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數日,寧白峰和元鎮兩人每日清晨晨讀,傍晚晚課,迴來時已是精疲力竭。期間寧白峰也曾去隔壁找過老道士,但兩人連門都沒進去,隻是隔著門傳來一句話。
“閉關修煉,沒事別過來瞎嚷嚷。”
寧白峰略有所思,卻也沒法多說。
元鎮倒是沒心沒肺,嘟囔著,“高人果然是不一樣,躲在房裏睡覺都能說的一股仙氣。”
看著元鎮,寧白峰感覺有些奇怪,這幾日元鎮勤奮的出奇,連續幾日的課業,以元鎮這種頑皮加憊懶的性子,竟然沒有偷奸耍滑,每日老老實實聽課,連早上起早晨練都沒賴床,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問及元鎮這是為何,元鎮張張嘴,最後憋出一句話。
“我也不知道。”
自那天與老山主有過閑聊,寧白峰便開始在一式三練的基礎上增加儒家的習劍方式,將手中長劍當作毛筆,淩空寫字。
隻是初始時不知是掌握不好力道,還是不習慣以劍作筆的緣故,總是寫偏,仿佛手中長劍重逾千斤。每次長劍出鞘,隻能寫出一個字,便得收迴鞘中,平複氣海,換出胸中濁氣。想寫出第二個字,幾乎做不到,勉強寫出幾筆後,氣海便如同要炸開一般,渾身如被針紮。
往日裏修習一式三練,半個時辰才會力竭,但加上寫字之後,勉強堅持到寫出五個字,渾身已是大汗淋漓,仿佛從水裏撈出來一樣。
日常課業結束,寧白峰練劍時,老山主也不時過來看望,拉著寧白峰閑聊。
寧白峰也問過老山主,為何以劍做筆後,寫字如此艱難,多寫之後,身體如被針紮,是否是自己修習方式有誤。
老山主微笑著說出幾個字後便不再多言。
文字自有其重量。
至於身體如被針紮,老山主看著寧白峰,沉默半響後才說出一些見解。
“若將人體比作整個離洲,那體內經脈便是江河驛路,而氣海,就是離洲最大的湖泊。修行一道,講究循序漸進,汲取靈氣莫不是如抽絲剝繭一般,如同春時,和風細雨潤離洲。若雨勢過大,則必成洪澇,海潮兇猛,必定順著江河成倒灌之勢。屆時,人體將如同破碎的瓷器,四處窟窿,天地靈氣洶湧而來,將人體擠爆。而修行時的刺痛感,便是倒灌之勢的前兆。”
寧白峰聽聞這番話,心裏一驚,當時若是強行而為,後果難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寧白峰練劍開始純熟,不再是感覺劍都握不住,出劍後的一筆一畫,平平穩穩,中規中矩。
而這天寧白峰和元鎮再次聽完晚課迴來。
推開門,發現幾日不見的老道士正坐在兩人屋內,沉默不語的抽著煙。
老道士見兩人進來,放下煙杆,開口道:“多日不見,換身衣服後,果然有那麽幾分仙家子弟的意思。”
元鎮累的話都懶得多說,翻個白眼後,徑直走到桌邊,倒碗水,咕咚咚的灌下去,打個飽嗝後,隨手用袖子一抹嘴,走到床邊直挺挺的躺下去,發出一聲愜意的呻吟。
寧白峰坐到老道士對麵,喝口水潤潤嗓子後,問道:“前輩打算何時離開。”
老道士仔細打量著寧白峰,然後說道:“你在這裏安心修劍,不是挺好麽。”
寧白峰皺眉道:“那就隻能一輩子待在山上,安心修劍。”
說完,寧白峰便仔細的打量麵前的老道士。幾日不見,老道士雖然容貌未變,但其身上氣息卻是迥然不同。若說以前的老道士身上氣息如溪流般,鮮活清澈。那麽此刻老道士身上的氣息就像是幽深古井,渾身上下透出一股死氣沉沉之感,卻又像是一團火球,隨時都會爆開,傷人傷己。
老道士收起裂紋消失,再次變得烏黑光亮的煙杆,轉頭看向床上響起唿嚕聲的元鎮,“你想好了,下山後便是生死難料。”
寧白峰眉頭一挑,“若我說不下山,前輩就不打算勸勸?雖然我不明白這些事情和我有什麽關係,但我起碼還是能猜到一點,我被人利用了,而且是隨時會丟掉性命的那種。”
老道士絲毫沒有驚訝,似乎是知道麵前少年的心智成熟,雖閱曆不豐富,但那雙眼睛卻是不簡單,既能看人,也能看心。“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要跟著老道下山。”
寧白峰聲音堅定,朗聲答道:“因為我修的是劍!”
劍者,一往無前。
老道士似乎被他的這句話震住,半響無聲,隨後才問道:“你就不拍死?”
不怕死?寧白峰當然怕死,但有些事情,即便是死,該要怎麽做,還是得做。當初若是怕死,就不會踏進山穀。若是怕死,也不會帶著元鎮就踏出濱海縣。
若真是留在書院,那就隻能一輩子待在書院。
寧白峰斬釘截鐵道:“那怕是死!”
老道士一聽這話,麵皮微抖,諷刺道:“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的好聽點叫有膽魄,反著說這就叫一根筋。既然你能猜到被利用,想必知道的更多一點,不妨一起說來聽聽。”
寧白峰正襟危坐,仿佛課堂上的先生考教學問一般,“從我們走出三百裏禁,踏入東林木樓時,我就覺得不太對勁,我們去的太是時候,恰好是林廚子在處理家事,而根據林家子弟逃出三百裏禁的時間,不至於這麽準確的對上,當然這可以認為是巧合。然而接下來,林廚子一口咬定是我們得了寶物,像是親眼所見,若是這樣,那就說明林廚子他也進了秘地,隻是沒現身。甚至我懷疑那桑木老妖也是被人安排進去的,不然沒理由靈氣流爆發後,你就發現了它。在從林家離開前,林廚子執意要我收下那個錦囊時,這種感覺更明顯。”
寧白峰說到這裏緊盯著老道士。
老道士毫無反應,淡然道:“就這些?”
寧白峰嘴角上揚,“還要繼續說麽。”
老道士輕微點頭。
繼續。
寧白峰正色道:“我被利用,前輩你也有所參與。在金桂別苑的那個晚上,當你看到那三張符紙後,你對我說的那句話。而從金桂別苑離開時,老管事送馬車,卻被你拒絕掉,帶著
我們招搖過市,明顯是在引起什麽人的注意。再算上前幾天的閉關,這些串在一起,足矣。”
老道士點頭,感歎道:“你猜測的,其實大致都沒錯,但有一點你或許也不明白,老道也是被算計的人,從那枚玉章說起,它是許氏祖傳的文脈氣運玉章,誰拿著它進書院,誰就要麵臨大寧皇帝的惡意,這也是我前幾天明白的。”
“在秘地裏,我們又踏入另外一個與之沾邊的棋局,秘地裏的動靜太大,當時預計幾方勢力都在密切關注,卻被我們橫插一腳,至於為何他們沒在秘地裏動手,我的估計是人手不足。湘雲秘地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地仙以下方可進入,這就是我們在秘地裏見到的修仙之人,最高不過三境的原因,但是隻要地仙敢去,也沒人能攔著。”
“出來後,林廚子說過,財帛動人心,其實已經在告訴我們,他們準備動手了,這裏麵就有長孫皇室和孫家。而恰好我手上還有玉章,這就更讓他們不會放過我,或者說是我們。至於你說的林廚子讓你收下的法符,這確實是好意,它可以說是林家的祖傳寶物。一視同仁符一旦施展,搏殺的兩方即被剝奪修為,與凡夫俗子無異,哪怕是地仙都一樣,隻得以肉身跟凡夫俗子搏殺。以你的狀況,正好合用。”
“林家敢這麽做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我曾讓林廚子幫忙查看過你的身體,看看還有沒有救。但是在查看中,林廚子感應到一股極強的劍氣,強的驚人。後來證明他沒有錯,因此老道執意前往湘雲書院時,他林家便順水推舟,將法符送給你。這其實是在你身上下賭注,賭你能活下來。”
寧白峰直視著老道士的眼睛,並沒有應為對方是元嬰地仙就畏畏縮縮。自從氣海開辟,斷掉的路又能走通,心中有劍,那便無所畏懼。
寧白峰開口問道:“那前輩你呢。”
老道士沉默片刻,說道:“活下來再談其他。”
說完,老道士衣袖一抖,整個人爆出一團煙霧,就此消散。
恰巧此時,敲門聲響起。
寧白峰一愣,轉身過去開門。
隻見書院講授羅本站在門外,手裏再次提著兩個包裹,“山主說你們明天將會離開書院,特地囑咐將這兩包衣服送過來,用作換洗,年輕人遠遊,不能總是邋裏邋遢。”
寧白峰看著麵容古板的羅本,有些發愣,眼神跳動。
羅本將包裹放到寧白峰懷裏,微笑道:“離開書院,也不要忘記多讀書。”
說罷,轉身離去。
直到羅本的身影消失許久,寧白峰才進屋關門,將包裹放在桌上。卻是有些不穩,一個包裹掉在地上,從中滾出一捆古樸的竹簡書冊。
寧白峰一怔,慌忙的將東西撿起來收好。
燈光照耀下,撿起竹簡,隻見上麵寫著《農桑》兩字。
寧白峰有些明悟的轉頭看看睡熟的元鎮,收好竹簡,打開另外一個屬於自己的包裹,隻見白色的衣服上放著一枚泛著溫潤光澤的玉佩,油燈下,一行小字清晰可見。
書山有路。
(本章完)
“閉關修煉,沒事別過來瞎嚷嚷。”
寧白峰略有所思,卻也沒法多說。
元鎮倒是沒心沒肺,嘟囔著,“高人果然是不一樣,躲在房裏睡覺都能說的一股仙氣。”
看著元鎮,寧白峰感覺有些奇怪,這幾日元鎮勤奮的出奇,連續幾日的課業,以元鎮這種頑皮加憊懶的性子,竟然沒有偷奸耍滑,每日老老實實聽課,連早上起早晨練都沒賴床,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問及元鎮這是為何,元鎮張張嘴,最後憋出一句話。
“我也不知道。”
自那天與老山主有過閑聊,寧白峰便開始在一式三練的基礎上增加儒家的習劍方式,將手中長劍當作毛筆,淩空寫字。
隻是初始時不知是掌握不好力道,還是不習慣以劍作筆的緣故,總是寫偏,仿佛手中長劍重逾千斤。每次長劍出鞘,隻能寫出一個字,便得收迴鞘中,平複氣海,換出胸中濁氣。想寫出第二個字,幾乎做不到,勉強寫出幾筆後,氣海便如同要炸開一般,渾身如被針紮。
往日裏修習一式三練,半個時辰才會力竭,但加上寫字之後,勉強堅持到寫出五個字,渾身已是大汗淋漓,仿佛從水裏撈出來一樣。
日常課業結束,寧白峰練劍時,老山主也不時過來看望,拉著寧白峰閑聊。
寧白峰也問過老山主,為何以劍做筆後,寫字如此艱難,多寫之後,身體如被針紮,是否是自己修習方式有誤。
老山主微笑著說出幾個字後便不再多言。
文字自有其重量。
至於身體如被針紮,老山主看著寧白峰,沉默半響後才說出一些見解。
“若將人體比作整個離洲,那體內經脈便是江河驛路,而氣海,就是離洲最大的湖泊。修行一道,講究循序漸進,汲取靈氣莫不是如抽絲剝繭一般,如同春時,和風細雨潤離洲。若雨勢過大,則必成洪澇,海潮兇猛,必定順著江河成倒灌之勢。屆時,人體將如同破碎的瓷器,四處窟窿,天地靈氣洶湧而來,將人體擠爆。而修行時的刺痛感,便是倒灌之勢的前兆。”
寧白峰聽聞這番話,心裏一驚,當時若是強行而為,後果難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寧白峰練劍開始純熟,不再是感覺劍都握不住,出劍後的一筆一畫,平平穩穩,中規中矩。
而這天寧白峰和元鎮再次聽完晚課迴來。
推開門,發現幾日不見的老道士正坐在兩人屋內,沉默不語的抽著煙。
老道士見兩人進來,放下煙杆,開口道:“多日不見,換身衣服後,果然有那麽幾分仙家子弟的意思。”
元鎮累的話都懶得多說,翻個白眼後,徑直走到桌邊,倒碗水,咕咚咚的灌下去,打個飽嗝後,隨手用袖子一抹嘴,走到床邊直挺挺的躺下去,發出一聲愜意的呻吟。
寧白峰坐到老道士對麵,喝口水潤潤嗓子後,問道:“前輩打算何時離開。”
老道士仔細打量著寧白峰,然後說道:“你在這裏安心修劍,不是挺好麽。”
寧白峰皺眉道:“那就隻能一輩子待在山上,安心修劍。”
說完,寧白峰便仔細的打量麵前的老道士。幾日不見,老道士雖然容貌未變,但其身上氣息卻是迥然不同。若說以前的老道士身上氣息如溪流般,鮮活清澈。那麽此刻老道士身上的氣息就像是幽深古井,渾身上下透出一股死氣沉沉之感,卻又像是一團火球,隨時都會爆開,傷人傷己。
老道士收起裂紋消失,再次變得烏黑光亮的煙杆,轉頭看向床上響起唿嚕聲的元鎮,“你想好了,下山後便是生死難料。”
寧白峰眉頭一挑,“若我說不下山,前輩就不打算勸勸?雖然我不明白這些事情和我有什麽關係,但我起碼還是能猜到一點,我被人利用了,而且是隨時會丟掉性命的那種。”
老道士絲毫沒有驚訝,似乎是知道麵前少年的心智成熟,雖閱曆不豐富,但那雙眼睛卻是不簡單,既能看人,也能看心。“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要跟著老道下山。”
寧白峰聲音堅定,朗聲答道:“因為我修的是劍!”
劍者,一往無前。
老道士似乎被他的這句話震住,半響無聲,隨後才問道:“你就不拍死?”
不怕死?寧白峰當然怕死,但有些事情,即便是死,該要怎麽做,還是得做。當初若是怕死,就不會踏進山穀。若是怕死,也不會帶著元鎮就踏出濱海縣。
若真是留在書院,那就隻能一輩子待在書院。
寧白峰斬釘截鐵道:“那怕是死!”
老道士一聽這話,麵皮微抖,諷刺道:“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的好聽點叫有膽魄,反著說這就叫一根筋。既然你能猜到被利用,想必知道的更多一點,不妨一起說來聽聽。”
寧白峰正襟危坐,仿佛課堂上的先生考教學問一般,“從我們走出三百裏禁,踏入東林木樓時,我就覺得不太對勁,我們去的太是時候,恰好是林廚子在處理家事,而根據林家子弟逃出三百裏禁的時間,不至於這麽準確的對上,當然這可以認為是巧合。然而接下來,林廚子一口咬定是我們得了寶物,像是親眼所見,若是這樣,那就說明林廚子他也進了秘地,隻是沒現身。甚至我懷疑那桑木老妖也是被人安排進去的,不然沒理由靈氣流爆發後,你就發現了它。在從林家離開前,林廚子執意要我收下那個錦囊時,這種感覺更明顯。”
寧白峰說到這裏緊盯著老道士。
老道士毫無反應,淡然道:“就這些?”
寧白峰嘴角上揚,“還要繼續說麽。”
老道士輕微點頭。
繼續。
寧白峰正色道:“我被利用,前輩你也有所參與。在金桂別苑的那個晚上,當你看到那三張符紙後,你對我說的那句話。而從金桂別苑離開時,老管事送馬車,卻被你拒絕掉,帶著
我們招搖過市,明顯是在引起什麽人的注意。再算上前幾天的閉關,這些串在一起,足矣。”
老道士點頭,感歎道:“你猜測的,其實大致都沒錯,但有一點你或許也不明白,老道也是被算計的人,從那枚玉章說起,它是許氏祖傳的文脈氣運玉章,誰拿著它進書院,誰就要麵臨大寧皇帝的惡意,這也是我前幾天明白的。”
“在秘地裏,我們又踏入另外一個與之沾邊的棋局,秘地裏的動靜太大,當時預計幾方勢力都在密切關注,卻被我們橫插一腳,至於為何他們沒在秘地裏動手,我的估計是人手不足。湘雲秘地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地仙以下方可進入,這就是我們在秘地裏見到的修仙之人,最高不過三境的原因,但是隻要地仙敢去,也沒人能攔著。”
“出來後,林廚子說過,財帛動人心,其實已經在告訴我們,他們準備動手了,這裏麵就有長孫皇室和孫家。而恰好我手上還有玉章,這就更讓他們不會放過我,或者說是我們。至於你說的林廚子讓你收下的法符,這確實是好意,它可以說是林家的祖傳寶物。一視同仁符一旦施展,搏殺的兩方即被剝奪修為,與凡夫俗子無異,哪怕是地仙都一樣,隻得以肉身跟凡夫俗子搏殺。以你的狀況,正好合用。”
“林家敢這麽做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我曾讓林廚子幫忙查看過你的身體,看看還有沒有救。但是在查看中,林廚子感應到一股極強的劍氣,強的驚人。後來證明他沒有錯,因此老道執意前往湘雲書院時,他林家便順水推舟,將法符送給你。這其實是在你身上下賭注,賭你能活下來。”
寧白峰直視著老道士的眼睛,並沒有應為對方是元嬰地仙就畏畏縮縮。自從氣海開辟,斷掉的路又能走通,心中有劍,那便無所畏懼。
寧白峰開口問道:“那前輩你呢。”
老道士沉默片刻,說道:“活下來再談其他。”
說完,老道士衣袖一抖,整個人爆出一團煙霧,就此消散。
恰巧此時,敲門聲響起。
寧白峰一愣,轉身過去開門。
隻見書院講授羅本站在門外,手裏再次提著兩個包裹,“山主說你們明天將會離開書院,特地囑咐將這兩包衣服送過來,用作換洗,年輕人遠遊,不能總是邋裏邋遢。”
寧白峰看著麵容古板的羅本,有些發愣,眼神跳動。
羅本將包裹放到寧白峰懷裏,微笑道:“離開書院,也不要忘記多讀書。”
說罷,轉身離去。
直到羅本的身影消失許久,寧白峰才進屋關門,將包裹放在桌上。卻是有些不穩,一個包裹掉在地上,從中滾出一捆古樸的竹簡書冊。
寧白峰一怔,慌忙的將東西撿起來收好。
燈光照耀下,撿起竹簡,隻見上麵寫著《農桑》兩字。
寧白峰有些明悟的轉頭看看睡熟的元鎮,收好竹簡,打開另外一個屬於自己的包裹,隻見白色的衣服上放著一枚泛著溫潤光澤的玉佩,油燈下,一行小字清晰可見。
書山有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