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後第五天,劉徹親自帶著三公勘測了堂址,要求明堂建在京城南安門以東,杜門以西。劉徹當時就要督促少府寺加緊實施,要求在幾月後朝覲時,儒生能在這裏講授儒家經義。
現在,趙綰帶著王臧策馬來到了未來的明堂堂址上。工匠們見兩位大臣前來視察,立即打起精神。
他們圍著堂址轉了一圈後,王臧興奮地說道:“在下大體目測了一下,堂方一百四十餘丈,比前朝的明堂大了不少。”
趙綰望著遠處飄落的草灰,說道:“這正是皇上的聖明之處。可這件事情要做起來,還真不容易。”
“你可知眾臣對陛下的行為頗有微詞?”王臧歎道。
“那是何人領頭?”
“萬石君石奮的兒子石建。這石奮以崇尚黃老學說而頗得太皇太後的青睞,先帝做太子時,他就曾是太傅。他的四個兒子現在也都是兩千石的秩祿,故而他有萬石君之稱。他們不甘心被排除在中樞之外,必然要找太皇太後的。”王臧眼神不自然道。
趙綰倒吸一口冷氣:“大人這樣一說,在下倒真有了印象。記得那天在司馬門外,他就曾放言,說先帝遵循的綱紀要丟了。原來他……”
“所以!明堂一事必得有分量的人來坐陣。這次皇上狩獵迴來,我就要奏明皇上,請我的好友申公出山,隻有他才能與萬石君抗禮。”
“你的好友竟是申公!”
“他年紀大了,恐怕隻能幫我們這麽一迴……”王臧也不知道儒家能不能推行,隻好盡力去抗衡黃老之說。
相談中,明堂已經被兩人轉了個遍,當石建眺望明堂,嘖嘖有聲的樣子浮現在二人麵前時,兩人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石奮父子就打探到了皇帝任命之事!
打算避開石建,可他已經看到兩人了,石建裝作一副很意外的樣子道,“兩位大人可否告知在下,這裏動土興工是在幹什麽呢?”
“修明堂!”
接過趙綰的話,王臧見石建假情假意,又氣道:“你父親達聞廣博,沒教過你明堂是用來幹什麽的麽?”
“近來陛下大興儒術,我當然知曉,可我朝自太祖高皇帝以來,一直遵循黃老之說,陛下此舉,在下並不讚同,想來太皇太後也是這麽想的!”石建搬出來大山,迴擊道。
“你想去向太皇太後稟報?”
詭秘的笑了笑,石奮並不迴答,偏頭走開了。
比起直接推行儒家,劉徹更欣賞先辦一辦教育,打個基礎,讓百姓初步接觸儒家是什麽門道,才容易深入人心,橫空出世終歸不怎麽受人待見,畢竟厲經數十年,大家的習慣都局限在無為而治的囚籠裏。
“董仲舒若是來了,你再領他進宣室殿,朕有事與他促膝長談!”
韓嫣應道:“董夫子何時會到?”
“董仲舒他前幾年每次拜訪朕都會在傍晚,朕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但想來他會推辭到那個時候過來,朕先辦別的事好了。”劉徹想了想,從靠椅上起身,懶散打了個哈欠道。
“這倒發現了……”
研究了父皇留下來的詔書,或者是行政舉措,劉徹才初步了解這時代學校是怎麽一迴事。
地方辦的官學有兩種,一是大學性質的“郡國學”,一是小學性質的“校”、“庠”、“序”等學校,雖然這些也統統不是官府正式廣泛推行的,劉徹也需要借鑒一下,再設立正統地方性更普遍的官學。
“這又是皇後讓送來的吧!”劉徹一走進宣室殿,瞧見桌上的東西,朝包桑笑道。
“陛下,皇後體恤您辛勞國事,特意吩咐做完送來的。”
嚐了一塊糕點,滿意一笑,劉徹將盤子推到桌角,又閱覽起奏折來了。
既然是唯一正妻,劉徹又極力不接受太後王娡的選妃,陳阿嬌不久前便承繼了皇後之位,入主椒房殿。此時也學習著身為皇後的宮廷規矩,領著小跟班李妍忙前忙後。
隻寵一人會惹來非議,但若是此人為皇後,又來路很正,順理成章的話,太後她們也就默認了,群臣更沒什麽話說,所以當泱泱後宮隻此一位妃子,還是皇後的消息傳出去後,滿城都在慨歎於皇帝的專情。
可官員們卻叫苦連天了,家中正妻總是糾著他們妻妾眾多不放,說皇帝都隻愛一人,官員就該學習,將那些浪蹄子踢個一幹二淨。
“地方官學創於先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風易俗,推行教化,先從郡吏中選派聰慧者十餘人到長安,就學於博士,這可謂最早的培養措施。數年後,這些人學成歸來。於是文翁傳播出來廣泛立學,招收屬縣子弟入學,學成者都給予重用,或推薦到朝廷作官,蜀郡從此學風大盛。
陛下若是想辦地方官學,可借鑒蜀郡作風,讓太守推行,加以扶持!”董仲舒見劉徹興致在官學上,便開口道。
“什麽東西一到地方上都會崩壞,這些人仗著天高皇帝遠,未必會聽朕的話,依朕看,就該詔告天下,讓天下人監督大小官員,若有犯禁者,無論車夫走卒,商賈農夫,皆可以進京告狀,若情況屬實,不僅出他們路費,朕還可重重有賞!”
不屑於貪汙地方的官員,仗勢欺人的侯王,劉徹直言道。
這很像孟子學說啊,董仲舒疑惑道:“陛下可是想學孟子之說,行仁政,爭取民心的歸附,以不戰而服,為“仁者無敵”之事,行“民貴君輕”之德?”
“約莫為此意,隻不過朕得從地方到整國之力,以點試,全其規範,再行天下。”試點就是這麽一迴事,從個例到全國,劉徹覺得用在此處也不錯。
“這倒是個新主意,陛下可是想要及時修整?”董仲舒麵色一緊,忙問道。
從懷中掏出詔書,劉徹遞給董仲舒,輕笑道:“夫子你可以一觀!”
果然是初生旭日,幹勁十足啊,董仲舒沒成想,皇帝他早有主意了!
仔細查看了一遍,董仲舒臉色慢慢變得輕鬆,沉吟片刻才迴道:“陛下想的很嚴密,在下看不出什麽批漏,若是布行天下,萬民多多少少會有聰明人,去奮發宣揚!”
“先在長安城試探一番,待規整後,朕自然會興天下之官學!”劉徹欣然一笑道。
石建一迴到家中,便將打探到的消息告知了他老子石奮,這老頭子雖年紀大了,可行動卻不遲緩,驚怒交加下,連忙差兒子準備車駕,他要去麵見太皇太後。
直到傍晚,石奮才被太皇太後讓人給送迴了家,即使是很生氣,她還是沒有忘了禮待。
劉徹在幹什麽,
就這樣被太皇太後知道了,
劉徹本想瞞幾天
可現在看來,躲不掉了……
現在,趙綰帶著王臧策馬來到了未來的明堂堂址上。工匠們見兩位大臣前來視察,立即打起精神。
他們圍著堂址轉了一圈後,王臧興奮地說道:“在下大體目測了一下,堂方一百四十餘丈,比前朝的明堂大了不少。”
趙綰望著遠處飄落的草灰,說道:“這正是皇上的聖明之處。可這件事情要做起來,還真不容易。”
“你可知眾臣對陛下的行為頗有微詞?”王臧歎道。
“那是何人領頭?”
“萬石君石奮的兒子石建。這石奮以崇尚黃老學說而頗得太皇太後的青睞,先帝做太子時,他就曾是太傅。他的四個兒子現在也都是兩千石的秩祿,故而他有萬石君之稱。他們不甘心被排除在中樞之外,必然要找太皇太後的。”王臧眼神不自然道。
趙綰倒吸一口冷氣:“大人這樣一說,在下倒真有了印象。記得那天在司馬門外,他就曾放言,說先帝遵循的綱紀要丟了。原來他……”
“所以!明堂一事必得有分量的人來坐陣。這次皇上狩獵迴來,我就要奏明皇上,請我的好友申公出山,隻有他才能與萬石君抗禮。”
“你的好友竟是申公!”
“他年紀大了,恐怕隻能幫我們這麽一迴……”王臧也不知道儒家能不能推行,隻好盡力去抗衡黃老之說。
相談中,明堂已經被兩人轉了個遍,當石建眺望明堂,嘖嘖有聲的樣子浮現在二人麵前時,兩人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石奮父子就打探到了皇帝任命之事!
打算避開石建,可他已經看到兩人了,石建裝作一副很意外的樣子道,“兩位大人可否告知在下,這裏動土興工是在幹什麽呢?”
“修明堂!”
接過趙綰的話,王臧見石建假情假意,又氣道:“你父親達聞廣博,沒教過你明堂是用來幹什麽的麽?”
“近來陛下大興儒術,我當然知曉,可我朝自太祖高皇帝以來,一直遵循黃老之說,陛下此舉,在下並不讚同,想來太皇太後也是這麽想的!”石建搬出來大山,迴擊道。
“你想去向太皇太後稟報?”
詭秘的笑了笑,石奮並不迴答,偏頭走開了。
比起直接推行儒家,劉徹更欣賞先辦一辦教育,打個基礎,讓百姓初步接觸儒家是什麽門道,才容易深入人心,橫空出世終歸不怎麽受人待見,畢竟厲經數十年,大家的習慣都局限在無為而治的囚籠裏。
“董仲舒若是來了,你再領他進宣室殿,朕有事與他促膝長談!”
韓嫣應道:“董夫子何時會到?”
“董仲舒他前幾年每次拜訪朕都會在傍晚,朕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但想來他會推辭到那個時候過來,朕先辦別的事好了。”劉徹想了想,從靠椅上起身,懶散打了個哈欠道。
“這倒發現了……”
研究了父皇留下來的詔書,或者是行政舉措,劉徹才初步了解這時代學校是怎麽一迴事。
地方辦的官學有兩種,一是大學性質的“郡國學”,一是小學性質的“校”、“庠”、“序”等學校,雖然這些也統統不是官府正式廣泛推行的,劉徹也需要借鑒一下,再設立正統地方性更普遍的官學。
“這又是皇後讓送來的吧!”劉徹一走進宣室殿,瞧見桌上的東西,朝包桑笑道。
“陛下,皇後體恤您辛勞國事,特意吩咐做完送來的。”
嚐了一塊糕點,滿意一笑,劉徹將盤子推到桌角,又閱覽起奏折來了。
既然是唯一正妻,劉徹又極力不接受太後王娡的選妃,陳阿嬌不久前便承繼了皇後之位,入主椒房殿。此時也學習著身為皇後的宮廷規矩,領著小跟班李妍忙前忙後。
隻寵一人會惹來非議,但若是此人為皇後,又來路很正,順理成章的話,太後她們也就默認了,群臣更沒什麽話說,所以當泱泱後宮隻此一位妃子,還是皇後的消息傳出去後,滿城都在慨歎於皇帝的專情。
可官員們卻叫苦連天了,家中正妻總是糾著他們妻妾眾多不放,說皇帝都隻愛一人,官員就該學習,將那些浪蹄子踢個一幹二淨。
“地方官學創於先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風易俗,推行教化,先從郡吏中選派聰慧者十餘人到長安,就學於博士,這可謂最早的培養措施。數年後,這些人學成歸來。於是文翁傳播出來廣泛立學,招收屬縣子弟入學,學成者都給予重用,或推薦到朝廷作官,蜀郡從此學風大盛。
陛下若是想辦地方官學,可借鑒蜀郡作風,讓太守推行,加以扶持!”董仲舒見劉徹興致在官學上,便開口道。
“什麽東西一到地方上都會崩壞,這些人仗著天高皇帝遠,未必會聽朕的話,依朕看,就該詔告天下,讓天下人監督大小官員,若有犯禁者,無論車夫走卒,商賈農夫,皆可以進京告狀,若情況屬實,不僅出他們路費,朕還可重重有賞!”
不屑於貪汙地方的官員,仗勢欺人的侯王,劉徹直言道。
這很像孟子學說啊,董仲舒疑惑道:“陛下可是想學孟子之說,行仁政,爭取民心的歸附,以不戰而服,為“仁者無敵”之事,行“民貴君輕”之德?”
“約莫為此意,隻不過朕得從地方到整國之力,以點試,全其規範,再行天下。”試點就是這麽一迴事,從個例到全國,劉徹覺得用在此處也不錯。
“這倒是個新主意,陛下可是想要及時修整?”董仲舒麵色一緊,忙問道。
從懷中掏出詔書,劉徹遞給董仲舒,輕笑道:“夫子你可以一觀!”
果然是初生旭日,幹勁十足啊,董仲舒沒成想,皇帝他早有主意了!
仔細查看了一遍,董仲舒臉色慢慢變得輕鬆,沉吟片刻才迴道:“陛下想的很嚴密,在下看不出什麽批漏,若是布行天下,萬民多多少少會有聰明人,去奮發宣揚!”
“先在長安城試探一番,待規整後,朕自然會興天下之官學!”劉徹欣然一笑道。
石建一迴到家中,便將打探到的消息告知了他老子石奮,這老頭子雖年紀大了,可行動卻不遲緩,驚怒交加下,連忙差兒子準備車駕,他要去麵見太皇太後。
直到傍晚,石奮才被太皇太後讓人給送迴了家,即使是很生氣,她還是沒有忘了禮待。
劉徹在幹什麽,
就這樣被太皇太後知道了,
劉徹本想瞞幾天
可現在看來,躲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