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印軍的第4裝甲師在付出了22輛m60坦克被擊毀打殘的巨大代價之後,終於是得以成功突破了巴軍在登東的第二個防區。


    然而,等在印軍麵前的,確實一個痛苦的事實――前方居然又出現了一個防禦陣地防線。


    不僅如此,印度東路軍的指揮官看著眼前越來越密集的巴軍大口徑火炮轟出的泥浪,他就意識到了一個更悲涼的現實:不僅在自己麵前,甚至在這個防禦陣地的背後,應該還有另外一個巴軍的防禦陣地。


    這個戰略縱深,是前所未有的深,而印軍已經陷入其中,進退維穀。


    要知道,擺在印軍麵前的這種多重防禦結構,就像一個可以吞噬一切的泥沼,印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現在很不湊巧的,已經全部深深的陷了進去。


    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將付出慘烈的代價。


    這個防禦陣地的規模,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起來的,巴基斯坦方麵至少準備了大半年的時間。


    而事實上,在中國的工程師和大型土木工程器械的幫助下,無論是挖戰壕還是深坑,或者建立反坦克土牆,全都是使用了挖掘機和推土機,比起一般的人力勞動,建造時間大大縮減了,質量也是更加可靠。


    至於印度人,受限於他們國內的建築水平和工業能力,卻不知道這些,還以為巴軍為了應對印度的入侵而早早有所準備。


    現在的巴軍防禦陣地,連綿不絕,就像是一團韌性極好的粗繩,一圈一圈,一層一層,將印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牢牢的捆了起來,死死壓製住。


    陷入防禦縱深的中間地段,就算是突擊能力最強的印軍裝甲旅,也完全喪失了坦克部隊在機動性上麵的優勢,而是被巴軍的猛烈炮火。完全壓製在兩個防禦陣地之間。


    不僅如此,還要承受來自三個陣地的火炮轟炸,任由各種大口徑火炮的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自己的頭上。


    印度東路軍的指揮官,現在已經是有些騎虎難下了。


    考慮到陷在巴軍防禦陣地裏頭的可全都是自己手上最為精銳的裝甲部隊,有超過三十輛美製的m60坦克,要是全都損失了。就算自己能夠或者沒法向陸軍參謀總部交代了。


    先不說以後,光是這接下來的仗,沒有一支精銳的坦克部隊,就十分難打了。更何況,直到目前還沒有看見巴軍將他們的裝甲部隊投入戰場。絕對是作為預備隊,專門等候在登東以西的穀地,等著印軍剩餘的裝甲部隊去入套。


    然而,印軍現在也是頭疼得很,東路軍連登東的防線都無法突破,假使損失了太多的“阿瓊”和m60,那又拿什麽去和巴基斯坦的300輛“灰熊”坦克拚命呢?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印軍指揮官迫於無奈。隻得命令第4和第8裝甲師向向後撤退。完全放棄了之前那種天真的想法。


    按照情勢來分析,現在還想要突破敵人的陣地,然後實施迂迴包抄,根本就不現實。別說能不能殲滅敵軍了,不全軍覆滅就該燒香拜佛了。


    還不如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計劃,老老實實的將手中的步兵調遣上去。就算冒著巴軍的炮火會帶來的較大傷亡,但至少步兵能夠向敵人的防禦陣地發起衝鋒。然後一個個地慢慢的啃下來。


    在印度,士兵的價值毫無疑問要比坦克低得多。死在多的人,也不會太過心疼。


    而且說到陸軍總數,反正印度主將覺得自己手頭上掌握的兵力要比巴基斯坦多,就算是付出再大的傷亡,事後也可以很容易的補充迴來。


    作為人口大國,印度還真不缺兵源,而且就算士兵戰死,撫恤的花費也相當低廉。不像裝甲部隊那樣,每損失一輛先進的外購型坦克,那可就是一筆錢,足夠雇傭一個團的士兵了。


    士兵無非就是價值一些麵包和衣服,這些東西,印度自己就能生產,算是可以控製的成本範疇。而任何一輛坦克,上麵的所有部件,幾乎都要從國外采購。


    裏裏外外被人盤剝,結果每一輛都成了天價,並且是無法控製的成本,指不定哪天就要漲價甚至是斷貨。


    在印度,士兵基本沒有接受過教育,那就沒有了所謂的教育成本。而另一方麵,因為社會體製的落後,印軍士兵無論是薪水還人權,都很成問題。


    從管理學上來說,就是人力資源成本非常低廉,低到了將領根本不在意底層士兵的死活。這種現象,在清末民初的中國,也相當普遍。


    在這種軍事指導思想下,印度步兵的命運就很悲哀了,上級指揮官寧肯損失士兵也不願意損失軍費,萬般無奈之下,印軍的步兵們隻好充當炮灰,硬頂著巴基斯坦人的炮火悶頭往前衝。


    試著想想看,155毫米口徑的夜戰榴彈炮,發射出來的破片榴彈,直接在距離地麵不到3米的空中發生爆炸,隨後彈體的表層金屬被撕裂,所產生的不規則破片,完全足以覆蓋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區域。


    在這麽一個圓形區域內,是可不存在什麽攻擊死角,這就等於說,一旦不幸的走進了這麽一個被金屬碎片風暴席卷的區域,裏頭的人必然要麵對大量破片。


    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一米七左右的人類,其安然無恙的幾率能有多高呢?


    印軍改變了攻擊模式,巴軍也開始了他們的應對,在前沿陣地的一些巴軍士兵發現了印軍開始利用步兵衝鋒來發動突擊之後,便立即將情報發往後方的炮兵陣。


    隨後,巴軍所有的火炮都開始發射裝有空炸引信的高爆彈,就是為了針對性的打擊印軍的步兵集群。


    一時之間,在印軍步兵發起衝擊的這條道路上,隨處可見橫飛的炸彈破片,甚至構成了一道彌漫著死亡和血肉的火力網。


    隨著每一次印軍步兵的衝鋒,巴軍的大炮也按照前線觀察員的提示而不斷調整射擊諸元,被火炮所覆蓋的地區,也不斷的朝向印軍前進的地區推移,由始至終。都跟隨著在衝鋒的印軍士兵的步伐。


    這樣的“步炮協同”,實在是讓印軍步兵血肉橫飛,痛不欲生。


    印軍後排陣地上的牽引式火炮炮兵。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戰友在巴軍的炮火中倒下、碎裂,被撕裂的肢體和內髒,編織著一個修羅地獄。


    無論如何焦急,無論如何氣氛。即使咬碎了牙齒,印軍的火炮手也無可奈呢,他們隻能睜大眼睛看著巴軍的炮兵陣地,卻怎麽也打不到對麵。


    就在此時,火炮營的軍官也產生了怨恨:陸軍的高層隻知道去花大把的美元買美國人的坦克。還有浪費一大堆資金來造“阿瓊”這樣的花瓶,可結果呢,現在這些坦克卻智慧躲在步兵的後麵。


    印軍火炮營的營長對此大為憤懣,陸軍高層很少舍得花點錢給炮兵裝備一些大口徑的火炮,甚至連巴基斯坦的炮兵都比不過了。


    這也導致了,現在印度的炮兵隻能幹瞪眼,看著步兵師的戰友們一群一群的去送死,而自己卻有心無力。


    看到這慘烈的修羅景象。印軍火炮手的心都是在滴著血。無可奈何之下。隻好朝著射程能夠達到的幾個地方胡亂開炮,發泄一下鬱悶的情緒。


    同時,也是為了給發起人肉衝鋒戰術的同胞們壯壯聲色,至於能否給巴軍防禦陣地的士兵造成一些傷亡,這就很不好說了。


    而那些僥幸衝過巴軍火炮覆蓋區的印軍士兵,終於成功抵達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巴軍陣地前沿。隻是。雖說目測已經不需要再顧及炮火的威脅,然而卻不代表這裏就是安全的。


    印軍士兵即將要麵對的。可是巴軍防禦陣地上兇猛的洪流iii型通用機槍,這種能發射7.62毫米機槍子彈的武器。在它的交叉火力掃射下,可不是鬧著玩的。


    7.62毫米的機槍子彈,威力固然沒有炮彈那樣驚人,無法用一發就帶走數條乃至數十條性命,也沒有無處不在的破片風暴。


    可事實上,一百一十挺通用機槍,前或左右上下交叉布置,構成了嚴密的死亡禁區,就像用子彈編織而成的一張大網,不斷的吞噬著人的性命。


    每分鍾660多發的射擊頻率,外加穿透力驚人的7.62毫米機槍子彈,在點燃後的火藥推動下,已然足以撕碎印度步兵的血肉之軀。


    被打碎的頭顱,被撞斷的手足,僅僅是從側麵劃破肚皮,就像被鋒利的刀刃砍到一樣,內髒流出,血如泉湧。


    還未等到這些印軍士兵撲到陣前,就死了一大半,而剩餘的人,才得以靠近在了巴軍機槍陣地的前麵。不少人,都連忙尋找躲機槍和炮火射擊的死角,然後躲進去,不敢隨意動彈。


    在外麵,到處都是洋溢著慘叫、槍鳴、炮轟還有泥土墜地的聲音。


    在火炮和機槍這些戰爭機器的麵前,人的力量何其卑微,就如同隨時都會熄滅的燭火一樣。


    很顯然,豬突式肉彈衝鋒戰術失敗了,巨大的損失,也讓印度東路軍的指揮官清醒了不少,他開始意識到缺乏裝甲保護的步兵,麵對如此的猛烈的炮火和機槍陣地,是無能為力的。


    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集團衝鋒,簡直就是自殺,果然還是必須要派出裝甲部隊,才能有效的與步兵互相協同,然後衝破敵人的陣地。


    其實,這兩種戰術在二戰期間就已經被證明是無比愚蠢的。


    日本的刺刀戰在麵對美國和蘇聯時,成了無限送死流戰術。而英法等國讓坦克配合步兵,結果被德國的純機械化洪流打得屁滾尿流。


    而印軍指揮官無論學習過多少經典的戰術,都很難掌握戰爭的精髓,因為印度,已經太久沒有經曆過真正的戰爭了,也沒有遇到過像樣的對手。


    東路軍的主將左顧右盼,還是舍不得將昂貴的“阿瓊”和m60投入到這樣的消耗戰之中。隻好退而求其次,下達命令,從其中四個**裝甲旅之中,抽調出一部分次等貨色來配合步兵的行動。


    結果,在一番掙紮後。140輛波蘭製造的t55坦克被拿出來,在這些坦克的掩護下,機械化步兵師本身所裝備的БmП-1和БmП-2步兵戰車也裝上了1個整編的步兵團。然後就向著把軍陣地發起了第二次衝擊。


    真別說,這一招倒還是挺有效的。


    雖然巴軍的應對也很迅速,後排的火炮手在得到來自前沿陣地的報告之後,也非常及時的將高爆彈換成了應對裝甲單位的穿甲彈。


    可這一來一迴。就花了不少的時間,讓印軍鑽了空子。


    要知道,裝甲部隊的突擊速度是相當快的,而巴軍的炮火卻無法跟得上印軍坦克和步兵戰車前進的速度。


    最終,印軍在付出了30輛坦克和20輛步兵戰車被的代價之後。才得以成功的突進到了巴軍防禦陣地的最前沿。


    在這個時候,巴軍陣地上所部署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導彈就可以發揮他們的作用了,甚至就是為了等這一刻,巴軍的武器儲量相當驚人。


    在巴軍的防禦陣地上,他們配置的反坦克炮全都是105毫米口徑的平射炮,射擊時彈道平直,容易瞄準。


    而且,這種反坦克炮所發射的炮彈。幾乎全都是可以垂直擊穿印軍坦克的正麵裝甲。更何況。巴軍所使用的炮彈可全是中國武器製造商所生產的貧鈾穿甲彈。


    別看這種反坦克炮的口徑不是很大,可用來對付印軍的t55坦克的卻是綽綽有餘,即使是最厚實的正麵裝甲,恐怕也頂不住一炮。


    至於裝甲厚度尚且不夠40毫米的БmП-1和БmП-2步兵戰車,在這種反坦克炮麵前,就完全是一捅就破的紙葫蘆了。


    至於少量的m60a3主戰坦克。10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對於這種裝配了外掛式反應裝甲的第二代主戰坦克威脅不大。


    可巴基斯坦也不是沒有準備,一些反坦克導彈就專門是用來對付這種難纏的敵人。而且巴軍利用地形的優勢。在幾個向外突出的高地上,設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導彈伏擊陣地。


    這些反坦克導彈。可是專門挑m60a3薄弱的側麵裝甲和履帶下死手的,通過戰後的統計數據表明,這麽做的效果還算不錯。


    在這種多層次的立體化防禦打擊之下,印軍損失了近50輛的t55以及14輛m60a3,甚至還包括了近半數的步兵戰車。


    如此巨大的損失,換來的隻是巴軍的彈藥消耗,印軍依舊未能突破巴軍的當麵防禦陣地。而由於傷亡太大,部隊士氣下降到了臨界點,東路軍的總指揮也隻好下令,讓殘餘的部隊撤出戰鬥。


    雙方你來我往,進行了一連串的攻守較量。


    印軍方麵,損失了將近200輛裝甲車,還有兩個成建製的步兵團,損失不可謂不慘重。而作為防守的一方,巴軍在印軍的第二次攻擊浪潮中,前沿陣地在也損失了將近一個團的兵力,包括大量的軍用物資被消耗掉。


    印軍的坦克炮和火炮,還是給巴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不僅如此,巴基斯坦方麵精心構築的反坦克陣地被摧毀了一半以上,其中前兩個防區受到的破壞最為眼中,連基本的防禦體係都已經難以維係。


    所以,在印軍撤退之後,巴軍也抓緊時間休整,放棄陣地的前沿,轉為退守到兩個剩餘的高地上,在第二防區的末端重新構築新的陣地體係。


    因此可以說,現在這樣的情況,印巴雙方的勝負還不好確定。


    從損耗的角度上來將,印軍此戰的損失明顯要比巴基斯坦方麵大上許多,並且在局麵上依舊處於下風。


    可從整體局勢來看,這樣的損失對,於在兵力和資源上占據較大優勢的印度而言,並非傷筋動骨。隻要重新整頓兵力和時期,印軍的戰力對比於巴基斯坦還是能夠占著上風的。


    同時,東路軍的一部分目的也算是達到了,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終於是成功的迫使巴軍退守至第2防區的末端。


    雖然未能完全達成了原本製定的戰術意圖,但至少實現了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印度東路軍依舊有力量組織起足夠規模的攻擊陣型。


    前麵這兩次攻擊失利,也讓印軍的指揮官對巴軍的戰術執行能力有了新的認知,開始意識到,發動大規模的集團化衝鋒在這樣的地形上是不合適的。


    這裏前寬後窄,十分不利於發揮印軍的兵力優勢,如果非要硬來,反倒給了巴基斯坦可乘之機,讓敵人得以在局部上占據兵力的優勢。


    這兩次攻擊行動,使得印軍方麵搜集到了不少有用的巴軍情報,其中一個就是在這道防線上,當麵的巴軍並沒有配置裝甲力量。從對方不予反擊和追擊來看,對方的兵力也不是很足,否則不會在勝利之後馬上就退守到後麵的防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能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星的乃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星的乃粉並收藏智能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