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者,以大局觀為重,一時之短長,非至關重要,衛青即是如此看待,畢竟萬事難十全十美。
衛青吩咐衛士取來一盆清水,自己動手拿了絲絹,細細地擦淨了圖臉上的血跡,合攏了他圓睜的雙眼和半張的嘴唇,最後才用幹淨的絲絹覆在他的臉上,給足了敬意。
“在生死關頭,此當戶替主赴死,其忠心可嘉,寧可戰死,也不投降,其氣概可敬。
不懼強敵,以血肉之牆築起王的希望,我漢軍將士,當如此也!”
打多了仗,早已看淡人的死活,但英雄與忠臣,向來是衛青敬佩的對象。
迴到主帳之後,衛青便布置起了善後事宜,他要李曄起草安民告示。
白羊諸族,原本便是大漢兄弟,後歸附匈奴,乃王室之舉,與百姓無幹,今皇帝聖德,澤惠河南。
萬千百姓見此告示,盡可歸鄉放牧,自在行動,安居樂業……
這一夜,衛青又召集各路將軍,就河南地防禦作了部署。
議程結束時,衛青不無遠慮地說道:“事已告一段落,戰事暫廢,諸位將軍,河南地迴歸漢廷,匈奴前哨頓失,從此我北方東西連成一片,這皆仰賴天子運籌帷幄,早有定算,方能決勝千裏之外。
我等深受皇恩,當枕戈待旦,不可疏忽,現在,我軍就地駐紮,等待朝廷旨意,有敢擾民滋事者,以軍法論處。”
事實上,衛青隻不過是把全功推給了劉徹,執行與計劃永遠都是兩迴事。
眾將都以為衛青想得周全,紛紛點頭應聲喏諾……
朝廷的宣慰使者到前方來了——他不是別人,正是那敦煌郡郡守韓安國。
龐大的宣慰使團帶來了劉徹的聖旨,還有勞軍的美酒、肥豬和大量的布帛送上。
無上的榮光,衛青他出動了軍容嚴整的儀仗隊,在草原上直接舉行了盛大的接旨儀式。
韓安國和他的宣慰使團在雄壯的號角聲中被迎進主帳,衛青率領李息、蘇建和張次等將領此時身著被擦地嶄新的盔甲,齊刷刷地跪倒在地,等候韓安國宣讀劉徹的詔書。
這種氛圍韓安國從來沒有經曆過,加之皇帝要賞賜的不是別人,乃是未來的國舅,是皇上的姐夫。
衛青他如日中天的輝煌,讓韓安國對自己的使命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
他朗聲道:“皇帝,有詔曰:匈奴違逆天理,有亂人倫,曾暴長虐老,今以盜竊為務,造謀籍兵,數為邊害,故興師遣將,以征證厥罪。
古有言‘薄伐獫狁,至於太原’,‘出車彭彭,城彼朔方’。
方今車騎將軍衛青,度西河,至巨闕,獲首虜兩萬餘級,車輜畜產,畢收為鹵,已封為列侯。
遂西定河南之地,按舊塞,絕梓嶺,梁北河,破符離,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數以萬計。
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身而還,益封青三千戶。
此次,有感於軍心振奮,敕封衛青為長平侯,蘇建為平陵侯,張次為岸頭侯,李息為關內侯。”
不多時,典禮結束。
衛青要李曄將朝廷的賞賜按照軍功大小,造冊發放,以期全軍慶祝。
並在主帳中擺了酒宴,接待韓安國一行人,但是當將領們舉起酒爵感謝陛下的恩典時,卻是發現李息不見了。
衛青忙喚來李曄詢問,才知道接過詔書後,李息就策馬迴五原城了。
守邊迫切,說之亦不通,衛青也就不多問了,指不定是他有事纏身。
韓安國喝了些酒,毫無睡意,便打了個吹欠道:“今夜月色尚好,將軍不妨與下官到帳外一敘?”
“就依使君的。”
兩人剛出帳,就有衛士跟在左右,亦步亦趨,衛青轉頭吩咐道:“這是在營中行走,你等不必隨得太近,本將要與韓使君說話。”
皎潔亮白的月光柔柔地灑在戰後的草原上,遠處黝黑的丘陵背後偶爾傳來馬的叫聲,那生硬的,似乎又帶著哀鳴的節奏在靜夜時刻傳得很遠。
這時,從帳篷裏傳來軍士們香甜的鼾聲,疲勞加上酒勁使他們在夢中迴到了故鄉。
幾萬人中有數千人因勞累而發出鼾聲,一齊湧之,有如驚雷。
但常年累月在軍中,眾人也是笑了笑,心照不宣,不以為意。
此刻依舊,值更的哨兵魚貫地穿梭在帳篷之間,警惕地巡視著一切。
“現今河南地已經收迴,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陛下已恩準了下官的奏疏,決定在河南地設置朔方郡,並且要蘇將軍在河水南岸築朔方城,估計詔令在不久之後,就會到達。”
“陛下深謀遠慮,這樣就徹底斷了那白羊人複國的念頭,妙哉!”
韓安國卻顯得並不是太高興,望了望遠方的山巒道:“關於設郡,朝中有不少人都無法理解,頗有微詞啊!”
“都怎麽說吧?”
“舉個粟(例)子,汲大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他早就放言,認為河水寬闊,水急浪高,漲落無常,朔方瀕臨河水,水患不斷,於此築城,弊大於利,此為其一。
因河為固,山東諸郡漕運困難,通行有失,此為其二。
朔方地廣人稀,築城勞力缺乏,百姓遷移,廢了農事,此為其三。
大漢若欲徙十數萬眾築城,必為勞民傷財,此為其四。
還有公孫弘大人甚至認為,我朝目前最要緊的是內實府庫,外固邊塞。
倘若因築城造成府庫空虛,乃得不償失之舉,都以為不築為好。”
“怎麽會這樣?”衛青有些難以置信,汲黯會站出來反對在朔方設郡。
這些理由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不過是目光短淺罷了。
衛青一點也不認同。
“若非下官與諸將,力排眾議,恐怕議事是不會通過的。”
說著韓安國的聲音便激昂了:“難道要我漢軍將士浴血得來的國土重新淪喪麽?下官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想的?可笑至極!”
衛青沒有接韓安國的話,在沒有弄清事情原委之前,他與姐姐個性一樣,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他覺得這些在陛下麵前說的話都是光明磊落的,似乎沒有私心可疑,而且他一向敬重汲黯的為人,即便是他曾經數落過自己。
走走停停,天色己然不早,衛青便道:“夜深天涼,大人還是早些迴帳歇息,明日在下就帶大人到各營看看……”
衛青吩咐衛士取來一盆清水,自己動手拿了絲絹,細細地擦淨了圖臉上的血跡,合攏了他圓睜的雙眼和半張的嘴唇,最後才用幹淨的絲絹覆在他的臉上,給足了敬意。
“在生死關頭,此當戶替主赴死,其忠心可嘉,寧可戰死,也不投降,其氣概可敬。
不懼強敵,以血肉之牆築起王的希望,我漢軍將士,當如此也!”
打多了仗,早已看淡人的死活,但英雄與忠臣,向來是衛青敬佩的對象。
迴到主帳之後,衛青便布置起了善後事宜,他要李曄起草安民告示。
白羊諸族,原本便是大漢兄弟,後歸附匈奴,乃王室之舉,與百姓無幹,今皇帝聖德,澤惠河南。
萬千百姓見此告示,盡可歸鄉放牧,自在行動,安居樂業……
這一夜,衛青又召集各路將軍,就河南地防禦作了部署。
議程結束時,衛青不無遠慮地說道:“事已告一段落,戰事暫廢,諸位將軍,河南地迴歸漢廷,匈奴前哨頓失,從此我北方東西連成一片,這皆仰賴天子運籌帷幄,早有定算,方能決勝千裏之外。
我等深受皇恩,當枕戈待旦,不可疏忽,現在,我軍就地駐紮,等待朝廷旨意,有敢擾民滋事者,以軍法論處。”
事實上,衛青隻不過是把全功推給了劉徹,執行與計劃永遠都是兩迴事。
眾將都以為衛青想得周全,紛紛點頭應聲喏諾……
朝廷的宣慰使者到前方來了——他不是別人,正是那敦煌郡郡守韓安國。
龐大的宣慰使團帶來了劉徹的聖旨,還有勞軍的美酒、肥豬和大量的布帛送上。
無上的榮光,衛青他出動了軍容嚴整的儀仗隊,在草原上直接舉行了盛大的接旨儀式。
韓安國和他的宣慰使團在雄壯的號角聲中被迎進主帳,衛青率領李息、蘇建和張次等將領此時身著被擦地嶄新的盔甲,齊刷刷地跪倒在地,等候韓安國宣讀劉徹的詔書。
這種氛圍韓安國從來沒有經曆過,加之皇帝要賞賜的不是別人,乃是未來的國舅,是皇上的姐夫。
衛青他如日中天的輝煌,讓韓安國對自己的使命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
他朗聲道:“皇帝,有詔曰:匈奴違逆天理,有亂人倫,曾暴長虐老,今以盜竊為務,造謀籍兵,數為邊害,故興師遣將,以征證厥罪。
古有言‘薄伐獫狁,至於太原’,‘出車彭彭,城彼朔方’。
方今車騎將軍衛青,度西河,至巨闕,獲首虜兩萬餘級,車輜畜產,畢收為鹵,已封為列侯。
遂西定河南之地,按舊塞,絕梓嶺,梁北河,破符離,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數以萬計。
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身而還,益封青三千戶。
此次,有感於軍心振奮,敕封衛青為長平侯,蘇建為平陵侯,張次為岸頭侯,李息為關內侯。”
不多時,典禮結束。
衛青要李曄將朝廷的賞賜按照軍功大小,造冊發放,以期全軍慶祝。
並在主帳中擺了酒宴,接待韓安國一行人,但是當將領們舉起酒爵感謝陛下的恩典時,卻是發現李息不見了。
衛青忙喚來李曄詢問,才知道接過詔書後,李息就策馬迴五原城了。
守邊迫切,說之亦不通,衛青也就不多問了,指不定是他有事纏身。
韓安國喝了些酒,毫無睡意,便打了個吹欠道:“今夜月色尚好,將軍不妨與下官到帳外一敘?”
“就依使君的。”
兩人剛出帳,就有衛士跟在左右,亦步亦趨,衛青轉頭吩咐道:“這是在營中行走,你等不必隨得太近,本將要與韓使君說話。”
皎潔亮白的月光柔柔地灑在戰後的草原上,遠處黝黑的丘陵背後偶爾傳來馬的叫聲,那生硬的,似乎又帶著哀鳴的節奏在靜夜時刻傳得很遠。
這時,從帳篷裏傳來軍士們香甜的鼾聲,疲勞加上酒勁使他們在夢中迴到了故鄉。
幾萬人中有數千人因勞累而發出鼾聲,一齊湧之,有如驚雷。
但常年累月在軍中,眾人也是笑了笑,心照不宣,不以為意。
此刻依舊,值更的哨兵魚貫地穿梭在帳篷之間,警惕地巡視著一切。
“現今河南地已經收迴,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陛下已恩準了下官的奏疏,決定在河南地設置朔方郡,並且要蘇將軍在河水南岸築朔方城,估計詔令在不久之後,就會到達。”
“陛下深謀遠慮,這樣就徹底斷了那白羊人複國的念頭,妙哉!”
韓安國卻顯得並不是太高興,望了望遠方的山巒道:“關於設郡,朝中有不少人都無法理解,頗有微詞啊!”
“都怎麽說吧?”
“舉個粟(例)子,汲大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他早就放言,認為河水寬闊,水急浪高,漲落無常,朔方瀕臨河水,水患不斷,於此築城,弊大於利,此為其一。
因河為固,山東諸郡漕運困難,通行有失,此為其二。
朔方地廣人稀,築城勞力缺乏,百姓遷移,廢了農事,此為其三。
大漢若欲徙十數萬眾築城,必為勞民傷財,此為其四。
還有公孫弘大人甚至認為,我朝目前最要緊的是內實府庫,外固邊塞。
倘若因築城造成府庫空虛,乃得不償失之舉,都以為不築為好。”
“怎麽會這樣?”衛青有些難以置信,汲黯會站出來反對在朔方設郡。
這些理由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不過是目光短淺罷了。
衛青一點也不認同。
“若非下官與諸將,力排眾議,恐怕議事是不會通過的。”
說著韓安國的聲音便激昂了:“難道要我漢軍將士浴血得來的國土重新淪喪麽?下官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想的?可笑至極!”
衛青沒有接韓安國的話,在沒有弄清事情原委之前,他與姐姐個性一樣,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他覺得這些在陛下麵前說的話都是光明磊落的,似乎沒有私心可疑,而且他一向敬重汲黯的為人,即便是他曾經數落過自己。
走走停停,天色己然不早,衛青便道:“夜深天涼,大人還是早些迴帳歇息,明日在下就帶大人到各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