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胡濟蘭的文章,在最初並沒有得到多少關注,就像是掛在架子上的鹹魚,沒人會多看幾眼。
隻有一家並不出名的評論時報給了一句刻薄的的評語:是嘩眾取寵的欺騙,還是難以證實的真相?.
這篇文章,就這麽被遺忘在一個門戶網站的角落裏,無人問津。
直到兩個月後,一些照片慢慢流傳出來,活屍攻城的景象,讓才剛剛進入網絡時代的中國民眾沸騰了。
或許因為拍攝角度的問題,要麽是攝影技術有限,總之照片和圖像資料都拍得並不好,畫麵處理模糊。
但其中內容的真實性,才是民眾所關心的,為此不少人都向各自所屬的地區政府諮詢此事。沒想到,換來的卻是高官們的一片沉默。
這下子,民眾的激動情緒在一夜之間,就突然爆發了。
華聯政府原本對外宣稱是緊急疫情,但現在卻被證實是對百姓的欺騙,這對於已經翻身做主的人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群情激奮的民眾,強烈唿籲著自己的知情權,以及要政府必須對此給個交代。
二十幾萬人這樣不明不白的死掉,沒有誰不擔心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
1954年六月,中國迎來了夏季,到處都是流焰似火的暑意。但是燃燒著的並非隻有陽光,還有中國民眾的心情,許多人不顧烈日炎炎。扛著標語和橫幅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無能。
活屍事件已然告一段落。政府和軍方展開聯合行動,終於是通過一種特別的電波信號裝置,找出了所有可以影響生物大腦神經中樞的變異蝕心草。
羅布泊也再次歸於寧靜,不過這並非結束,而是事情的開始。
華夏聯邦政府,在二戰結束之後,其權威第一次遭受了如此劇烈的衝擊。以陳炯明為首的內閣高官,不得不麵對群情激奮的民意,無數的國家公民,開始向政府提出強烈的質疑。
百姓不明白這些事情的個中因由。但他們看到了結果,新省在這數月之內,死亡人數竟高達二十一萬人。
麵對這樣觸目驚心的數據,華夏聯邦政府百口莫辯。尤其是元首陳炯明。
核試驗基地是軍方自己的科研項目,對於這個研究計劃,陳炯明確實是不知道的。國家這麽大,政務如此繁瑣,他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又怎能麵麵俱到?
可是選民們根本不管這些,他們也不管政治體製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他們隻在意一件事,就是他們選出來的政治領袖,能否照顧他們的利益。
如果不能。那就滾蛋,這就是民選政治體製的核心原則。
至於該怎麽把事情做好,那是政治家的責任,不是人民的。
現在,很明顯,出了這麽大的禍事,作為國家元首,陳炯明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不能站出來說,軍方的研究計劃不關政府的事,更不能透露更多有關遺跡的內部機密。
現在。因為女記者胡濟蘭的一篇文章,整個華夏聯邦政府高層,都被架在火爐上烤著。
受此影響,新聞媒體也開始頻頻質疑著陳炯明的之爭手腕和能力,提前“退休”的唿聲愈來愈高。
“七十六歲的元首。能否繼續勝任政治領袖的職務?”
“誰該為此負責?政府的秘密生化事故導致數十萬無辜的民眾死亡!”
“羅布泊,至今仍在進行軍事管製。為何國家不讓我們看到那裏的真相?”
“是刻意的隱瞞,還是因為無能而選擇欺騙,政客的本性。”
報紙和新聞,這次確實出乎意料之外的選擇了站在民眾那邊,不過卻都和奇怪的,對於有關於軍方在羅布泊發現超古代文明遺跡的事情絕口不提。
所有的人,都把冒頭指向了七十六歲高齡的陳炯明,質疑他現在的治政能力。
六月十五日,晴,南京的天氣雖然炎熱,不過蔚藍色的天空,爽朗的空氣,讓人心情一陣愉快。
元首辦公室裏,今天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因為這個客人的到來,陳炯明推掉了所有的預約和工作。
楠木書桌前的一角,上麵整齊的擺放著陳炯明今日需要處理的文件,左側是一個陶製的筆筒,裏麵是幾隻用得很舊的鋼筆。
偌大的一個辦公室,內部的裝潢卻並不奢華,除了書籍之外,再無多少之前的擺設。這裏的一切,都體現著主人的節儉。
即使身為國家元首,陳炯明的私人用度,也沒有超過任何一個政府公務員的標準。這種廉潔並非是裝出來的,而是他本身的品格和為人。
對於道德品質,即便再嚴苛的人,也無法陳炯明挑剔什麽。
“元首閣下,這段日子以來,真是辛苦你了。”對於眼前的這位老人,鍾泱屈身行禮,以示敬重。
並非因為陳炯明的政治地位,而是在於他的才華與品性。
“鍾先生,這些年來,想見你一麵可不容易啊。”望著眼前這個看起來隻有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陳炯明心中就有著難以言喻的妒忌和敬畏。
妒忌是因為對方的年輕,敬畏是因為對方的力量。
就是眼前的這個人,在三十多年前一手創建了一個國家,橫掃宇內,在中國這個有著深厚集權製傳統的國家,建立起了一個聯邦製的政治體係。
也是這個人,將建立起來的龐大國家,拱手與人。
拿得起,放得下,真是人傑!
兩人就這麽默默對視著,良久,鍾泱才微笑著:“元首閣下。你知道我這個人。不大喜歡管閑事,喜歡清靜的生活。”
對於這話,如果是別人說,陳炯明肯定是要嗤之以鼻,沒嚐過權勢的味道,又哪裏懂得其中的美妙。
將別人的生死富貴操之於手,掌握一國之興衰,這是何等的快意人生!
但是鍾泱卻不在此列,如果他想要君臨這個國家,當初就已經那麽做了。但是他沒有。默默無聞的站在陰影之中,扶持著,觀察著,隻有當他認為有必要的時候。才會插手進行幹涉。
關著門,陳炯明親自為鍾泱奉上茶水,鍾泱也沒有拒絕,而是默默的接受了。
這次並非是他主動來找陳炯明,而是陳炯明有事要找他談,而因為記者一直盯著陳炯明的一舉一動,他想要偷偷離開元首官邸是不可能的。
不得已之下,才秘密派人去廣州,請來了鍾泱。
“鍾先生,我想知道的是。這一次事件,你是否知情?”
“哦?”小酌了一口茶水,還沒來得及迴味其中的清香,鍾泱便不得不放下茶杯,迴答陳炯明的問題:“元首閣下,坦白說,你的問題很籠統,我隻能這麽迴答你。”
“關於羅布泊的秘密研究項目,我不曾參與過,一切事情。我也是事後才知道的。不僅如此,即使是現在,軍方也拒絕讓我的人參與其中的科研工作。”
說著這些話,鍾泱的表情無喜無悲,依舊是溫和中帶著微笑。“至於新聞輿論,這件事我也不曾參與過。這點你請放心。”
鍾泱的態度,讓陳炯明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提議要重新選舉的勢力,是軍中的一個秘密派係,據說內部名稱叫文明革新會,參與者都是激進的少壯派軍官。
而據陳炯明和鍾泱的了解,這個組織的背後支持者正是李宗仁,這個軍方的元老之一。而其餘四位元老,程文力和李少傑也都對革新會持肯定態度。
沒有這三個人的支持,區區一個革新會,又怎麽能夠動用如此大量的科研資源和保密權限?
有一句話,叫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沒錯的。但不要忘記了,任何政治權力,都是依靠軍事和暴力建立起來的。
陳炯明想要坐穩元首的位置,與軍方交惡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想橫死街頭,就好比美國被暗殺的那些總統和文官。
現在,站在陳炯明這邊的隻有季效良,而王立文一向都是保持中立,不介入這些政治鬥爭之中。
現在得知鍾泱並沒有參與其中,至少沒有明確支持這些人的行動,陳炯明就頓時心安了不少,“鍾先生,不瞞你說,革新會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一切都源於他們的理念。”
“這一點,我也知道一些,但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處置他們呢?憲法你和我都懂的,華夏聯邦不能因為人的不同言論而給予定罪,除非他們確實違反法律。”鍾泱這麽提醒著。
不因言而罪人,就是不搞文字獄和思想鬥爭。
或許為了國家政權的穩定,將一些與自己衝突的思想扼殺在搖籃中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樣的鬥爭,到最後都會被擴大化,會被用到權力傾軋中去。
所以鍾泱一直堅持,凡事都要遵循律法定下的原則,此例不可開。
革新會的宗旨,就是想要縮小甚至消滅貧富差距,減少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同時改革現有的政治和經濟體製,讓道德清高以及思想堅定的人成為領袖,站在所有人的前麵,引導著整個國家的前進。
但鍾泱很清楚這一套根本就是當初孫逸仙搞得那一套集權主義,利用外在的恐怖和威脅,確立一個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團結起來進行鬥爭的士兵。
不允許對領袖的言行有任何懷疑,否則就是反革命。
當然,這種政治體製下,行政效率確實是很高,而且有利於積聚國力,進行各種大型工程項目,強化國家的軍事和科技實力。
雖然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威脅卻一直都未能完全消除。
首先是在1949年的時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對抗崛起的華夏聯邦。建立起了一個泛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在一開始,這個組織的成員隻有七個,但是現在,已經擴大到了二十三個,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紛紛加入其中,以尋求保護。
就在今年四月中旬的時候,印度也宣布加入了這個組織當中,似乎是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過於密切,引起了印度國內大部分人的不滿。
作為分裂印度的主要推動者,中國與印度之間。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因此才一直與中國敵對。
印度加入北約這一舉動,在政治上引起了連鎖反應,中國的政界和軍界。一些人開始擔心此舉是西方各國的陰謀,更擔心這會對中國的本土防禦造成極大的威脅。
印度和中國之間,隻隔著一座山。
一旦印度和北約各國達成防禦協定,那麽就意味著美英等國很可能會在印度部署戰略戰術導彈,這將直接威脅到了中國本土。
革新會之所以能夠迅速擴大影響力,在國內爭取到了如此多高官的支持和默許,也都是因為北約的一些列行動所導致的。
因為別國的軍事威脅,恐懼會使人變得缺乏安全感,從而更加容易投入到強者的懷抱中,成為強權主義的支持者。
現在的中國也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都沒建立起自信、自立、自強的基本心理素質,在遇到困難的第一時刻,想到的總是“救世主”這樣的角色。
但“救世主”從未出現,民眾的依賴和狂熱,最終都隻會造就出一個獨裁者。例如孫逸仙和薑瑞元,以及原本時空中的某位紅太陽,這些人都曾經被萬民捧上了神壇。
可事實證明,對某個人的崇拜和信仰,無法拯救任何東西。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即使明知道這種選擇是錯誤的,鍾泱也無法製止。
因為無論鍾泱有多強大,他都無法替百姓做出選擇。國之大事,在於人民自己的選擇。是他們選擇了依附強者的道路。
在古代,人心被生活的貧苦所折磨。所以將心靈依附於宗教。
進入現代,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升,民&主政治思想得到伸張,但這所謂的民&主,其實還是民眾自己選擇依附和追隨於某個人。
中古時代,所有的聖哲,他們都在堅定的追尋著某種理念和道路,所以他們才是聖人。
而進入到現在這個所謂的文明時代,卻依舊有著許多愚昧的人,像是狂熱的宗教信徒一樣,願意跟在偶像身後,做人家的牛馬。
這樣的人,其實就是愚民,連思想都被別人操縱和控製著,分不清善惡對錯,隻知道盲目的崇拜,何其可悲。
就拿基督教和佛教做比喻,在最初的時候,基督徒和佛教修行者,他們並非信仰上帝或者某位佛祖,而是追求神所倡導的教義,秉持神的理念而生存於世。
必因義而稱信,這才是正途。
可惜後世,百姓大多愚昧,為求世俗的利益和心靈上的安慰,將神和宗教當作了一種信仰圖騰,去盲目的崇拜,甚至將自己的心神都寄托於其上。
人之立身處世,最不能忘記的就是自強不息四個字。
難怪基督徒中,沒有哪個成神成聖,佛教也再無一人得以成佛。
道路都走錯了,還想到達終點?
而擺在陳炯明和鍾泱麵前的,也是這樣一番情況。
中國的物質文化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頂點,人們創造出了足夠多的生活物資,支撐著奢侈的生活,但也滋生了更多的貪欲。
在貪婪的同時,這些人便開始害怕失去,害怕被別人超過。
在這一點上,所謂的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沒有太多的差別。性格和教養,全人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真正有著差別的,隻是各個民族中的少部分人。
而革新會的出現,則是掌握住了大多數人心中的弱點,利用民眾的恐懼來獲取他們的依賴,就如同佛教和基督教那樣,依靠信仰和集權,建立起新的權利軸心。
基督教中,教徒不允許誹謗上帝和聖子,佛教也不允許非議佛祖菩薩,不然就要下地獄。這和極權政治體係中,民眾不得質疑政治領袖是何等的相像。
不過人們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愚蠢和懦弱,總會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辯解一切。甚至因為無法忍受分歧,而去迫害那些不願意和自己一樣蠢的人。
這麽多年以來,鍾泱一直默默的注視著這個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國家,但看的越多,失望也越多。
太多的人和事,都在扭曲著他原本想要建立起來的國家和社會,那些理想,在現實中不斷被各種短見和貪婪所摧毀。
正是因為如此,陳澤和劉浩然他們,才會漸漸脫離古文會,選擇他們自己的道路。
一個建立在理想之上的國家,太容易被摧毀了,因為生活在這個國家之中的民眾,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他們的思想還陶醉於虛假的榮耀之中,他們的心靈被繁華的假象所蒙蔽,甚至甘心過上被別人驅使的生活。
鍾泱選擇了堅持理想,陳澤.劉浩然和伊忠明三人,則是選擇了屈從於現實。
更諷刺的是,鍾泱費盡心思,將中國的政治格局扭向民選體製,而革新會的出現,又很可能將中國再次引向獨裁之路。
除非鍾泱願意站出來,成為取代革新會的獨裁者領袖,但這又有什麽意義?
胡濟蘭的文章,在最初並沒有得到多少關注,就像是掛在架子上的鹹魚,沒人會多看幾眼。
隻有一家並不出名的評論時報給了一句刻薄的的評語:是嘩眾取寵的欺騙,還是難以證實的真相?.
這篇文章,就這麽被遺忘在一個門戶網站的角落裏,無人問津。
直到兩個月後,一些照片慢慢流傳出來,活屍攻城的景象,讓才剛剛進入網絡時代的中國民眾沸騰了。
或許因為拍攝角度的問題,要麽是攝影技術有限,總之照片和圖像資料都拍得並不好,畫麵處理模糊。
但其中內容的真實性,才是民眾所關心的,為此不少人都向各自所屬的地區政府諮詢此事。沒想到,換來的卻是高官們的一片沉默。
這下子,民眾的激動情緒在一夜之間,就突然爆發了。
華聯政府原本對外宣稱是緊急疫情,但現在卻被證實是對百姓的欺騙,這對於已經翻身做主的人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群情激奮的民眾,強烈唿籲著自己的知情權,以及要政府必須對此給個交代。
二十幾萬人這樣不明不白的死掉,沒有誰不擔心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
1954年六月,中國迎來了夏季,到處都是流焰似火的暑意。但是燃燒著的並非隻有陽光,還有中國民眾的心情,許多人不顧烈日炎炎。扛著標語和橫幅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無能。
活屍事件已然告一段落。政府和軍方展開聯合行動,終於是通過一種特別的電波信號裝置,找出了所有可以影響生物大腦神經中樞的變異蝕心草。
羅布泊也再次歸於寧靜,不過這並非結束,而是事情的開始。
華夏聯邦政府,在二戰結束之後,其權威第一次遭受了如此劇烈的衝擊。以陳炯明為首的內閣高官,不得不麵對群情激奮的民意,無數的國家公民,開始向政府提出強烈的質疑。
百姓不明白這些事情的個中因由。但他們看到了結果,新省在這數月之內,死亡人數竟高達二十一萬人。
麵對這樣觸目驚心的數據,華夏聯邦政府百口莫辯。尤其是元首陳炯明。
核試驗基地是軍方自己的科研項目,對於這個研究計劃,陳炯明確實是不知道的。國家這麽大,政務如此繁瑣,他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又怎能麵麵俱到?
可是選民們根本不管這些,他們也不管政治體製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他們隻在意一件事,就是他們選出來的政治領袖,能否照顧他們的利益。
如果不能。那就滾蛋,這就是民選政治體製的核心原則。
至於該怎麽把事情做好,那是政治家的責任,不是人民的。
現在,很明顯,出了這麽大的禍事,作為國家元首,陳炯明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不能站出來說,軍方的研究計劃不關政府的事,更不能透露更多有關遺跡的內部機密。
現在。因為女記者胡濟蘭的一篇文章,整個華夏聯邦政府高層,都被架在火爐上烤著。
受此影響,新聞媒體也開始頻頻質疑著陳炯明的之爭手腕和能力,提前“退休”的唿聲愈來愈高。
“七十六歲的元首。能否繼續勝任政治領袖的職務?”
“誰該為此負責?政府的秘密生化事故導致數十萬無辜的民眾死亡!”
“羅布泊,至今仍在進行軍事管製。為何國家不讓我們看到那裏的真相?”
“是刻意的隱瞞,還是因為無能而選擇欺騙,政客的本性。”
報紙和新聞,這次確實出乎意料之外的選擇了站在民眾那邊,不過卻都和奇怪的,對於有關於軍方在羅布泊發現超古代文明遺跡的事情絕口不提。
所有的人,都把冒頭指向了七十六歲高齡的陳炯明,質疑他現在的治政能力。
六月十五日,晴,南京的天氣雖然炎熱,不過蔚藍色的天空,爽朗的空氣,讓人心情一陣愉快。
元首辦公室裏,今天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因為這個客人的到來,陳炯明推掉了所有的預約和工作。
楠木書桌前的一角,上麵整齊的擺放著陳炯明今日需要處理的文件,左側是一個陶製的筆筒,裏麵是幾隻用得很舊的鋼筆。
偌大的一個辦公室,內部的裝潢卻並不奢華,除了書籍之外,再無多少之前的擺設。這裏的一切,都體現著主人的節儉。
即使身為國家元首,陳炯明的私人用度,也沒有超過任何一個政府公務員的標準。這種廉潔並非是裝出來的,而是他本身的品格和為人。
對於道德品質,即便再嚴苛的人,也無法陳炯明挑剔什麽。
“元首閣下,這段日子以來,真是辛苦你了。”對於眼前的這位老人,鍾泱屈身行禮,以示敬重。
並非因為陳炯明的政治地位,而是在於他的才華與品性。
“鍾先生,這些年來,想見你一麵可不容易啊。”望著眼前這個看起來隻有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陳炯明心中就有著難以言喻的妒忌和敬畏。
妒忌是因為對方的年輕,敬畏是因為對方的力量。
就是眼前的這個人,在三十多年前一手創建了一個國家,橫掃宇內,在中國這個有著深厚集權製傳統的國家,建立起了一個聯邦製的政治體係。
也是這個人,將建立起來的龐大國家,拱手與人。
拿得起,放得下,真是人傑!
兩人就這麽默默對視著,良久,鍾泱才微笑著:“元首閣下。你知道我這個人。不大喜歡管閑事,喜歡清靜的生活。”
對於這話,如果是別人說,陳炯明肯定是要嗤之以鼻,沒嚐過權勢的味道,又哪裏懂得其中的美妙。
將別人的生死富貴操之於手,掌握一國之興衰,這是何等的快意人生!
但是鍾泱卻不在此列,如果他想要君臨這個國家,當初就已經那麽做了。但是他沒有。默默無聞的站在陰影之中,扶持著,觀察著,隻有當他認為有必要的時候。才會插手進行幹涉。
關著門,陳炯明親自為鍾泱奉上茶水,鍾泱也沒有拒絕,而是默默的接受了。
這次並非是他主動來找陳炯明,而是陳炯明有事要找他談,而因為記者一直盯著陳炯明的一舉一動,他想要偷偷離開元首官邸是不可能的。
不得已之下,才秘密派人去廣州,請來了鍾泱。
“鍾先生,我想知道的是。這一次事件,你是否知情?”
“哦?”小酌了一口茶水,還沒來得及迴味其中的清香,鍾泱便不得不放下茶杯,迴答陳炯明的問題:“元首閣下,坦白說,你的問題很籠統,我隻能這麽迴答你。”
“關於羅布泊的秘密研究項目,我不曾參與過,一切事情。我也是事後才知道的。不僅如此,即使是現在,軍方也拒絕讓我的人參與其中的科研工作。”
說著這些話,鍾泱的表情無喜無悲,依舊是溫和中帶著微笑。“至於新聞輿論,這件事我也不曾參與過。這點你請放心。”
鍾泱的態度,讓陳炯明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提議要重新選舉的勢力,是軍中的一個秘密派係,據說內部名稱叫文明革新會,參與者都是激進的少壯派軍官。
而據陳炯明和鍾泱的了解,這個組織的背後支持者正是李宗仁,這個軍方的元老之一。而其餘四位元老,程文力和李少傑也都對革新會持肯定態度。
沒有這三個人的支持,區區一個革新會,又怎麽能夠動用如此大量的科研資源和保密權限?
有一句話,叫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沒錯的。但不要忘記了,任何政治權力,都是依靠軍事和暴力建立起來的。
陳炯明想要坐穩元首的位置,與軍方交惡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想橫死街頭,就好比美國被暗殺的那些總統和文官。
現在,站在陳炯明這邊的隻有季效良,而王立文一向都是保持中立,不介入這些政治鬥爭之中。
現在得知鍾泱並沒有參與其中,至少沒有明確支持這些人的行動,陳炯明就頓時心安了不少,“鍾先生,不瞞你說,革新會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一切都源於他們的理念。”
“這一點,我也知道一些,但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處置他們呢?憲法你和我都懂的,華夏聯邦不能因為人的不同言論而給予定罪,除非他們確實違反法律。”鍾泱這麽提醒著。
不因言而罪人,就是不搞文字獄和思想鬥爭。
或許為了國家政權的穩定,將一些與自己衝突的思想扼殺在搖籃中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樣的鬥爭,到最後都會被擴大化,會被用到權力傾軋中去。
所以鍾泱一直堅持,凡事都要遵循律法定下的原則,此例不可開。
革新會的宗旨,就是想要縮小甚至消滅貧富差距,減少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同時改革現有的政治和經濟體製,讓道德清高以及思想堅定的人成為領袖,站在所有人的前麵,引導著整個國家的前進。
但鍾泱很清楚這一套根本就是當初孫逸仙搞得那一套集權主義,利用外在的恐怖和威脅,確立一個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團結起來進行鬥爭的士兵。
不允許對領袖的言行有任何懷疑,否則就是反革命。
當然,這種政治體製下,行政效率確實是很高,而且有利於積聚國力,進行各種大型工程項目,強化國家的軍事和科技實力。
雖然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威脅卻一直都未能完全消除。
首先是在1949年的時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對抗崛起的華夏聯邦。建立起了一個泛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在一開始,這個組織的成員隻有七個,但是現在,已經擴大到了二十三個,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紛紛加入其中,以尋求保護。
就在今年四月中旬的時候,印度也宣布加入了這個組織當中,似乎是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過於密切,引起了印度國內大部分人的不滿。
作為分裂印度的主要推動者,中國與印度之間。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因此才一直與中國敵對。
印度加入北約這一舉動,在政治上引起了連鎖反應,中國的政界和軍界。一些人開始擔心此舉是西方各國的陰謀,更擔心這會對中國的本土防禦造成極大的威脅。
印度和中國之間,隻隔著一座山。
一旦印度和北約各國達成防禦協定,那麽就意味著美英等國很可能會在印度部署戰略戰術導彈,這將直接威脅到了中國本土。
革新會之所以能夠迅速擴大影響力,在國內爭取到了如此多高官的支持和默許,也都是因為北約的一些列行動所導致的。
因為別國的軍事威脅,恐懼會使人變得缺乏安全感,從而更加容易投入到強者的懷抱中,成為強權主義的支持者。
現在的中國也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都沒建立起自信、自立、自強的基本心理素質,在遇到困難的第一時刻,想到的總是“救世主”這樣的角色。
但“救世主”從未出現,民眾的依賴和狂熱,最終都隻會造就出一個獨裁者。例如孫逸仙和薑瑞元,以及原本時空中的某位紅太陽,這些人都曾經被萬民捧上了神壇。
可事實證明,對某個人的崇拜和信仰,無法拯救任何東西。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即使明知道這種選擇是錯誤的,鍾泱也無法製止。
因為無論鍾泱有多強大,他都無法替百姓做出選擇。國之大事,在於人民自己的選擇。是他們選擇了依附強者的道路。
在古代,人心被生活的貧苦所折磨。所以將心靈依附於宗教。
進入現代,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升,民&主政治思想得到伸張,但這所謂的民&主,其實還是民眾自己選擇依附和追隨於某個人。
中古時代,所有的聖哲,他們都在堅定的追尋著某種理念和道路,所以他們才是聖人。
而進入到現在這個所謂的文明時代,卻依舊有著許多愚昧的人,像是狂熱的宗教信徒一樣,願意跟在偶像身後,做人家的牛馬。
這樣的人,其實就是愚民,連思想都被別人操縱和控製著,分不清善惡對錯,隻知道盲目的崇拜,何其可悲。
就拿基督教和佛教做比喻,在最初的時候,基督徒和佛教修行者,他們並非信仰上帝或者某位佛祖,而是追求神所倡導的教義,秉持神的理念而生存於世。
必因義而稱信,這才是正途。
可惜後世,百姓大多愚昧,為求世俗的利益和心靈上的安慰,將神和宗教當作了一種信仰圖騰,去盲目的崇拜,甚至將自己的心神都寄托於其上。
人之立身處世,最不能忘記的就是自強不息四個字。
難怪基督徒中,沒有哪個成神成聖,佛教也再無一人得以成佛。
道路都走錯了,還想到達終點?
而擺在陳炯明和鍾泱麵前的,也是這樣一番情況。
中國的物質文化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頂點,人們創造出了足夠多的生活物資,支撐著奢侈的生活,但也滋生了更多的貪欲。
在貪婪的同時,這些人便開始害怕失去,害怕被別人超過。
在這一點上,所謂的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沒有太多的差別。性格和教養,全人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真正有著差別的,隻是各個民族中的少部分人。
而革新會的出現,則是掌握住了大多數人心中的弱點,利用民眾的恐懼來獲取他們的依賴,就如同佛教和基督教那樣,依靠信仰和集權,建立起新的權利軸心。
基督教中,教徒不允許誹謗上帝和聖子,佛教也不允許非議佛祖菩薩,不然就要下地獄。這和極權政治體係中,民眾不得質疑政治領袖是何等的相像。
不過人們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愚蠢和懦弱,總會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辯解一切。甚至因為無法忍受分歧,而去迫害那些不願意和自己一樣蠢的人。
這麽多年以來,鍾泱一直默默的注視著這個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國家,但看的越多,失望也越多。
太多的人和事,都在扭曲著他原本想要建立起來的國家和社會,那些理想,在現實中不斷被各種短見和貪婪所摧毀。
正是因為如此,陳澤和劉浩然他們,才會漸漸脫離古文會,選擇他們自己的道路。
一個建立在理想之上的國家,太容易被摧毀了,因為生活在這個國家之中的民眾,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他們的思想還陶醉於虛假的榮耀之中,他們的心靈被繁華的假象所蒙蔽,甚至甘心過上被別人驅使的生活。
鍾泱選擇了堅持理想,陳澤.劉浩然和伊忠明三人,則是選擇了屈從於現實。
更諷刺的是,鍾泱費盡心思,將中國的政治格局扭向民選體製,而革新會的出現,又很可能將中國再次引向獨裁之路。
除非鍾泱願意站出來,成為取代革新會的獨裁者領袖,但這又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