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挑亮燈籠,專注於手上這本書。
第一頁寫道:勝戰篇,瞞天過河。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詳解:隋攻陳國、薛仁貴征高句麗。
然後是第二頁,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詳解:趙攻衛、魏救之。
每一頁都這麽簡單,隻有一個詞,幾句話。
劉安後世讀過的三十六計,厚厚的一本書。
可對於楊延昭這樣的人來說,這幾句話比一本書實在。
詳解這東西楊延昭是不需要的,他熟知曆代每一場經典戰役。
馬車到楊府的時候,楊延昭的酒全醒了,那怕是夜裏,還是去求見母親。
“娘親,劉安送了一本書給兒,請娘過目。”
佘太君翻開書,詳細的將每一頁都讀了之後問:“兒如何想?”
楊延昭迴答:“這份禮極重!”
佘太君又問:“那如何迴禮?”
“請娘親指點。”
“寫完這本書,然後給劉少監。”
“是!”
雖然不太明白為什麽要這麽作,在楊延昭看來,這本書已經是寫完的,什麽叫寫完這本書呢。
佘太君這時說道:“為娘有些乏了。”
“兒,告退。”楊延昭施禮後退離。
佘太君搖了搖頭,她看的比楊延昭更清楚,這本書可以說是寫完了,但也可以說沒有寫完。對於自己的兒子來說能看懂,可放在潘家。
佘太君不由的笑了,潘府有能看懂的人嗎?
潘府五個兄弟,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帥才。
這個劉安,倒是有意思。
再說劉安。
此時的劉安剛剛被人整的灰頭土臉,劉安心裏罵著,這宋朝竟然就開始鬧洞房了。
不對。
是鬧洞房門口。
好不容易進了房門,劉安的頭冠也掉了,衣服也破了,頭發也被火燒了一縷。
關上門,世界突然變的安靜了。
潘秭靈在門外有動靜的時候,就雙手捧著扇子又把臉擋上了。
劉安麵對著屋門,沒迴頭。
此時的劉安很緊張,因為他不知道蓋頭之下會是張什麽樣的臉。
屋外的人躲在窗戶下、門縫處,都是偷聽的,也沒有人發出半點聲響。
屋內更安靜,隻有那紅燭劈劈的作響。
潘秭靈已經坐了很久,腿都坐麻了,而且還有點餓。剛才餓了吃了兩塊點心,可聽到屋外的動靜又趕緊坐迴到床邊,誰想屋外鬧騰了很久,這會不僅餓,舉著扇子的手也累得不行。
終於,劉安轉過身來了。
絲扇可以擋住臉,卻擋不住潘秭靈看到劉安的模糊身影。
潘秭靈心說,接下來應該是除花,然後是卻扇。
可誰想,劉安走到桌旁竟然坐下了,然後就坐在那裏發呆。
潘秭靈第一反應是,難道是喝醉了。
劉安坐著,卻不是正對著潘秭靈坐著,側坐,用眼睛的餘光瞄著潘秭靈。
十六歲的小丫頭片子。
不對!
劉安記得看過潘秭靈的生辰八字,虛歲十六,到年底才是十六歲生日。
自己竟然對一個小丫頭片子這麽緊張,而且內心還隱隱有一種恐懼感,這不對。自己沒有必要緊張,也沒有必要害怕這小丫頭。
想到這裏,劉安才站了起來走到潘秭靈的麵前。
兩人距離隻有半步的時候,劉安又停了下來,內心嘀咕著,兩人麵對麵了,要說點什麽呢?自己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表情呢?
潘秭靈已經快要怒了,她看得出來劉安沒醉,清醒的很。
當劉安走到自己麵前又轉身之後,潘秭靈幾乎就要自己扔掉扇子問一問劉安你到底想幹什麽,在屋內轉來轉去,為什麽不趕緊把我的扇子拿開。
忍!
潘秭靈咬著嘴唇忍了。
劉安又轉迴身來,輕聲問道:“六姑娘,是不是先要來一首卻扇詩?”
六你個頭!
潘秭靈已經到怒火的邊緣了,叫六姑娘,現在應該叫娘子,竟然叫六姑娘,劉安你知不知道剛才已經拜堂了、合鬢了,還六姑娘。
就在潘秭靈即將爆發的邊緣,突然劉安一伸手抽走了潘秭靈雙手捧著的扇子。
潘秭靈愣住了!
劉安也愣住了。
潘秭靈發愣是因為劉安突然抽走了扇子,不僅嚇了自己一跳,而且似乎也不合規矩,至少應該先說點什麽吧。
劉安愣住,因為這一切有點超出自己的想像,太意外。
不是說女暴龍嗎?
這一副恬靜、甜美、秀氣的樣子,與女暴龍有聯係嗎?
一雙眼睛極是明亮、鵝蛋形的圓臉特別是那俏皮的尖鼻子,加上紅豔豔的櫻桃小嘴,特別是此時那一臉錯愕的神情,更是可愛的不得了。
這就是傳說手撕街痞的女暴龍?
劉安剛開始有點不相信,靠近了一點,大約距離半尺左右想看個仔細。
然後,劉安信了。
那小拳頭緊緊的握著,就握拳的正確方式,劉安知道麵前看似恬靜的少女絕對是一個練家子。
潘秭靈也在盯著劉安看。
有一點潘秭靈必須承認,這汴梁城中最俊,大宋史上最俊的探花郎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即便是這樣,潘秭靈依然還是想一拳頭打在這英俊臉上。
因為劉安這雙眼睛盯的自己心跳越來越快,內心有種說不出的緊張感在不斷的上升。
這時,劉安快速的退後的兩步:“娘子,要吃點不,這點心聽說還不錯。”
唿!
潘秭靈鬆了一口氣。
成親了,兩人是夫妻,就是一家人。
事實卻是,在之前兩人沒說過半句話,也沒有麵對麵的見過,更不用說了解,兩人是陌生人。
潘秭靈也很乖巧的坐在桌旁,給劉安倒了一杯水:“官人。”
劉安接過水之後,兩人又不知道應該說點什麽好了。
窗戶外偷聽的人要急瘋了,這屋裏怎麽沒一點動靜呢,他們已經準備好的撬窗的工具,隨時準備把一掛鞭炮扔進去。
這沒動靜,扔鞭炮便沒了意思。
又過了一小會,潘秭靈突然站了起來,手上拿起一隻燭台後對郎才說道:“官人,捂上耳朵。”
捂耳朵?
劉安有些不明白,卻依然聽潘秭靈的話把耳朵給捂上。
第一頁寫道:勝戰篇,瞞天過河。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詳解:隋攻陳國、薛仁貴征高句麗。
然後是第二頁,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詳解:趙攻衛、魏救之。
每一頁都這麽簡單,隻有一個詞,幾句話。
劉安後世讀過的三十六計,厚厚的一本書。
可對於楊延昭這樣的人來說,這幾句話比一本書實在。
詳解這東西楊延昭是不需要的,他熟知曆代每一場經典戰役。
馬車到楊府的時候,楊延昭的酒全醒了,那怕是夜裏,還是去求見母親。
“娘親,劉安送了一本書給兒,請娘過目。”
佘太君翻開書,詳細的將每一頁都讀了之後問:“兒如何想?”
楊延昭迴答:“這份禮極重!”
佘太君又問:“那如何迴禮?”
“請娘親指點。”
“寫完這本書,然後給劉少監。”
“是!”
雖然不太明白為什麽要這麽作,在楊延昭看來,這本書已經是寫完的,什麽叫寫完這本書呢。
佘太君這時說道:“為娘有些乏了。”
“兒,告退。”楊延昭施禮後退離。
佘太君搖了搖頭,她看的比楊延昭更清楚,這本書可以說是寫完了,但也可以說沒有寫完。對於自己的兒子來說能看懂,可放在潘家。
佘太君不由的笑了,潘府有能看懂的人嗎?
潘府五個兄弟,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帥才。
這個劉安,倒是有意思。
再說劉安。
此時的劉安剛剛被人整的灰頭土臉,劉安心裏罵著,這宋朝竟然就開始鬧洞房了。
不對。
是鬧洞房門口。
好不容易進了房門,劉安的頭冠也掉了,衣服也破了,頭發也被火燒了一縷。
關上門,世界突然變的安靜了。
潘秭靈在門外有動靜的時候,就雙手捧著扇子又把臉擋上了。
劉安麵對著屋門,沒迴頭。
此時的劉安很緊張,因為他不知道蓋頭之下會是張什麽樣的臉。
屋外的人躲在窗戶下、門縫處,都是偷聽的,也沒有人發出半點聲響。
屋內更安靜,隻有那紅燭劈劈的作響。
潘秭靈已經坐了很久,腿都坐麻了,而且還有點餓。剛才餓了吃了兩塊點心,可聽到屋外的動靜又趕緊坐迴到床邊,誰想屋外鬧騰了很久,這會不僅餓,舉著扇子的手也累得不行。
終於,劉安轉過身來了。
絲扇可以擋住臉,卻擋不住潘秭靈看到劉安的模糊身影。
潘秭靈心說,接下來應該是除花,然後是卻扇。
可誰想,劉安走到桌旁竟然坐下了,然後就坐在那裏發呆。
潘秭靈第一反應是,難道是喝醉了。
劉安坐著,卻不是正對著潘秭靈坐著,側坐,用眼睛的餘光瞄著潘秭靈。
十六歲的小丫頭片子。
不對!
劉安記得看過潘秭靈的生辰八字,虛歲十六,到年底才是十六歲生日。
自己竟然對一個小丫頭片子這麽緊張,而且內心還隱隱有一種恐懼感,這不對。自己沒有必要緊張,也沒有必要害怕這小丫頭。
想到這裏,劉安才站了起來走到潘秭靈的麵前。
兩人距離隻有半步的時候,劉安又停了下來,內心嘀咕著,兩人麵對麵了,要說點什麽呢?自己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表情呢?
潘秭靈已經快要怒了,她看得出來劉安沒醉,清醒的很。
當劉安走到自己麵前又轉身之後,潘秭靈幾乎就要自己扔掉扇子問一問劉安你到底想幹什麽,在屋內轉來轉去,為什麽不趕緊把我的扇子拿開。
忍!
潘秭靈咬著嘴唇忍了。
劉安又轉迴身來,輕聲問道:“六姑娘,是不是先要來一首卻扇詩?”
六你個頭!
潘秭靈已經到怒火的邊緣了,叫六姑娘,現在應該叫娘子,竟然叫六姑娘,劉安你知不知道剛才已經拜堂了、合鬢了,還六姑娘。
就在潘秭靈即將爆發的邊緣,突然劉安一伸手抽走了潘秭靈雙手捧著的扇子。
潘秭靈愣住了!
劉安也愣住了。
潘秭靈發愣是因為劉安突然抽走了扇子,不僅嚇了自己一跳,而且似乎也不合規矩,至少應該先說點什麽吧。
劉安愣住,因為這一切有點超出自己的想像,太意外。
不是說女暴龍嗎?
這一副恬靜、甜美、秀氣的樣子,與女暴龍有聯係嗎?
一雙眼睛極是明亮、鵝蛋形的圓臉特別是那俏皮的尖鼻子,加上紅豔豔的櫻桃小嘴,特別是此時那一臉錯愕的神情,更是可愛的不得了。
這就是傳說手撕街痞的女暴龍?
劉安剛開始有點不相信,靠近了一點,大約距離半尺左右想看個仔細。
然後,劉安信了。
那小拳頭緊緊的握著,就握拳的正確方式,劉安知道麵前看似恬靜的少女絕對是一個練家子。
潘秭靈也在盯著劉安看。
有一點潘秭靈必須承認,這汴梁城中最俊,大宋史上最俊的探花郎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即便是這樣,潘秭靈依然還是想一拳頭打在這英俊臉上。
因為劉安這雙眼睛盯的自己心跳越來越快,內心有種說不出的緊張感在不斷的上升。
這時,劉安快速的退後的兩步:“娘子,要吃點不,這點心聽說還不錯。”
唿!
潘秭靈鬆了一口氣。
成親了,兩人是夫妻,就是一家人。
事實卻是,在之前兩人沒說過半句話,也沒有麵對麵的見過,更不用說了解,兩人是陌生人。
潘秭靈也很乖巧的坐在桌旁,給劉安倒了一杯水:“官人。”
劉安接過水之後,兩人又不知道應該說點什麽好了。
窗戶外偷聽的人要急瘋了,這屋裏怎麽沒一點動靜呢,他們已經準備好的撬窗的工具,隨時準備把一掛鞭炮扔進去。
這沒動靜,扔鞭炮便沒了意思。
又過了一小會,潘秭靈突然站了起來,手上拿起一隻燭台後對郎才說道:“官人,捂上耳朵。”
捂耳朵?
劉安有些不明白,卻依然聽潘秭靈的話把耳朵給捂上。