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善師太帶著陸小鳳一路贈藥治病救人。這一天來到了陳州地界,沿路上隻見饑民餓殍遍野,哭聲載道,心裏非常同情。


    靜善師太來到了一個饑漢跟前,問道:“施主,你們家住哪裏?為何這般模樣?”


    “師太有所不知,我們大家都是陳州百姓,今年遭遇水災,顆粒無收。老百姓巴望著朝廷賑災,誰知賑災的糧食到了陳州之後就被貪官高價賣給了城裏的糧商。


    糧商為了謀取暴利,哄抬糧價,一鬥米的價格比往年抬高了十倍。我們都是平民百姓,哪有錢買糧食,隻好吃草根樹皮。現在,家鄉的草根樹皮都吃完了,所以大家隻好餓著肚子去外地逃荒要飯。


    這年頭,天災人禍,走到哪裏都是一樣,所以我們隻好又迴陳州,盼望著朝廷派一位清官前來放糧。”那個中年人說道。


    靜善師太聽了,心裏尋思道:“這個狗官也太黑了,居然連朝廷發放給老百姓的救命糧都敢貪汙,真是無法無天了。貧尼既然經過這裏,目睹了這裏的一切,不能不管這裏的黎民百姓。”


    “阿彌陀佛,施主,你們陳州的父母官是誰?貧尼要會會他。”靜善師太說道。


    “師太,你一個出家之人管不了這些事情,現如今官官相護,要告狀吃虧的還是我們老百姓。前不久,我們鄰村有一位秀才替我們出頭告狀,要求討還公道,結果被打的半死。後來,再也沒有人敢上衙門告狀。”中年男子說道。


    “施主,昔日包拯陳州放糧,懲治貪官,就是皇親國戚也敢碰,如今一個州府的父母官居然敢在天子腳下把老百姓的救命糧吃了,難道你們就甘願等死?助長貪官的氣焰?”靜善師太問。


    “唉——隻可惜,如今的朝廷,再也沒有像包大人那樣的好官。”中年男子嗟歎道。


    “施主,你們大夥先在這裏等等,待貧尼去會會這個貪官再說。小鳳,走!我們去陳州府衙。”靜善師太說罷,帶著陸小鳳徑直去了陳州府衙。


    饑民們看到靜善師太帶著徒弟去了陳州,議論紛紛。


    “依我看,這位師太一定是一位得道高僧,說不定他是觀音菩薩變化的。”中年男子說道。


    “聽說無名山上的靜善師太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雲遊四海,拯救我們,最近黃河兩岸瘟疫流行,他帶著徒弟四處贈藥救人,這兩個人會不會就是救苦救難的靜善師太?”一個剛從黃河邊過來的難民疑惑道。


    “不用說,肯定是靜善師太師徒。”一個年輕人興奮的說道。


    再說靜善師太來到府衙,吩咐陸小鳳擊鼓鳴冤。


    陸小鳳來到堂鼓前,拿起鼓槌,“咚、咚、咚”地擊鼓,口裏大喊:“陳州百姓聽好了,我們大人今天要審理陳州放糧一案,大家有冤屈的前來伸冤,有苦的前來訴苦。”


    城中百姓聽了,高興得紛紛奔走相告。


    “今天也許朝廷派來了一位清官,想要了解陳州放糧的情況,所以擊鼓喊話。難道又來了一位包大人?”


    城中百姓大惑不解,不約而同地來到了府衙門外探看究竟。


    陳州知府陳懷德正在後院和師爺密謀敲詐奸商之事,忽然聽到鳴冤鼓咚咚咚的響個不停,立刻吩咐衙役前來驅趕。


    “叫你們知府大人出來見我,就說大相國寺住持靜善師太前來傳話。”靜善師太說道。


    陸小鳳聽了師傅的自報家門,大吃一驚,原來師父是大相國寺的住持,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怪不得他敢來陳州府衙找知府大人問話。


    話說衙役聽了靜善師太的自報家門,哪裏還敢放肆,一個個嚇得膽顫心驚,慌慌張張的跑到後院匯報情況。


    陳懷德乍一聽到靜善師太這個名號,嚇得直打哆嗦。


    “怎麽辦?靜善師太可不是善茬,他肯定是一路上聽到了陳州百姓的訴說,特意前來興師問罪。師爺,我們貪汙救濟糧之事他肯定知道了,要是他迴到朝廷向皇帝老兒告我一狀,那該如何是好?”陳知府誠惶誠恐的問道。


    “他們來了幾個人?”師爺問進來的衙役。


    “兩個人,一個老尼姑帶著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少年。”衙役迴答道。


    師爺聽了,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附在知府耳邊,竊竊私語。


    陳知府聽了連聲叫好。


    陳知府帶著師爺和眾衙役來到衙門外親自把靜善師太迎進府衙,陳懷德顯得一副虔誠的樣子前麵帶路,師爺就像一隻哈巴狗一樣服服帖帖的跟在主人身後。


    陳懷德把靜善師太師徒迎進客廳,吩咐師爺下去準備飯菜,自己畢恭畢敬的陪著靜善師太說話。


    “大人,貧尼一路上看到不少饑民餓死荒野,哭聲載道,貧尼於心不忍,詢問情況,得知他們都是陳州百姓。皇上體恤災民,發放救濟糧到了陳州,不知這些糧食現在何處?怎麽遲遲不發?老百姓都快餓死了,再不發放恐怕要激起民變。大人,你是個聰明人,不用我多說。”靜善師太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陳懷德聽了,一時不知如何迴答。


    陳懷德聽了,心裏明白,隻是大師在警告他:貪心不足蛇吞象,要他消除貪念,把糧食分給老百姓。大師是得道高僧,他參悟禪機,勸人為善,我雖然一時糊塗,聽了師爺的計策,把糧食賣給奸商,但我是這裏的父母官,我有權利把糧食要迴來,大不了把錢還給奸商,錢貨兩訖。


    “大師的一番話,如醍醐灌頂,浮生茅塞頓開。大師,你放心,我一定把朝廷撥下來的的糧食一粒不少的發放給饑民。”陳知府頗有感悟的向大師保證。


    “阿彌陀佛,苦海無邊迴頭是岸,善哉、善哉!”靜善師太站起來雙手合什口頌佛號。


    “大師,實不相瞞,浮生一時糊塗,財迷心竅,把糧食賣給了糧商;但是我向你保證:兩天之內,一定把糧食要迴來,哪怕浮生傾家斷產也要辦到。”陳知府言辭懇切的說道。


    “好吧!我相信你,為了陳州百姓,我就在府衙呆兩天。不過,兩天之內一定履行自己的諾言,否則,你的麻煩就大了。”靜善師太說道。


    “謝謝大師,浮生一定竭盡全力,還請大師迴到汴京不要把此時傳給皇上。”陳懷德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說道。


    靜善師太答應了陳知府的請求。


    陸小鳳看到師父如此神通廣大,更是欽佩不已。


    一連兩天,陳懷德帶著師爺和衙役親自出馬,通過交涉,把糧食要了迴來。


    第三天,開倉放糧。


    陳州百姓聽到這一好消息,奔走相告,附近饑民紛紛趕來領糧食。


    靜善師太和陸小鳳幫著府衙發放賑災的糧食,忙得不亦樂乎。


    發放完糧食之後,靜善師太向知府辭行,臨行前,再三叮囑,陳懷德唯唯諾諾。


    離開了陳州,師徒二人一路北上,直奔少林寺。


    “師傅,原來你是大相國寺住持,皇上身邊的紅人,怪不得那個陳知府對你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可是,我就納悶了,你是大相國寺住持,怎麽經常在外麵雲遊,又在無名山感應寺落腳,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陸小鳳疑惑的說道。


    “小鳳,也許你不明白,現在官場有句流行的口頭禪叫做:官大一級壓死人。你想想,如果我們師徒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去府衙,知府大人會怎麽做?痛打一頓趕出府衙。這樣,我們既不能為陳州百姓要迴糧食,還會遭受皮肉之苦。


    如果我以相國寺主持的身份去見他,他一定心裏非常恐慌。相國寺住持是皇上身邊的紅人,知府不敢得罪,而且還會巴結他。這個時候找他要迴糧食,他一定會答應的。出家人本來不打誑語的,但是為了陳州百姓不再被餓死,善意的謊言佛祖會原諒的。”靜善師太說道。


    “師傅,徒兒不明白,你怎麽知道大相國寺住持的法號,而且他和你的法號聽起來相似,難道你們之間有什麽淵源?”陸小鳳好奇的問道。


    “大相國寺住持靜上大師是我師弟,還有少林寺方丈靜誠大師,他也是我的師弟。說起這些事情,還得從當年的楊家軍說起……”靜善師太說到這裏,當年那可歌可泣的場麵浮現腦海,仿佛就在昨日。


    “當年,我們師兄弟三人是楊家將手下的三位參將。那一年,大遼犯境,勢如破竹,邊關告急,皇上派楊家將出征,讓潘仁美擔任監軍。


    楊家將帶著前鋒一路衝鋒陷陣,潘仁美的大軍在後麵故意拖延時間。楊老令公帶著七個兒子身先士卒和遼軍廝殺,由於孤軍深入,中了敵人的埋伏,死傷慘重。老令公派七郎衝出重圍前去搬救兵,結果,七郎被潘仁美害死。潘仁美欲置楊家將於死地,拒發救兵,


    結果,大郎、二郎、三郎相繼戰死沙場,四郎也在混戰之中不知所蹤,老令公命令我們幾個參將掩護五郎、六郎撤退,自己孤身一人擋住遼軍,最後屈死李陵碑。一路上,我們遭到遼軍截殺,我們和六郎打散了,隻好護著五郎一路向西奔逃,逃到了五台山。


    五郎聽說父親和兄弟都戰死沙場,悲痛欲絕,他恨潘仁美,但是他孤掌難鳴,不能提父兄報仇。他失去了活著的勇氣,好幾迴想到自盡,在我們三位屬下的勸說下心情才平複下來。他萬念俱灰,於是削發為僧。我們看到五郎出家當了和尚,想起皇帝昏聵,奸臣當道,楊家將累遭陷害,也覺得灰心喪氣,於是跟著五郎一起皈依佛門。


    我們在五台山修行了近二十年,五郎當了住持,他把我們師兄弟三個召來問話。


    “三位,你們在五台山一轉眼二十年了,這些年來,你們憑自己的愛好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現在,輪到你們學有所用的時候了。你們三個下山之後打算做些什麽?”五郎問道。


    “我打算潛心傳經悟道,弘揚佛法。”二師弟靜上說道。


    “我打算去少林寺學習少林武功,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三師弟靜誠說道。


    五郎聽了頻頻點頭,麵帶笑容。


    “靜善,你出家為僧二十年了,下山之後打算做些什麽?”五郎問我。


    我毫不猶豫的說道:“出家二十年,一直跟隨大師伯學醫,我願將自己所學的醫術用來拯救天下患病無錢醫治的貧苦百姓。”


    五郎聽了,非常高興。


    於是,我們師兄弟三人同時下了山。


    靜誠直接去了少林寺。


    靜上傳經論道、弘揚佛法一路來到了汴京,來到了相國寺,不久得到了皇上的器重,大紅大紫,於是我四處漂泊,采集三山五嶽的名貴中草藥,研製藥丸,雲遊九州,治病救人。唉——一晃幾十年來了,一件件往事曆曆在目。”靜善大師說道後來,長歎一聲。


    陸小鳳聽了師傅的講述,對師傅的為人更加敬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塔金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佛手迴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佛手迴春並收藏聖塔金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