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唉,想當年因為這鳳鳴岐山,才有了西周的崛起,周文王基業大興,滅商紂而興宗周,成一統大業。


    製禮樂典章,星辰不悖,日月不蝕,山陵不崩,川穀不塞,河圖洛書。這許多妙處,眾卿說說,為何西周就無法延續朝統呢?”


    說這些話的時候,劉徹在幹嘛呢?他沒看高大的建築,而是把目光停留在被冷風吹皺的池水上麵,凝望著,久久沒有移開。


    朱買臣上前道:“皇上,詩也有雲曰‘豈弟君子,來遊來歌,以矢其音。’


    這也可見當時諸侯來朝的盛況啊!陛下聖德廣布,惠及八方,我朝亦必會鳴鳳在樹,臣服戎羌,遐邇一體,功越三代!


    西周因幽王無道,為博妖女一笑而失天下,此為君之昏庸,陛下聖明,自是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東方朔沒有立時迴應劉徹的問話,他覺得依劉徹的思慮深遠,那裏會那麽淺薄,所以劉徹顯然不會滿足於大家的禮讚和稱頌,於是他謹慎地思考著,依靠著博聞強記,去選擇著自己說話的切入點。


    當朱買臣言語之間描述了文王聖朝的宏大時,他就有了想法,對自己的話語有了明晰的選擇。


    什麽選擇呢,既然皇上的提問是因為《詩經·卷阿》而起,他就沿著這條思路走入皇上的話語氛圍,不就行了麽?


    在劉徹止步的時候,東方朔也跟著劉徹站住了,感歎道:“陛下對《詩經》的熟稔讓臣感到慚愧,這分明是大儒的作風嘛。


    詩也曰:有馮有翼,有孝以德,以引以翼,四方為則。


    依臣愚見,臣以為,聖周之所以八方來朝,也就是因為那文王治國以孝以德,垂範天下罷了。今陛下包容萬象,察舉賢良,正在於彰孝明德,移風易俗,實則更勝一籌!”


    “東方朔,你說的雖然有些誇大,但所言卻是很在理的,你明白朕的意思,很不錯!”


    正說話間,君臣已經來到了一棵巨大梧桐樹下,劉徹圍著樹身轉了一圈,目先掃視加上度量,估摸這大樹至少有三人合抱之粗。


    看著一池子水,能有什麽想法呢?劉徹低了低頭,眾人的影子落在了湖麵之上。


    他偶有興致地想起一個輕鬆的話題,向身邊的大臣們問道:“究竟麵前這池是該叫引鳳池還是飲鳳池呢?”


    包桑立即小聲迴道:“既是一池碧水,大概應當是鳳凰飲水的地方,當然該叫飲鳳池了。”


    大臣們也都接著包桑的話,陸續說了不少,可他們所說的,劉徹卻不怎麽滿意。


    於是劉徹又迴眸看了看一直沒有插言的幾女問道:“夫人們以為呢?”


    阿嬌皇後見狀,靦腆地笑了笑,臉頰掛著淺淺的霞緋,羞懦道:“眾位大人都是當朝博學之士,妾身哪敢隨意妄言看法呢。”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嘛!劉徹哪裏不曉得阿嬌不願意想那些沒有結論的問題,白了皇後一眼,哈哈笑了幾聲,朝衛子夫問道:“那子夫你呢?你有什麽看法?”


    阿嬌也不是吃醋的,見劉徹這麽快就放棄了她,直接右手彎過劉徹的腰部,在眾臣所看不到的合適位置,狠狠掐了劉徹一把,而劉徹痛得麵色怪異,就是有苦說不出。


    那裏會察覺不到她們的小動作,衛子夫莞爾一笑,頗有些無奈於劉徹與皇後之間的傲嬌,輕聲道:“既是陛下抬愛,妾身便在眾位大人麵前班門弄斧了。


    其實《卷阿》這首詩,妾身也是前不久讀的,而當時陛下也在讀,妄身也就仔細品鑒了一番。


    詩中說過,‘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從這兒看來,妾身以為,這是說因為有了這繁茂如蔭的梧桐,才出現了丹鳳朝陽之綺麗景象。


    在民間之時,妾身愛聽些趣聞,也常聽到鄉間人說過,那梧桐蓊鬱,鳳鳥畢至,與這池水渙渙,梧桐蔥鬱本來便是相和的。


    原叫做‘引鳳池’亦未可知,也許是積時已多,年深日久,訛傳為‘飲鳳池’了。”


    聽了這麽許多,還是這些話說的好,劉徹由衷讚歎一聲:“子夫所說更合情理啊!”


    眾大臣都十分驚異衛子夫的聰穎,紛紛交口稱讚。


    而她儀態謙恭,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做派,與皇後二女相視一笑,便不再說話。


    一個多時辰後,


    衛青與包桑所領的黃門與警戒都隨雍城縣尉迴縣令府了,宮娥當然也被帶走了,劉徹可不能出遊的時候與那麽多人一起去,那多沒意思?


    他畢竟隻是逛逛雍城,所以除了縣令與幾女加上衛青外,他連大臣們都沒帶上,當然,都是便衣出行。


    在雍城的街道上,劉徹還沒有走多久,就看到上百號人圍在一起,並且聽到了前麵人群中傳來嘰嘰喳喳的吵鬧聲,還隱隱有一些少女的啼哭聲。


    這時候的街道,除非發生什麽大事,一般是不會有這麽多人擠在一起的,劉徹心下好奇,便向旁邊的趙縣令問道:“你可知道前麵發生什麽事了?”


    趙縣令苦笑不己,“臣那裏會知道呢?這種事也不是天天有的啊!”


    “那你們隨朕過去看看吧!”


    “喏喏!”


    緩步走過去,站在外麵,劉徹聽了片刻,才知道了具體是發生了什麽事,原來是個十二歲左右的女孩,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對她的父親以死相逼,不肯聽父親的話,去提前下嫁給別人。


    “陛下,再不進去阻止就晚了,你看看這些旁觀的人說的是什麽?真是豈有此理!”皇後嘟囔道。


    “對啊,看熱鬧不嫌事大,人家可是在水深火熱中!”李妍恨恨道。


    衛子夫也是拉了拉劉徹的手,眼神示意他進去幫幫那女孩。


    掃視眾人,不少細碎的議論傳入劉徹耳畔:


    “女兒不賣錢,生了有什麽用?”


    “父親之命媒妁之言,這女娃怎麽這不懂事,一個病重的女人而已,有什麽可關心的?”


    “死吧死吧,早死早投胎,下輩子做個男人!”


    “快自盡啊!真是的!”


    劉徹雙手緊緊握著,青筋凸起,冷厲道:“有時候起哄者就相當於兇手,這群人真是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的光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以愛封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以愛封城並收藏大漢的光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