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一路湍急北上,到長沙轉了個彎,支流已全部匯注,像個長大的姑娘變得溫文含蓄了。沿岸風景也隨之大變,湖泊珠聯,溶溶泄泄,島嶼汀立,翠翠屏屏,鷗鷺閑眠,鶯鶯燕燕。宋人有詞“宛轉楚波如怨”,“楚波”代指女子的眼波,又暗指蜿蜒北上的湘江水係。怨從何來,由愛而生怨?想必其中另有隱情;亦或是詞人不為人知另一翻感觸罷了。而曆來人稱湘女多情,實則表現了湘女用情專一,純情摯愛,多情並不濫情。因此常有濫情男子情陷三湘,當逢場作戲,席終曲散之時,男子快意人生做了甩手掌櫃,湘女卻由愛生恨就再所難免了。
如此碧水漫漫,逶迤泛蓮,如歌如鏡,養容養顏的天然環境,湘女體態婀娜伶俐,皮膚乳白透明,神情端莊妍豔。在長沙城東北的郊外,有個小村莊,正中間躺著半裏路長的街麵。由於地處山勢,街麵就斜斜地靠在那坳坡上,擱在那裏,宛如孩子們玩過的一塊撬撬板。街坡兩邊是披紅掛彩的門臉,遠看,各個像掛著花支招展的酒旗。似乎構成兩根彩線,穩穩當當地綁縛著坡麵,那塊撬撬板便靜止不動了。走近了,這些高高低低的門店是買賣湘繡的商鋪,隨意一看,包裹著外窗“百鳥朝鳳”—屏布,掛著“花開富貴”—牡丹花門簾;一抬眼可見披在神龕上的“延年益壽”—仙鶴台布,還有那些繡著精美圖案的桌布、沙發罩麵、麵巾等等,琳琅滿目,色彩斑斕。一陣鳥鳴,山風拂來,這些萬紫千紅的色彩飄舞起來,給人以不盡的遐想。這裏是長沙市沙平鎮。
從街麵往東,穿過四五裏的小馬路,眼際一片茶嶺堆疊的丘陵。這些矮囤的山巒和曲迂的河流,沾親帶故的躺在這“魚米之鄉”,造就了一個個綠色的山穀。在其間,彩繪似的屋簷探出頭來,在山雲水霧裏若隱若現,風一吹,霧飄舞了,那屋卻就在咫尺了。細看,竹簾翠帷,聞定,鳥語花香。
早晨的太陽已潤染了半個村子,水氣彌漫,碧野嫋嫋。一行早起的鷺嘴兒,棲在杜家小院的圍牆上,小白鷺機靈地轉動著小腦袋,好像在等待著荷塘裏泥鰍浮出水麵換氣;成年白鷺安靜地端著嘴夾,仿佛在欣賞杜家的繡花廳。梨黃色的外牆,深紅色的門窗,院子在暖暖的陽光裏透著古樸的美。二樓廂房是個刺繡廳,牆麵掛著一幅幅精美的繡作,飛鳥走獸,山水風景,人物肖像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繚亂。院子的主家姓杜,此前是遠近有名的刺繡展覽館,文革當中,便衰落下來了。據稱,世事無常,前人逢難一一逝去,僅留下兒子和媳婦。此後家境一直窮苦,夫妻兩人接連生育兩個女兒,那婦人累極而病,不久便撒手而去了。到如今,當年的那個少主人已年過半百,曆盡艱辛才將兩個女兒拉扯長大,大女兒叫杜倚玉,小女兒叫杜芭蕉。
如此碧水漫漫,逶迤泛蓮,如歌如鏡,養容養顏的天然環境,湘女體態婀娜伶俐,皮膚乳白透明,神情端莊妍豔。在長沙城東北的郊外,有個小村莊,正中間躺著半裏路長的街麵。由於地處山勢,街麵就斜斜地靠在那坳坡上,擱在那裏,宛如孩子們玩過的一塊撬撬板。街坡兩邊是披紅掛彩的門臉,遠看,各個像掛著花支招展的酒旗。似乎構成兩根彩線,穩穩當當地綁縛著坡麵,那塊撬撬板便靜止不動了。走近了,這些高高低低的門店是買賣湘繡的商鋪,隨意一看,包裹著外窗“百鳥朝鳳”—屏布,掛著“花開富貴”—牡丹花門簾;一抬眼可見披在神龕上的“延年益壽”—仙鶴台布,還有那些繡著精美圖案的桌布、沙發罩麵、麵巾等等,琳琅滿目,色彩斑斕。一陣鳥鳴,山風拂來,這些萬紫千紅的色彩飄舞起來,給人以不盡的遐想。這裏是長沙市沙平鎮。
從街麵往東,穿過四五裏的小馬路,眼際一片茶嶺堆疊的丘陵。這些矮囤的山巒和曲迂的河流,沾親帶故的躺在這“魚米之鄉”,造就了一個個綠色的山穀。在其間,彩繪似的屋簷探出頭來,在山雲水霧裏若隱若現,風一吹,霧飄舞了,那屋卻就在咫尺了。細看,竹簾翠帷,聞定,鳥語花香。
早晨的太陽已潤染了半個村子,水氣彌漫,碧野嫋嫋。一行早起的鷺嘴兒,棲在杜家小院的圍牆上,小白鷺機靈地轉動著小腦袋,好像在等待著荷塘裏泥鰍浮出水麵換氣;成年白鷺安靜地端著嘴夾,仿佛在欣賞杜家的繡花廳。梨黃色的外牆,深紅色的門窗,院子在暖暖的陽光裏透著古樸的美。二樓廂房是個刺繡廳,牆麵掛著一幅幅精美的繡作,飛鳥走獸,山水風景,人物肖像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繚亂。院子的主家姓杜,此前是遠近有名的刺繡展覽館,文革當中,便衰落下來了。據稱,世事無常,前人逢難一一逝去,僅留下兒子和媳婦。此後家境一直窮苦,夫妻兩人接連生育兩個女兒,那婦人累極而病,不久便撒手而去了。到如今,當年的那個少主人已年過半百,曆盡艱辛才將兩個女兒拉扯長大,大女兒叫杜倚玉,小女兒叫杜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