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裝甲的複雜地形穿越能力,在通過皮爾本賈爾嶺那一條平均海拔為3900米的山脊線時,強大的優勢就當即完全體現了出來。
在克什米爾穀地的南部邊界,即便是那幾個山峰達4500米的地域,也無法阻擋強襲機甲的腳步。
克什米爾穀地,平均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的地方甚至能達到1800米,這是十分驚人的地理數據。
而整個穀地長155公裏、寬56公裏,麵積約在1.5萬平方公裏左右,有印度河支流傑赫勒姆河流過,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多、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喜馬拉雅山西段斜貫於本區中部,高峻挺拔,有13座山峰超過6000米,南伽峰高達8126米,有現代冰川。
印度河上遊穀地兩側分布有礫石階地,由各支流造成的衝積扇外緣伸入主穀,列城即位於衝積扇上,海拔約3800米。
東北邊境的喀□昆侖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4座山峰超過8000米,其中位於中國和克什米爾邊境的喬戈裏峰高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在這裏,一支車隊沿著繞山而建的簡易公路行駛著,一般來說,裝甲部隊不會選擇這樣的地形前進。
一次隻能通過一輛坦克,萬一路口被巨石堵住,伏擊方就可以居高臨下的發動攻擊。甚至連躲都沒地方躲。
但機甲部隊卻不太擔心。所謂的障礙的陡峭的斜坡,有手有腳的強襲機甲,完全可以利用靈活的動作翻越過去,而不像坦克,一旦前路被阻,就束手無策。
一種被專門設計來裝載強襲機甲的裝甲貨櫃車,晃悠悠的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偶爾碰到較大的石塊或者土墩,還會毫無征兆的抖起來。
車上的乘客,明顯都在抱怨著。
“該死。這破公路,到底是誰修的?”一向習慣了國內平坦的道路狀況,王瑞智口裏不停的抱怨著。
他和張秋源是同一個機甲戰鬥班,每班12人。負責指揮作戰的班長一名,負責駕駛機甲的副班長兩名,還有另外兩人是後備駕駛員,同時也充當護衛。
剩餘的人,基本都是工程兵,主要的工作是對機甲的日常護理和占地維修。
每一個戰鬥班,都配屬了兩台強襲機甲和一輛裝甲運輸車,強襲機甲斜斜的躺在金屬床架上,為了節約空間,相互也靠得很緊密。
“喂。阿源。”口裏吃著補充體能用的巧克力,王瑞智坐在車頂的金屬架上,對著身旁的張秋源說道:“為啥不直接用重型運輸機把我們空投到敵後去?這樣的山路,簡直讓人受罪啊。”
就為這個,王瑞智對於高層的怨念,還是很重的。
張秋源若有所思,“我覺得,還是出於安全性和突然性的考慮吧,動用戰略空軍的前提是必須掌握製空權。在西線,我們很明顯沒有相應的能力。”
“還有一點。主要還是想測試一下我們機甲部隊在複雜地形上的作戰能力。至於說我們的死活,你覺得上麵真的會在意嘛?”
一想到自己的老爹,王瑞智就對張秋源的話深以為然,他拍著自己有些發暈:“這該死的活計。”
“混蛋,我受不了這條公路了!”
大聲的吼叫。迴響在山穀裏,讓整個車隊的人都深表讚同。
但上級的命令是絕對的。雖然辛苦些,但至少這個命令不是讓人去送死。
而反觀印度方麵,鑒於克什米爾當地這種非常崎嶇的山地地形,他們在西線的布置也相當謹慎,而不是像東線那樣多麵開花。
畢竟在西線,戰略上的定位是以防守為主,就算發動攻擊,也隻是向更好的牽動局勢。
所以印度在西線的第一攻擊集群被劃分成為了兩個方麵軍,其中西路方麵軍包括第37,88,32,17,74這四個配備了先進武器的混編步兵師。
並且為了更好的增強其突擊能力,還特意從第二攻擊集群的大部隊中抽調了第2和第7**裝甲旅,這兩隻裝甲旅,清一色列裝了來自美國的m60主戰坦克,突防能力十分驚人。
這支配備了大量機械化武器的方麵軍,全都集結在查謨平原北部的山麓和丘陵地帶,這裏地勢還算平緩,正適合於機械化陸軍裝甲部隊的展開。
至於說攻擊目標,毫無疑問是巴基斯坦控製的伯尼哈爾山口。
這裏是比爾本賈爾嶺的山口,位於查謨和喀什米爾巴基斯坦控製區境內。“伯尼哈爾”為喀什米爾語,意即“暴風雪”。
該山口海拔極高,為喀什米爾穀地與印度平原之間的主要門戶。在過去,想要通過這裏的商隊,貨運都必須要靠人背,而且需時一日。
但在華夏聯邦的幫助下,巴基斯坦在這裏修建了一條公路,以隧道穿過,一般情況下終年可通行,僅冬季偶然被大雪阻塞。
現在是夏季,冰雪早已融化,正好依托著這條公路,對駐守在那裏的巴基斯坦軍發動奇襲。
作為突擊主力的東路方麵軍,共包括了第37,88,17這三支混編步兵師,以及還有第5和第7裝甲師。
兵力部署十分集中,全都集結於東部克什米爾穀地,主要攻擊目標是登東山口,那裏是巴基斯坦的在西線上的防禦薄弱環節,正好作為突破口。
喜馬拉雅山以西有一個突出的邊角,是巴基斯坦在西線上唯一的自然屏障,而伯尼哈爾與登東這兩個地方。都是出山入山的門戶。想要突破巴基斯坦在西線的防禦,這兩條通道是必經之地。
印軍現在擁有了強大的裝甲部隊,完全可以考慮用強攻的方式來硬碰硬的衝破這兩個地方。
而一旦印度軍隊控製了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山口,那麽他們的裝甲部隊就可以依托巴基斯坦修築的公路係統,長驅直入,到巴基斯坦的核心腹地內為所欲為。【*悠】
隻有突破了這兩處山口,西路方麵軍才能從西往東,迂迴機動,然後從側翼包圍印度河上遊穀地,兩麵夾擊巴基斯坦的西線守軍。使其腹背受敵。
東路方麵軍,最主要的目的是沿著印度河往上,從側麵直插印度河穀地,與作為主力的西路方麵軍一同發起攻勢。狠狠夾擊位於中間的巴軍。
最終目地不言自明,印度的這兩路方麵軍,是想要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上,切斷巴基斯坦與華夏聯邦的地上聯係,以防止來自華夏聯邦的軍隊進入這裏。
要知道,為了更有效的援助巴基斯坦的軍事和經濟,以及擴大華聯政府在這一地區的實際形象力,從國內有一條公路,經由喀喇昆侖山口與巴基斯坦連接。
印度是希望通過占領這裏,獲取戰略上的主動權。印度河穀地可是克什米爾地區農業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地區。
不過因為一直與巴基斯坦控製區接壤,使得印度政府和民間,都不太願意開發這一地區,導致這裏的經濟優勢反而沒有建立起來,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地方。
所以印度就寄希望於通過控製更外圍的地區,來建立更加安全的環境,以推動印度河穀地的經濟發展。
更何況,控製了這一帶,就等於是控製了巴控克什米爾全境。如此一來。就隨時可以通過列城進入喀喇昆侖山口的公路,對中國的**腹地進行戰略威懾。
對這兩處山穀口的攻擊,大規模集群裝甲戰術是無法使用的,因為地形攻擊麵窄,也沒有迂迴的餘地。坦克和裝甲戰車的突擊優勢根本體現不出來。
雖然說,這兩處地方對於整個山脈平均5000米以上的海拔。包括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來說海拔較低,但是仍然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屬於高原地帶。
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想要指望主戰坦克發揮出其優勢,對敵軍重兵防守的地區進行突擊,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充其量,隻能將坦克當成了是自走火炮,在戰鬥的第一階段,用滑膛式的坦克炮,朝著山頂巴軍陣地轟上幾下子,作為炮兵使用。
不過考慮到坦克炮的直線打擊方式,以及滑膛炮的遠距離攻擊精準性,這樣的做的意義還真是不大。除非印軍的裝甲師裏,有大量的神炮手。
所以在這裏,攻堅的主力還是各種山地炮兵和步兵,必要時候,還要寄希望於步兵的衝鋒來奪取山口上的敵軍陣地,然後才能讓裝甲部隊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進入公路,穿過隧道。
6月27日,淩晨4時,天色還是漆黑一片,但坦克的隆隆聲已經開始打破大地的寧靜,印軍來勢洶洶。
隨即,對這兩個巴軍所防守的山口發起了猛烈的突襲。
第一階段是是炮火壓製,用超過兩千門各種口徑的大炮,對在高地上進行被動防禦的巴軍陣地展開了一場兇猛火炮轟擊。
為了全麵壓製陣地裏的巴軍,印軍方麵還出動了50架“美洲虎”攻擊機,在40架幻影iii戰鬥機的空中護航下,對巴軍的陣地展開了地毯式轟炸。
這樣的猛烈的炮火,從二戰結束以來,還是第一次。
相比於印巴之間的現代化正規軍互拚,曆次的巴以衝突簡直就像小孩子掐架,光是動用的炮火規模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猛烈的空中轟炸與火炮襲擊,整整持續了半個小時,到4時30分,印度方麵才結束火力壓製,而是派出了地麵部隊。
這種戰術,也算是一種經典的步炮協同,雖然對於印度的士兵而言,“協同”這個用詞有些牽強附會。
對於巴軍駐守的兩個山穀高地,印軍分別投入了兩個中型步兵團。以長達2公裏的正麵兵鋒。來勢洶洶地向山口兩側的巴軍陣地毫不猶豫地發起了強攻。
按照印度陸軍的行軍條令,一個步兵師的攻擊正麵應該在12至18公裏的範圍內,而據此來推算的話,兩個步兵團的攻擊正麵應該是在9公裏左右比較恰當。
但是現在,印軍把投入戰場的的兩個步兵團的攻擊正麵壓縮到了兩公裏,除了因為複雜的山地環境不利於地麵部隊展開的這一個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戰術因素。
由於裝甲部隊無法投入本次突擊作戰,鑒於這種情況,集中優勢的兵力,采取成建製的大規模集群衝鋒。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位於高地上的巴軍陣地。
如果按照印軍的行軍條令來執行,采用常規的進攻密度,那麽將意味著印軍在這兩個山穀入口處投入的兵力無法超過一個營。
這就等於將優勢讓給了作為守方的巴基斯坦,毫無疑問。對方的守軍不僅依托於堅固的防禦工事,而且人數還超過你的一個營。
這就陷入了添油戰術,等到巴軍大部隊來援,就喪失一切機會了。
在前兩次的印巴戰爭中,印度的這種學自日本的“豬突”戰術,竟然都獲得了成功,曾經突破過巴軍重兵把守的皮爾本賈爾嶺。
有著這樣的成功先例和作戰經驗,印軍現在老調重彈,在應用的時候還真可以算得上得心應手。
兩個印度輕型步兵團,在沒有任何裝甲車輛的掩護下。就密集地朝著伯尼哈爾山口兩側的巴軍陣地猛衝過去,人頭湧湧,真是潮水一般的攻擊。
而讓印軍步兵團的指揮官奇怪的是,自己的部隊已經離巴軍陣地不足一公裏了,竟然仍未遭受對方的反擊。
“不會是用大炮就把對麵的人都給炸死了吧?”印度軍官心裏,都浮現出了這樣的疑問。
按照以前的常例來講,就算巴軍在炮火襲擊中受損再大,但炮火還擊多多少少還是會有的。指揮進攻的一名印軍準將,現在還真是想不太明白了。
他十分懷疑巴基斯坦方麵正在醞釀著什麽陰謀,因此當即下達命令。讓負責突擊的地麵步兵部隊停下腳步。
在與自己的頂頭上司,第88步兵師的師長諾哈爾通過通話後,準將先生口述了前線的這個反常情況,並且請示下一步的行動指示。
諾哈爾聽完下屬的匯報後,對於部下擅自更改命令的做法十分惱怒。在他看來。不管巴基斯坦搞什麽鬼,都絕對不能讓讓步兵部隊停止前進。
為了這個。諾哈爾揪著電話,對這位“膽小”的準將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痛罵。
“你的腦袋都裝著蠟燭嗎?沒有遭到敵人的阻擊就要停下,你覺得這符合邏輯嗎?真不知道你這個陸軍準將的軍銜是怎麽混來的!”
除了破口大罵,諾哈爾還在暗暗詛咒那些提拔軍官任人唯親的印度國大黨高層。
這個所謂的準將,此前雖然也在陸軍學校裏讀過書,但上戰場完全是投一次。
貌似是因為舅舅在印度國防部當總參謀,才能擔任上了現在的職務。
在諾哈爾眼裏,這種靠著裙帶關係來“來混飯吃”的軍官,居然會被安排到自己的麾下,諾哈爾對此自然是滿腹牢騷了。
年輕的準將被諾哈爾這麽刻薄數落,表麵上不敢頂迴去,但在心中卻暗暗記下,並且開始盤算怎麽在迴去之後說諾哈爾的壞話。
當然,上級的命令是絕對的,準將同誌依舊不得不服從諾哈爾命令,讓自己的部隊繼續朝著伯尼哈爾衝去。
對於深處第一衝鋒梯隊的印度士兵來說,這一次攻擊真的是有史以來最輕鬆最順利的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遭到任何的反擊,就直接衝上了巴軍的陣地。
這一下子,在準將的心裏,那可是樂開了花,他等於是立下了個頭功,憑著自己在軍中的關係,絕對能夠獲得一次向上提升的機會。
甚至,還有可能取代諾哈爾這個討厭的家夥,成為印軍第88步兵師師的師長,準將同誌已經開始幻想著他美好的未來了。
這樣的好消息,當然要第一時間向身後的師部通報,明言了自己已經率隊占領了巴軍的山穀陣地,並且完全控製住了整個伯尼哈爾。
甚至還添油加醋的說到,巴軍已經被步兵的決死衝鋒嚇破了膽,沿著山路向境內倉皇逃遁了。
至於為何陣地上沒有任何敵人的屍體,他也懶得去細想。
其實,弱國仔細分析,敵軍絕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傷亡的情況下就從自己的防禦陣地撤離。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優秀的指揮官總會先考慮敵軍是否是有意識的放棄了這個陣地。
但很明顯,諾哈爾對這位準將同誌的評價還是很準確的,他確實對得上“飯桶”這樣的稱號。
早上6時14分,一夜未睡的諾哈爾在得到了前線的戰告之後,雖然有點意外巴軍會撤離這個至關重要的關口,可依舊還是如實向西路方麵軍的總指揮部作了戰情匯報。
西路軍的總司令,辛格立即下令再派遣一個步兵團上去,依托著險峻的山體和敵人原本的戰壕,加固那裏的防禦工事。
與此同時,還要求諾哈爾將裝甲部隊派往出,沿著山路前進,爭取盡快的通過山口。
裝甲的複雜地形穿越能力,在通過皮爾本賈爾嶺那一條平均海拔為3900米的山脊線時,強大的優勢就當即完全體現了出來。
在克什米爾穀地的南部邊界,即便是那幾個山峰達4500米的地域,也無法阻擋強襲機甲的腳步。
克什米爾穀地,平均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的地方甚至能達到1800米,這是十分驚人的地理數據。
而整個穀地長155公裏、寬56公裏,麵積約在1.5萬平方公裏左右,有印度河支流傑赫勒姆河流過,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多、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喜馬拉雅山西段斜貫於本區中部,高峻挺拔,有13座山峰超過6000米,南伽峰高達8126米,有現代冰川。
印度河上遊穀地兩側分布有礫石階地,由各支流造成的衝積扇外緣伸入主穀,列城即位於衝積扇上,海拔約3800米。
東北邊境的喀□昆侖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4座山峰超過8000米,其中位於中國和克什米爾邊境的喬戈裏峰高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在這裏,一支車隊沿著繞山而建的簡易公路行駛著,一般來說,裝甲部隊不會選擇這樣的地形前進。
一次隻能通過一輛坦克,萬一路口被巨石堵住,伏擊方就可以居高臨下的發動攻擊。甚至連躲都沒地方躲。
但機甲部隊卻不太擔心。所謂的障礙的陡峭的斜坡,有手有腳的強襲機甲,完全可以利用靈活的動作翻越過去,而不像坦克,一旦前路被阻,就束手無策。
一種被專門設計來裝載強襲機甲的裝甲貨櫃車,晃悠悠的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偶爾碰到較大的石塊或者土墩,還會毫無征兆的抖起來。
車上的乘客,明顯都在抱怨著。
“該死。這破公路,到底是誰修的?”一向習慣了國內平坦的道路狀況,王瑞智口裏不停的抱怨著。
他和張秋源是同一個機甲戰鬥班,每班12人。負責指揮作戰的班長一名,負責駕駛機甲的副班長兩名,還有另外兩人是後備駕駛員,同時也充當護衛。
剩餘的人,基本都是工程兵,主要的工作是對機甲的日常護理和占地維修。
每一個戰鬥班,都配屬了兩台強襲機甲和一輛裝甲運輸車,強襲機甲斜斜的躺在金屬床架上,為了節約空間,相互也靠得很緊密。
“喂。阿源。”口裏吃著補充體能用的巧克力,王瑞智坐在車頂的金屬架上,對著身旁的張秋源說道:“為啥不直接用重型運輸機把我們空投到敵後去?這樣的山路,簡直讓人受罪啊。”
就為這個,王瑞智對於高層的怨念,還是很重的。
張秋源若有所思,“我覺得,還是出於安全性和突然性的考慮吧,動用戰略空軍的前提是必須掌握製空權。在西線,我們很明顯沒有相應的能力。”
“還有一點。主要還是想測試一下我們機甲部隊在複雜地形上的作戰能力。至於說我們的死活,你覺得上麵真的會在意嘛?”
一想到自己的老爹,王瑞智就對張秋源的話深以為然,他拍著自己有些發暈:“這該死的活計。”
“混蛋,我受不了這條公路了!”
大聲的吼叫。迴響在山穀裏,讓整個車隊的人都深表讚同。
但上級的命令是絕對的。雖然辛苦些,但至少這個命令不是讓人去送死。
而反觀印度方麵,鑒於克什米爾當地這種非常崎嶇的山地地形,他們在西線的布置也相當謹慎,而不是像東線那樣多麵開花。
畢竟在西線,戰略上的定位是以防守為主,就算發動攻擊,也隻是向更好的牽動局勢。
所以印度在西線的第一攻擊集群被劃分成為了兩個方麵軍,其中西路方麵軍包括第37,88,32,17,74這四個配備了先進武器的混編步兵師。
並且為了更好的增強其突擊能力,還特意從第二攻擊集群的大部隊中抽調了第2和第7**裝甲旅,這兩隻裝甲旅,清一色列裝了來自美國的m60主戰坦克,突防能力十分驚人。
這支配備了大量機械化武器的方麵軍,全都集結在查謨平原北部的山麓和丘陵地帶,這裏地勢還算平緩,正適合於機械化陸軍裝甲部隊的展開。
至於說攻擊目標,毫無疑問是巴基斯坦控製的伯尼哈爾山口。
這裏是比爾本賈爾嶺的山口,位於查謨和喀什米爾巴基斯坦控製區境內。“伯尼哈爾”為喀什米爾語,意即“暴風雪”。
該山口海拔極高,為喀什米爾穀地與印度平原之間的主要門戶。在過去,想要通過這裏的商隊,貨運都必須要靠人背,而且需時一日。
但在華夏聯邦的幫助下,巴基斯坦在這裏修建了一條公路,以隧道穿過,一般情況下終年可通行,僅冬季偶然被大雪阻塞。
現在是夏季,冰雪早已融化,正好依托著這條公路,對駐守在那裏的巴基斯坦軍發動奇襲。
作為突擊主力的東路方麵軍,共包括了第37,88,17這三支混編步兵師,以及還有第5和第7裝甲師。
兵力部署十分集中,全都集結於東部克什米爾穀地,主要攻擊目標是登東山口,那裏是巴基斯坦的在西線上的防禦薄弱環節,正好作為突破口。
喜馬拉雅山以西有一個突出的邊角,是巴基斯坦在西線上唯一的自然屏障,而伯尼哈爾與登東這兩個地方。都是出山入山的門戶。想要突破巴基斯坦在西線的防禦,這兩條通道是必經之地。
印軍現在擁有了強大的裝甲部隊,完全可以考慮用強攻的方式來硬碰硬的衝破這兩個地方。
而一旦印度軍隊控製了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山口,那麽他們的裝甲部隊就可以依托巴基斯坦修築的公路係統,長驅直入,到巴基斯坦的核心腹地內為所欲為。【*悠】
隻有突破了這兩處山口,西路方麵軍才能從西往東,迂迴機動,然後從側翼包圍印度河上遊穀地,兩麵夾擊巴基斯坦的西線守軍。使其腹背受敵。
東路方麵軍,最主要的目的是沿著印度河往上,從側麵直插印度河穀地,與作為主力的西路方麵軍一同發起攻勢。狠狠夾擊位於中間的巴軍。
最終目地不言自明,印度的這兩路方麵軍,是想要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上,切斷巴基斯坦與華夏聯邦的地上聯係,以防止來自華夏聯邦的軍隊進入這裏。
要知道,為了更有效的援助巴基斯坦的軍事和經濟,以及擴大華聯政府在這一地區的實際形象力,從國內有一條公路,經由喀喇昆侖山口與巴基斯坦連接。
印度是希望通過占領這裏,獲取戰略上的主動權。印度河穀地可是克什米爾地區農業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地區。
不過因為一直與巴基斯坦控製區接壤,使得印度政府和民間,都不太願意開發這一地區,導致這裏的經濟優勢反而沒有建立起來,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地方。
所以印度就寄希望於通過控製更外圍的地區,來建立更加安全的環境,以推動印度河穀地的經濟發展。
更何況,控製了這一帶,就等於是控製了巴控克什米爾全境。如此一來。就隨時可以通過列城進入喀喇昆侖山口的公路,對中國的**腹地進行戰略威懾。
對這兩處山穀口的攻擊,大規模集群裝甲戰術是無法使用的,因為地形攻擊麵窄,也沒有迂迴的餘地。坦克和裝甲戰車的突擊優勢根本體現不出來。
雖然說,這兩處地方對於整個山脈平均5000米以上的海拔。包括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來說海拔較低,但是仍然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屬於高原地帶。
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想要指望主戰坦克發揮出其優勢,對敵軍重兵防守的地區進行突擊,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充其量,隻能將坦克當成了是自走火炮,在戰鬥的第一階段,用滑膛式的坦克炮,朝著山頂巴軍陣地轟上幾下子,作為炮兵使用。
不過考慮到坦克炮的直線打擊方式,以及滑膛炮的遠距離攻擊精準性,這樣的做的意義還真是不大。除非印軍的裝甲師裏,有大量的神炮手。
所以在這裏,攻堅的主力還是各種山地炮兵和步兵,必要時候,還要寄希望於步兵的衝鋒來奪取山口上的敵軍陣地,然後才能讓裝甲部隊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進入公路,穿過隧道。
6月27日,淩晨4時,天色還是漆黑一片,但坦克的隆隆聲已經開始打破大地的寧靜,印軍來勢洶洶。
隨即,對這兩個巴軍所防守的山口發起了猛烈的突襲。
第一階段是是炮火壓製,用超過兩千門各種口徑的大炮,對在高地上進行被動防禦的巴軍陣地展開了一場兇猛火炮轟擊。
為了全麵壓製陣地裏的巴軍,印軍方麵還出動了50架“美洲虎”攻擊機,在40架幻影iii戰鬥機的空中護航下,對巴軍的陣地展開了地毯式轟炸。
這樣的猛烈的炮火,從二戰結束以來,還是第一次。
相比於印巴之間的現代化正規軍互拚,曆次的巴以衝突簡直就像小孩子掐架,光是動用的炮火規模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猛烈的空中轟炸與火炮襲擊,整整持續了半個小時,到4時30分,印度方麵才結束火力壓製,而是派出了地麵部隊。
這種戰術,也算是一種經典的步炮協同,雖然對於印度的士兵而言,“協同”這個用詞有些牽強附會。
對於巴軍駐守的兩個山穀高地,印軍分別投入了兩個中型步兵團。以長達2公裏的正麵兵鋒。來勢洶洶地向山口兩側的巴軍陣地毫不猶豫地發起了強攻。
按照印度陸軍的行軍條令,一個步兵師的攻擊正麵應該在12至18公裏的範圍內,而據此來推算的話,兩個步兵團的攻擊正麵應該是在9公裏左右比較恰當。
但是現在,印軍把投入戰場的的兩個步兵團的攻擊正麵壓縮到了兩公裏,除了因為複雜的山地環境不利於地麵部隊展開的這一個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戰術因素。
由於裝甲部隊無法投入本次突擊作戰,鑒於這種情況,集中優勢的兵力,采取成建製的大規模集群衝鋒。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位於高地上的巴軍陣地。
如果按照印軍的行軍條令來執行,采用常規的進攻密度,那麽將意味著印軍在這兩個山穀入口處投入的兵力無法超過一個營。
這就等於將優勢讓給了作為守方的巴基斯坦,毫無疑問。對方的守軍不僅依托於堅固的防禦工事,而且人數還超過你的一個營。
這就陷入了添油戰術,等到巴軍大部隊來援,就喪失一切機會了。
在前兩次的印巴戰爭中,印度的這種學自日本的“豬突”戰術,竟然都獲得了成功,曾經突破過巴軍重兵把守的皮爾本賈爾嶺。
有著這樣的成功先例和作戰經驗,印軍現在老調重彈,在應用的時候還真可以算得上得心應手。
兩個印度輕型步兵團,在沒有任何裝甲車輛的掩護下。就密集地朝著伯尼哈爾山口兩側的巴軍陣地猛衝過去,人頭湧湧,真是潮水一般的攻擊。
而讓印軍步兵團的指揮官奇怪的是,自己的部隊已經離巴軍陣地不足一公裏了,竟然仍未遭受對方的反擊。
“不會是用大炮就把對麵的人都給炸死了吧?”印度軍官心裏,都浮現出了這樣的疑問。
按照以前的常例來講,就算巴軍在炮火襲擊中受損再大,但炮火還擊多多少少還是會有的。指揮進攻的一名印軍準將,現在還真是想不太明白了。
他十分懷疑巴基斯坦方麵正在醞釀著什麽陰謀,因此當即下達命令。讓負責突擊的地麵步兵部隊停下腳步。
在與自己的頂頭上司,第88步兵師的師長諾哈爾通過通話後,準將先生口述了前線的這個反常情況,並且請示下一步的行動指示。
諾哈爾聽完下屬的匯報後,對於部下擅自更改命令的做法十分惱怒。在他看來。不管巴基斯坦搞什麽鬼,都絕對不能讓讓步兵部隊停止前進。
為了這個。諾哈爾揪著電話,對這位“膽小”的準將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痛罵。
“你的腦袋都裝著蠟燭嗎?沒有遭到敵人的阻擊就要停下,你覺得這符合邏輯嗎?真不知道你這個陸軍準將的軍銜是怎麽混來的!”
除了破口大罵,諾哈爾還在暗暗詛咒那些提拔軍官任人唯親的印度國大黨高層。
這個所謂的準將,此前雖然也在陸軍學校裏讀過書,但上戰場完全是投一次。
貌似是因為舅舅在印度國防部當總參謀,才能擔任上了現在的職務。
在諾哈爾眼裏,這種靠著裙帶關係來“來混飯吃”的軍官,居然會被安排到自己的麾下,諾哈爾對此自然是滿腹牢騷了。
年輕的準將被諾哈爾這麽刻薄數落,表麵上不敢頂迴去,但在心中卻暗暗記下,並且開始盤算怎麽在迴去之後說諾哈爾的壞話。
當然,上級的命令是絕對的,準將同誌依舊不得不服從諾哈爾命令,讓自己的部隊繼續朝著伯尼哈爾衝去。
對於深處第一衝鋒梯隊的印度士兵來說,這一次攻擊真的是有史以來最輕鬆最順利的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遭到任何的反擊,就直接衝上了巴軍的陣地。
這一下子,在準將的心裏,那可是樂開了花,他等於是立下了個頭功,憑著自己在軍中的關係,絕對能夠獲得一次向上提升的機會。
甚至,還有可能取代諾哈爾這個討厭的家夥,成為印軍第88步兵師師的師長,準將同誌已經開始幻想著他美好的未來了。
這樣的好消息,當然要第一時間向身後的師部通報,明言了自己已經率隊占領了巴軍的山穀陣地,並且完全控製住了整個伯尼哈爾。
甚至還添油加醋的說到,巴軍已經被步兵的決死衝鋒嚇破了膽,沿著山路向境內倉皇逃遁了。
至於為何陣地上沒有任何敵人的屍體,他也懶得去細想。
其實,弱國仔細分析,敵軍絕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傷亡的情況下就從自己的防禦陣地撤離。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優秀的指揮官總會先考慮敵軍是否是有意識的放棄了這個陣地。
但很明顯,諾哈爾對這位準將同誌的評價還是很準確的,他確實對得上“飯桶”這樣的稱號。
早上6時14分,一夜未睡的諾哈爾在得到了前線的戰告之後,雖然有點意外巴軍會撤離這個至關重要的關口,可依舊還是如實向西路方麵軍的總指揮部作了戰情匯報。
西路軍的總司令,辛格立即下令再派遣一個步兵團上去,依托著險峻的山體和敵人原本的戰壕,加固那裏的防禦工事。
與此同時,還要求諾哈爾將裝甲部隊派往出,沿著山路前進,爭取盡快的通過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