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上,兵部尚書李再興正式遞交了修葺長城關城的折子。殿上文武百官均對修葺長城一議表示讚同,連一向摳門的戶部都表示,今年稅銀較往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應當支持先修關防,但應有重點,不能漫灌。
李再興表示,將重點修葺自居庸關到山海關的長城關城,其餘地方隻是補缺加固。戶部表示讚同。
明神宗朱翊鈞著內閣研究,從速票擬意見。張居正應了後,問了一句,各段可有指定負責人選。
李再興應道:長城山海關段,擬由遼東總兵李成梁負責,居庸關段,則由昭勇將軍、副留守都指揮孫啟藍負責。
聽到我的名字,張居正楞了一下,隨即不再問話。而是向朱翊鈞表示,將盡快票擬意見,提交聖裁。
當天下午,張府著人來找我,說首輔請我去府上一晤。我正在院子裏習練虎賁式,接到通知,知道張居正要說什麽,便立即更換衣服,收拾裝束,帶著不悔和九鬼政孝離開問海閣,隨著張府門人前往會晤。
到門前下馬,隨著管家一路穿行,再次來到張居正的偏廳。管家掀開厚重的簾子,我進到堂內。
整個偏廳裏彌漫著一股濃重的中藥味,大概能聞出來的是兩三味補藥。估計張居正聽從了我的建議,開始著力保養身體,我打心眼裏感到欣慰。
人最重要的是自救。自己不動,別人急死也是閑的。
到了廳裏,當朝首輔正圍坐在火爐旁,一口一口慢慢的啄飲著清茶。見我進來,笑道:“啟藍來了!過來坐!”
說著,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他對麵的小椅子。
我過去拱手見禮,坐下來,張居正推過一隻空杯,端起麵前的茶壺給我倒了七分,笑道:“冬日裏,黃芪加高麗參衝飲,最是補氣。”
我微笑了一下,端起杯子,聞了聞,氣味純正;抿了一口,入口甘甜;再端起杯時,便一飲而盡。
張居正笑道:“到底是年輕人。我年輕時,也如你這般喝茶。”
我又笑了一下,沒有迴答。
張居正端著杯子,吹著抿了一下,笑道:“聽戚南塘說,李再興找過你了?”
我放下杯子道:“正是。”
張居正又喝了一口茶水,微笑道:“這個人雖然頑固,但卻沒有那些清流的迂腐,是個實實在在幹事的人。”
我點頭道:“所以我在交往時,頗有拉攏之意。”
張居正忽然笑的很開心,問道:“聽說,他有將女兒交付給你的意思?他那個寶貝千金可是有意思的緊。”
我笑道:“這人人都知道了,我若是不娶她,豈不成了陳世美?那可是要被追殺的!”說這句話時我絕沒想到,這追殺的話居然一語成讖,當然這是後話。
張居正哈哈大笑道:“就怕你沒那個膽子!那個奇女子可是駕得船、出得海、打得水戰的,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能把你提溜迴來!”
我苦笑道:“怎麽感覺粘上個捕鼠夾子?”
張居正又是大笑,卻因為中氣不足,笑中帶著喘。笑了一陣子,張居正收斂表情,對我道:“啟藍那,這修築長城可是個苦差事,你當真願意去?”
我微笑道:“利國利民的事,我自是不會抗拒的。啟藍願意去!”
張居正歎了口氣,良久道:“你的樣子,倒像極了一個人。”
我奇道:“像誰?”
張居正定定看了我一眼,方緩緩道:“我尋了他三十年,沒有尋到。倒是你有緣分,居然給碰上了!”
我心裏隱隱約約有了人選,卻不做聲,張居正微笑道:“你已經猜出來了吧!”
我點頭道:“略有考慮。”說吧,也不再賣關子,直接問道:“您說的可是師公?通靈道人?”
張居正苦笑一下,歎道:“他是豁達大度,無他無我,上可通靈,唯餘本真。還有那個他也是,飄搖海外,隻留下一個我,還在這俗世裏掙紮。”
我猜得出,張居正說的那個他,是指葉公,卻依然不開口。
張居正沉默了一會兒,忽然道:“他......我是說你師公,可是傳授了你寒晶訣?”
我點頭答道:“正是。”
張居正急切的道:“你且施展於我看!”
我想了想,運起寒晶訣,將功力聚於右手,對著兩人間空處打出一招,正是虎賁式中威力最大的招式“一虎不河”。
張居正看到我的招式,眼中精光一閃,舉手向我拳鋒迎來!
“碰!”兩手在空中略一交擊,隨即分開!我隻覺得手背上一陣火辣辣的,這便是烈息術,不,元陽訣的威力麽?
張居正看著手背上凝結的一層寒霜,雙眼中流露出無限的哀傷。忽然奇道:“你在筆架山前後不過三個月,怎麽寒晶訣進境如此之快?已達到了小成的地步!”
我如實答道:“師公度化給我一顆種子,我將之消化了。”
張居正歎道:“他竟然肯自損功力幫你!唉......秋聲,你為何當年不肯如此幫我呢?”
我不知他們當年的事,隻能默默不做聲。
張居正望著爐火,發了半天的呆,忽然低著頭輕聲道:“把離霜給我看看。”
我抽出離霜,雙手遞給了他。
張居正接過刀,撫摸著刀身,低聲道:“此刀長一尺一寸,乃是當年由大哥葉正卿打造。哦,就是你葉公。刀鞘上三顆寶石,卻是我們三位金蘭兄弟一起鑲上去的。你看——”
他握著刀鞘,將刀柄送的離我近些,讓我看著道:“這顆藍的,是大哥的最愛,他是至陰門派的嫡傳;中間這塊紅的,卻是我的,原因你也清楚;最邊上這塊白的,便是你師公,當年我們金蘭兄弟中的老三——吳秋聲了。”
此時我方知道了師公的全名。
張居正接著說了很多,都是當年的往事,我便靜靜的聽著,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要說這些。
張居正說,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五四七年,二十三歲的他中二甲第九名進士,入選庶吉士,教習中恰有內閣重臣徐階。徐階頗為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實為他日後踏上政治舞台生涯的堅固奠基。
徐階致仕後,內閣大學士隻有夏言、嚴嵩二人,二人為爭奪首輔職位開始水火不容,後來,雖然夏言奪得首輔,卻因為嚴嵩進讒而被殺,繼而嚴嵩繼之為內閣首輔。
對於內閣鬥爭,張居正通過幾年的冷眼旁觀,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首陳朝廷“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痹”之五病,係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而這些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此後,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張居正沒再上過一次奏疏。
嘉靖二十九年,張居正因病請假,離開京師來到故鄉江陵,休假三年。實際上他卻是因為厭倦了內閣的勾心鬥角、你死我活,選擇了逃避。這三年裏,他和大哥葉正卿、三弟吳秋聲一起遊山玩水,放浪人間。
在這三年中,他們三兄弟一起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跡,卻也遇到一個三人終此一生都忘不掉,卻也不願想起的人。
嘉靖三十年秋,三兄弟遊曆疲勞,迴到張居正故鄉江陵,垂釣於洪湖。那果真是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秋日裏湖魚大熟,三兄弟釣魚煮酒,那果真是袖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玩的不亦樂乎。
恰在這天下午,他們正在湖邊垂釣,邊談論這江陵的曆史名人。說到關公時,三人都大為恭敬,大讚關公忠勇無雙,實為楷模。卻不料身後忽然傳來一個女聲,說三人迂腐可笑。
三兄弟大訝,迴頭看時,卻是兩個女子。開口的是個穿著紫色綺羅的女子,後麵跟著一個打傘的侍女。
三人不服,質問女子何出此言。那女子道:“天下人隻知道關公忠勇無雙,卻不說他剛愎自用,唯重名節。孔明離荊入蜀時曾留下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公為了麵子,拒了孫權和親之議,導致吳蜀反目成仇。又因為水淹七軍,眼高於頂,被魏、吳兩麵夾擊,荊州淪陷,連著錢糧之庫江陵一並丟了,蜀國勢力日衰,隻能自保,再也無力反攻。”
笑了笑她又說:“漢家四百年氣數,這麽說來卻大半是斷在關公手上,你們這些讀書人,隻知道迂腐背書,從來不肯自己動腦子想,還不可笑?”
一席話,雖然不盡然在理,卻也不能說不對,一時間三人竟無言以對。那女子留下句:“半輩子書讀到了狗肚子裏!”扭頭便走。
三人既愧且怒,心中不服,便問這女子要了名帖。原來卻是江陵第一青樓——留仙閣的頭牌——蘇婉清。這女子三兄弟早有耳聞,是荊楚一帶出名的奇女子,自幼家貧,賣身葬父,卻賣藝不賣身。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曲賦,還頗為通曉史事政治,見識極為不凡,荊楚一帶文人騷客多以與之會麵為榮幸。
三兄弟大感興奮,便邀請蘇婉清一起泛舟湖上,吃魚喝酒,談古論今。一段時間下來,彼此頗為相得,長兄葉正卿和二弟張居正竟同時愛上了這個風流博雅的女子。我手中這把離霜,便是那時候三兄弟打賭輸給了她,合力給她打造的。
而不幸的巧合的是,蘇婉清也同時愛上了任俠放曠的葉正卿和博古通今的張居正。
接下來,便是兄弟為情所困,互相競爭,而在這個過程中,三弟吳秋聲卻一直兩不相幫。最終葉正卿與張居正反目成仇,兄弟二人不歡而散。蘇婉清傷心欲絕,竟然一病不起,不出三個月,竟然歿了。
葉正卿與張居正聞之後傷心欲絕,食不下咽,卻不料三弟吳秋聲直接去了武當山,出家做了道人。原來他才是愛蘇婉清最深之人。
自此,三兄弟永不相見。葉正卿迴到山東老家隱居;張居正因為三年中發現“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並”的朝廷弊端,加上為情所傷,最終讓他重返政壇;而吳秋聲則音信杳無。
說到這裏,將近歲至甲子的張居正依然淚流滿麵,他的迴憶既痛且惜,更有無限的緬懷。捧著離霜,他反複念了幾遍“離愁千夜苦涸淚,對麵無言畫鏡霜”,卻又是淚如雨下。
我默默的聽著他訴說,心中說不出的難受。再強大的男人,心中也有他自己的柔軟。
等到張居正收迴情愫,他望著我道:“啟藍,我說這些,隻是想告訴你兩點。”
我正襟危坐,等著他說。
張居正正色道:“遇到有緣之人不要等,錯過了,便隻能遺恨終生。”
我點點頭,知道他說的是李華梅。
張居正喝了一口水,又道:“啟藍,雖然得你提醒,我開始注重養身。但多年熬練,我的元氣已盡,底子全被淘空。估計全力續命,也不過就是一年半載的事。”
我心裏一驚,想要說話,他伸手止住我,繼續說:“你是想說,我練習元陽訣這麽多年,怎麽不能改天逆命?”
我點點頭,張居正繼續道:“元陽訣也好,寒晶訣也罷,練的都是氣,而我多年消耗的,卻是命!這個補不了的!”
我明白他的意思,隻覺得喉嚨裏噎著什麽東西,說不出話。
張居正接著道:“我說這麽多,實際上最重要就想告訴你一句話。”
我仔細聽著。
張居正道:“我死之後,朝廷終將大變。我隻希望,無論將來你身在何處,能夠在大明危亡之際仗義援手,扶大廈之於將傾!”
不等我說話,張居正淡然一笑道:“畢竟,這裏是我畢生精力所聚之地,也是我們漢人的根和魂啊!”
說完,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李再興表示,將重點修葺自居庸關到山海關的長城關城,其餘地方隻是補缺加固。戶部表示讚同。
明神宗朱翊鈞著內閣研究,從速票擬意見。張居正應了後,問了一句,各段可有指定負責人選。
李再興應道:長城山海關段,擬由遼東總兵李成梁負責,居庸關段,則由昭勇將軍、副留守都指揮孫啟藍負責。
聽到我的名字,張居正楞了一下,隨即不再問話。而是向朱翊鈞表示,將盡快票擬意見,提交聖裁。
當天下午,張府著人來找我,說首輔請我去府上一晤。我正在院子裏習練虎賁式,接到通知,知道張居正要說什麽,便立即更換衣服,收拾裝束,帶著不悔和九鬼政孝離開問海閣,隨著張府門人前往會晤。
到門前下馬,隨著管家一路穿行,再次來到張居正的偏廳。管家掀開厚重的簾子,我進到堂內。
整個偏廳裏彌漫著一股濃重的中藥味,大概能聞出來的是兩三味補藥。估計張居正聽從了我的建議,開始著力保養身體,我打心眼裏感到欣慰。
人最重要的是自救。自己不動,別人急死也是閑的。
到了廳裏,當朝首輔正圍坐在火爐旁,一口一口慢慢的啄飲著清茶。見我進來,笑道:“啟藍來了!過來坐!”
說著,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他對麵的小椅子。
我過去拱手見禮,坐下來,張居正推過一隻空杯,端起麵前的茶壺給我倒了七分,笑道:“冬日裏,黃芪加高麗參衝飲,最是補氣。”
我微笑了一下,端起杯子,聞了聞,氣味純正;抿了一口,入口甘甜;再端起杯時,便一飲而盡。
張居正笑道:“到底是年輕人。我年輕時,也如你這般喝茶。”
我又笑了一下,沒有迴答。
張居正端著杯子,吹著抿了一下,笑道:“聽戚南塘說,李再興找過你了?”
我放下杯子道:“正是。”
張居正又喝了一口茶水,微笑道:“這個人雖然頑固,但卻沒有那些清流的迂腐,是個實實在在幹事的人。”
我點頭道:“所以我在交往時,頗有拉攏之意。”
張居正忽然笑的很開心,問道:“聽說,他有將女兒交付給你的意思?他那個寶貝千金可是有意思的緊。”
我笑道:“這人人都知道了,我若是不娶她,豈不成了陳世美?那可是要被追殺的!”說這句話時我絕沒想到,這追殺的話居然一語成讖,當然這是後話。
張居正哈哈大笑道:“就怕你沒那個膽子!那個奇女子可是駕得船、出得海、打得水戰的,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能把你提溜迴來!”
我苦笑道:“怎麽感覺粘上個捕鼠夾子?”
張居正又是大笑,卻因為中氣不足,笑中帶著喘。笑了一陣子,張居正收斂表情,對我道:“啟藍那,這修築長城可是個苦差事,你當真願意去?”
我微笑道:“利國利民的事,我自是不會抗拒的。啟藍願意去!”
張居正歎了口氣,良久道:“你的樣子,倒像極了一個人。”
我奇道:“像誰?”
張居正定定看了我一眼,方緩緩道:“我尋了他三十年,沒有尋到。倒是你有緣分,居然給碰上了!”
我心裏隱隱約約有了人選,卻不做聲,張居正微笑道:“你已經猜出來了吧!”
我點頭道:“略有考慮。”說吧,也不再賣關子,直接問道:“您說的可是師公?通靈道人?”
張居正苦笑一下,歎道:“他是豁達大度,無他無我,上可通靈,唯餘本真。還有那個他也是,飄搖海外,隻留下一個我,還在這俗世裏掙紮。”
我猜得出,張居正說的那個他,是指葉公,卻依然不開口。
張居正沉默了一會兒,忽然道:“他......我是說你師公,可是傳授了你寒晶訣?”
我點頭答道:“正是。”
張居正急切的道:“你且施展於我看!”
我想了想,運起寒晶訣,將功力聚於右手,對著兩人間空處打出一招,正是虎賁式中威力最大的招式“一虎不河”。
張居正看到我的招式,眼中精光一閃,舉手向我拳鋒迎來!
“碰!”兩手在空中略一交擊,隨即分開!我隻覺得手背上一陣火辣辣的,這便是烈息術,不,元陽訣的威力麽?
張居正看著手背上凝結的一層寒霜,雙眼中流露出無限的哀傷。忽然奇道:“你在筆架山前後不過三個月,怎麽寒晶訣進境如此之快?已達到了小成的地步!”
我如實答道:“師公度化給我一顆種子,我將之消化了。”
張居正歎道:“他竟然肯自損功力幫你!唉......秋聲,你為何當年不肯如此幫我呢?”
我不知他們當年的事,隻能默默不做聲。
張居正望著爐火,發了半天的呆,忽然低著頭輕聲道:“把離霜給我看看。”
我抽出離霜,雙手遞給了他。
張居正接過刀,撫摸著刀身,低聲道:“此刀長一尺一寸,乃是當年由大哥葉正卿打造。哦,就是你葉公。刀鞘上三顆寶石,卻是我們三位金蘭兄弟一起鑲上去的。你看——”
他握著刀鞘,將刀柄送的離我近些,讓我看著道:“這顆藍的,是大哥的最愛,他是至陰門派的嫡傳;中間這塊紅的,卻是我的,原因你也清楚;最邊上這塊白的,便是你師公,當年我們金蘭兄弟中的老三——吳秋聲了。”
此時我方知道了師公的全名。
張居正接著說了很多,都是當年的往事,我便靜靜的聽著,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要說這些。
張居正說,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五四七年,二十三歲的他中二甲第九名進士,入選庶吉士,教習中恰有內閣重臣徐階。徐階頗為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實為他日後踏上政治舞台生涯的堅固奠基。
徐階致仕後,內閣大學士隻有夏言、嚴嵩二人,二人為爭奪首輔職位開始水火不容,後來,雖然夏言奪得首輔,卻因為嚴嵩進讒而被殺,繼而嚴嵩繼之為內閣首輔。
對於內閣鬥爭,張居正通過幾年的冷眼旁觀,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首陳朝廷“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痹”之五病,係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而這些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此後,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張居正沒再上過一次奏疏。
嘉靖二十九年,張居正因病請假,離開京師來到故鄉江陵,休假三年。實際上他卻是因為厭倦了內閣的勾心鬥角、你死我活,選擇了逃避。這三年裏,他和大哥葉正卿、三弟吳秋聲一起遊山玩水,放浪人間。
在這三年中,他們三兄弟一起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跡,卻也遇到一個三人終此一生都忘不掉,卻也不願想起的人。
嘉靖三十年秋,三兄弟遊曆疲勞,迴到張居正故鄉江陵,垂釣於洪湖。那果真是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秋日裏湖魚大熟,三兄弟釣魚煮酒,那果真是袖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玩的不亦樂乎。
恰在這天下午,他們正在湖邊垂釣,邊談論這江陵的曆史名人。說到關公時,三人都大為恭敬,大讚關公忠勇無雙,實為楷模。卻不料身後忽然傳來一個女聲,說三人迂腐可笑。
三兄弟大訝,迴頭看時,卻是兩個女子。開口的是個穿著紫色綺羅的女子,後麵跟著一個打傘的侍女。
三人不服,質問女子何出此言。那女子道:“天下人隻知道關公忠勇無雙,卻不說他剛愎自用,唯重名節。孔明離荊入蜀時曾留下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公為了麵子,拒了孫權和親之議,導致吳蜀反目成仇。又因為水淹七軍,眼高於頂,被魏、吳兩麵夾擊,荊州淪陷,連著錢糧之庫江陵一並丟了,蜀國勢力日衰,隻能自保,再也無力反攻。”
笑了笑她又說:“漢家四百年氣數,這麽說來卻大半是斷在關公手上,你們這些讀書人,隻知道迂腐背書,從來不肯自己動腦子想,還不可笑?”
一席話,雖然不盡然在理,卻也不能說不對,一時間三人竟無言以對。那女子留下句:“半輩子書讀到了狗肚子裏!”扭頭便走。
三人既愧且怒,心中不服,便問這女子要了名帖。原來卻是江陵第一青樓——留仙閣的頭牌——蘇婉清。這女子三兄弟早有耳聞,是荊楚一帶出名的奇女子,自幼家貧,賣身葬父,卻賣藝不賣身。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曲賦,還頗為通曉史事政治,見識極為不凡,荊楚一帶文人騷客多以與之會麵為榮幸。
三兄弟大感興奮,便邀請蘇婉清一起泛舟湖上,吃魚喝酒,談古論今。一段時間下來,彼此頗為相得,長兄葉正卿和二弟張居正竟同時愛上了這個風流博雅的女子。我手中這把離霜,便是那時候三兄弟打賭輸給了她,合力給她打造的。
而不幸的巧合的是,蘇婉清也同時愛上了任俠放曠的葉正卿和博古通今的張居正。
接下來,便是兄弟為情所困,互相競爭,而在這個過程中,三弟吳秋聲卻一直兩不相幫。最終葉正卿與張居正反目成仇,兄弟二人不歡而散。蘇婉清傷心欲絕,竟然一病不起,不出三個月,竟然歿了。
葉正卿與張居正聞之後傷心欲絕,食不下咽,卻不料三弟吳秋聲直接去了武當山,出家做了道人。原來他才是愛蘇婉清最深之人。
自此,三兄弟永不相見。葉正卿迴到山東老家隱居;張居正因為三年中發現“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並”的朝廷弊端,加上為情所傷,最終讓他重返政壇;而吳秋聲則音信杳無。
說到這裏,將近歲至甲子的張居正依然淚流滿麵,他的迴憶既痛且惜,更有無限的緬懷。捧著離霜,他反複念了幾遍“離愁千夜苦涸淚,對麵無言畫鏡霜”,卻又是淚如雨下。
我默默的聽著他訴說,心中說不出的難受。再強大的男人,心中也有他自己的柔軟。
等到張居正收迴情愫,他望著我道:“啟藍,我說這些,隻是想告訴你兩點。”
我正襟危坐,等著他說。
張居正正色道:“遇到有緣之人不要等,錯過了,便隻能遺恨終生。”
我點點頭,知道他說的是李華梅。
張居正喝了一口水,又道:“啟藍,雖然得你提醒,我開始注重養身。但多年熬練,我的元氣已盡,底子全被淘空。估計全力續命,也不過就是一年半載的事。”
我心裏一驚,想要說話,他伸手止住我,繼續說:“你是想說,我練習元陽訣這麽多年,怎麽不能改天逆命?”
我點點頭,張居正繼續道:“元陽訣也好,寒晶訣也罷,練的都是氣,而我多年消耗的,卻是命!這個補不了的!”
我明白他的意思,隻覺得喉嚨裏噎著什麽東西,說不出話。
張居正接著道:“我說這麽多,實際上最重要就想告訴你一句話。”
我仔細聽著。
張居正道:“我死之後,朝廷終將大變。我隻希望,無論將來你身在何處,能夠在大明危亡之際仗義援手,扶大廈之於將傾!”
不等我說話,張居正淡然一笑道:“畢竟,這裏是我畢生精力所聚之地,也是我們漢人的根和魂啊!”
說完,端起茶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