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熱衷於武功軍備——那是他和衛青、霍去病之間的感情維係,根本沒有他趙周的機會,他一個文官,總不能天天喊打喊殺吧,那多招人嫌棄。
劉徹同樣也喜歡文學、音律,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是附庸風雅。
但他們那裏知道,劉徹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的難。
不過過耳癮,
怎麽可以忘懷深藏在記憶裏的,那一串串迴憶呢……
那天,在別人夢酣的時候,趙周針對劉徹的愛好,抄錄了不少劉徹的詩句,長長短短算起來還真不少,他的眉頭便展開了。
一天早朝時,他就把一個籌謀許久的諫言提到了劉徹麵前。
“臣跟隨陛下左右,每讀陛下佳作,如獲至寶,迴到府上晨讀晚吟,如飲甘露,日積月累,十分可觀。
惜乎宮中多聞賢良文士之作,而少有陛下詩作入樂,倘能設置一有司,專工音律,廣搜天下詩詞,則不僅陛下詩作流傳域內,且春秋以來之‘詩’樂也不至於流失。”
他可真是有心,劉徹不禁多看了他幾眼,但還是不順眼,總感覺有些別扭。
“哦?那依愛卿之見,這個官署該用何名呢?”
“臣早思慮好了,就叫樂府。”
樂府?漢樂府?
有點意思……
“何人可以擔當此任?”
“此人臣已物色良久,他叫李延年,早年曾做過樂倡,通音律,善歌舞,研習新聲,頗有功力。”
劉徹眼前一亮,這不是小妍她哥麽?自己怎麽把他忘了?那丫頭也不提一嘴,不過劉徹還是假裝驚訝道:“有這等人才,朕倒是想看看。”
幾天以後,趙周就帶著李延年進了宣室殿,親自為劉徹演奏。
一曲終了,劉徹心旌搖蕩,心花怒放,讓趙周迴避了一下,與李延年聊了許久,之後當即敕封李延年為協律都尉,總攬宮中樂舞諸事。
趙周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唯利之舉,竟然孕育出光華灼灼的“樂府”詩體來,這也算是歪打正著吧,而李延年與李婕妤的關係,知道的人太少,他亦是不得知。
轉眼重陽節到了,按照劉徹的旨意,李延年精心組織排練的“樂府”歌會在未央宮前殿如期舉行了。
歌會的主調當然是劉徹寫的《白麟歌》和《天馬歌》,李延年特意費了幾個通宵,還親自譜了曲子試唱,直到感覺對了劉徹的口味,才拿出去交樂坊排練。
與此同時,司馬相如、石慶等人也都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為歌會錦上添花,這些建元以來的文士們,終於是媳婦熬成了婆,迎來了可以與將軍們媲美的、屬於自己的盛大節日。
雖然他們對劉徹把一個宦官擢拔到兩千石的協律都尉頗些微詞,心裏麵悶著不說,嘴上也沒機會發發牢騷,可這歌會畢竟給了他們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他們想一想,比較一番,也就不去計較了。
大約是辰時三刻,晨光剛露,司馬道上已是熙熙攘攘了。
趙周和石慶一前一後地進了司馬門,他們一路上談笑風生,滿麵風光,這場盛會是他們一力促成的,自然覺得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功勞。
而已主角李延年是他們推薦的,他們自然很看重這場歌會,因此對赴會者也就熱情了許多,一路走來,是遇見人就打招唿。
就是與平日裏不待見的汲黯說起話來,也隨和了許多,還慈顏悅色起來了。
“內史大人也來了?”
“嗬!丞相舉薦的高人,下官也想看看他有何等能耐,能讓陛下如此神魂癡迷,想來也是一個出眾的人。”
汲黯顯得有幾分矜持,可接著就不無譏諷地說道,“丞相和禦史大夫好眼力,弄了個陛下的親人來總領樂府,開我朝樂音之先河啊!”
聽聞此話,趙周和石慶的臉上就很不自在了,他們也是事後才知道的,天曉得李延年還有這層關係。
在這種場合,他們最怕的就是與汲黯周旋,生怕被他拖累……
上午巳時一刻,劉徹出現在了未央宮前殿,他今天心情很好,整個人看上去很精神。
一同前來觀看演出的,
還有皇後阿嬌。
大臣們依照文武兩班分別就座,而且每個座位前的案幾上都擺上了產自上林苑的柑橘、栗子等時令水果,油亮亮水晶晶,給宴會增色不少。
作為正主,劉徹與陳阿嬌坐在上首,而中間留出寬敞的空間,便是作為表演區。
午時一刻,看著大臣們相繼坐定,劉徹高聲說道:“眾位愛卿,荀子曰:‘禮別異,樂和同。’夫樂者,和之不可變者也,樂之務在和人心。
朕設置‘樂府’之要旨,不僅在於傳承《韶》、《武》之雅樂,更在於推進大漢樂舞之興,你們多少也知道。
今日之歌會,非徒雅頌之聲,多為朕與文士新作,乃在革故鼎新,和心適行,不專為一時的娛。”
說罷,包桑便走到出場口,向李延年小聲說了幾句,大殿內立時鍾磬盈天,管竽齊鳴。
七十名童男童女組成的表演,拉開了……演出序幕。
女子長袖飄拂,男子身如遊龍,當然在一旁,又有七十名童男童女引吭高歌。
劉徹一時高興,他對陳阿嬌道:“值此盛會,皇後與朕共舞如何?”
陳阿嬌臉上泛起兩團紅暈:“自進宮以來,臣妾久已不曾起舞了,恐怕……會讓陛下笑話……”
“當年朕的祖父文帝也曾與慎夫人歌於灞陵,不過圖個與民同樂罷了,來吧,不礙事的。”
說著,
他拉起陳阿嬌的手就進了舞池。
嫻靜太久,陳阿嬌的身體雖有些許豐腴,然一旦舞將起來,依舊身輕如燕,婀娜窈窕,凸現女性的柔美。
這一切都喚起了劉徹被戰事和朝政幾於湮沒的激情,他高大的身影伴著音樂的節奏穿梭於童男童女之間,兩人相互依偎著,動如驚龍,靜若遊鳳。
劉徹是氣吞雲靄的巨龍,他讓陳阿嬌的心醉了,一個旋轉,衛子夫就到了劉徹麵前,劉徹心頭一熱,兩人相擁,就聽見殿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劉徹同樣也喜歡文學、音律,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是附庸風雅。
但他們那裏知道,劉徹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的難。
不過過耳癮,
怎麽可以忘懷深藏在記憶裏的,那一串串迴憶呢……
那天,在別人夢酣的時候,趙周針對劉徹的愛好,抄錄了不少劉徹的詩句,長長短短算起來還真不少,他的眉頭便展開了。
一天早朝時,他就把一個籌謀許久的諫言提到了劉徹麵前。
“臣跟隨陛下左右,每讀陛下佳作,如獲至寶,迴到府上晨讀晚吟,如飲甘露,日積月累,十分可觀。
惜乎宮中多聞賢良文士之作,而少有陛下詩作入樂,倘能設置一有司,專工音律,廣搜天下詩詞,則不僅陛下詩作流傳域內,且春秋以來之‘詩’樂也不至於流失。”
他可真是有心,劉徹不禁多看了他幾眼,但還是不順眼,總感覺有些別扭。
“哦?那依愛卿之見,這個官署該用何名呢?”
“臣早思慮好了,就叫樂府。”
樂府?漢樂府?
有點意思……
“何人可以擔當此任?”
“此人臣已物色良久,他叫李延年,早年曾做過樂倡,通音律,善歌舞,研習新聲,頗有功力。”
劉徹眼前一亮,這不是小妍她哥麽?自己怎麽把他忘了?那丫頭也不提一嘴,不過劉徹還是假裝驚訝道:“有這等人才,朕倒是想看看。”
幾天以後,趙周就帶著李延年進了宣室殿,親自為劉徹演奏。
一曲終了,劉徹心旌搖蕩,心花怒放,讓趙周迴避了一下,與李延年聊了許久,之後當即敕封李延年為協律都尉,總攬宮中樂舞諸事。
趙周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唯利之舉,竟然孕育出光華灼灼的“樂府”詩體來,這也算是歪打正著吧,而李延年與李婕妤的關係,知道的人太少,他亦是不得知。
轉眼重陽節到了,按照劉徹的旨意,李延年精心組織排練的“樂府”歌會在未央宮前殿如期舉行了。
歌會的主調當然是劉徹寫的《白麟歌》和《天馬歌》,李延年特意費了幾個通宵,還親自譜了曲子試唱,直到感覺對了劉徹的口味,才拿出去交樂坊排練。
與此同時,司馬相如、石慶等人也都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為歌會錦上添花,這些建元以來的文士們,終於是媳婦熬成了婆,迎來了可以與將軍們媲美的、屬於自己的盛大節日。
雖然他們對劉徹把一個宦官擢拔到兩千石的協律都尉頗些微詞,心裏麵悶著不說,嘴上也沒機會發發牢騷,可這歌會畢竟給了他們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他們想一想,比較一番,也就不去計較了。
大約是辰時三刻,晨光剛露,司馬道上已是熙熙攘攘了。
趙周和石慶一前一後地進了司馬門,他們一路上談笑風生,滿麵風光,這場盛會是他們一力促成的,自然覺得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功勞。
而已主角李延年是他們推薦的,他們自然很看重這場歌會,因此對赴會者也就熱情了許多,一路走來,是遇見人就打招唿。
就是與平日裏不待見的汲黯說起話來,也隨和了許多,還慈顏悅色起來了。
“內史大人也來了?”
“嗬!丞相舉薦的高人,下官也想看看他有何等能耐,能讓陛下如此神魂癡迷,想來也是一個出眾的人。”
汲黯顯得有幾分矜持,可接著就不無譏諷地說道,“丞相和禦史大夫好眼力,弄了個陛下的親人來總領樂府,開我朝樂音之先河啊!”
聽聞此話,趙周和石慶的臉上就很不自在了,他們也是事後才知道的,天曉得李延年還有這層關係。
在這種場合,他們最怕的就是與汲黯周旋,生怕被他拖累……
上午巳時一刻,劉徹出現在了未央宮前殿,他今天心情很好,整個人看上去很精神。
一同前來觀看演出的,
還有皇後阿嬌。
大臣們依照文武兩班分別就座,而且每個座位前的案幾上都擺上了產自上林苑的柑橘、栗子等時令水果,油亮亮水晶晶,給宴會增色不少。
作為正主,劉徹與陳阿嬌坐在上首,而中間留出寬敞的空間,便是作為表演區。
午時一刻,看著大臣們相繼坐定,劉徹高聲說道:“眾位愛卿,荀子曰:‘禮別異,樂和同。’夫樂者,和之不可變者也,樂之務在和人心。
朕設置‘樂府’之要旨,不僅在於傳承《韶》、《武》之雅樂,更在於推進大漢樂舞之興,你們多少也知道。
今日之歌會,非徒雅頌之聲,多為朕與文士新作,乃在革故鼎新,和心適行,不專為一時的娛。”
說罷,包桑便走到出場口,向李延年小聲說了幾句,大殿內立時鍾磬盈天,管竽齊鳴。
七十名童男童女組成的表演,拉開了……演出序幕。
女子長袖飄拂,男子身如遊龍,當然在一旁,又有七十名童男童女引吭高歌。
劉徹一時高興,他對陳阿嬌道:“值此盛會,皇後與朕共舞如何?”
陳阿嬌臉上泛起兩團紅暈:“自進宮以來,臣妾久已不曾起舞了,恐怕……會讓陛下笑話……”
“當年朕的祖父文帝也曾與慎夫人歌於灞陵,不過圖個與民同樂罷了,來吧,不礙事的。”
說著,
他拉起陳阿嬌的手就進了舞池。
嫻靜太久,陳阿嬌的身體雖有些許豐腴,然一旦舞將起來,依舊身輕如燕,婀娜窈窕,凸現女性的柔美。
這一切都喚起了劉徹被戰事和朝政幾於湮沒的激情,他高大的身影伴著音樂的節奏穿梭於童男童女之間,兩人相互依偎著,動如驚龍,靜若遊鳳。
劉徹是氣吞雲靄的巨龍,他讓陳阿嬌的心醉了,一個旋轉,衛子夫就到了劉徹麵前,劉徹心頭一熱,兩人相擁,就聽見殿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