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森森氣象,雖不至於人人自危,但那些喊饒命的聲音,讓氣氛降至冰點。
朝堂之上頓時殺氣騰騰,眾臣惶惶不安,生怕劉徹一個眼神過來,一聲令下,一命嗚唿。
劉徹不介意眾臣子對他怎麽看,他所做的,隻需要達到一點,無愧於江山社稷就行了。
石慶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時值正午時分,天空卻漸漸陰了,灰色的雲團很快像一張布匹覆蓋了長安城。
上車的時候,石慶隻抬頭看了看天空,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陰雨天又來了。”
可不?車駕剛剛走動,密密匝匝的雨點就落到了宮牆外的柳樹枝頭。
在雨點嘩嘩啦啦中,遠去的車駕、淋雨的力士,構成了可恥的小循環。
趙周走了,當了一國丞相,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看望劉據的學習情況,這博望苑裏,從此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但劉據總隱隱有種感覺,覺得他就在某個角落裏站著,督促著自己的學業,有時候,他讀著讀著,就聽見耳邊有趙太傅與他一起切磋的聲音。
可當他迴過神來的時候,卻發現麵前換了一個人,這個對麵坐著的,是新任太傅卜式。
他也很懷念第一任太傅莊青翟,他從孩童時起,這個夫子總是陪在他身邊,而自己就被他牽著手出入於思賢苑,讀書累了,常常在夢中被他背迴宮中。
多少年了,這些構成他內心基本框架的人和事,總是牽動著自己的心,特別是莊青翟的死,每每想起,便說不盡的煩悶。
劉據開始厭倦了,這博望苑單調枯燥的生活,讓他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甚至於罷課,這些情況讓卜式感到十分為難。
打又打不得,罵又得注意分寸,初任太傅的卜式,在些束手無策。
雖說他是太子的老師,可再怎麽說他們之間也是君臣關係,卜式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批評太過,這個分寸之間,難把握地很。
他也知道,前兩位太傅對太子的影響太深了,他們或死於非命或一去不迴,成為太子心中的痛。
他倒是不忍看劉據終日被痛苦折磨,於是,當冬天到來的時候,他勸劉據到上林苑狩獵,去散散心。
這個勸說,劉據同意了,但從劉據說出來這個請求,卻是直接遭到了劉徹的拒絕。
劉徹不解道:“你這孩子,不是年年都隨朕出行麽?為何現在又要一個人去?你是太子,都這麽大年紀了,怠於嬉戲,豈不誤了正業?”
劉據不服氣,接著便說道:“父皇剛剛登基時,就外出狩獵,可孩兒已經大了,難道不能獨自狩獵麽?”
劉徹就有些不悅了,情況不同混為一談,不大好吧……
“你怎能與朕比呢?朕那時已主社稷,而你現在還是太子。”
劉據心想,難道父皇要讓孩兒永遠做一個不上不下太子麽?
從莊青翟、趙周到現在的卜式,都不斷提醒他在與父皇說話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不能提年齡這個敏感的話題。
不久後的一天,當劉據向母後請安時,遇見了進宮的大司馬衛青。
在說到劉徹沒有恩準他外出狩獵時,他希望舅父能在父皇麵前說說話,讓他去一迴。
第二天朝會之後,劉徹就留衛青到宣室殿,就“酎金案”涉及到衛不疑、衛登一事訓誡了他,要他對兒子嚴加管教。
說到教子,劉徹毫不隱晦對於長公主的不悅,他語重心長地對衛青說道:“不疑與登兒乃皇家外甥,倘若不思進取,必有辱大司馬門風。
朕的這位姐姐,仰仗自己是皇室貴胄,從來都不知道收斂,朕知道這也讓大司馬為難,你多擔待著點,把朕的話帶到,讓她別教壞了孩子。”
衛青聽到這些話十分感動,表示迴府後一定將劉徹的旨意轉達給長公主。
接著,他們就將話題轉到了太子身上,衛青有意識地道:“前日姐姐召見微臣,適逢太子正向姐姐請安,臣欣喜地看到,太子這幾年多有長進。”
劉徹放下手中的竹簡道:“嗯,朕也有同感,不過前日他奏請獨行狩獵,朕隻是考慮他體力稍弱,因此沒有允準他。”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若當講臣再說出來。”
“愛卿有話不妨直言。”
“依臣觀之,我大漢朝自立國以來,天子皆是馬上治天下,文帝閱兵細柳,景帝平定七國之亂,陛下運籌帷幄,北擊匈奴。
故臣以為,讓太子通過狩獵來曆練武功未嚐不可,這一來強身健體,二來也彰顯我大漢傳統。”
劉徹聽完哈哈大笑道:“朕明白了,嘖嘖嘖,大司馬是來為太子說情的啊!哈哈哈!”
衛青忙解釋道:“臣聽了陛下的訓示後有所感觸,因此隨意說來,請陛下勿怪。”
“愛卿之言不無道理,今日愛卿就傳朕口諭,允準他便是。”
劉據是從心底感謝舅父為他爭得了這次機會,還是舅父的話有用,現在,當胯下的烏騅馬帶著他在林間穿梭的時候,那種憑虛禦風的激情瞬間化為青春的豪氣。
在他左邊是太子詹事侯勇,右邊是穿著綠色箭衣的妹妹陽石公主。
隊伍奔跑了十餘裏地,終於看見了一頭掉隊的小鹿被老虎撲倒在地。
它那可憐淒涼的鳴叫隻持續了片刻,就被老虎咬斷了喉嚨。
機會來了。
劉據的心突突地跳著,拉開了弓,一箭射了出去,卻因為用力不夠,箭落在距老虎幾尺遠的草叢中。
侯勇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遇到這不中的情況,他生怕太子遇險。
他情急之間,催馬一縱,越過劉據的戰馬,把太子擋在了身後。
就在這時,隻聽“嗖”的一聲,倒是陽石公主射出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那頭老虎的眼睛,那家夥疼痛難忍,扔下小鹿,朝狩獵隊伍撲來了。
陽石公主擁有著劉徹的堅毅,比劉據看起來更心平氣定,她的第二支箭早已離開強弓,正中老虎的咽喉,一股濃血從虎口噴出,它掙紮了一會兒,氣絕了。
朝堂之上頓時殺氣騰騰,眾臣惶惶不安,生怕劉徹一個眼神過來,一聲令下,一命嗚唿。
劉徹不介意眾臣子對他怎麽看,他所做的,隻需要達到一點,無愧於江山社稷就行了。
石慶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時值正午時分,天空卻漸漸陰了,灰色的雲團很快像一張布匹覆蓋了長安城。
上車的時候,石慶隻抬頭看了看天空,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陰雨天又來了。”
可不?車駕剛剛走動,密密匝匝的雨點就落到了宮牆外的柳樹枝頭。
在雨點嘩嘩啦啦中,遠去的車駕、淋雨的力士,構成了可恥的小循環。
趙周走了,當了一國丞相,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看望劉據的學習情況,這博望苑裏,從此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但劉據總隱隱有種感覺,覺得他就在某個角落裏站著,督促著自己的學業,有時候,他讀著讀著,就聽見耳邊有趙太傅與他一起切磋的聲音。
可當他迴過神來的時候,卻發現麵前換了一個人,這個對麵坐著的,是新任太傅卜式。
他也很懷念第一任太傅莊青翟,他從孩童時起,這個夫子總是陪在他身邊,而自己就被他牽著手出入於思賢苑,讀書累了,常常在夢中被他背迴宮中。
多少年了,這些構成他內心基本框架的人和事,總是牽動著自己的心,特別是莊青翟的死,每每想起,便說不盡的煩悶。
劉據開始厭倦了,這博望苑單調枯燥的生活,讓他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甚至於罷課,這些情況讓卜式感到十分為難。
打又打不得,罵又得注意分寸,初任太傅的卜式,在些束手無策。
雖說他是太子的老師,可再怎麽說他們之間也是君臣關係,卜式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批評太過,這個分寸之間,難把握地很。
他也知道,前兩位太傅對太子的影響太深了,他們或死於非命或一去不迴,成為太子心中的痛。
他倒是不忍看劉據終日被痛苦折磨,於是,當冬天到來的時候,他勸劉據到上林苑狩獵,去散散心。
這個勸說,劉據同意了,但從劉據說出來這個請求,卻是直接遭到了劉徹的拒絕。
劉徹不解道:“你這孩子,不是年年都隨朕出行麽?為何現在又要一個人去?你是太子,都這麽大年紀了,怠於嬉戲,豈不誤了正業?”
劉據不服氣,接著便說道:“父皇剛剛登基時,就外出狩獵,可孩兒已經大了,難道不能獨自狩獵麽?”
劉徹就有些不悅了,情況不同混為一談,不大好吧……
“你怎能與朕比呢?朕那時已主社稷,而你現在還是太子。”
劉據心想,難道父皇要讓孩兒永遠做一個不上不下太子麽?
從莊青翟、趙周到現在的卜式,都不斷提醒他在與父皇說話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不能提年齡這個敏感的話題。
不久後的一天,當劉據向母後請安時,遇見了進宮的大司馬衛青。
在說到劉徹沒有恩準他外出狩獵時,他希望舅父能在父皇麵前說說話,讓他去一迴。
第二天朝會之後,劉徹就留衛青到宣室殿,就“酎金案”涉及到衛不疑、衛登一事訓誡了他,要他對兒子嚴加管教。
說到教子,劉徹毫不隱晦對於長公主的不悅,他語重心長地對衛青說道:“不疑與登兒乃皇家外甥,倘若不思進取,必有辱大司馬門風。
朕的這位姐姐,仰仗自己是皇室貴胄,從來都不知道收斂,朕知道這也讓大司馬為難,你多擔待著點,把朕的話帶到,讓她別教壞了孩子。”
衛青聽到這些話十分感動,表示迴府後一定將劉徹的旨意轉達給長公主。
接著,他們就將話題轉到了太子身上,衛青有意識地道:“前日姐姐召見微臣,適逢太子正向姐姐請安,臣欣喜地看到,太子這幾年多有長進。”
劉徹放下手中的竹簡道:“嗯,朕也有同感,不過前日他奏請獨行狩獵,朕隻是考慮他體力稍弱,因此沒有允準他。”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若當講臣再說出來。”
“愛卿有話不妨直言。”
“依臣觀之,我大漢朝自立國以來,天子皆是馬上治天下,文帝閱兵細柳,景帝平定七國之亂,陛下運籌帷幄,北擊匈奴。
故臣以為,讓太子通過狩獵來曆練武功未嚐不可,這一來強身健體,二來也彰顯我大漢傳統。”
劉徹聽完哈哈大笑道:“朕明白了,嘖嘖嘖,大司馬是來為太子說情的啊!哈哈哈!”
衛青忙解釋道:“臣聽了陛下的訓示後有所感觸,因此隨意說來,請陛下勿怪。”
“愛卿之言不無道理,今日愛卿就傳朕口諭,允準他便是。”
劉據是從心底感謝舅父為他爭得了這次機會,還是舅父的話有用,現在,當胯下的烏騅馬帶著他在林間穿梭的時候,那種憑虛禦風的激情瞬間化為青春的豪氣。
在他左邊是太子詹事侯勇,右邊是穿著綠色箭衣的妹妹陽石公主。
隊伍奔跑了十餘裏地,終於看見了一頭掉隊的小鹿被老虎撲倒在地。
它那可憐淒涼的鳴叫隻持續了片刻,就被老虎咬斷了喉嚨。
機會來了。
劉據的心突突地跳著,拉開了弓,一箭射了出去,卻因為用力不夠,箭落在距老虎幾尺遠的草叢中。
侯勇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遇到這不中的情況,他生怕太子遇險。
他情急之間,催馬一縱,越過劉據的戰馬,把太子擋在了身後。
就在這時,隻聽“嗖”的一聲,倒是陽石公主射出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那頭老虎的眼睛,那家夥疼痛難忍,扔下小鹿,朝狩獵隊伍撲來了。
陽石公主擁有著劉徹的堅毅,比劉據看起來更心平氣定,她的第二支箭早已離開強弓,正中老虎的咽喉,一股濃血從虎口噴出,它掙紮了一會兒,氣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