內家高超身法的應用而已。


    槍法、劍法隻有中國才有,日本和西方都沒有。


    日本的劍道純粹是刀法,掛羊頭賣狗肉。西方的大劍也是刀,非常原始、樸素的刀法,不講究變化,打起來要吃虧,越用力越倒黴。


    不過西方的擊劍卻是個好遊戲,特別是花劍,但也隻用到了劍的刺一個功能,略嫌單調。


    西方大劍形狀如放大的中國劍,劍把很長,用法完全是刀,雙手握持狂揮狂砍。西方人腦袋一根筋,隻求揮劍有力,從不想一劍劈空該怎麽辦。


    為了增加力度,西方大劍的劍把後麵有配重,很重的一塊鐵疙瘩,雕成各種花飾。配重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劍的尺寸情況下增加劈砍的衝量。


    這種設計理念在戰場上或許還不算太差,但是格鬥就不行了。


    大劍迴手更難了,而且增加了扭矩傷小指,搞不好劍會脫手的。連飛逸就在張嶽丘那裏用魚竿來試過,一根九尺長的魚杆,末端也有一個配重。


    製造商的本意是方便使用,但張嶽丘卻早就把配重卸下扔了。這是為了讓人更容易理解劍法的精髓,而舍棄了那種給初學者用的小道具。


    有配重了,力就亂了,根本聽不到杆頭魚線的力,魚線反而甩不遠。


    連飛逸按照張嶽丘所說的方式練習過,聽著魚線的力甩,腰力到杆巔輕輕一提一彈,隻一個來迴,整根九十尺的魚線就能全出去。


    釣魚中,拋鉤的最好的姿勢就是“白鶴涼翅”,和劍法中的“撩”差不多。


    而張嶽丘不要配重是學的大槍的握法,槍的握法是“槍不露把”,握槍的手要抓著杆子的最末端,一點木頭都不露出來。


    這樣握的好處是,第一是在往迴抽槍時不會打著自己,更重要的是槍和手臂勁路相通,這樣才能聽到槍端的力。


    目前國家武術總局的武術教授,他們編寫的教材,卻對如此基本的道理一無所知,還出光盤到處現醜,可想而知體委搞的那種標準套路,根本不是為了實戰而是注重表演。


    西方和日本的刀法,都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沒有考慮砍空了怎麽辦。


    所以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時代,日本武士之間的比試,一般很快就分出勝負。因為刀法一旦落空,就等於宣判死亡。


    而強大的日本武士,都是鑽研著這第一刀的命中,雖然也蘊含著武術和技藝在其中,但終究是狠辣有餘,後勁不足。


    西方人好血勇,似乎不屑於躲閃。


    勇士用盡全力掄起幾十斤的大劍砍去,本身已經失去了重心,全靠對方的迎頭一擋才能站穩,要是對方不擋先就自己來一個跟頭。


    這道理很簡單,大劍的衝量不變,剛才用多大力和時間掄起來的,現在就得用多大力和時間拉迴來,想變招哪裏來的及。…,


    中國內家功夫比武中第一條規矩,用祖師楊澄浦的話說就是“不能失中”,意思就是要有力能收勁,所以太極拳推手第一要旨就是不能靠到對方身上去,一掌打空不可牽動了腳步。


    如何才能做到呢,就隻有根勁,和前文所講的“分陰陽”。


    日本刀法有和西方大劍同樣的問題,而且還更糟,日本的刀完全沒有重量,一碰就飛,卻又不走輕靈的路子。


    日本刀其實源於中國唐代,漢族刀改進之後,就隻有苗刀還是雙手長細刀,但苗刀全是從下往上的勁路,靠跳來發力並同時整個迅速地轉身以彌補空門,故有“跳苗刀”之說。


    日本刀法則根本沒有任何身法可言,一但出了空門隻有死路一條。


    而中國的雁翎刀其實也有著類似的問題,同樣是刀身輕盈,便於快速砍擊,略帶弧度,一旦命中還可以通過拖拽來追加傷害。


    但單打獨鬥,在同水平的較技下,還是不如使劍來得爽利。


    可話雖如此,連飛逸卻一點也不敢輕視,這可不是那種一般的網遊,一個技能打對方多少血,然後還有自身的屬性可以承受多少傷害。


    在夢境世界,屬性的差別是很小的,而且隻代表基礎實力。


    真要被人一刀命中要害,就絕對是非死即殘,可沒有喝血瓶這種。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


    隆重推薦去除廣告全文字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能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星的乃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星的乃粉並收藏智能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