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與不處置,隻不過是表明一個態度,劉徹的態度是:不處置張湯。
……
很多次衛青走了,遠行征戰,他連一次專門的辭行都沒有,這讓平陽公主很傷心。
去年在聽到大軍遠行的那一刻,她甚至決心即使他封了侯,拜了相,也絕不理他了,這個人真薄情,隻顧國不顧家……
可她很快就發現了,這所有的誓言都抵不住對衛青的思念,所有的怨恨都擋不住心的跟隨。
去年曹壽去世,她忍住沒有向劉徹請求賜婚,一是想讓衛青主動,二是不想被人說三道四,連一刻寡都不願意守……
可是衛青沒有主動……
昨夜,她在夢中朦朦朧朧地看見衛青從遠方走過來了,於是他們愜意地漫步在上林苑,親昵十分。
一叢叢雲在他們的頭頂輕輕飄蕩,好像在說,你們緩緩地行啊悠悠地走,不要辜負了這良辰美景。
風在他們的腳下翩翩起舞,好像在說,你們悄悄地看啊靜靜地聽,莫打擾了佳人的低語呢喃,軟玉生香。
他們雙雙醉入花叢,衛青攬著公主的細腰,入情至心,平陽公主豐潤的紅唇落在他的額頭。
衛青用胸懷溫暖著平陽公主的臉頰,平陽公主甜蜜地依偎在他的懷抱。
忽然從遠處傳來戰馬的嘶鳴聲,衛青就無法陶醉在公主盈袖的芳香裏了,他思念的,又化成無味的邊關戰事,他輕輕抱起平陽公主,放在鮮花鋪就的地上。
然後獨自翻身上馬,頃刻間馳入遙遠的天際,從雲中傳來他深情的唿喚:“等我歸來……我便娶你……”
公主一個激靈就醒了,她一直說不清這夢意味著什麽。
望著帷帳,她追憶著每一個細節,不願丫鬟打擾她享受那種酸酸的幸福。那是一種隻有經曆了孤獨寂寞後才品味得來的感覺,卻也隻有在孤獨中才有意思的品味——痛並纏綿著。
她有時候覺得人的一生充滿了未知數,可劉家的女人怎麽總擺脫不了悲涼的夢魘呢?莫非是上天自有定數?
幾年前,姑母竇太主失去了陳午,而去年前,她也失去了丈夫曹壽。
姑母雖然年過五旬,卻有一個董偃陪著,而她的衛青,至今還不表明態度仍然在躲著她。
其實她也明白,這種煎熬完全是自己甘願承受的,她等的時間也不短了。
早在曹壽活著的時候,早在衛青還在做騎奴的時候,她就為他的雄健所迷醉,為他的氣度所傾倒,何況他現在已是皇上垂青的將軍了。
與其恨他,倒不如幹幹脆脆敢愛敢恨,就這樣苦苦地戀著……
她每一次在衛青遠征時,是多麽想聽到前方傳來衛青的消息,哪怕隻是一次小小的勝利,都足以慰藉她焦灼的心靈。
她懷著這樣的迫切走進了未央宮前殿,而宮門口,包桑一早便在等候,見長公主來了,立即上前迎候。
公主很溫柔地問道:“皇上……在忙些什麽呢?”
“皇上在看前線戰報呢!”
“前方的戰事如何?”
“似乎是衛青大將軍留下的餘部抵擊潰了匈奴人的反攻,這……公主還是問皇上吧!”
一聽這些話,她的心頓時就七上八下的,幸虧衛青早就迴來了,想當年她多麽擔心衛青第一次出征就不順利,甚至擔心……
她不敢再往下想,就跟著包桑進了殿門,步子雍容華貴。
劉徹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戰報,清晨的陽光照在大殿內,襯托出他高大的身影,視角映象內心,這讓她瞬間想起了平定七國之亂時的父皇。
是的,他太像父皇了。
她透過他眉飛色舞的表情判斷,一定是前方有了振奮的消息,隻是她不確定這消息來自哪裏。
直到劉徹拍著案頭狂喜地喊道“衛青!朕沒有看錯你”時,她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衛青……”
平陽公主在心中唿喚。
劉徹轉過身就看見了平陽公主,他知道她是為衛青來的,卻還是笑了笑,又煞有介事地問道:“咦,皇姐怎麽進宮來了?哦……朕明白了……”
“皇上明白什麽了?”
“嘿嘿……皇姐比朕清楚啊!”
平陽公主有些不好意思,臉上泛起團團紅暈,羞澀笑道:“皇帝取笑臣妾了。”
劉徹收了笑容,對包桑說道:“你先退下吧,朕要與公主說說話。”
在宮娥和黃門們都退下後,劉徹興奮地告訴她,說衛青留守之軍在上穀以北的沽水河穀伏擊了匈奴軍,斬首四百餘,現正在追擊殘敵。
“朕剛剛登基時就說過,欲成大業,非少壯有力者不能為之,可朝廷中總有人說,騎奴出身的衛青不能帶兵打仗,言辭何等犀利。
朕相信經過這許發次戰役,這些議論都會煙消雲散,而母後那裏也會對衛氏姐弟刮目相看的。”
他並不迴避公主與衛青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的曖昧,打趣道:“這次迴來,皇姐與衛青可以喜結連理了吧?朕的姐夫,衛青!”
這句話讓平陽公主心中十分受用,有皇帝這份心,事情就簡單多了。
公主掩口低聲道:“皇弟,這……還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呢!若是他不肯呢?這又當如何!”
“這有何妨!朕賜婚便是,嗯,這個證婚人就由朕來當如何?”
“不可不可,焉有兄弟為阿姐證婚之說?何況你還是一國之尊!”
“嗬嗬!皇姐不想朕證婚,倒是希望月老出麵呢!”
劉徹說著就笑了,“朕還要感謝皇姐的平陽府,為朕送來一位溫柔嫻靜的夫人和一位力敵萬軍的大將呢!”
平陽公主盡情享受著劉徹對衛青的讚譽,她何嚐不想與衛青早日共度良宵呢?那時便可達成所願了。
隻是一想到母後的門第之見,她就高興不起來了,幽幽道:“尚不知母後如何想呢?”
兩人正說著話,包桑進來奏道:“皇上,長信殿詹事來了,他們還說太後正詢問前方的戰事呢!”
“朕正要去母後那裏,傳朕口諭,移駕長信殿,長公主會與朕一同前往。”
“諾。”
……
很多次衛青走了,遠行征戰,他連一次專門的辭行都沒有,這讓平陽公主很傷心。
去年在聽到大軍遠行的那一刻,她甚至決心即使他封了侯,拜了相,也絕不理他了,這個人真薄情,隻顧國不顧家……
可她很快就發現了,這所有的誓言都抵不住對衛青的思念,所有的怨恨都擋不住心的跟隨。
去年曹壽去世,她忍住沒有向劉徹請求賜婚,一是想讓衛青主動,二是不想被人說三道四,連一刻寡都不願意守……
可是衛青沒有主動……
昨夜,她在夢中朦朦朧朧地看見衛青從遠方走過來了,於是他們愜意地漫步在上林苑,親昵十分。
一叢叢雲在他們的頭頂輕輕飄蕩,好像在說,你們緩緩地行啊悠悠地走,不要辜負了這良辰美景。
風在他們的腳下翩翩起舞,好像在說,你們悄悄地看啊靜靜地聽,莫打擾了佳人的低語呢喃,軟玉生香。
他們雙雙醉入花叢,衛青攬著公主的細腰,入情至心,平陽公主豐潤的紅唇落在他的額頭。
衛青用胸懷溫暖著平陽公主的臉頰,平陽公主甜蜜地依偎在他的懷抱。
忽然從遠處傳來戰馬的嘶鳴聲,衛青就無法陶醉在公主盈袖的芳香裏了,他思念的,又化成無味的邊關戰事,他輕輕抱起平陽公主,放在鮮花鋪就的地上。
然後獨自翻身上馬,頃刻間馳入遙遠的天際,從雲中傳來他深情的唿喚:“等我歸來……我便娶你……”
公主一個激靈就醒了,她一直說不清這夢意味著什麽。
望著帷帳,她追憶著每一個細節,不願丫鬟打擾她享受那種酸酸的幸福。那是一種隻有經曆了孤獨寂寞後才品味得來的感覺,卻也隻有在孤獨中才有意思的品味——痛並纏綿著。
她有時候覺得人的一生充滿了未知數,可劉家的女人怎麽總擺脫不了悲涼的夢魘呢?莫非是上天自有定數?
幾年前,姑母竇太主失去了陳午,而去年前,她也失去了丈夫曹壽。
姑母雖然年過五旬,卻有一個董偃陪著,而她的衛青,至今還不表明態度仍然在躲著她。
其實她也明白,這種煎熬完全是自己甘願承受的,她等的時間也不短了。
早在曹壽活著的時候,早在衛青還在做騎奴的時候,她就為他的雄健所迷醉,為他的氣度所傾倒,何況他現在已是皇上垂青的將軍了。
與其恨他,倒不如幹幹脆脆敢愛敢恨,就這樣苦苦地戀著……
她每一次在衛青遠征時,是多麽想聽到前方傳來衛青的消息,哪怕隻是一次小小的勝利,都足以慰藉她焦灼的心靈。
她懷著這樣的迫切走進了未央宮前殿,而宮門口,包桑一早便在等候,見長公主來了,立即上前迎候。
公主很溫柔地問道:“皇上……在忙些什麽呢?”
“皇上在看前線戰報呢!”
“前方的戰事如何?”
“似乎是衛青大將軍留下的餘部抵擊潰了匈奴人的反攻,這……公主還是問皇上吧!”
一聽這些話,她的心頓時就七上八下的,幸虧衛青早就迴來了,想當年她多麽擔心衛青第一次出征就不順利,甚至擔心……
她不敢再往下想,就跟著包桑進了殿門,步子雍容華貴。
劉徹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戰報,清晨的陽光照在大殿內,襯托出他高大的身影,視角映象內心,這讓她瞬間想起了平定七國之亂時的父皇。
是的,他太像父皇了。
她透過他眉飛色舞的表情判斷,一定是前方有了振奮的消息,隻是她不確定這消息來自哪裏。
直到劉徹拍著案頭狂喜地喊道“衛青!朕沒有看錯你”時,她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衛青……”
平陽公主在心中唿喚。
劉徹轉過身就看見了平陽公主,他知道她是為衛青來的,卻還是笑了笑,又煞有介事地問道:“咦,皇姐怎麽進宮來了?哦……朕明白了……”
“皇上明白什麽了?”
“嘿嘿……皇姐比朕清楚啊!”
平陽公主有些不好意思,臉上泛起團團紅暈,羞澀笑道:“皇帝取笑臣妾了。”
劉徹收了笑容,對包桑說道:“你先退下吧,朕要與公主說說話。”
在宮娥和黃門們都退下後,劉徹興奮地告訴她,說衛青留守之軍在上穀以北的沽水河穀伏擊了匈奴軍,斬首四百餘,現正在追擊殘敵。
“朕剛剛登基時就說過,欲成大業,非少壯有力者不能為之,可朝廷中總有人說,騎奴出身的衛青不能帶兵打仗,言辭何等犀利。
朕相信經過這許發次戰役,這些議論都會煙消雲散,而母後那裏也會對衛氏姐弟刮目相看的。”
他並不迴避公主與衛青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的曖昧,打趣道:“這次迴來,皇姐與衛青可以喜結連理了吧?朕的姐夫,衛青!”
這句話讓平陽公主心中十分受用,有皇帝這份心,事情就簡單多了。
公主掩口低聲道:“皇弟,這……還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呢!若是他不肯呢?這又當如何!”
“這有何妨!朕賜婚便是,嗯,這個證婚人就由朕來當如何?”
“不可不可,焉有兄弟為阿姐證婚之說?何況你還是一國之尊!”
“嗬嗬!皇姐不想朕證婚,倒是希望月老出麵呢!”
劉徹說著就笑了,“朕還要感謝皇姐的平陽府,為朕送來一位溫柔嫻靜的夫人和一位力敵萬軍的大將呢!”
平陽公主盡情享受著劉徹對衛青的讚譽,她何嚐不想與衛青早日共度良宵呢?那時便可達成所願了。
隻是一想到母後的門第之見,她就高興不起來了,幽幽道:“尚不知母後如何想呢?”
兩人正說著話,包桑進來奏道:“皇上,長信殿詹事來了,他們還說太後正詢問前方的戰事呢!”
“朕正要去母後那裏,傳朕口諭,移駕長信殿,長公主會與朕一同前往。”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