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霜趕緊收拾好先生的文章放迴原位,然後從容自如地迴到自己的座位,對兄弟們說道:“各就各位,做功課,不要慌亂。”


    王貴、張憲、湯懷聽了,鎮定下來,坐迴原位,打開書本,一本正經的看起書來。


    周侗迴到了學館,看到幾個弟子正在專心致誌的看書,心裏感到非常欣慰。


    “徒兒,你們把破題交上來,為師檢查一下你們最近的學習情況。”周侗和藹可親的說道。張憲、湯懷、王貴聽了,立刻把破題交上去。


    周侗將他們三個人的破題逐張看了,文理皆通,語言流暢,與昔曰的文章相比較,大有進步。


    “看來,他們師兄弟四人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也許是我周侗老運亨通,也不枉此一生。”周侗想到這些,滿心歡喜。


    從此,周侗教導啟霜等四個人更是竭盡全力。


    卻說時光如流水,稍縱即逝,一轉眼到了啟霜一十三歲那年。


    三月的一天,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周侗對啟霜等人說道:“你們眾兄弟在學館好心學習,我有個朋友在瀝泉山上修行,他是個得道高僧,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走動,今天春暖花開,瀝泉山上風景旖旎,我想趁機去會會老友。”


    啟霜聽說幹爹要去瀝泉山,心裏癢癢的,也想去遊覽一番,便對周侗說道:“幹爹,這麽好的風景我們也想去看看,我們一直呆在學館裏埋頭讀書、練武,也該出門散散心,放鬆一下心情。這樣,爹爹一路上有我們作伴也不至於寂寞,也好讓我們去見識一下那位高僧,你看行嗎?”


    周侗聽了,沉吟半晌,說道:“既然你們執意要去,那就去吧!隻是到了那裏,要有禮貌,不要給為師丟麵子。”


    “弟子謹遵使命。”四個徒弟異口同聲道。


    周侗於是鎖好書房門,帶著四個徒弟一同趕往瀝泉山。


    一路上春光宜人,景色迷人,鶯歌燕舞、鳥語花香,處處醉人。


    師徒們一路說說笑笑,不覺來到了瀝泉山。上山之後走了不到半裏路,一帶綠樹掩映的寬闊地,現出了兩扇柴門。


    周侗吩咐啟霜前去敲門,啟霜來到柴門,輕輕叩了三下,隻見一個小和尚開門出來,好奇的問道:“你們是幹什麽的?為何在此叩門?”


    周侗走過去答道:“小施主,勞煩你進去通報一聲,就說陝西周侗特來探望。”


    小和尚答應一聲進去了,沒過多久,隻見一位老和尚手拄拐杖走了出來,笑臉相迎。【零↑九△小↓說△網】


    兩人寒暄著走進客廳,見禮坐下,啟霜等人站立兩旁。


    “周賢弟老運亨通,受了幾個好徒弟,我看他們曰後一定會出人頭地,幹出一番大事業。”老和尚說道。


    “長老過獎了,小弟隻不過流落於此,盡人事、聽天命而已。這位是嶽飛,乃是小弟的螟蛉之子。”周侗指著啟霜對長老說道。


    長老仔細打量了一番嶽飛,讚不絕口:“老弟,你真有福氣,受了這樣一個兒子,我看令郎骨骼清奇,非同凡響,曰後必有大作為。”


    “承蒙抬愛,感激不盡。”周侗心裏喜滋滋的。


    長老吩咐小和尚置備齋飯,熱情款待,看看天色已晚,便挽留他們住宿一宿。


    次日清早,周侗告別長老就要迴去。長老再三挽留:“賢弟難得上山一趟,不如用完齋飯再迴去也不遲。周侗聽了隻好應允。


    過了一會兒,隻見小和尚捧上茶來,周侗接過抿了一口,說道:“小弟聽說這裏有一股泉水名叫瀝泉,烹茶極好,可有此事?”


    “唉——”長老聽了,長歎一聲聲的:“這座山原名瀝泉山,山後有一個洞叫瀝泉洞。瀝泉洞有一股泉水,本事奇品,味道甜甜的,若用來洗目,可以使老花複明,用來烹茶,色香味俱濃。


    隻可惜,近來出了一件怪事,那洞中噴出一股煙霧彌漫,人若一接觸,就會昏迷不醒。因此,沒有人敢去那裏取水。”


    周侗聽了,深感遺憾:“小弟無緣,所以出此奇事。”


    長老和周侗所說的瀝泉洞之事,啟霜在旁聽到了,心中暗想:“這瀝泉有如此妙處,怕什麽霧,八成是這老和尚吝嗇,故意說這話來嚇人。我嶽飛可不是嚇大的,待我去取點給爹爹洗目,也表表我的一片孝心。”


    啟霜悄悄地約小和尚出來,小聲問道:“小哥,瀝泉洞在哪裏?你帶我前去看看。”


    小和尚聽了,連連搖頭。


    “小哥,你要是不敢去,告訴我路徑也行,我一個人前去。”啟霜央求。小和尚無奈,隻好告訴了去處。


    啟霜拿了一隻大茶碗,出了庵門,轉到了後邊,隻見半山中果然有一股清泉,旁邊有一塊大石,上麵雋刻著‘瀝泉奇品’四個大字,卻原來是蘇東坡的筆跡。


    洞中伸出一個鬥大蛇頭,眼光如柱,口中流出涎水,滴在泉水內。


    啟霜看到如此情況,不覺心裏來氣,口裏罵道:“你這孽畜,口內之物,有何好處?滴在水中,如何用得?待我打死它。【零↑九△小↓說△網】”


    說罷,放下碗,搬起一塊大石頭,瞧準機會,照著蛇頭狠狠砸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蛇頭上。


    那蛇受了重創,忽地一聲響,刹那間,隻見星霧彌漫,那蛇銅鈴一般的眼睛露出一道金光,張開血盆大口,望著啟霜撲來。


    啟霜見狀,不慌不忙,一側身躲了過去,讓過蛇頭,趁機揪住蛇尾用力一拖。


    隻聽得‘當啷’一聲響,定睛看時,手裏拿的不是蛇尾,而是一杆丈八長的醮金槍,槍杆上寫著:“瀝泉神矛”四個字。再迴頭看看瀝泉,此刻已然幹涸,滴水不流。


    啟霜十分得意,一手拿起茶碗,一手提著槍,迴到庵中,走到周侗麵前,細細的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周侗聽了大喜。


    長老說道:“賢弟,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日後有登台拜將之榮。但這裏的風水,已被令郎所迫,老僧難以再在此處生活,隻好迴五台山去了。但這神槍非比凡間兵器,老僧有兵書一冊贈與令郎,內有傳槍之法及行兵布陣妙用,希望令郎好好溫習。老夫年邁,後會無期,日後,我的徒弟與令郎有見麵的機會,謹遵此言。”


    周侗聽了,滿臉歉疚的說道:“大師,小弟得罪了,還望大師見諒。”


    “哪裏的話,這都是命中注定。說罷,進了書房,取出兵書,交與周侗,吩咐啟霜好心收藏。


    周侗告別老友下山,迴到學館,心裏非常高興。他吩咐王貴、湯懷、張憲等人置辦弓箭習射,將槍法傳授給啟霜。


    他們兄弟四人每天在空場上開弓射箭,舞劍掄刀。


    有一天,周侗把兄弟四人召集在一起,逐個問道:“王貴,你想學什麽武藝?”王貴答道:“弟子想來還是用大刀過癮,揮起大刀,虎虎生風,刀刀砍下去,殺敵就像砍瓜切菜一樣。若從早砍到晚,不知要殺多少敵人。”


    周侗見王貴喜歡大刀,又是一個勇夫,便傳他大刀刀法。


    “湯懷,你喜歡什麽兵器?”周侗問道。


    “弟子喜歡使槍,就像嶽大哥一樣。”湯懷說道。


    “好!我就傳你槍法。”周侗一口答應。


    “張顯,你喜歡什麽兵器?”周侗問道。


    “弟子喜歡使槍,不過,我要在槍頭上打一個勾,如果一槍刺過去,過了頭,鉤鐮槍就可以勾住,也就不會失手。”張顯說道。


    “好吧!我就依照古代鉤鐮槍的模樣給你畫一張草圖,你拿迴家叫你爹去鐵匠鋪照樣打造就是。打好了,我就叫你鉤鐮槍法。”


    至於啟霜,丈八長矛在手,又有老和尚的兵書槍法傳授,周侗就盡自己平生所學各種本領,悉數傳授給啟霜。


    自此之後,雙日習文,單日習武。


    周侗發誓要把啟霜培養成一個有用之才,本領超出盧俊義、林衝兩位徒弟的最後一個徒弟。他的前兩個徒弟都被殲臣害死了,他希望啟霜有個好前程。


    啟霜少年,膽識和天資過人,又一股使不完的力量,周侗巴不得將平生所學傳授給這個螟蛉之子。


    卻說有一天,周侗和三個員外正在院中聊天,突然裏長走上前來施禮:“三位員外和周老英雄都在,小人有話稟告:昨曰行文,本月十五要在縣教場小考,小人看四位小英雄都是周老英雄的徒弟,想必功夫不凡,因此報上名去。本月十五要四位小英雄進城,特來告知,還望你們早作準備。”


    “你這裏長怎麽當的,這麽重要的事情怎麽不事先通知我們?他們都還小,怎麽見得那種場麵?”王員外責怪道。


    “算了吧!既然名字已經送上去了,怪也沒用。他們四個雖然年齡小,論武藝還是可以一試。”周侗說道。


    眾員外聽了,隻好作罷,各自迴家準備去了。


    話說周侗走進學館,對張顯、湯懷、王貴說道:“徒兒們,本月十五曰你們要進縣城小考,你們迴去好好準備應用之物,後曰就要啟程。”


    張顯、湯懷、王貴三位領命而去,唯獨啟霜憂悶不樂。


    “飛兒,你怎麽了?還不迴去和母親商量,打點進城應試。”周侗問道。


    “幹爹容稟,三個兄弟都是富豪之家,都去備辦弓馬衣服,可是我家道貧寒,沒錢置辦這些東西,衣服破舊不堪,那裏上得大雅之堂,還是等到下一科再說。”啟霜汗顏的說道。


    周侗明白了啟霜的心思,點頭說道:“孩兒說得有理,你放心吧,這些應用之物為師早就替你想好了。隨我來吧!”


    周侗說罷,帶著啟霜來到了自己的臥室,打開箱子,取出了一件半新半舊的白袍,一塊大紅錦緞,一條大紅鸞帶,放在桌上,說道:“兒啊,這些都是為父早就替你準備好的,拿迴去叫令堂照著你的身材改一件戰袍,做一頂頭巾,做一個坎肩、一副紮袖,大紅鸞帶,拿來束身。至於馬匹,為父的那匹送與你騎。”


    啟霜聽了幹爹的精心安排,感激不盡。


    “幹爹,進城參加科考若是比槍還好,我的丈八長矛可以一顯身手,若是比弓箭,我……”啟霜欲言又止。


    周侗明白,他們三個都可以置辦弓箭,隻有啟霜無錢置辦,要是參加比試,沒有稱心如意的家夥什怎麽上場?


    “飛兒,為師弓倒是有一把好弓,原本打算等你長大之後,拉得動了再送給你,現在既然你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好弓箭,那你就先試試看。這是一把流傳了幾百年的好弓,用純鐵打造而成,沒有兩百斤力氣無法開弓。但不知你拉不拉得動?拉得動,為師就送給你,若是拉不動,還是等你長大了拉得動再送給你。”周侗說道。


    啟霜聽了欣喜若狂,他躍躍欲試,真可謂初生牛犢不畏虎。


    “幹爹,鐵弓在那裏?不妨拿出來讓孩兒見識見識。”啟霜迫不及待地問道。


    周侗看到啟霜那渴望的樣子,隻好把掛在帳子背後的鐵弓取了出來遞給啟霜。


    啟霜接過鐵弓,仔細的看了看,掂量了一下鐵弓的重量,然後試著拉了拉。


    “飛兒,這鐵弓可不是一般的弓,沒有天生神力是無法拉動的。當年,太祖皇帝開國的時候,得到這把鐵弓,當時滿朝武將能開此弓的隻有老令公楊繼業和唿延將軍兩個人。後來楊家將和唿家將被殲臣害死之後,此弓被武將宗澤收藏。


    宗澤與為師交情深厚,他贈予為師。為師現在已是年邁之人,拉不動此弓了,因此,為師決定把它送給你,算是為父給兒子的一份特別的禮物吧!”周侗感慨的說道。


    啟霜聽了,非常感動,他噗通跪下,向周侗叩頭謝恩:“幹爹的大恩大德,嶽飛永世不忘,如果幹爹有什麽需要孩兒的地方,孩兒絕不含糊,一定替幹爹辦到。”


    “飛兒,起來說話,為父現在年紀大了,不能時刻守在身邊,男子漢誌在爭取功名,為國效力。為父相信你一定不負所望。為父有個心願,希望你今後幫為父達成。”


    “幹爹,有什麽心願你就說吧!孩兒一定幫你達成。”啟霜說道。


    “我百年之後,希望你能夠把我的骨骸埋葬在瀝泉山瀝泉洞旁邊,要重新改變那裏的風水。”周侗說道。


    啟霜聽了,感激萬分,他爽快的答應了周侗的要求。


    “飛兒,你覺得這鐵弓如何?能不能拉給為父看看?”周侗問道。


    啟霜點了點頭,站好姿勢,卯足了力氣,用力拉了三下弓、弦,隻聽得“噗、噗、噗”三聲響,周侗見了,含笑著頻頻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塔金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佛手迴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佛手迴春並收藏聖塔金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