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打聽一下才知道,原來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長子劉不害的兒子劉建。
當初他之所以要立劉遷為太子,完全是愛屋及烏,劉不害的母親去世後,劉遷的母親荼氏順理成章成為王後。
這樣一來,劉不害心裏不平衡了,理想幻滅的劉不害,他整日沉醉於聲色犬馬。
以致劉遷在兄弟聚會踏青或外出狩獵時遊玩,時常會忘記邀請這位兄長,不過是什麽居心,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不善沒啥本事,不會反抗,他兒子劉建卻是一個不安分的主。
現在不叫坑爹,該叫坑爺爺了。
劉安沒有想到,他這個長子卻生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兒子劉建。
此人不但承繼了劉安好學善思、能言善辯的性格,而且對他父親的被遺忘、被蔑視表現出極大的憤慨。
結果就是,他似乎從來不把當王太子的叔父放在眼裏,總在一些場合突如其來地生出非常之舉。
劉徹的詔書無疑在劉建的心頭添了一把火,他燥起來了。
即將點起火把,開啟自燃模式。
撲咚一聲,人都被抓了。
誰抓的?還能是誰,他叔叔唄,王太子可不會給他麵子。
“混蛋!混賬!人未亂我,我自亂也。”劉安發狠地罵道。
劉安發火了,然後他再也沒有心思坐在大殿裏琢磨他的《鴻烈》補充了,徑直驅車趕往王太子府。
王太子府就坐落在王府大街的北端,走完長短不一的街道,就隻見府前戒備森嚴,如臨大敵,門衛們遠遠望見王上的車駕,有些吃驚,就急忙稟告劉遷。
劉安從車上下來時,劉遷已在府門恭候了,做足了好兒子的模樣。
“方才衛士通報,孩兒特來恭迎父王!不知父王駕臨有何要事?”
劉安並不理會,甩開闊袖徑直向府內走去,拐過院內蕭牆,劉安就向跟進來的劉遷問道:“劉建那孫子現在何處?”
劉建那孫子?乍一聽像是罵人,恍惚間,劉遷就反應過來了。
劉建可不是父王的孫子麽……
見劉遷不開口說話,劉安冷哼一聲道:“還不如實講來?”
劉遷見到劉安身旁的伍被,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咬咬牙便道:“父王,他被拘押在後花園的密室。”
“愚蠢!建兒胡鬧,你這個叔叔也要跟著讓我難堪嗎?”
劉安憤怒地將手中的小型玩樂用茶壺摔在地上,又是喝道:“為何不奏明寡人就私自拘人,你不怕寡人問罪麽?”
“非是孩兒妄動私刑,實在是因為孩兒得到密報,說劉建暗中密謀刺殺孩兒,孩兒才不得不將其拘押,以絕後患。”
“嗬,你可有證據?”
“這個……目前尚無確切證據。”
“他可曾招供?”
劉遷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劉安捶打著案幾,怒斥道:“無證據,又無口供,那寡人看你就是想報一言之仇!還不速傳建兒來見寡人!”
一會兒之後,劉建被帶到前庭,雖然臉上、身上傷痕累累,嘴角還有一絲血線,卻不曾有絲毫的畏懼。
伍被上前為他卸去了枷鎖,見他站著不動,小聲勸道:“還不趕快參見王上?”
劉建揉了揉疼痛的肩膀,依舊倔強地站著,憤懣地道:“大丈夫死不足惜,為何要跪?”
劉安生出了給自己臉上貼花的念頭,是啥?他覺得這孫兒簡直就是年輕時的自己。
這似乎是每個做長輩所能想到的,一種標配……
舉個粟紙,這孩子這麽優秀,像誰呢?總不能說像隔壁老王吧?
他雖然臉上依然嚴肅,但說話的口氣卻緩和了許多:“太子身係淮南國脈,你為何想要加害於他呢?”
劉建將頭扭到一邊道:“孫兒光明磊落,隻是不滿太子盛氣淩人,所謂加害,實則借口,純屬陷害。
倒是太子亂用私刑,上違大漢法製,下背王上旨意,依孫兒看來,枉為太子!”
“放肆!父王在此,豈容你信口雌黃!”劉遷苛責道。
劉建嘴角浮現一絲蔑視的笑道:“是啊!爺爺在此,太子你都如此頤指氣使,不可一世,足見背後是如何瘋狂了。”
劉安用手幹抹了把臉,發現一手的油膩,把手背到身後,往衣服上擦了擦。
接著長歎一聲道:“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你們應當同心同德,共度艱危,怎可同室操戈?”
劉建道:“王上聖明,孫兒素知王上從諫如流,現在有幾句話不知當講否?”
“奏來!”
“王上寬慈,孫兒記得,當年我劉氏太祖創業,鑄鼎興漢,立下嫡長相傳之祖製,然而孫兒的父親雖為長子,卻與太子無緣,竟是備受冷落,頹廢至今,孫兒每見父親垂淚,五內俱焚,深覺不能為其分憂!
現陛下天恩大開,詔命推恩,孫兒替父親請王上條陳朝廷,封侯置邑,王上非但置之不理,太子又將孫兒拘於府下,亂刑鞭笞。
如此,則淮南國分崩離析,岌岌可危矣。”
“這……”
“王上素喜黃老之說,不會不知道執白守黑的道理吧?
方今皇帝正值盛年,天下鹹歸,將軍衛青,橫掃朔方,勢如破竹,白羊土崩瓦解,當此之時……
倘若王上聖聽為太子蒙蔽,試圖北窺尊位,無異於引火燒身。
且推恩詔令頒布後,諸侯國紛紛上奏朝廷,封侯署邑。
王上若是延宕慢殆,恐朝廷生疑……一旦陛下迴轉過神來……”
“杞人憂天!”劉遷止住劉建的話頭,沉聲喝道:“父王切不可聽信這豎子恫嚇!現在我淮南國兵強馬壯,府庫充盈,一旦動起兵戈,大業可期……”
“王太子少安毋躁,臣以為少將軍言之有理,還望王上要明察!”伍被這時也開口插話道。
劉遷橫了橫眉毛道:“你等目光短淺,不足與謀。”
“罷了!事情壞就壞在你這暴脾氣上。”劉安瞪了一眼劉遷,上前一步撫著劉建的肩膀,“你雖年少,然思慮深遠,無愧劉氏之後。
扶少將軍迴府,好生調養,傳寡人旨意,即日起草奏疏,上表朝廷,還有,虛則迴應,實則為諸子孫封侯,封侯而不裂土。”
當初他之所以要立劉遷為太子,完全是愛屋及烏,劉不害的母親去世後,劉遷的母親荼氏順理成章成為王後。
這樣一來,劉不害心裏不平衡了,理想幻滅的劉不害,他整日沉醉於聲色犬馬。
以致劉遷在兄弟聚會踏青或外出狩獵時遊玩,時常會忘記邀請這位兄長,不過是什麽居心,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不善沒啥本事,不會反抗,他兒子劉建卻是一個不安分的主。
現在不叫坑爹,該叫坑爺爺了。
劉安沒有想到,他這個長子卻生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兒子劉建。
此人不但承繼了劉安好學善思、能言善辯的性格,而且對他父親的被遺忘、被蔑視表現出極大的憤慨。
結果就是,他似乎從來不把當王太子的叔父放在眼裏,總在一些場合突如其來地生出非常之舉。
劉徹的詔書無疑在劉建的心頭添了一把火,他燥起來了。
即將點起火把,開啟自燃模式。
撲咚一聲,人都被抓了。
誰抓的?還能是誰,他叔叔唄,王太子可不會給他麵子。
“混蛋!混賬!人未亂我,我自亂也。”劉安發狠地罵道。
劉安發火了,然後他再也沒有心思坐在大殿裏琢磨他的《鴻烈》補充了,徑直驅車趕往王太子府。
王太子府就坐落在王府大街的北端,走完長短不一的街道,就隻見府前戒備森嚴,如臨大敵,門衛們遠遠望見王上的車駕,有些吃驚,就急忙稟告劉遷。
劉安從車上下來時,劉遷已在府門恭候了,做足了好兒子的模樣。
“方才衛士通報,孩兒特來恭迎父王!不知父王駕臨有何要事?”
劉安並不理會,甩開闊袖徑直向府內走去,拐過院內蕭牆,劉安就向跟進來的劉遷問道:“劉建那孫子現在何處?”
劉建那孫子?乍一聽像是罵人,恍惚間,劉遷就反應過來了。
劉建可不是父王的孫子麽……
見劉遷不開口說話,劉安冷哼一聲道:“還不如實講來?”
劉遷見到劉安身旁的伍被,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咬咬牙便道:“父王,他被拘押在後花園的密室。”
“愚蠢!建兒胡鬧,你這個叔叔也要跟著讓我難堪嗎?”
劉安憤怒地將手中的小型玩樂用茶壺摔在地上,又是喝道:“為何不奏明寡人就私自拘人,你不怕寡人問罪麽?”
“非是孩兒妄動私刑,實在是因為孩兒得到密報,說劉建暗中密謀刺殺孩兒,孩兒才不得不將其拘押,以絕後患。”
“嗬,你可有證據?”
“這個……目前尚無確切證據。”
“他可曾招供?”
劉遷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劉安捶打著案幾,怒斥道:“無證據,又無口供,那寡人看你就是想報一言之仇!還不速傳建兒來見寡人!”
一會兒之後,劉建被帶到前庭,雖然臉上、身上傷痕累累,嘴角還有一絲血線,卻不曾有絲毫的畏懼。
伍被上前為他卸去了枷鎖,見他站著不動,小聲勸道:“還不趕快參見王上?”
劉建揉了揉疼痛的肩膀,依舊倔強地站著,憤懣地道:“大丈夫死不足惜,為何要跪?”
劉安生出了給自己臉上貼花的念頭,是啥?他覺得這孫兒簡直就是年輕時的自己。
這似乎是每個做長輩所能想到的,一種標配……
舉個粟紙,這孩子這麽優秀,像誰呢?總不能說像隔壁老王吧?
他雖然臉上依然嚴肅,但說話的口氣卻緩和了許多:“太子身係淮南國脈,你為何想要加害於他呢?”
劉建將頭扭到一邊道:“孫兒光明磊落,隻是不滿太子盛氣淩人,所謂加害,實則借口,純屬陷害。
倒是太子亂用私刑,上違大漢法製,下背王上旨意,依孫兒看來,枉為太子!”
“放肆!父王在此,豈容你信口雌黃!”劉遷苛責道。
劉建嘴角浮現一絲蔑視的笑道:“是啊!爺爺在此,太子你都如此頤指氣使,不可一世,足見背後是如何瘋狂了。”
劉安用手幹抹了把臉,發現一手的油膩,把手背到身後,往衣服上擦了擦。
接著長歎一聲道:“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你們應當同心同德,共度艱危,怎可同室操戈?”
劉建道:“王上聖明,孫兒素知王上從諫如流,現在有幾句話不知當講否?”
“奏來!”
“王上寬慈,孫兒記得,當年我劉氏太祖創業,鑄鼎興漢,立下嫡長相傳之祖製,然而孫兒的父親雖為長子,卻與太子無緣,竟是備受冷落,頹廢至今,孫兒每見父親垂淚,五內俱焚,深覺不能為其分憂!
現陛下天恩大開,詔命推恩,孫兒替父親請王上條陳朝廷,封侯置邑,王上非但置之不理,太子又將孫兒拘於府下,亂刑鞭笞。
如此,則淮南國分崩離析,岌岌可危矣。”
“這……”
“王上素喜黃老之說,不會不知道執白守黑的道理吧?
方今皇帝正值盛年,天下鹹歸,將軍衛青,橫掃朔方,勢如破竹,白羊土崩瓦解,當此之時……
倘若王上聖聽為太子蒙蔽,試圖北窺尊位,無異於引火燒身。
且推恩詔令頒布後,諸侯國紛紛上奏朝廷,封侯署邑。
王上若是延宕慢殆,恐朝廷生疑……一旦陛下迴轉過神來……”
“杞人憂天!”劉遷止住劉建的話頭,沉聲喝道:“父王切不可聽信這豎子恫嚇!現在我淮南國兵強馬壯,府庫充盈,一旦動起兵戈,大業可期……”
“王太子少安毋躁,臣以為少將軍言之有理,還望王上要明察!”伍被這時也開口插話道。
劉遷橫了橫眉毛道:“你等目光短淺,不足與謀。”
“罷了!事情壞就壞在你這暴脾氣上。”劉安瞪了一眼劉遷,上前一步撫著劉建的肩膀,“你雖年少,然思慮深遠,無愧劉氏之後。
扶少將軍迴府,好生調養,傳寡人旨意,即日起草奏疏,上表朝廷,還有,虛則迴應,實則為諸子孫封侯,封侯而不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